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众人口干舌燥时,他才缓缓说道:“此物除了我这摊位外,诸位还曾在何处见过,天下独此一家!一旦错过,悔之晚矣!”
    这就是赵无恤形容的“奇货可居”了,而用子贡的话来说,卖三石都已经算良心价了。
    子贡待周围嗡嗡的议论声稍歇后,又继续道:“这里还有麦粉制成的烤饼等物,各位自行品尝,愿买者买,绝不强贾。若是一次购买超过一石,在下还会附赠一块简牍,上面写有粉食的十余种做法。”
    这自然也是子贡的主意,赵无恤不由得感慨,在商言商,他能成为一代巨贾,果然是有几分商业头脑的。
    此时,众人已经将摊位围了里三圈外三圈。在子贡的随从端上早已准备好的食物后,他们各自掰了一块白面烤饼,或麦黄色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放进口中细细咀嚼,眼睛顿时都亮了。
    “善!大善!”
    “胜却麦饭藿饼无数倍!”
    “何止,不周之粟,阳山之裸,皆不如也!”
    他们赞不绝口,但仍然在和子贡讨价还价,想压一压。
    “这黄色麦粉与淡白麦粉做出的食物,区别也不是很大,为何差价多达两石?”
    一旁的人也跟着起哄。
    子贡应对娴熟,他笑着说道:“大夏之白盐,做成虎形供奉国君、卿大夫,其价钱是普通青盐的十倍,物以稀为贵,更难得到的白麦粉比黄麦粉贵些,有何好奇怪的?”
    众人顿时哑口无言,而且,还有人根本不在乎这毫厘之争,没多会,人群便从外面被推攮开来。
    一些个士大夫家的绛衣皂吏挤了进来,纷纷出手向子贡购买麦粉,其中几人,一次性就购了一石。而他们身后,有十多辆牛车,拉着百余石陈年的粟麦,或者由马匹驮着鲜艳的布匹。
    原来,这还是临行前,子贡想出的主意。他在鸡鸣后,就以赵氏庶君子之贾的名义,差人将一些面食和半斗有余的麦粉,送至隶属于赵氏的士大夫们府邸中,作为礼物。
    那些贵族在朝食时一尝,食髓知味,又听说还有更多的麦粉提供,便立刻派人前来抢购。
    已经没人再讲价了,再不抢,就是有价无市。于是,到傍晚时分,子贡就将携带的四十多石麦粉抛售一空。
    等陆续赶来的买家失望地散尽后,子贡回头看了看,身后已经多出了十多匹上好的布料,以及千石粮食!虽然子贡只有一成的分成,但也有百石粮食,数匹布帛。
    子贡暗暗地帮赵无恤算了一笔账,成邑一个六口之家,若有田百亩,一年要食粟米百石,而往年的亩产约为粟米一石。
    也就是说,他今天已经赚到了一千多亩土地一年的收成……
    虽然赵氏君子已经和他说明过,麦面,顶多能卖半年,之后就会出现竞争对手和价格大跌的情况。
    所以子贡决定,接下来半年,大概就要呆在新绛了。因为他从弱冠之年便跟随宗族长辈们经商,至今已经数年有余,知道无论去何处,都找不到这么容易来钱的生意了。
    若是赵无恤在场,必然会笃定地对子贡说明,这就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舍本逐末!”
