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所有的审核环节,全部独立进行,受到钱庄内部,财部,法部的三重监管,任何参与了违规批准,和违规放款的管理者,官员,都要被视为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这样,才能百姓感觉到公正,相信,只要百姓们感觉到了朝廷的公正,感受到了钱庄的安全,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会选择将钱存到钱庄,让那些不流通的金钱流通起来,其对我大唐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
大唐真的只有三亿多贯钱财吗?远远不止,因为朝廷可以从铸钱厂的数据,和全国的财税数据看出来。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铸币以来,各地铸钱厂每个月铸新钱的总额超过了五千万贯,一年多的时间,已经累计铸币七亿贯以上,这其中,还不算印刷的超过一亿贯的纸质货币,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实行三十税一的低税率,民间大部分小额交易都没有收税的情况下,朝廷一年也能收到高达三千多万贯税收的原因。
但是,钱庄现在存款才三亿多贯而已,市场上,真的需要五亿贯钱财来流通吗?
当然不是。
很多人,都是把自家的金银铜,拿到铸钱厂铸造成成色更高的新钱之后,拿回家储藏了起来,因为朝廷能肆意的拿钱庄的钱去用,他们不大相信钱庄的安全性,尤其是各大世家,在山南道的几家被孙享福通过钱庄金融手段掐死之后,各自都留了近一半的现金储备在自己家里,免得到时候,朝廷一旦封禁自家的账户,他们立即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穷光蛋。
不过,要不是有他们拿出来的大量的金银贵金属被铸造成货币的话,朝廷一年也铸不了这么多的钱。
像北宋年间,拿新开采出来的铜铸钱的话,一年才几百万贯,大唐现在的开采能力,未必赶的上北宋,等这一拨旧钱铸新钱的工作全部完成了,每年的新生铜钱货币,可能也就几百万贯而已。
至于金银方面的货币,不怎么好说,得看外部的流入量,大唐自身,是没怎么开采金银矿的,按照孙享福和李世民当时的想法是,自己本土的,先作为储备留下来。
李承乾说到这里的时候,李世民的眼睛已经有些发亮了,这个儿子,还真是让他有点意外,对钱庄的见解,居然比他自己还深。
他却不知道,李承乾说的这些,不过是他在钱庄实习之后,孙享福讲给他听的一些原话,当然,此刻,李承乾把这些话拿出来给大家说的时候,他自己本身对这些道理,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稍作停顿,又道,“父皇,其实,不光是在钱庄的管理上,在朝廷的所有其它管理中,都应该是以制度为先,咱们朝堂的诸公,只需要对这些制度的合理性,实用性,进行考究,再颁布实施就好,有必要的话,咱们还要在各个行业,请一些代表过来,为朝堂诸公讲解他们的诉求。
比如,种地的农民想要什么?做工的工人想要什么?经商的商贾想要什么?甚至,当官的官员想要什么?
咱们都可以将其统计起来,在现有的条件下,逐渐的满足他们,只要咱们朝廷,是在为天下所有的百姓服务,那么,朝廷,就会永远得到天下所有的百姓的支持,有了天下所有百姓的支持,那么,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如果之前李承乾的那些话,只是让李世民的眼睛亮了,那么现在李承乾的一番话,则是让李世民的心里都亮了。
连本来还想跟李承乾据理力争一番的温彦博等人,也都觉得辩无可辩了,因为,这涉及到了李唐王朝的核心政治理念的问题,作为臣下,不管是支持,还是不支持,都不好开口定基调,只能由君主和储君来说。
“这些话,可是孙正明教授给你的?”
到了李世民这个程度,早就已经喜怒不形于色了,他很好的隐藏了自己内心的欢喜,正色看向李承乾道。
“正是,孙师在担任太子少师官职之前,便是儿臣的音乐老师,即便他现在没有太子少师的职位,他也还是儿臣的老师,儿臣在施政方面能有一些所得,全赖孙师教导,至今不敢忘怀。”
李承乾丝毫没有犹豫的回答,让朝堂诸公都是点头称赞,至少,大家看到了李承乾的担当,不会因为孙享福是一个被李世民罢官除爵了的罪人,而否定他的功绩。
就连李世民看李承乾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隐藏不住的欣慰,再度向他开口问道,“孙正明在九垸县鼓捣县令孙大力推动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免费养老等百姓的民生保障项目,已经得以实施,你觉得,他下一步会推动什么?”
“呃,这个,儿臣也不知道,或许,是免税吧!”
李承乾毕竟是个少年,对于孙享福讲过的东西,他或许还有些印象,没讲过的嘛!就信心不足了,他依稀记得,孙享福好像说过,如果普通农民百姓,是不用交任何税收给国家,那么,朝廷和百姓之间,或者说统治者和百姓之间,就会少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样,自然就减少了很多冲出,于是,有些不自信的答道。
“免税?这是何意?”
被李世民追问,李承乾只要硬着头皮往下答了,“就是,让天下所有种地的农民百姓,不用向朝廷交任何税赋。”
“什么?农民不用向朝廷交任何税赋?这,朝廷如何运转?”
李承乾硬着头皮的解释,让朝臣顿时下巴掉了一地,要知道,在农耕社会,农民阶级,可是整个国家最大的群体,人数比其余的所有阶级加起来都多,给他们全部免税,那可不是小事情,也亏的是李承乾提出来,若是别人提出这个构想,一定会被大臣骂作白痴的。
倒是龙椅上的李世民听完之后,久久不说话,心里面百转千回,在思索着什么。
农民种地不交税很难么?
