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享福说完这一段的时候,虞秀儿愣了好久,才开口道,“夫君之所思所想,果然异于常人,现在,妾身更加相信李道长的话了。”
“呃,你怎么又扯到这事情上来,为夫跟你说这个,是有事想请你帮忙。”
“何事?”
“这不,陛下犹豫不决,大臣们的反对之声还挺大么,为夫需要你去给皇后娘娘,以及那些大臣的夫人们做做工作,此事,未必不可成也。”
“夫君有何计?”
“你想啊!皇后娘娘乃天下之母,如果一些行当是以女人为主力的话,那么,在这个行业她的话语权是不是就大了?”
“是这个理。”
“比如为夫要说的这个文工团,需要启用女子为官,咱们大唐有歌舞乐器演奏技艺的,身份上又适合做女官的,有那些群体?”
虞秀儿想了像,答道,“官宦权贵之女。”
“然也。”
孙享福逐步一引导,顿时,就将虞秀儿的思维引到了这个路子上来,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儿,那就是织布,浆洗工坊做工的命,哪里有什么条件学习歌舞技艺,真正有闲心思,又玩的起乐器的,一般都是像未出嫁前的虞秀儿这样,世家权贵之家出生的女子。
也就是说,文工团就算建立起来,能够去里面做女官的,最初其实也就是这些人,孙享福就不信,朝堂上的官员们,会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身上加一层官员光环。
而当组成这个群体的人的身份地位,不是谁谁谁能够轻易招惹的起的时候,像虞世南担忧的那种事情,就不存在了。
孙享福也是在用一种迂回的手段,促成这个事情,先让它成立,然后,再慢慢的进行演变,于是,两口子便在床榻之上,将一整个推动女子为官的计划完善起来。
次日,慰问,视察继续,杜正伦和马周引着皇帝和众臣看了整个渭南的规划发展图,这是马周在经过孙享福的指点之后,重新完善的。
对于这座没有城墙,未来会无限对外扩张的城市,在看过了新完成的这一版图纸之后,李世民和众位大臣们才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初步建成后的渭南,将完全能满足百万级别人口的生产生活,在各个工厂中间,会穿插着数十个居住区,居住区有整天都会营业的菜市场,酒楼,客栈,商铺,全天候为百姓服务的医院,治安署等。
如果国家,或者市场上有需求,这里将是一个不夜城,就是说,它具备一天十二个时辰,都保持生产状态的能力。
而沿渭河的超大码头,十多条通往关中各个方向的水泥大马路,能让它的货物集散相当方便,各种原材料从天南地北拉到这里之后,都能很快的变成商品拉出去。
按照预计的建设进度,在明年,比较重要的一些工厂,就都能开工营业,后年,大部份工厂会落实建设,大后年,配套的生活设施以及从初期入驻的工厂就能全部落成开张,初步形成规模集群。
也就是说,加上已经过去的今年,这座工业新城要经过四年的建设,才敢说初步形成,而对于这座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的未来,大家竟然都看不到底。
“未来,它将是我大唐发展的重中之重,只要它在正常的运转,那么,大唐就将无敌于全世界。”
马周引用孙享福最初做渭南新城计划的时候,所说的豪言壮语作为结束语道。
他的这番话讲的众位大臣们是热血沸腾,从煤炭和冶炼厂的冰山一角,他们就看到了这个城市发展起来之后的犀利之处,更加别说,图纸上,上百个工厂全部开动之后的情景了。
大唐的未来可期,是朝臣们现在一致达成的共识,有了这个好的共识,李世民办起事情来就轻松的多了,历史上,他就能做到内部海清河晏,外部四方来贺,何况是有了这么多助力加成的情况下。
所以,商议完一些渭南今后的管理工作后,晚上慰问演出开始的时候,李世民的兴致非常高,和许多大臣们起哄,让孙享福也上台表演歌舞,君臣同乐。
今天正好是船厂和木工厂的专场,孙享福就上台唱了一首乐师们之前有排,但是会由张阿宝来演唱的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倒是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评,赞他歌艺不减当年。
不过,朝堂上的大臣们可不能一直泡在工地,当晚的慰问演出后,李世民就定下了次日返回长安的行程了,因为另一件事情需要大臣们去办了,从善阳那边押送过来的十余万户高句丽俘虏要到了,朝廷要做好安置工作,这方面李世民再度点了长孙无忌和孙享福两人来负责,这一年到头,净给孙享福额外加派任务,李世民已然是不怕把他累死的节奏。
第408章 经济制裁
对于高句丽迁移过来的百姓,孙享福早有安排,所以,事到临头的时候,一点也不慌乱,那些因为置换土地而搬空的民居,正好派上了用场,里面一应农具,各种生活物质还算齐全,比之他们在高句丽的时候,并不差。
在得知每户将分到八十亩上田,并且开春以后,还能领到高产的粮种的时候,这些人顿时就忘记了赶路的辛苦和疲惫,汉化比较严重的他们,其实并不在乎统治他们的是谁,关中再怎么地,也比苦寒的东北富庶,舒适的多。
将这些高句丽百姓分散在各个村落之后,孙享福让各县的里正轮流带着他们去长安周边的新农村参观,并且告诉他们,只要将自家的地种好,完成朝廷并不算高的税额,那么,未来一两年内,他们所在的村子,也都将全部换成这样的好房子。
对于孙享福的一系列安置百姓的方案,长孙无忌大呼绝妙,他想象中高句丽百姓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适应,居然都没有出现,可见,不管是哪里的百姓,只要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都是能变的比较听话的。
