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观东西南北四条战线后,赵广德也不由感慨道:
    “赵氏东西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六万人。南与郑境,西与知境,北与中行境,东与齐境,兵卒戍守四方,城邑亭障横列道路,粟粮漕运不下百万石。若中行攻我北,知氏攻我西,齐卫攻我东,郑国攻我南……这真是四面受敌之境啊……”
    无恤却道:“但敌人的包围网并不严保密,既然他们西面无力攻我,北面自顾不暇,那吾等就能抽调兵卒,从东边和南边打开局面,冲破这个包围网!”
    他再度为家臣们打气道:“我这次之所以带兵回朝歌来,就是为了解决卫国问题的,从五年前我攻甄邑开始,卫国就是横亘在东西二赵间的障碍,是时候彻底拔除了!齐国明年开春不是要大举攻鲁么?吾等也发动一场对卫国的攻势,让齐军侧翼彻底暴露在攻击之下,要么只能撤离,要么就得被迫决战!”
    他一抽剑,一挥手,干将剑狠狠地钉在地图上卫国帝丘位置处,剑尖锲入了案几里,剑身和剑柄则在微微晃动,这是他志在必得的宣告!
    “臣等便是主君的利剑,干将所指,无坚不摧!”
    经过过去半年的辉煌胜利,家臣们对赵氏的未来还是信心满满的,他们纷纷单膝跪地朝无恤行礼。
    在几年的作战和学习里,已经对战略有所领悟的伍井谨慎地提醒道:“那郑国呢?卫国已经残破,过去数年里丢失了一半的国土和三分之一的人口,所剩兵卒不过万人,加上卫国太子在吾等这边,击败卫国并不困难。”
    “麻烦的是郑国,郑军骁勇,虽然不及赵氏武卒,可对付宋人、曹人却几乎十战十胜。攻略卫国时,不单要提防北面的齐国陈氏,还得小心郑军啊……”
    赵无恤却早有打算,他让众人起身,随后对伍井说道:“大多数商贾都是只重眼前利益,并且趋利避害的。郑国重商,郑人也是一副商贾性情,而最适合和他们打交道的人,当然是能致千金之富的巨贾子贡了!他以外交说辞见长的,其言语能把死人说得活过来,过去几次出使都无往不利,若无意外,他现在已在新郑了!”
    ……
    与此同时,郑国的国都新郑东门之外,郑国大夫兼商人弦伯甫垂着宽袖站于洧水之畔,摸着腰间的玉佩,笑吟吟地看着那位英容焕发,衣着华贵却不失典质的士人踩在木舟上朝这边渡来。
    等那位士人刚刚踏上坚硬的岸上后,弦伯甫便带着卫士快速走过去,大声说道:“这不是子贡么?是什么风将你吹来了,是琅琊海滨带咸味的东风?还是太原山林里带野兽皮革腥臭的北风?莫非,是甄地带着热浪的炉风?”
    端木赐也认出了来者,自己昔日在货殖上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陶丘侈靡之所里一同玩乐的弦伯甫,他现在是一位官商,同时还是新郑褚师。
    他笑道:“弦大夫错了,我此次来新郑虽然还是做买卖,却不是来卖海盐,也不是来卖皮革和瓷器的。”
    “那是来买进什么,又是卖出什么的?”
    子贡却先不答,而是回头意犹未尽地看了看洧水风情,口中颂道:“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随后才回头正色道:“赐这次来,是携带善意的勺药,为我家主君赠予一位佳人的!”
