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许小事,谈不上劳烦。”
侯君集招呼了一声,便有属下的人去忙活了,两人在案前相对而坐,一边吃,一边聊了起来。
“今日老夫带人勾选了将近一半的府兵名册,料来,明年夏季能够出征高句丽的战兵数量,应该有二十三万余以上,此外,负责转运各种辎重物资的民夫,有五万余,从集结的命令下达之后,除驻守河北道的两卫兵马,其余兵马会在两个月之内,在长安,或者山东莱州集结。
届时,第一批粮草,冬衣,你就要提供给我了,当然,士兵们本身就有一定的衣物遮体,只需要将粮草提前运来,衣物,铠甲,兵器,等装备,可以稍缓一些,只要出征之前配齐都行。”
闻言,孙享福点了点头,大战开始前的训练,很有必要,两个月后,差不多就到了腊月,正是冬训的好时候,不过那个时候,粮食的消耗也会很大,孙享福略微在心里算了一下,加上转运民夫,二十八万人的话,每月至少要准备四十五万石粮食供大军消耗才算妥当。
今年的秋收已过,那么,在明年夏粮出来之前,除了岭南和江南还有还有一季大米可收之外,其它地方的粮食产出,就基本已经入库了,用钱,倒是可以买到不到粮食,想到这里,孙享福又问道,“不知届时会有多少军士在莱州聚集?”
“六万兵马左右,加上刘弘基和张亮已经带过去的五万兵马,差不多十一二万的样子。”
闻言,孙享福稍作思索,便道,“我大唐有先进的船只防守海上,莱州之地,倒是一个进攻和补给俱佳的战略要地,有十余万兵马驻守在哪里,应该是稳如泰山。
如此,我便下令,让江南道,岭南道将粮食直接走海运,送到莱州,相信今年最后一季,加上明年的第一季产出的粮食,足够所有大军吃用一年的了,届时,位于河北道的主力大军,只需要从莱州押运粮食送往前线各地就好。”
“走海路?安全么?”
“放心,安全的很,而且,咱们是提前就将粮食运到莱州,高句丽的船若是敢出海袭扰我们的海上粮道,相信他们会后悔的。”孙享福含笑道。
且不说张亮有数万水军在莱州码头,岭南水军和孙享福的私人武装,每次在海上对上高句丽或者倭国的水军船队的时候,可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孙享福就怕他们送给自己的俘虏太少,不足以支应各方面对劳力有需求的部门。
侯君集闻言点头又问道,“走海运的话,倒是可以省下很多民夫,那关中大军的粮食呢?”
孙享福又想了想,答道,“关中今年种植粮食的田地较少,好在此前周边各地囤积了不少粮食,市面上的粮食还算多,而且,咱们只需供应十几万在长安冬训的士兵的粮食就行,缺口不大,两百万石足以,以市价购买,二十几万贯可应该就能够买齐。
而等大军出征之时,明年的夏粮就出来了,到时候咱们再买一点,带着在路途上食用便好。至于草料,豆料等牲畜用料,安北军会直接从善阳押送到前线去。”
善阳的牲畜多,牛马随便都能征调个几十万头,运送体积更大的草料等物资更加方便,而且,北地到处都产这些,供应起大军来,方便的很,如果孙享福直接给大军配上一定数量的割草车,甚至都不用带那么多草料去前线。
“如此,倒是又轻省了不少,不过即便再怎么省,国库里的钱,估计也是不够支付这些军粮的款项的,昨天我已经见过长孙尚书,他说今年秋税还未上来,国库里可支用的钱财,一百万贯都不到。”
通常,能在腊月之前把秋税收上来就不错了,现在才九月中旬,秋收过后没有多久,各地的地方官估计都还没有把税收收齐呢!哪里会那么快把钱财解押进京。
不过,孙享福从一开就没打算这笔巨款从国库里出,走钱庄贷款,才是正途。
长安的大唐钱庄里具体有多少存款,孙享福不知道,但至少,也是善阳的两三倍以上,几千万贯还是有的,借贷个几百万贯出来,虽然数额有点大,但应该能承受的起。
“钱财不是问题,只要市面上有足够的物资就好,今年关中和善阳的百姓都种植了大量的棉花,产量倒是能轻易的给全军配备棉甲。”
“给全军配备棉甲?那感情好,不过,就算一人一身,你也要准备二十多万套,能造的出来吗?”
棉甲可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在寒冷的东北地区作战,听到孙享福说给全军配上棉甲,侯君集虽然有些难以自信,但却是一脸欣喜和期待,要知道,杨广的百万大军,至少有几成是被东北的寒冷天气冻死冻伤的。
孙享福正是考虑到了东北的寒冷天气,才想要给全军配备棉甲,点了点头笑道,“棉甲应该不是问题,不仅如此,我还想要给每个军士配备一床厚实的棉被,只是这样的话,军费的账目上,数额可能会很大。”
“关中的棉花产量还能够给每个军士配备棉被?只要你信,就必须要配啊!钱的事情,先欠着呗!要真是全军都能配上棉衣棉被,打下高句丽的机会至少能够增加三成以上,到时候,咱们完全可以拿高句丽国库里的钱来还债。”
好吧!原来侯君集好动人家国库的心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历史上,他就是在灭了高昌国之后,擅自动了人家的国库,让李世民对他生厌,才迫使他把李承乾当成了救命稻草,跟着造反的。
侯君集本人并不是贪财的人,可能是他在打高昌之前,就因为军备的一些问题,欠下了巨债,是早有所谋做的吧!
