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来不及呢!几个枣又算的了什么,他们不去摘的吃,也是便宜了那些麻雀,蚂蚁。”
在客厅里的虞秀儿也听到了王得用的话,上前见了个礼道,“您不见怪就好。今晚就留在这边吃饭吧!我听说您准备申请退休了,这边的宅子,就是陛下特意赐给您的吧!”
趁虞秀儿跟王得用说话,孙享福便借机朝孩子们挥了挥手,小家伙们顿时便作鸟兽散。
这边里,王得用点头答话道,“是啊!明年武家那小丫头,就能全盘接我的手了。”
“武家小丫头?”
孙享福闻言心里一咯噔,莫非,武媚娘还是进宫了?
第742章 孙家的孩子们
王得用说的武家小丫头,确实是武媚娘,而且,推荐她到宫内任职的,还是当年的山南道大总管长孙无忌。
也正是因为她在随州主持种植非洲引进的新作物,出了成绩,而且,本人又十分善于经营管理产业,才被长孙无忌关注,最终推荐给长孙皇后的。
要知道,这一世的武士彟可还没有死,而且,退休之后,到了扬州商学院任山长,身上还挂着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的官衔。
作为他的女儿,武媚娘的身份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加上她在随州的功劳,长孙皇后给她封了品级很高的内官官职,直接是正五品下的内常侍起步。
而到了皇宫之后,武媚娘可谓是如鱼得水,仅仅两三个月,就把分派给她的任务全部理顺,甚至帮助王得用,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还帮长孙皇后赚了很多钱,将皇家产业的盈利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这样有才能的人,长孙皇后简直就是太喜欢了,之后的三年里,基本每年都会给她升两级,现在,她已经是正四品上的内侍副监了,完全具备接任王得用的条件。
孙享福此刻,心里在遐想的,是武媚娘是不是还会像历史上一样,走出一条女权之路来,而长孙无忌,是不是自己作死,把历史上这个斗败了自己的妖孽,又给推上了高位,或许,从玄学的角度讲,他们就是天生相克的宿命。
按说,今年已经十九岁的武媚娘,应该到了出嫁的年龄,但是,孙享福不觉得大唐现在有那个适婚男青年能够镇的住她,又开口向王得用问道,“您今年,也才将将四十来岁,为何这么早就想要退休呢?”
闻言,王得用却是苦着脸道,“非是我想,实在是,才能不足,管不过来呀!
内宫的各种账目往来,我根本就看不懂,也不能对各种复杂问题事先做出规划预判,总是在做错了之后,去想办法补救,可越补救,问题反而越多。
也就是陛下惦记着我鞍前马后伺候了他二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忍心撤换,一直也没有合适的人接手。
现在,有了一个能将所有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的武家丫头,我再霸占着位置,就说不过去了。”
管理整个大明宫,以及六座都级城池的行宫,数十座别宫,还有十几个资产千万贯的皇家产业,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即便是宦官制度改革了之后,内官已经完全不参与朝政事务,把宣旨,仪仗这类的事情全部都交给礼部,吏部和南衙来处理,但所涉及的工作量,也是庞大到比一个宰相都不少的程度。
这等于是后世一个超大型物业服务公司,和十几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超级结合体,涉及到的人员甚至过百万,把这么多产业的高层管理的人名记住,都是一件难事,更加别说,根据他们的性格能力,分派职能,将所有的产业,管细,管好了。
所以,即便是王得用这样有十几年管理内宫经验的熟手,也力不从心到必须要让位的程度了。
“那么,王侍监今日所来,不会真的是给我送枣的吧!”了解完了宫里的情况之后,孙享福笑着问道。
王得用笑了笑道,“自然不是,此来,是想跟您搭个伴的。”
“搭伴?”听到这个词,孙享福有些意外道。
王得用解释道,“是这样的,陛下觉得我这个年龄直接退休,有些可惜,便给了我一块巡视各宫苑的令牌。
您知道,咱们大唐现在光是都级城池,便有洛阳,江陵,广州,汉城,乌兰巴托和碎叶城,其它各州道温泉,避暑,赏景的宫苑,也有数十处,这天南地北的,我根本不知道从何巡起,便想着,跟在您的退伍里,走到那算那,反正这也不是个什么正经职司。”
王得用虽然从十几岁就进秦王府,从搬搬抬抬的杂事做起,但你要说他文化水平一般,做不来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从一个小厮,做到秦王府总管,他也不过是用了七八年时间,而从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他又做了十七年的内侍监。
不够聪明,水平不高,是绝不可能把打理这么大一摊子事,长达十几年之久的,巡视各个行宫,宫苑这样的事情他会做不来?