    
    第697章 携芍药以求兮(上)
    
    新郑上古时为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算是楚人最初的起源地,周公封管叔于此,后来又为东虢、郐二邦之地。郑武公时听了史伯的建议,灭两国而有其地,等到平王东迁后的桓、庄之世,修典刑以守之,郑国便以这片土地为基础,打下了一个小霸的基业。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此地可谓文物昌盛,人杰地灵,整座城池夯土建成,周长约二十里,其平面形状象一只牛角,洧水环绕其外。
    这座城和其他诸侯都邑有所不同,不是内外城郭构造,而是分东西两城:在城内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城墙,把新郑分为东西二域。子贡从东门入城,先进入的自然是东城,此处分布着平民居住区,手工业工坊,还有市肆。
    子贡过去也来新郑做过买卖,对这里发达的制造业和密集的商人团体并不陌生。他一路上掀起车前的帷幕望去,却见铸铜、铸铁、制骨、制玉、制陶、缫丝,一座座工坊罗列洧水两岸。
    这些手工制品又被商贾驱使着隶臣运往市场贩卖,甚至远销楚、周、齐、晋、鲁,因为形成了制造—贩卖的链条,所以新郑比单纯的货殖转运中心陶丘更加稳固,不会因为战事频繁,交通堵塞就受到太大冲击。
    光靠冶金和铸造工坊每日的出产,就能看出郑国的战争潜力有多大,何况这里的道路居情况居列国首位,调兵极其方便。
    而郑兵之强,在诸侯间也是出了名的,在晋楚之间徘徊了一百多年后,郑人颇有一份韧劲,直叫两个超级大国也不能轻视的韧劲。如今郑已经摆脱了晋楚的奴役,自立自强起来,并在这场晋国内战里跃跃欲试,试图夺取更大的利益!
    此国人口近百万,兵车千乘,徒卒三万,绝不比晋国任何一个卿的势力弱。
    一路看下来,子贡心里也有了计较,暗想道:“从现在来看,才从大乱和灾荒里恢复过来的宋大概不是郑的对手,非但夺不回失地,还可能会被打得三军惨败,被迫退出战争。到那时,赵氏的南线就岌岌可危了……”
    也不知郑国人是否察觉了这些不速之客的用心,他们一行人没有隐藏自己,而是大张旗鼓地前进,故而在拥挤的市肆和街道上,这支来自赵氏的车队频频被人瞩目。
    有见识的士人看的是车舆上刻画的玄鸟纹,诧异已是敌人的赵氏商人怎么还敢来新郑。女子看的则是端坐车前的子贡,被他的仪态翩翩所吸引,也不顾现在隆冬已至,不是同游求偶的好季节,有胆大的竟就解下头上的佩帨,朝他扔过来了!
    子贡娴熟地避开满是香味的佩帨,对同行的弦伯甫道:“新郑之俗,还是这么不加虚掩。”
    弦伯甫也不以为耻,反而笑着应道:“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这诗说的就是我新郑之风,每每有外国的使节前来,都会被如云如荼的新郑女子吓一跳,她们的大胆和容貌一样闻名。”
    “对此,虚伪君子会掩面而避,好色之徒则会大喜过望,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嘛。外臣都以离郑时,被赠予的女子衣巾数量为荣,据说最多的,还是当年的赵文子,整整载了三车!虽然他本人对这些女子片叶未粘。文子的风采和气度,真是让郑人难以忘怀啊……”
    那位赵氏孤儿长大后文质彬彬,在交际场合的确很讨人喜欢,当时的郑国正在晋楚间摇摆不定,多次背盟,往往血口未干就撕毁了和约。在再度被晋军征服后,晋卿们暴跳如雷,想要对郑国严厉惩罚,唯独赵武为郑国的无奈说了句公道话。
    等到弭兵之会后中原恢复了和平,作为晋国上卿的赵武又与楚国令尹王子围,也就是后来傲娇的楚灵王在郑国虢地会盟,虢之会上,他的宽容大度和王子围的贪婪倨傲对比鲜明,虽然在明面上看似被压了一头,可郑国人皆心仪赵武。
    当然,这一切都改变不了郑国现在与赵氏为敌的事实,只看利益,不顾旧谊,这就是郑人的做派。
    一面说着,弦伯甫一面瞥向子贡,这位代表赵氏来到新郑的说客。
    “新郑举城皆美人,常充斥诸侯后宫,不知赵氏世子中意的是哪位佳人?”