在孙享福忙着逐村逐户的安置这些新迁之民的时候,虞秀儿也在忙活着她与孙享福商量好的计策。
这几天出入皇宫见了几次长孙皇后,与各家的贵妇们频频聚会,终于,在时间进入腊月,孙享福做完安置工作返家的时候,得到了好消息。
“夫君,各家的夫人,已经成功的说服了他们的夫君,此时,夫君再在朝堂上提出让女子为官的建议,赞同的朝臣至少能达到八九成。”
“如此,此事可成矣。”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安置工作后,孙享福终于回府,明日上朝,他就准备把这事情拿出来说。
然之后,他就看到了虞秀儿跑到书房去写写画画了。
“那个,春桃,快来帮为夫我按按脑袋,红梅,端些吃食过来,让为夫解解嘴馋,这几天在外头可是受了不少苦。”
当大妇突然变的没有那么可爱的时候,两个小妾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春桃和红梅为了要一个自己的孩子,现在对孙享福可是百依百顺,不一会,孙享福的疲劳,便消散一空了。
“你们两个要是像秀儿一样生了孩子,是不是也不会再这般伺候为夫了。”
“那也得等我们生了孩子之后才知道。”
“你们变的越发精明了,欢欢和乐乐呢!让喜娘她们抱来我看看。”
“两个小家伙天天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现在都长成大胖子了。”
“奶娃子就是要胖,等抽条的时候,就瘦下来了。”
不一会,孙幸福就逗起孩子玩耍起来,只是,这种闲话家常,逗子为乐的日子,他注定过不长,皇宫里,有荆襄那边传来的新情况,李世民又准备召集大家议事了。
荆州豪强对于新政的抵触情绪很大,不仅阻挠实施,还养匪自重,劫掠官船,破坏武士彟的迁民计划,他们敢这么猖狂的原因,自然是李世民将原本镇守这里的水军调往了莱州,而荆州的府兵,也大多被调到了关中冬训,准备明年出征高句丽,武士彟手上基本无兵可用。
晚饭时分,李世民在御书房设了酒宴招待与他商议了一下午军国大事的房玄龄,李靖等人,孙享福也在接到了他的传召之后,赶了过来。
“正明可有解荆襄水匪横行之策?”
在孙享福看过武士彟的奏报之后,李世民问道。
其实,他拿这个事情来问孙享福,就是不想用战争来解决荆襄的问题,他知道哪些水匪落草的根本原因,而历史上,武士彟就是贞观六年,在荆州打击豪强,“宽力役之事,急农桑之业”,帮李世民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取得了他在贞观朝最大的政绩。
不过,那是在大唐并没有外战争,武士彟手上有兵可用的情况下落实的。
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了,李世民的改革,比历史上猛的多,而荆襄之地,自汉末以来,就是世家豪强把持的重地,其周边地区水道密布,湖区纵横,此前有水军在这里镇着还好,至少,表面上不能显得太乱,现在,水军被撤走了,那些地方豪强便再不需要保持什么表面上的克制,争相壮大自身,致使这边的情况,比历史上还要严重的多,被逼落草的当地百姓高达万户。
而且,这些落了草的百姓,玩脑子玩不过那些豪强,总是被他们利用,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次,就是其中一股比较大的水匪,劫了武士彟好不容易说服,从湘西地区迁出来的一股苗民,目前他无兵可用,无法武力解决这件事情,又因为某些顾忌,不想自己冒头,便将事情推给了朝廷。
孙享福将奏报放下,在脑海稍微分析了一下才道,“陛下,水匪之所以落草,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是谁让他们的日子过不下去的呢?地方豪强。
江汉平土地肥沃,水资源充沛,田地产出大,这些豪强在当地霸占的土地越多,累积的财富就越多,而想要不断的扩张,他们就要向平民百姓下手。
臣此前主管土地置换,就发现了山南道的一些问题,以五姓七家的实力,在整个山南道地区掌握的土地,居然连一百万亩都不到,可见,这些荆州豪强,已将当地经营的铁板一块,连五姓七家,也不太插的进去手。”
孙享福说到这里,稍作停顿,房玄龄则是接过话头道,“正明所言,乃是实情。
以蔡,黄,蒯,邓,刘等荆州氏族为首的团体,自汉末时期开始,就把持荆襄之地,他们与五姓七家向外发展不同,俱都抱守一地,像蔡州和黄州,户册之上,几乎无有他姓之人,朝廷派不派官,两地都在蔡黄两族的掌控之下,任谁,也难以改变。”
地方豪强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其根基已成,再想彻底拔除就难了,五姓七家,就是先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之后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开始开始走上扩张之路,你要想消灭他们,就必须铲除他们的根基,可是,你能把一郡之地的百姓全部都杀了?
这样做,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损失,但你要是不管他们,他们又一直在国家的内部,利用自己累积的能量,剥削别人,吸食一些本应该属于国家的利益,用毒瘤来称呼他们,最恰当不过了。
“有何策可治之?”李世民皱着眉头问道。
孙享福在房玄龄讲荆襄之地的情况的时候,脑子里已经在飞快的想办法,在以往的农耕社会,地方豪强想要发展,几乎只有兼并土地这一条路可以走,然而,现在却不一样了,因为,大唐即将走上工业的道路,而且,不缺土地,只缺劳力,那么,对付这些豪强的办法,就有很多了。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