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都听您的,那苏毗茹的头人们,您见不见一下?”
禄东赞似乎一早就料到了会是这样的局面,但却不知孙享福何时来过吐蕃,他当然不知道,孙享福说的,是上一世青藏铁路通车以后,他过来旅游的时候。
在他一旁像跟班一样的苏毗首领在禄东赞问出这话之后,用一脸期待之色看向了孙享福,他们的部落要是在吐蕃的地位足够高,就不会被打发到唐古拉山口,这种冷风最大,天气最多变的地方放牧了。
苏毗茹,是吐蕃六大部落族群之一,‘茹’,其实就是部落族群的意思,而那曲的这一支,虽然是整个苏毗茹最大的一支部落,也不过才两三千人的样子。
在苏毗首领看来,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能够改变他们部落命运的人,从禄东赞这样以往在吐蕃处于最顶尖层的实权人物,都对他这么恭顺,就可以看的出来。
“见,不过,等明天吧!我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礼物,天亮以后,让他们把人都集中召集到这里来,我会亲自带人分发,并且,宣布一些事情。”孙享福一边观看着禄东赞和苏毗首领为他准备的房屋,一边扬了扬手道。
在这些砖石建筑群的大门口,早有几个汉人,领着数十个吐蕃人,端着各种日常用度等候着,见孙享福走过来,远远的,便躬身行礼,孙享福挥手免了他的礼,叫他不要那么客气,又问道,“此地,是你经营的么?”
那为首的汉人掌柜回话道,“正是,知道您要来,小店八十间客房,已经全部清空打扫干净,连暖炕都已经烧好。”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嗯,你有心了,张轲,你随掌柜的一起,把房间都分给文工团的那些女官和女团员住吧!挤一挤,应该能住下,办完事情之后,带他来我休息的房间见我。”
说完,孙享福又转到向禄东赞和苏毗首领道,“还劳烦两位,带我去看一看安置军士驻扎的营地,他们之中,今后将有一部分,会驻守在这里。”
闻言,禄东赞和苏毗首领面色都是一凝,此时,松赞干布向大唐称臣,吐蕃将成为大唐的逻些道的消息,传回吐蕃才一两个月而已,却不想,大唐这么快,就做好驻军,直接统治地方的准备了。
他们却不知道,孙享福带过来的三万出自滇西草原的安南军,不过是个先头部队而已,几个月后,李绩还要带领十二万大军进藏,孙享福的任务,除了宣抚各部之外,还要为大军到来之后的驻扎安置等事宜,做些准备。
快速的消化掉孙享福刚才所说的一些信息之后,禄东赞一边领着孙享福,往城外已经平整,搭建好了许多毡房的营地走去,一边问道,“不知,朝廷对于我吐蕃百姓的后续政策,可有议定?”
孙享福很是理所当然的答道,“朝廷,对于所有民族的百姓,都是一视同仁的,所以,你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多余,你应该知道中原地区的百姓有什么,他们有的,这里的百姓,今后都将会有。”
“比照中原地区的百姓?”禄东赞有些愣道。
吐蕃高原可不是中原,做什么都方便,物产丰富,这里,九成以上的土地,都是不毛之地,都是雪山无人区,之所以他们的人口一上百万,就必须要出去打仗,抢劫,消耗掉,因为生存物资不够用。
想要他们像中原地区的百姓一样,有屋,有田,有吃不完的粮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拿刚才那个汉人商贾开设的客栈来说,它的造价,就比中原地区,那怕是在长安城内,开一个同样规模的客栈,所需要的投入,多十倍以上。
而且,日常的消耗,用度也大,这里的燃料,大多是用牛粪,因为没有其它燃料,即便是这里的煤炭储备很丰富,但在冻土之下,你也开采不出来。
而树木,好吧!在这里,孙享福根本都看不到什么树木,因为,早就不知道在多少年前,这里的树木就被当地的百姓砍伐,用作燃料了,为了取暖活下去,他们通常连灌木,树根都不放过。
而想要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工程量则会非常之大。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人迁下去,或者,先集中到海拔较低的峡谷地区生活。
看到禄东赞一脸不信的样子,孙享福再度开口道,“今年,我将在这里几个位置较低的地方,开辟几个种植园,可能总耕地面积,只有十几万亩,而且,有一些,还是原本你们就开辟好的田地。但,产出的食物,足够数十万百姓食用。
今后,当地百姓居住,行政管理,都会全部重新规划,我会按照种植园的大小,重新分配所有百姓的居所,安置不下来的,将会全部迁往南中,剑南道,或者宁川道,比照当地百姓,配置房屋,田地,牛羊牲畜。”
“那,我等这些氏族部落,岂不是全部都要分崩离析,或者集中杂居?”禄东赞问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道。
孙享福笑了笑道,“知道你们吐蕃人为什么强大不起来么?就这么点人,你们还要分这么多个部落,相互抢夺消耗,这在我们汉人来说,叫不团结,一个不团结的民族,怎么可能强大呢!