    子贡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豫州之中,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有莘在其前,大河在其后,她右洛左济,拥虢、郐之地而食溱、洧二水。她在水之湄,与赵氏隔河而望,让我家主君辗转反侧,日夜盼望与其同游,但她却总是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反而投入齐侯、知伯的怀中,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弦伯甫哑然失笑:“子贡说的这位佳人,不就是郑国么?”
    他暗道果然不出所料,赵无恤所欲者,郑国是也!当世的行人使者喜欢以诗言志,子贡跟着孔子学习,尤其擅长此道。所以本来一桩肮脏的两邦交易,却被他说的极其雅致,所以弦伯甫也不因子贡以佳人喻郑国而羞怒。
    子贡道:“然,我家主君对郑国可是心驰已久了,希望与郑和解相好之心,正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伯甫觉得,我是否将赵氏的善意传达给郑国?”子贡盯着他问道。
    话里有话啊……弦伯甫沉吟了,多年前赵氏受弦氏之托,接纳了被驱逐和邓析,弦氏欠赵无恤的这个人情,还没还呢。虽然他们弦氏一族秉承弦高的风格,以守护母邦的利益为底线,但一些小忙,还是可以帮的。
    说话之间,横亘新郑东西的墙垣已到,过了城门就是西城,那里是郑伯宫城和贵族们的官邸和居所,宗庙祭坛散步其周围。
    如果说新郑东城是让郑国充满活力的心脏,那西城,就是郑国的大脑了。
    弦伯甫打定了主意,他指着高高的新郑宫室道:“郑人依靠商贾立国,性情里也带着商贾的习性,所以执政者只看重一样东西,利益!”
    “你家主君翘首以盼的所谓伊人,就在这洧水之涘待价而沽。能不能追求得到,就看子贡献上的‘芍药’香不香了!”
    
    第698章 携芍药以求兮(下)
    
    十月中旬,就在端木赐入新郑西城的时候,赵无恤留大军留驻朝歌,他自己则带着赵广德回温地奔丧。
    “知氏无故杀我长兄,此仇不共戴天!”
    他和从野王过来的韩虎共同祭拜了长兄伯鲁一番,当着赵鞅的面立誓必报此仇,顺便撕毁了赵鞅为拖延时间,和知氏的口头婚约。
    随后又要布置对周室单公领地的围攻,本来还打算没收王室卿大夫们的田宅作为报复,因为历史原因,他们在这边的小邑可谓星罗棋布,当年晋大夫与周大夫争地,可闹出了不少争端。
    不过杨因却提出了一个计策,对周室大夫在这边的田宅产业,不要一刀切地处理,而是进行区分:将那些公然与赵氏敌对的,如刘公的田宅直接没收,对被迫附从者的财产则加以保护,以赢得他们的感激,同时离周室卿大夫之心。
    忙活了一整天,被姐姐季嬴撵着催着离开了官署,赵无恤这才有机会从繁杂的军务政务里抽身,回到寝堂和阔别已久的妻儿相聚。
    小赵操已经一岁多了,几个月没见又长大了不少,他已经断奶,也能咿咿呀呀地说些不知含义的牙语。
    “不知什么时候会说话,希望那时候我能在他边上,听他喊一声‘阿父’……”
    “妾每天都在教他……”伯芈将离赵无恤最近的位置让给少君乐灵子,她自己则站在一边乖巧地应道,赵无恤的后宫表面上还是一片和谐的。
    逗了儿子一会,孩子也倦了,赵无恤便让伯芈将他抱下去,直到这时人去屋空,他才有机会和乐灵子独处。
    如今还是伯鲁丧期,赵无恤和灵子身上还套着麻布孝服,所以不仅不能亲热,连一起过夜都不行。无恤只能长话短说,问了一些赵鞅身体的近况,灵子在温县可还过的习惯,到了最后,才略提了一下郑宋两国的形势。
    “我将子贡派去郑国了,他现在已抵达新郑。”
    “夫君要与郑国和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