“还债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这笔花销出去,怕朝堂的诸公会有异议。”
一套内部套了丝绸,外加塞入了全幅钢条的棉甲,造价就是十贯左右,二十几万套,那就是两百多万贯。
而能抵御北方寒冷的棉被,孙享福自然也不能造的轻薄了,宽大,足以裹住士兵全身,厚实,足以抵挡寒气侵袭,是必须的。
这样一来,一床被子差不多就是十斤,加上制作抗寒气渗透较强的皮质被套,还有弹棉花的工钱,即便是在棉花今年大掉价的情况下,一床被子的价格,也在三贯钱以上。
这还没算武器和攻城装备呢!在装备上就已经划出去了三百万贯左右,孙享福是害怕这个会给朝廷欠下上千万贯巨债的建议,满朝诸公会不同意。
“放心,此事陛下和所有的武将都一定会支持你的,有了这些好的配备,将士们的士气会好很多,你是不知道,在那种冰天雪地的地方,士气对一支军队有多重要。”
有侯君集这句话,孙享福就放心了,又问道,“那除了制式刀枪之外,大军还有什么大的缺项?”
“当然有啊!高句丽地势险要,城池多,像你们善阳这次展示的那些床弩车,连弩车,投石车,有多少就可以给我们装备多少,有了这些东西,可以少牺牲很多儿郎的性命。”
“那些东西的造价可就更高了,而且使用起来的费用也高。”孙享福给侯君集打个了个预防道。
以孙享福的怕死程度,和善阳的重要性来说,他都只敢将每样战车造一千架,可见其造价和使用的费用有多高昂,为了打造三千架战车,光钢铁料,和弓弦,滑轮之类的东西,至少就花费了三十万贯以上,。
而造是一方面,养起来就更贵了,三千战车,就要近一万重甲力士来操控,关键是还要养一万多匹战马,因为一个战车,要配两匹马才能战斗,那么后备用马,就得至少四匹以上,只是三千战车,马匹的数量就达到近两万匹,加上一些战车装备维护的费用,这三千战车部队,可比两万骑兵部队养起来还花钱。
也就是善阳的财政宽裕,才敢弄出三千架这样的战车来守城,如果像侯君集说的那样多多益善的话,只要弄个五千八千架出来,估计东征的军费就要翻倍,因为这些东西在战场上开动起来,那才是最花钱的时候。
穿透力强的精铁箭头,每一个都要斤半斤铁,床弩大箭,每一支箭杆,都需要一颗小树的树干来打造,陶瓷罐装的碎石弹,打一轮出去,几百贯就没有了,几千架战车往战场上开火的话,一个时辰之内可以打掉上万贯钱财出去,大涨价是打的经济,打的资源储备,在古代和现代,都是一样的。
但,即便是这些东西的消耗再贵,也没有士兵们的性命贵,孙享福是支持唐军配备更多这样的重型武器的,就是在钱财方面,必须要找到人买单,他自己推销自己名下产业制作出来的武器的话,有发战争财的嫌疑了,虽然他并没有打算在这些项目上赚钱。
“造,有条件,就必须造,这个事,老夫会给陛下写奏章,让他想办法做通大臣们的工作,材料方面,你可以开始准备了。”侯君集拍着桌子道。
看他非做不可的气势,孙享福也没有多说,点了点头道,“行,反正造这些东西花的是朝廷的钱,又不用扣官员们的俸禄,相信他们也没有理由反对,在下就先命人准备材料生产了,能做一万架,绝不只做五千架······”
他这话就是专门说给侯君集听的,只有不涉及朝臣的利益,才能降低他们反对的声音,在战场上多用这些杀伤力大的先进装备,就能少死很多人,只要人在,有多少钱赚不回来?
第362章 高原上的谋划
从兵部回到府邸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或许是白天起的晚,孙享福还一点睡意都没有。
虞秀儿身上的刀口没有好之前,孙享福都不适合跟她同床,两个小家伙是每隔几个小时要吃一次奶的,是以,喜娘,端娘,还有几个奶妈都要在房间里伺候着,晚上也不得消停。
刚出生的孩子并没有视觉,孙享福趁着喂奶的空档,好好的抱了一会儿孩子,学着喜娘,给刚吃过奶的女儿喂奶拍背。
“夫君怎么总是抱欢儿,不抱乐儿。”
虞秀儿不知什么时候惊醒了,睁开眼睛懒懒的道。
“女儿都是老爹上一辈子的情人,事隔这么多年才与情人相见,为夫当然是要多抱抱了,对了,欢儿,乐儿,是娘子给他们起的乳名吗?”
“是的,夫君这个说法有什么典故吗?”
“没有,就是为夫现编的,不过,却可以给后人去做典故。”
孙享福在家人面前就是容易放松,一放松,后世的一些东西就不自觉的从嘴里说了出来,幸好虞秀儿已经习惯了他天马行空的思维,一般不深究。
“夫君忙到给孩子起名字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妾身自己来了,不过大名都还没有起,听母亲说陛下有恩旨,夫君还是尽快给他们起好大名,报到宫里去吧!”
闻言,孙享福有些郁闷道,“起名啊!这可是个很头疼的事情,娘子就没有什么好建议吗?”
其实欢欢乐乐这样的名字在后世就已经可以成为孩子的名字了,虽然在别人的眼里看来,孙享福的诗词水平较高,应该是个文学大家,但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古文典籍,他读的可真不多,取不出什么有典故寓意的名字来。
“姐姐的名字,妾身倒是想了一个,叫婉婷,夫君以为如何?”
“婉婷,孙婉婷,倒是不错。女孩儿起双名没问题吗?”
“当然,男单女双,这是习俗。”
“难怪陛下的那些公主都起双名,那么,儿子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