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碰面之后,并不急于入城,金玄恭引领着桓伊绕城巡视,顺便将周边一些防戍工事介绍给他。桓伊担任曲周县尉,掌管治安缉捕并乡义团练,算是武备主官,真正算起来,金玄恭所部反而是客居于此的部队,随战况调度。
  其实金玄恭到达曲周时间也不长,他的任命是同桓伊一起下达,只是因为桓伊的任命要从三台传到沙河前线,这才晚了几天的时间。
  “目下城内驻军八百余众,因为县署荒废、乏于治理,所以我入城后便稍作越制,暂择乡老数人将乡民略作修编,得户七百三十余,丁一千一百余……”
  桓伊自然不会怪罪金玄恭抢了他的事务,他孤身前来,仅仅只是在延平营那里得到十几个辅助吏员,彼此都还不熟悉,骤然接手县务,没有几天的时间梳理不清楚。有金玄恭的代劳,算是已经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
  交谈过程中,桓伊听到金玄恭非但谈吐不凡,言及庶务种种也都条理有序,而且比自己不过早到了几天的时间,不独军务清晰,就连县务都颇有建设,不免也是大感诧异,颇为佩服:“金幢主文武俱才,实在是让我颇感汗颜。大概我就算不任此境,一县事务也未必能够难住幢主。”
  金玄恭闻言后,脸上倒没有多少得意,只是摆手道:“终究任用有别,桓校书馆院高才,我这一点行伍浅识也实在是忍羞卖弄罢了。”
  一行人将县城周边巡察一番,而后便结伴返回城内。只是桓伊上马之后,却见金玄恭登车,彼此似乎换了职事,他不免有些好奇:“幢主不曾习骑?”
  王师多年以前便推广骑射技艺,特别是中原大战后得到大量的人马补充,到如今不能骑者甚至不可担任兵长。就连桓伊并非军职兵长,也都勉强能够策马而行,看到这一幕自然有些奇怪。
  “我、唉……身抱旧患,难耐颠簸,幸在大将军不弃此残废身躯……”
  讲到这里,金玄恭脸上便闪过一丝黯然。旧年他奉父命率部助战羯国,却遭到羯国背信弃义的反杀,逃亡途中跌落战马,胯骨重创,虽然休养经年,但也只是寻常走路尚可,一旦乘马纵行,仍是剧痛难忍。
  辽东慕容氏不同于行台博大,不能乘马便意味着很难再领军,慕容皝子嗣众多,对于一个半废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再如何看重,特别金玄恭并没有母族可以依仗,被父亲放弃,被兄弟排斥自然也不意外。
  所以对于大将军今次肯于给他这样一个机会,金玄恭也是分外珍惜,主动请求前往最凶险之处任事。
  曲周位于上白羯军眼皮子底下,一旦城破,别人可以逃,金玄恭是逃不掉的,因是他也是心存死志,决意此次得用不成功、便成仁,无作二顾。
  其实究其内心,未尝没有自暴自弃,被父亲远逐,远在千里之外的兄长还恨不能除之而后快,若是不能在王师部伍中得于立足奋进,他已经找不到再活下去的意义。
  听到金玄恭的回答,桓伊倒也心生几分怜悯,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对这个允文允武的幢主已经颇有好感,略作转念之后他便笑道:“大进之年,不患无力争功,唯患怯于立志。沙河谢大都督,力不能为伧夫敌,但却能趁于大将军拔举恩用,以才御众,为海内名将、王道重臣,踵行于后,不亦快哉!”
  金玄恭闻言后便也大笑起来,脸上失意一扫而空:“恩义加我,残躯更加不可自弃。驽马跬步,未必不可千里!”
