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农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姓七家,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第一流的顶尖世家,果然是有其道理的,你们家族内,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关内的土地已经不再重要的?”
  虽然得了一句夸奖,王安的脸上却并没有什么得意之色,只是老实的答道,“从善阳在家主和少主的眼皮子底下发展起来之后。”
  这个答案确一点都不掺假,五姓七家的智囊团分析问题的层次,远非一些中小世家可比,他们总能盯着最赚钱的营生,寻找其本质。要说这两年最赚钱的是什么,绝对不是王家种的香料田,因为那些香料最初虽然为王家赚取了几百万贯利润,但由于产的太多,市场上消化不了,导致后来价格断崖式下跌,使其整体盈利,并未达到一千万贯。
  而善阳,由于商业的兴盛,光是每年的税收,都是一两百万贯,那么,具体孙享福以及他的整个利益团体在善阳赚了多少钱,根本没法算的清,反正是绝对超过千万贯的。
  因为,别说现金盈利部分,光是他在善阳的那些工厂,物业,商铺,固定资产的价值,都超过了千万贯。
  所以,五姓七家现在非常想的是,自己在北地也拥有一座像善阳一样的城池。
  毕竟,田地产出那一块的利润,他们已经看不上,一亩地,就算像孙享福种植的麦田一样,产出四石麦子,又值多少钱?不到一贯而已,种植这些田地,需要人力,周期缓慢,已经是鸡肋一样的存在了。
  相比于种田,经商却更靠谱,王家在善阳的产业,占据善阳总体产业不到十分之一的份额,而且,还大多是从孙享福手上过了一道的,但就这点商业份额,已经让他们的年收入超过两百万贯了。
  如今,他们虽然放弃了关内大部分的土地,但定襄周边的土地,全部归了他们王家,定襄城未来的产业,在他王家直接或者间接管理之下的,很有可能超过五成,这可是北地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城市,它的经济,很有可能超越善阳,它的盈利能力,别说超越善阳,只要能跟善阳差不多,那么王家的收益,就比继续在关内种地,高出几倍不止。
  毕竟他们在定襄城周边的土地,虽然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但种植面积翻了一倍,产出也比关内的田地更高,只要最初在开垦土地上费一些工夫,往后,农业产出方面,并不比种植关内田地的时候差,而在商业和固定资产放面的收益,则全部都是新增的。
  只要家族能够壮大,他们可不介意别人喊他们太原王氏,或者定襄王氏。
  至于其它几家,其实也跟王氏打着同样的算盘,他们要复制善阳的模式,发展一座商业盈利能力超强,耕地相对更加集中好管理的新根据地,也只有像这样巨大的好处,才能引得五姓七家这样的巨无霸做出如此大的产业调整。
  可笑那些仍然在关内抱守一地的中小世家,地方豪强,还在大量的吃进土地,当他们知道今明两年,粮食的价格可能跌到斗米只卖四五钱的时候,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喷血。
  因为,就算他们把一亩地种出四石多粮食来,也只能卖到两三百来钱,两个青壮雇工就算拼死给他们种出一百亩地出来,也就只值二十来贯钱,这还没有让这两人去渭南打工赚的多,毕竟,一个人去渭南打工,管吃管喝管住,一年有十几贯的收入。
  而种地,却要消耗他们的粮种,口粮,农耕工具等等,这会导致他们有一种越种越穷的感觉,因为,即便是以后世的农业产量,种田的人的收益,也比不过外出打工的人,何况是这个时期。
  “他们王家只种三千亩花椰菜的话,只怕无法满足长安市场的需求哦!享福,咱们村里,要不要多种点?”孙大力挑着两个大漏水壶,跟在孙享福后面浇水,适时的插了一句话道。
  闻言,王安和孙享福两人,嘴角都勾起一丝笑意,要是孙大力的脑子那么好使,能看清楚事情的本源,当初他就不会沦落为配角了。
  “你们笑啥?”
  “人。”
  “人?我吗?”
  孙大力有些莫名其妙,这两人为什么一起笑话自己,难道自己说了什么很可笑的事情吗?
  “不是,我是说,种花椰菜的人,不够。”
  幸福村这些适应了孙享福耕种要求的熟手农夫,基本都是护卫队员家里的亲属,不过一两百人号人而已,而被王安排带过来学习种植花椰的人手,也不过两三百号人,以花椰菜的种植难度,第一年的时候,他可没有把握一个人能打理好十多亩菜田,以王家的力量,种植三千亩,已经是极限了,幸福村,就算只种植两千亩,也有难度。
  所以,其实缺的从来都不是田地,也不是市场需求,只是种植的人手而已,当然,他们并没有纠结种植的多少,孙享福不纠结的原因是,这东西产量不算高,在关中今年缺粮食的情况下,多种不宜。王安不纠结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越是产的少,卖到市场上的价格,就会越贵。
  “说到人,有个事情我得跟你说说了,咱们村里新的一批小孩子也成长起来了,十来岁,学完认字的,有五十多个,是不是也让他们跟着农门子弟一起学习?”