未必。
后世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时候,就已经实现农民免税的政策,甚至,还倒贴钱给种地的农民作为补贴,孙享福是想把这个国家打造成发达国家,甚至超越后世许多发达国家的国度,农税这个东西,怎么可以存在呢!
反正不管怎么说,首次在朝堂上提出农民种地不用交税的李承乾,亮了。今天朝堂上的这番对奏要是传到民间,他的声望,将会被无限推高,因为,受益的,可是所有拥有土地的人,这里面甚至包括拥有土地最多的世家子。
第602章 再亮一下
免除农税在目前来说,确实是有些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会便宜了当下拥有土地最多的地主阶级。
但这却给李世民下一步施政,提供了一个方向,在李承乾巴拉巴拉的把免除农税的好处说出来之后,李世民就更加认可其可行性了。
最后,李世民批准了魏征的奏请,将银行借贷双方应该履行的义务,修订成法律,先临时执行,下一次法典修正颁布的时候,专门在其中加上由钱庄管理制度延伸出来的银钱法,然之后,他再度将李承乾,萧瑀,温彦博,房玄龄,杜如晦,杜正伦,高士廉等人请到了御书房。
而且,他还特意让杜正伦将朝廷的税收结构单据,拿到了御书房。
杜正伦也是孙享福的狂热粉之一,他一手将商部构建起来,现在,十几个国企产业,每年为朝廷带来收益数百万贯,这个功劳,让他获得了金紫光禄大夫的文散官衔,还任了户部尚书这样更加实权派的官职,可谓的名利双收。
而李世民让他调阅这些东西,他立即就想到了李世民想要知道的是什么,在将各项单据在书案上展开了之后,他率先开口道,“陛下,我大唐在册纳税的田亩,除开军屯之外,约一亿六千万亩,其中,由于中下田的大量退耕,现有田亩中,产出较多的上田,约占九千万亩,中田,约占五千万亩,下田只占两千万亩,且大多在四边蛮夷,或者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
以这些田亩去年的均产量来算,上田一季平均亩产约四石粮,每亩纳税粮约一十六斤,合共算下来,是一千二百万石粮食。折合各地稻谷,小麦的价格来算,约市值九十六万贯。”
稻谷和小麦,在没有脱壳成为大米和面粉之前,即便是在长安,也就八十文一石左右的市价,在其它地方则更低,杜正伦说九十六万贯,其实还往高里说了。
当然,亩产方面,他也是往高了在算,这是因为关中,定襄道,岭南道,山南道,几块逐渐实现了精耕细作的地方的高产量,将其它地方的产量拉高了,除了这几块地方,其它地方的上田,其实也就三石多的产量,只比原先农耕工具不发达的时候,多了一两成左右的收成而已。
“中田亩产约三石,每亩纳税粮约十二斤,共纳粮约五百万石,市值约四十万贯。”
“下田亩产约两石,每亩纳税粮约八斤,共纳粮约一百三十多万石,市值约十一万贯。”
“按照大部分地区实行每年两季,以及少部分地区实行每年三季来算,全国的农税总额,约三百万贯左右,占去年朝廷所有税收的一成左右。”
“一成?”
“才一成?”
“这······,怎么可能才一成。”
等到杜正伦将这些数据报完之后,大家纷纷有些不可置信的道。
杜正伦指了指单据上的数据道,“事实就是如此啊!去年,商税的收入,占全国税收总额的五成,国企经营收入和个人所得税收,各占朝廷收入总额的两成,剩下一成的零头,才是农税这边的,明年,从正明这边收归过来的产业,计入国企收益之后,这三百万贯的农税,可能只能占到半成左右了。”
三百万贯的农税,如果按照贞观元年的税收来算,已经抵的上全国一年的财税总结余了,可是现在,包括李世民在内,都没有谁把它放在眼里,朝廷随便开条河,修条路的花费,也不止三百万贯。
“看来,正明的心中,对咱们大唐未来的形式,一直都有准确的预估。”李世民最终说了这么一句,众臣也是连连点头。
房玄龄此时算是逮着了一个时机,开口道,“既然如此,还请陛下早日复起正明归朝,有他在朝,我等施政的方向,肯定也能够更加明确一些。”
处罚孙享福,是李世民做给天下人看的一种态度,现在,那些番邦代表都回国了,舆论的点,也不在这个方面了,房玄龄觉得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李世民对于房玄龄此言,却是不加思索,便摇头道,“抗旨不遵,乃是大罪,即便是做样子,也不可以轻易了事,他这几年,就老老实实待在荆州吧!诸位爱卿若是有事不明,大可以去私信问他就好。”
对于李世民这样的态度,众臣心中其实有些诧异,虽然李世民说的这个理由,大家都认可,但是,真就这么处理,却不像他以往大肚开明的作风,别说是抗旨了,之前他的酒宴开的频繁了,赏赐无功无劳的臣子过厚,魏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骂他,也没见他把魏征怎么样啊!怎么到了孙享福这事上,却是这么固执呢!
这事他们不能理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王浩留下来的那本册子,李世民现在心里面的疙瘩,是‘封建君主制的弊端’这个问题,他有感觉,大唐照着现在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他这个君主的存在感,恐怕将会越来越低。
就比如李承乾先前提到了,用制度管人,所有的东西,都用制度去管了,他这个皇帝管什么?
当所有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