  一行人返回城中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用餐之际,金玄恭便又让人将已经整理出来的县务籍册转给桓伊,并将他此前挑选的一些乡豪任事者向桓伊一一引见。
  桓伊虽然仅仅只是就任县尉,但眼下他是行台唯一任命的县署官员,自然也就是没有争议的主官。之所以并不直接就任县令,还是行台留下的一点余地,择乡户之中贤长者就任主官,也能让这些地方上的乡人尽快入治。
  郡县入治,责任多半在于吏事。如果派遣县令等主官前来,一旦主官能力不足,便很有可能会被乡势架空,而主官为了保证自己不受责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这些地方上的乡流顽疾遮掩庇护。
  所以在已故司隶山遐的建议下,行台在选派新复领土的县署官长的时候,往往特意空出主官的位置,以此来吸引那些地方上求进的乡豪,而行台直遣的官员只担任佐贰职事,实权握在手中,而那些乡豪为了争取主官的职事,便不会过分的掣肘,能够让县务更快的行入正轨。
  而且这些佐贰职位可不是什么座谈清职,每天都有大量的事务要处理,有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吏治稍作考察便能一目了然,可以及时的将一些鱼目混珠之辈清理出去。同样的,如果能够胜任一县事务,得于历练之后,放之州郡也有起码的才干保障。
  正是因为山遐所提出的这一点吏用技巧,行台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培养出一批成熟的郡县良才,像是早前西征关中所任用的一批年轻官员们,如今已经逐步走上州郡层面,各有建树成果。


第1412章 烽火谍情
  桓伊虽然没有什么主政一方的经验,但这几个月于河北阵前行走,加上也阅读过一些馆院先达的函文手札,其中多有经验之谈,因此倒也不怵接下来将要面对的局面。
  布政一方,特别是如曲周这种制度荒芜、仍在战时的地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定法,各有巧妙不同,因人而异。但也有万变不离其宗之处,一在钱粮,二在人丁,只要能将这二者控制住,哪怕再复杂的局面,都不会过于失控。
  人丁方面,金玄恭已经帮忙打下一个基础,户籍整编已经初步完成。当然这个结果肯定不是最终结果,仍有大量亡出之众散于郊野,尚未进行有效的整合,更何况行台对于一个县治人口也是有要求的,户数不满三千则不成县。
  所以,桓伊如果想将曲周县治保留下来而非临时的构架,还要在人口方面想办法。他初来乍到,这种事情肯定需要仰仗当地人出力。
  所以在用过晚餐之后,桓伊也没有急于休息,召来金玄恭任命的几个县吏,了解更多县务详情。
  金玄恭一共任命了五个县吏,除了一个恰好抱病在身,其他四个悉数到来。比较有趣的是这五个暂时委任的县吏俱都姓潘,不独如此,适才桓伊翻看金玄恭让人送来的籍册,发现这些在籍乡户多半姓潘,很显然这个潘氏应该就是县中大户。
  这种现象在河北是很正常的事情,大族聚居,人口动辄数千乃至于上万,乡宗豪强规模之大要远远胜过江东。跟真正的豪宗大户如河东汾阴薛氏又或东武城张氏比起来,曲周这个潘氏倒也不值一提。
  几个潘氏县吏行入进来,虽然诧异于这位县尉的年轻,但也不敢失礼,表现也有几分拘谨,一句囫囵话都难得说出。
  “几位乡贤毋须见外,自此之后,我将与诸位共守乡土,恪守行台旨令,使县域之内再无灾祸扰民。”
  桓伊示意几人入座,状似寻常闲聊询问一些风物人情,不时提笔于纸上勾划标注。眼见行台委派的年轻县尉并不倨傲,那几人拘谨姿态也渐渐消退,说话也变得流畅起来。
  通过交谈,桓伊得知更多县境情况。