  幸福村的原居民才四十多户,算上护卫队家属,达到了将近四百户,这几年下来,原先的那些小孩子,现在也逐渐的长成人了,是时候学习一些更加高深的东西,而新的蒙学班,也可以开始成立。
  孙大力提到这一茬,村里那些熟手农夫们便都抬了头,用殷切的目光看向孙享福,农门核心子弟究竟学的些什么,他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多,他们小的时候没有读过书,上了年纪之后,思维僵化,顶多也就能按照吩咐办事而已,可孩子们不一样,他们几年前来到幸福村之后,就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脑瓜子可聪明了,说不定以后就能成大才。
  “行吧!等大军北上的时候,我把他们带到善阳去。”
  李世民的战略计划已经制定完备了,其实,现在一应军士装备,已经制造的差不多了,龙首原校场,所有的军士在分发到了新式装备之后,都在进行最后的适应性训练,等下个月麦子成熟收割之后,就是大军誓师出发的日子,到时候,孙享福会和李世民一起北上善阳,当然,最终李世民会去往前线,而孙享福,则是在善阳调度粮草补给,做后勤工作。
  “呃,那个,不知我王氏子弟,能不能入农门求学,跟着孙都督学习一些耕种技术?”
  王安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十分平和淡定,也不知道年纪轻轻的他经历过一些什么,但是,说到让王氏子弟入农门学习,他的表情和脸色却是一脸郑重,似乎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
  古人把家学传承看的比较重,非通家之好,或者正式的师徒传承,一般是不会让人染指半分的,农门,是目前大唐最为高深学派之一,他所教授研究的虽然是种植技术,却让整个国家的任何人,都不敢轻视,包括皇帝和他们五姓七家,各方势力,几乎把学习农门的技术,当成了最高等级的任务,然而,王安却想不到,这个任务,有可能会被他轻易的完成。
  “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过,你们要等些日子,我这次回去善阳之后,会在善阳建立农学院,将我农门的技术知识发扬光大,你们王家若有兴趣,可以多派族中聪慧好学之辈,到农学院来报到。”
  “啊,这······”
  王安有些愣住了,事情和他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他都准备好了孙享福拒绝的话,他要开一些什么样的条件了,可是,孙享福居然摆出了一副巴不得他们多去一些人学习的态度,这太不应该了啊!
  “不知,入农学院学习,我王家要付出什么?”
  过往的思维,让王安觉得,没好处的事情,是个人都不会干,所以,即便孙享福给出了这样一副姿态,王安也决定要问清楚的好。
  “呃,交学费就行,不过,像王氏这样财大气粗的大家族,如果能直接出资帮我把农学院修建起来,那就更好了,到时候,我一定优先录取你们王氏子弟。”
  既然王家主动送上门来了,孙享福觉得,还是提点要求好,免得他觉得不真实,心里忐忑。
  “孙都督此言当真?如果只是这点要求的话,在下都无需上报家主,就能做决定了,您要多大的学院,只管说,修建的费用,我王家一力承担了。”
  “当真的,当真的,那回头,我就给你们出图纸?”
  “没问题,修的奢华宽敞一些才好······”
  聊着聊着,孙享福就平白得了一座学院,不要太开心了,不大力推广农业教学,科学种植,又怎么能够满足大唐新时代,对于农业的需求呢!这种他自己本来就迫切的要做的事情,有冤大头来替他出钱出力,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第431章 难得休闲
  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已经晓得好多事了,最让孙享福得意的是,他每次伸开双手的时候,儿子和女儿,都会伸开自己的双手求抱抱,两个奶娃子都长的胖嘟嘟的,孙享福一手抱一个的时候,他们总是拿着尉迟恭在他们满月的时候送过来的迷你小兵器,认真较劲厮杀,还不时的咿咿呀呀的叫,搞了孙享福的两条胳膊,都不能支撑太久。
  “夫君还是把靖儿交给妾身抱着吧!婉婷丫头更喜欢你抱些。”
  “嗯,让为夫先亲他一口。”
  孙享福在儿子水嫩嫩的脸上亲下去的时候,儿子回应他的是一脸嫌弃的表情,不断的扭头,不过他并没有放弃,硬是左右脸都亲了一下,才把孩子交给虞秀儿。
  然后,又他又对女儿的小脸发动攻击,显然,女儿婉婷就没有那么抗拒父亲,任孙享福亲了好几口之后,她还咿咿呀呀的笑。
  “田里的麦子眼看就要熟了,夫君快要去善阳了么?”
  “嗯,陛下会在五月底会举行一场誓师阅兵,邀请了周边各少数民族酋长和镇守将军前来观礼,阅兵之后,为夫就要随军北上了。”
  闻言,虞秀儿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道,“难怪这几日夫君都会抽空和孩子们腻在一块,想来这次去善阳,时日不会短吧!”
  “嗯,战争不结束,应该就不会回来。”
  虞秀儿想了想又道,“红梅和春桃下半年要生产,妾身得留下来照看他们,要不,夫君把紫兰丫头带在身边伺候吧!”
  “呃,别,这几年我一直在外奔波,对紫兰丫头一点也不熟悉,还是算了吧!要是身边缺使唤的人,我直接到善阳街头买两个胡姬就好。”
  “胡姬,夫君喜欢胡姬么?”
  想想那些皮肤雪白的大洋马,孙享福咽了一口口水道,“当然······不喜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对胡人有脸盲症,只是,为夫觉得,用汉人女子为婢,有些太过浪费了,她们应该有自己的工作,事业,至于佣人杂役这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应该多用那些胡人来做,推动这个趋势形成。”
  虞秀儿感觉孙享福的解释还算过关,出生世家的她,确实有些瞧不起胡人,不过,她没有理解到孙享福的真意。
  现在的情况就是,西域胡人的人口数量比汉人还多,向他们引进劳动力,是大唐很有必要做的一件事情,这会大大弥补大唐劳力市场的不足。
  “胡姬也不是只有善阳才有,长安这边也不少,妾身这几天便去人伢市挑选几个好的,调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