现在,你们噶尔氏在吐蕃,算是一个比较强的部落,但你有没有想过,继续保持这样的隔阂,终有一天,你们会没落,甚至整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我们的皇帝陛下,正是不忍心看到你们这样继续落后下去,所以才会答应将你们并入大唐,在根子上,解决你们的生存问题,这是造福你们后世所有子子孙孙的大善举,如果,你是一个拥有真正智慧的人,应该能懂我所说的话。”
第734章 宣抚
如果可以的话,谁又不想自己的后代,向更高的文明阶层晋级呢!可是,禄东赞看了看茫茫雪山,终究是对孙享福的所说的东西,没有抱起什么信心。
原因无它,吐蕃的不毛之地太多了,在这样的茫茫冰川之下,除了依靠外部补给,不可能自给自足,有了大唐的种植技术,和高产作物,充其量也只能缓解缓解而已。
因为,你就是把农作物种的再好,也有可能在一片云彩飞过之后,被不知会有多大颗粒的冰雹给砸死。
大唐朝廷,想要保证这里所有人的生活,就需要一直往这里贴钱,因为,人口势必是要壮大发展的,可大唐自身能够永远这么强盛下去,还一直愿意贴钱给这个地方吗?
他不是不懂中原历史的人,尤其是近两三百年,中原王朝政权更替的十分频繁,可以说,还不如他们吐蕃稳定,至少,吐蕃传到松赞干布这里,都是第三十三任赞普了,数百年,没有颠覆性的改变。
看到禄东赞露出一副这不可能的表情,孙享福又道,“我知道你们现在心里还有疑虑,不过,我会用事实,打消你的疑虑。”
禄东赞问道,“您要怎么做?”
孙享福笑了笑道,“这要看你们吐蕃缺什么了,你们缺什么,我就让这里产什么,问题,岂不是解决了?”
禄东赞顺嘴就道,“我们这里缺食物,缺木料,缺燃料,缺牲畜草料,缺盐铁,缺衣料······”
等到他一连串的东西说完,孙享福才笑道,“其实你们这里原本什么都不缺,但是,因为你们只知道砍伐,消耗,却不懂得种植,才导致了这里什么都缺。
几百,千年以前,这些低矮的山坳里,应该是长满了灌木,甚至是树木的吧!可现在为什么没有了呢?是你们的生存模式,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要说吐蕃全部都是像唐古拉山这样海拔五六千多米的地方,那也不尽然,这里海拔四千百米以下的地方,至少占一半,三千米以下的地方,都占一两成,在许多海拔低于三千米以下的地方,一年至少有七八个月,是没有雪冻的,气温甚至可以和中原地区媲美,各种在中原可以种植长成的树木,灌木,都能在这边长到很大。
而且,三千米到四千多米海拔的地方,也同样能种树,这样的地方,同样不会常年结冰,夏季就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都有山巅上化开的雪水,不断滋养着土地,让这里的水草生长起来,供他们的牛羊食用。
连水草都能长的起来的地方,更加别说树木了,西伯利亚那边,常年冰霜雪冻,照样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那是因为,那边没有人大量的砍伐,用燃烧木材的方式来取暖。
就孙享福知道的,就有很多适合在这样的高原地区生长的树木,如冷衫,云衫,高山栎,高山松,银杏,白桦,樟树等,乔木类的,就更多了,有一些甚至能产出不少经济价值,如山茶树,高山杜鹃等。
当然,这些东西,真要在这里成片的生长起来,改变这里的环境,至少得像善阳那边,连续十几年,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种植,甚至,需要一两代人的成长期,才能见到一些成效。
然而,孙享福还有妙方,如果只是一些粮食,衣物之类的慰问品,以大唐目前物资之充沛,工业之发达,他可犯不着花两三个月的时间来筹备。
他带过来的东西中,首先就有两万套太阳能锅子和炊壶,锅灶。后续,每个三个月,还会再运送两万套上来。
可别小看了这些东西,一户人家,有了它,一年之中,差不多有一大半的时间,都不用生火煮饭,烧水。
因为,别看高原之上天气寒冷,但是,光照却十分充足,尤其是几个地势较低的栖息地,很少有什么连绵不断的大雨季节,从他们被紫外线晒的红红的皮肤就可以看出。
所以,即便是在后世科技发达,燃煤燃气供应充足的时代,当地的百姓,也还是大量的使用这种太阳能锅子烧水,煮饭,十分的节能环保。
只要未来这种锅灶,普及到所有吐蕃家庭,那么,他们至少能节省以往三四成以上,用于煮肉烧水的燃料。
另外,孙享福带上来了足够种植十几万亩的玉米,红薯,土豆,大豆,棉花等作物的种子。
它们不仅高产,全面优于吐蕃现在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像玉米,棉花,大豆的桔梗,还都是能做柴火烧的好燃料。
反正,在经过一定量的途迁之后,整个吐蕃,也不会超过二十万户百姓,用太阳能锅灶,加上这些桔梗燃料,基本上能够供应他们七八成以上的燃料,至少,不需要再靠砍伐树木,挖掘灌木根系来取暖,甚至,还能节省下大量的牛羊粪便,用来沥肥,肥田。
那么,在不需要砍伐树木的同时,每年,增加一定的树木种植,这里的树林,便将会越来越多,几十年以后,光是靠修枝砍下来的柴火,都够很多人取暖的了,当然,那个时候,也未必需要靠柴火取暖了,因为时代可能已经进步到,可以开采煤矿,或者天然气做燃料的程度了。
可以说,现在只要解决了吐蕃人种植方面的问题,就解决了他们的根本问题,用科学的手段,来调整生态平衡,别说是这个时期的吐蕃人,就是汉人,也不可能想象的到,也就是孙享福这个穿越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从来都是站在科学观这一面,所以,问题到了他这里,就会变的非常简单,有方向。
光是靠讲,禄东赞是体会不到人是怎么可以改变世界的,所以,孙享福懒得跟他多解释,就是让他看着自己怎么干就好。
一番忙碌下来之后,三四万人的大队伍,总算是安顿下来了。
孙享福的暖房里,高压锅正突突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