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右,比如,嫉妒心理,虚荣心理,控制欲望,权力欲望等等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幸福的本源。”
在没饥饿的时候,李泰是被胃控制着自己的思想行为,现在吃饱了,他就开始用脑思考问题了,他突然发觉,孙享福单独请自己来吃一顿好的,是有事情要说,当然,他还没有聪慧到一上来就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在思考孙享福说的这些话的正确性。
“低级情绪?孙师是说,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吗?”李泰在思想能力上,或者说,在智商和情商上,都是绝对强于李承乾的,所以,孙享福跟越发成熟的他说起话来,并不费事。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孙师请说。”
“秦皇汉武你知道吧!可以说,他们是历史上,最风光的人物,他们做到了权力的巅峰,被他们所在的时代的所有人,甚至是后世的所有人仰望,但是,你知道他们平时过的是什么日子吗?”
李泰摇了摇头,孙享福继续道,“他们一天要批阅一百多斤奏折,通常要忙到深夜,早上鸡一打鸣,就要起床上朝,每天的生活就是,议政,议政,还有议政。”
听到孙享福连续用重语气说了三个‘议政’的时候,李泰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皇李世民,从他记事开始,李世民似乎就一直都是在忙于政务,很多时候,甚至通宵达旦,这一点,他相信孙享福说的是真实的。
拿孙享福来说,他做官以来,在长安任职的时候其实并不算多,但连他,都陪着李世民熬过好多次通宵了,像那种聊到深夜的次数,那就更数都数不清,这还是孙享福的性格比较疲懒,大多数落到他头上的事情,他都能快速给出策略,解决的情况。真正陪李世民熬夜最多的,早期的杜如晦,房玄龄,后来的萧瑀,长孙无忌等人,估计是数都数不清了。
这一刻,李泰明白了,原来,做皇帝,不只是有风光的一面,这些短暂的风光背后,都是由平常日积月累的勤劳的汗水换来的。
“孙师,泰若有一天······”李泰说到这里,话语突然止住了,不知道为什么,他以前心中坚定的想法,这时会突然出现动摇。
“我知道你心里的想法,你是不是觉得,你比承乾聪明,想要效仿你父皇,抢了他的位置,自己登上皇位,统御天下?”
李泰听孙享福说的这么直白,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些慌张之色,滕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否认否认道,“我,我没有这样的想法。”
“你不觉得你的否认很苍白么?好了,放平心态,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说的话,也绝对不会让第三个人知道,咱们坐下来继续说。”
待得心中翻江倒海的李泰重新坐下之后,孙享福继续道,“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每一个男人,生来就会崇尚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是一种生物的本能,就像狮子,老虎,甚至大堤上的那些公牛,想要独占交配权一样,是很正常的表现,你不用心慌,而是应该更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
“我,我被您搞的有些糊涂了,我,我的这种想法已经明显到被您一眼就看出来了么?您又说,我的这种想法,是正常的,我,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李泰毕竟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和几年前的李承乾一样,他的思想,并没有成熟到哪里去,被孙享福点出了内心的想法之后,他显得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
“不光是我一眼就看出来了,那些聚拢到你身边的所有人,也是因为看出你的这个想法,想从你身上谋取利益,才选择支持你的。而且,你觉得,以你父皇的睿智,会看不到这一点么?
他并没有责怪你,是因为他想要借助你,看清楚有那些人想要对李氏江山图谋不轨,而你,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反思自己,正确的看待皇位这个东西,将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责任,背到自己身上。”
历史上的李泰,为了储位,跟李承乾争的是不可开交,然而,在李承乾绷不住,选择铤而走险,举兵造反失败之后,李世民却并未选择让李泰坐上太子之位,甚至,之前有可能是他故意表现出对李泰的极致恩宠,来刺激李承乾,想让他回到早前时期那种勤政爱民的状态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李世民因为不能给这个酷似自己的儿子更多,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愧疚,和弥补。
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在李承乾造反失败之后,不立李泰为太子,就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李世明觉得他非常的不合适,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将大唐江山传给他。
孙享福说的这几句话,就像一个锤子锤到了李泰的胸口,让他的呼吸都有些不畅快了,原来,事情的真相,竟然是这样?