他这是找的一个跟在孙享福身边的借口,而且这个借口很生硬,孙享福不用费脑子,都想的到。
但是,孙享福却不能不答应,因为这可能是李世民授意的。
李世民这么做有什么用意,他不得而知,不过,从王得用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善意,孙享福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危机。
于是道,“这又有何不可,您的前半生,都奉献给了陛下,后半生么,跟着我旅游观光,好好享受人生,才是正理,就这么说定了,什么时候我启程的时候,一定会通知您的。”
得到了孙享福的首肯,王得用笑着拱手道,“那我就谢过孙少师了。”
送走了王得用,孙享福又回到客厅,跟虞秀儿说起了明天要去渭南的事情,她同样没有对王得用今后将跟着孙享福出行而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以李世民的性格和大唐现在的情况,根本就不会是因为对孙享福起什么疑心,要防备监视之类的。
倒是家里的几个孩子,听说孙享福要出门,纷纷的围了上来。
人家通常说慈母多败儿,孙家正好相反,母亲严格的不得了,父亲,则是从不责怪打骂孩子,他们自然就跟孙享福亲近一些。
他们也未必是对渭南有多向往,在长安住了两年的他们,去渭南的次数也不少,或许是纯粹的因为想避开虞秀儿一阵,出去外面好好的玩耍几天。
反正现在虞秀儿身上的工作任务重,是无法离开长安的,包括李香蝶和姚红袖两人,这两年都老老实实的在太乐司忙活。
因为,大唐对外扩张的快,对于文化宣传的人手需求也十分的大,目前,太乐司训练的乐师歌舞艺人,已经超过了五万人,这都堪比一个集团军的规模了,可是仍然不够用。
这些人撒到大唐这个比后世我国大几倍的国土上,就变的零零散散了,下一步,整个南亚诸国,波斯,整体并入大唐之后,又会为大唐增加三千多万人口,这些人的文教宣传,又是个大任务,没有万人级别的团队驻派当地,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越是这种宗教概念比较浓重的地区,就越发需要更强的文化宣传教育。
次日一大早,孙享福就被穿的整整齐齐,带上了自己的玩具或者宠物的孩子们叫醒了,孩儿军团的人数,已经快要突破三十了,一妻十四妾中,除了虞秀儿和李香蝶,姚红袖三人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时常与孙享福同房之外,红梅,春桃,和十个胡姬小妾,都有所出。
这是大唐权贵家庭的一种普遍现象,孙家与别家略有不同的是,家主夫妇,对于家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十分的看重,连胡姬小妾生的混血儿,都是如此,不管男女,都给他们录入了族谱,并且,用相同的资源,教育培养他们。
目前,大哥孙靖和大姐头孙婉婷已然是孩子王,都快十五周岁了,才完成小学部分的教育,在权贵子弟里,他们也是没谁了。
当然,也有像孙洵,孙婉霞这样,年纪稍小,但是已经快把中学的教学内容学完的聪明孩子,但不管是读书聪明的,还是笨的,他们身上都有股子灵性。
比如孙靖,他虽然是个大小伙子了,但是,他跟任何年龄阶层的弟弟妹妹沟通起来,都没有障碍,有着超越一般人的亲和力。
原本,他只负责喂养悟空的,后来,悟饭到了家里之后,也是他喂养,这俩猴子在他的不断调教训练之下,都像快成精了,聪明的不得了,搞的孙享福好多次都忍不住,想要给他讲一个齐天大圣的故事了。
而孙婉婷,别看是个女孩子,正义感却莫名的爆棚,孙享福和虞秀儿的技能,她是没有一样感兴趣的,反而喜欢舞枪弄棒,保护自己的弟弟妹妹。
就像昨天去偷枣,只要有她在,是绝不可能让弟弟妹妹爬那么高,涉足险地的,所以,她自己亲自上,而且,比孙靖爬的还快。
你要问她的理想,她会说想进宫做禁卫将军,带领女禁军,保卫皇宫。
好在这事,暂时被虞秀儿捂着,不然长孙皇后还真有可能给她封个女官,让她在宫内任职。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孙享福这都快三十个了,自然就更加的不同,带领他们接触更多的科学新鲜事物,也是看他们中间,有没有谁,对这些方面有天赋或者感兴趣。
所以,当李承乾等人在码头上看到孙享福带着自家的这般童子军,抱着猴,牵着狗,提着兔笼子过来的时候,他们以为孙享福把正事给忘了,是要带着孩子们登高远望远秋游去的呢!
第743章 到船厂
要说大唐现在那座城市的工业气息最浓,那么,肯定是渭南。
乘坐首批量产的中型蒸汽轮船,只需要一个多时辰,就可以从长安到达渭南,这种以快速客运为目的建造的轮船,最大载重才三千石,换算下来,吃水两百吨左右。
然而,这样的船它却装载了两个较大的三缸蒸汽机作为动力推进,正常时速可达十八公里以上,顺水的话,每小时甚至能跑到二十多公里,一个时辰,将近四十五公里左右,从长安往下游水道跑,基本能实现日行千里的速度。
当然,它还可以更快,只是再快,安全就不好保证了,为了让这样的快船在水道上行走,渭河之上甚至要专门划分出快船行驶航道,和慢船行驶航道。
因为,老旧的船只,转向避让会比较慢,以现在渭河随时随地都千船万帆的热闹景象,很容易撞船。
这艘名为‘太子号’的蒸汽动力船,是李承乾的专用船,分上中下三层,下层舱是工作间,中层舱,是可供休息的房间,上层舱,则是个小型的观光宴会舱,装饰的很豪华,一百多人在船上,也不是显得又多拥挤。
如果是专业对外营运的客船,内部构造可能会更简单一些,安上整排整排的座位就行,那样的话,一船就能运送好几百人,从旬阳县的码头,三天内可达江陵,从渭南码头,则三天之内,可达登州莱州,五天之内到杭州湾,八九天左右,就到广州城了。
这种日行千里的速度,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已经非常快了,但是在孙享福看来,它还是慢的出奇。
后世,西安到广州,火车也就是一天的事情,你现在日夜不停,走八九天才到,简直是弱爆了。
孙家的小子们,都是在九垸县过的童年,所以,根本不怕水,他们到了船上之后,比孙享福还熟悉,显然,之前是坐过太子号的,孙享福都不需要照看他们,他们就把最好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