  曲周此境虽然不是什么通衢要邑,但是地处冀州腹心,旧年倒也颇有规模。县中原本有潘、郑、孟等大宗聚居,去年羯主石虎迁都,号令各郡县大宗跟随,因此县境乡民十之七八被羯卒或驱逐、或掳掠北上,留下的只是一些偏远郊野生民。
  至于眼下留在县中的这些民户,原本应该也是需要迁徙到信都,只是当他们被从各自村邑驱赶到县城内之后却没有了下文。这倒也并不奇怪,河北乡土早已失控,羯国目下维系统治的手段无非强兵,且军令本就混乱不堪,遗失一批乡民在野并不出奇。
  更何况王师五月便北上,这自然令羯国内部更加手忙脚乱。
  按照这几个潘姓县吏的讲述,羯国遗忘了他们这些乡民后,他们也是茫然无措,不知该要何去何从。原本的乡舍村邑都已经被破坏,回家也乏甚生计,一群人聚在一起,倒也安全许多,最起码不会轻易受到盗贼骚扰。
  原本县中还有上千民户聚集,但是资粮都被羯军掳走,交困之下,难免摩擦,中间也发生几次恶斗,自然都是以姓氏为单位。到最后便是潘姓族人胜出,其他姓氏的乡户难以立足,便被驱逐到了城外,因是这曲周县城俨然成了潘氏族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王师前锋到达此境,潘氏这些乡户们自然不敢负隅顽抗,乖乖献出城池。
  了解完这些情况,桓伊便低头沉吟起来。曲周这种局面,于他而言也是有好有坏,大户乡豪几乎都被羯国掳走,几无乡势存在,看似城中潘姓为大,但事实上就连这几个潘姓的县吏,桓伊也能看得出来他们彼此之间并不怎么熟悉。
  没有乡势的存在,意味着他全无掣肘,同样也乏于借力。当然眼下还有金玄恭的部伍在城中,但说不定哪天调令下达便要离开。所以当务之急,首先是要组织属于县署本身的乡义团练,虽然不可力敌羯兵,但起码也要做到防贼并镇压暴民。
  这几个县吏,桓伊也并不打算撤换,看得出金玄恭挑选是择孔武者而任,给他们一口吃食安抚,避免煽动民情骚乱。
  比较惊喜的是其中居然有一人识字,桓伊当即便选出这人担任吏首,吩咐他通知乡户明早于县署外集结,重点是管饭。
  那个名为潘甲的县吏喜孜孜受命,其他潘氏县吏脸上也不由得流露出羡慕之色,他们或许并不深知这份任命意味着什么,但那位年轻的县尉对潘甲更加赏识,这是一眼就能看出的。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还未亮,桓伊便被县署外杂乱的喧闹声吵醒,得知乡户们已经尽数到来,他便也没了睡意,直接起身洗漱。
  所谓县署,不过是城内保全尚算完好的一处宅院,除了基本起居之外,院子里还有鸡舍、狗舍、菜圃之类,所谓的大户也只是相对而言,生在这样一个世道,一切都要围绕生存,哪有什么闲情逸致可养。
  乡民们对于新任县尉的政令响应热情极高,或者是更欢迎那一口吃食也未定。他们这些被羯国遗弃的乡众大半赤贫,早前乡斗好不容易占据了县城,也只是在城池内草草种了一季菘、菽杂谷,之后曲周又成为两国交战前线,等闲更加不敢离开城池于郊野觅食。
  金玄恭也知桓伊新官上任肯定要有所动作,一大早便派兵士前来维持秩序,乡众们虽然饥渴难耐,但看到那些甲械森寒、不苟言笑的兵卒们,也都不敢放肆。只有一些饥渴的顽童附墙而上向里探望,担心这个县尉说话不算话。
  “有劳玄恭兄了。”
  桓伊换上一直叠放在行装中的簇新官袍,又对早已经到来的金玄恭拱手致谢,命人打开官署大门,邀请金玄恭并坐堂中。
  “使君、使君……”
  那个吏首潘甲战战兢兢又洋洋得意的行入庭中,只是那称呼却让桓伊大感汗颜,喝令他不可再随便称呼,直称官职即可。
  他吩咐那潘甲先挑选几个手脚勤快的卒力将院子里乱七八糟的架舍清理掉,他是来为官治民,却不是养鸡养狗。
  院舍清理完毕,已经日上三竿,门外乡户们饥肠辘辘,纷纷叫嚷起来,甚至就连王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