他很想否认,反驳孙享福,但是,他不傻,知道孙享福说的可能都是事实。
许久之后,李泰有些恍惚的道,“为何?为何会是这样,我的才学,并不比大哥差,父皇选择我,才应该是正确的。”
孙享福依旧平静的看向他道,“那么,你是怎么看待‘才学’的呢?是你的学习能力,文化功底比你大哥强?还是你比你大哥会说话,会讨你父皇母后的欢心?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些,可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
我到现在为止,都不完全知道四书五经的全部义理,在文才方面,几乎不能与朝堂之上的任何一位大臣做比较,但是,我却能很好的帮助大唐发展民生,搞活经济,帮助百姓致富。
你在文学方面的学习能力,比你大哥强很多很多,但是,它并不能转化成为对于这个国家好的东西,它只是被你拿来在你父皇和母后面前,投表现,赚取夸奖了。
国家需要的,不是一个知识渊博,能够夸夸其谈的人,而是要一个心正,身正,有为百姓谋福祉的担当和抱负的人。”
第614章 新船出海
孙享福知道李泰的思想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次思想教育而改变,所以,他也并没有打算说的太多,万一激发了他的叛逆思想,起了反效果,就不好了。
不过,自此以后,李泰倒是没有再做骚扰孙小妹的无聊事情。
旬阳县码头,李世民登上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大船,从长安通往这里的水泥道路就快修通,以后,官方的队伍出长安,一天之内就可以在这里登船南下,昼夜行船,四五天便可抵达距离关中直线距离并不远的荆襄,如果将一些地方稍微疏通,整个行船过程说不定还能更快。
这次南下的队伍可不小,除了没带什么军队之外,几乎与去年李世民去定襄的阵容相当,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几个妃子也赫然在列,反正长安今年需要长孙皇后亲自主持的事情,不过是下半年李孟姜的婚礼罢了,去完岭南之后再回来,完全赶的急。
“陛下,听说兄长是把江陵城当都城在建造,比洛阳还大的多,可是,山南道并没有关中那般繁华,如此大的城,建好之后,会不会空荡荡的?”船头之上,望着汉水沿江风光的长孙皇后开口向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笑了笑答道,“现在的山南道或许没有关中繁华,未来,可就不一定了,你忘了,孙正明现在可是在那边。”
长孙皇后闻言一笑道,“听说密卫的奏报中,把他所在的九垸县形容的像大同世界一般,妾身倒是要看看,这九垸县到底是怎样的一番人间乐土。”
“人间乐土,呵呵,形容的还真的贴切,那里的百姓,现在每天除了劳作之外,就是唱歌跳舞,当真是一块人间乐土,如果,山南道的州县,个个都像这样,它的繁华程度,可能还要超过关中。”
“超过关中?怎么可能,关中的人口可是比山南道多好几倍,而且,还有像渭南这样的工业大城,不断的吸纳外来人口,为全天下制造货物,正明就是再有能耐,也不可能让区区一个山南道,超过关中吧!”长孙皇后有些意外的道。
李世民继续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山南道四通八达,有汉水和长江水道的便利,乃是我大唐本土的腹心,去往任何方向,吸纳起周边人口来,可是比关中还快,另外,孙正明所筑的垸田,是我大唐现有土地中,产出最高,且抗灾能力最强的土地,垸田里的每户百姓,只需要种三十亩地,就比其它地方的百姓种八十亩地的产出还要高,你知道九垸县的人口发展有多快吗?”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又道,“九垸县不过才设立一年而已,再快,也快不到哪里去吧!”
“是啊!九垸县才设立一年而已,可是,其中有三块垸田,已经筑好三年多了,光是这三块垸田里的五千多户百姓,这三年里,就新增了六千多新生儿,整个九垸县治,三万户百姓,从这三块垸田建设好到现在九块垸田全部建设好的时间里,共增加了新生儿两万余,其中男婴有一万三千余,有了这个数据在,谁也不得不承认孙正明说的那句话是正确的。”
“什么话?”
李世民莞尔一笑答道,“他说那里是一块利孕之地,宜生养。现在,好多关中求子的富户,都带着妻子和小妾去到那边游玩,就是想要多生一些孩子。”
三年时间,增加两万余新生儿,也就说,几乎有七八成的家庭,这三年时间内都生一个孩子,而且还成活了,这个增长的速度,可是真够快的,甩大唐其它任何地方几条街,之所以有这个数据,还是因为其中有几块垸田是后续才慢慢建设起来,如果按照现在整个县治内的人口来算,一年,估计就有一万多新生儿出生。
毕竟,在没有计划生育,和避孕措施的情况下,百姓们又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大多能保持一年多就生一胎,很多到了三十几岁,在这个时代被称之为老妇的女人,也还能生养,以三万户作为基数,基本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新生儿出生,这个数据,对比后世太祖推动我国人口发展的时候,可不算快。
“妾身算是明白陛下为什么将诸位妹妹全部都带上了,想来,也是要去九垸县沾沾宝地之气。”
长孙皇后对于李氏族群的壮大,比虞秀儿对于孙氏族群的壮大还要关心,此前,孙思邈帮她看气疾的时候,言明她最好不要生养,可由于近两年的各种食补,她的气疾已经很少发作,身体比之前好的多了,倒是又想帮李世民生一个了。
说到这个,李世民老脸一红道,“我大唐的汉民百姓数量,始终稀少了些,还不到治下总人口的一半,像西方几个大国,动辄两千多万人口,拜占庭帝国,甚至达到了四千多万人口,咱们在这方面,可是弱了他们不少,需要大力推动发展。”
长孙皇后听懂了李世民话里的暗示,点了点头又接话道,“如此看来,正明劝您好生发展内部,积蓄实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说到这个,李世民有些无奈道,“大臣们提的建议,大多时候都是有道理的,是故,朕平时,都比较虚心纳谏,但是,在好与更好之间,朕要做出选择。
在朕看来,王浩残余的那些人手,即便是不可大用,但让其搅乱西方,于我大唐也是有利的,西方诸国在战乱中衰弱,朕的大唐,却在潜心向上发展,不消几年,朕马踏西域之时,必然能成摧枯拉朽之势。
而正明心地太过善良,不愿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