    下宫赵氏府邸中,响起了一声少女愤怒的轻叱。
    此时已经是五月中旬,天气一日热过一日,女婢们换下了厚实的春衣,换上了薄如轻纱的夏衣。
    在君女季嬴雅致的闺房内,透过绣着云形花纹的屏风,和红罗织成的朦胧帷幕,可以看见蒲席上,相对坐着一红一白两位美貌女子。
    红妆深衣的少女是季嬴,她乌黑的头发披在肩后,整个人如同惊蛰后的骄阳般,艳丽而柔美,叫人如沐春风。
    对面那个白衣胜雪的女子,是季嬴的闺蜜韩姬,她此刻,正在颦眉怒视季嬴。
    韩姬的模样,和她俊俏的弟弟韩虎有几分相似,黛眉如画,丹凤眼桃花眸。她骄傲而高雅,一张口,就刺得人寒意顿生。
    白色麦粉带来的风潮也卷进了这里,镶嵌有彩色贝壳的筵几上,有红黑相间的漆盘,里面放置着一些造型别致的粉制点心……
    韩氏女只是稍微尝了一点,就出言批判赵无恤“舍本逐末”了。
    季嬴微微一笑,樱唇轻启道:“韩姬此言差矣,周礼重亲亲之谊,吾弟的庖厨制出了可口的食物,不忘阿姊,大老远差人送来,正是孝悌的表现,怎能苛责?”
    无恤知道季嬴喜爱甜食,所以这次指点着赵广德,回忆着前世,做出了甜咸相宜的糕点:酥软的白嫩蒸面里裹着棕红色的饴糖,还有精心制作的烤饧饼,将饧糖和面粉混合后,用膏油微烹,表皮金黄后撒上杏仁,酥脆可口。
    季嬴觉得,若是照今天这样吃下去,自己下半年,恐怕要变得丰腴一些了。
    见韩姬不以为然,她继续说道:“何况,近来每个集市之日,成邑的商贾都能拉几十车粟米回去。这种坐地垂拱,而粟满仓禀的本事,除了吾弟,还从未有人能办得到,怎么能说是舍本逐末呢。”
    “这……”韩姬张口欲言,却无从反驳。
    季嬴用纤纤素手掩着樱唇莞尔一笑:“且据我所知,不仅是下宫周边,连韩氏之宫都在买成邑卖出的麦面了,想必韩姬回去以后,就能在筵几上吃到韭叶水引饼了……”
    “哼,此物,无论朝食燕飨,我都不会尝上半箸!”
    韩姬柳眉微皱,又说不过季嬴,只能气哼哼地不说话,但出于少女天性,眼睛却看着那些可口的甜点,依依不舍。
    没过一会,她就坐不住了,挥了挥手广袖,让女婢垂首捋着长长的坠衣,告辞离开。
    她和赵氏长子伯鲁的婚事早已定下,过了今年,便要成婚,自然会对赵氏的四子之争比较关注。
    结果却发现,原本最年纪小地位最低的贱庶子无恤,如今居然是最有希望继承赵氏宗族的。领邑也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反观自己未来的夫君伯鲁,在棠邑却不温不火的,没有什么起色。
    韩姬心高气傲,自然对此十分不满。上次在浍河桥上与赵无恤初见,就对他印象不佳,如今因为种种缘由,成见却越来越深。
    奈何季嬴百般维护,其态度带着浓浓的幸福和满足,想到那个关于季嬴身世的梓秘传闻,韩姬不由得会往别处想去……
    
    第126章 国险多马
    
    ……
    各人都有自己的烦恼,韩姬摆驾离开后,季嬴的笑容也慢慢褪去了,变成了忧愁苦闷。
    侍女媛来时,也将前些日子薇在雨天献剑于无恤,包括她的身世,都一点不漏地告知了季嬴,这让季嬴不免有些担心。
    “想不到,她原本也是士大夫家的淑女,可她的祖先,可是杀一侯二卿四大夫的夏姬啊……说不准此女和传闻中一样,会一些妖媚采补之术,所以才能如此美貌,容颜不老。”
    不过,这事情,还是交予自己未来的弟媳去操心吧……
    想到这里,她更是烦恼地揉了揉眉间。
    在案几下,有一张赵鞅从温地寄回来的帛书,所述内容,与赵广德带去成邑的相差无几。
    ……
    “贱庶子舍本逐末!只会以此奇淫巧计之术来投机囤积,蒙蔽国人!”
    赵仲信气得浑身发颤,原本面如冠玉的脸庞也扭曲了起来,他一挥手,将一块看上去酥软可口的麦饼狠狠地扔出去老远。
    一旁侍候的竖寺们看得一阵心疼,这一块细腻的麦饼,可是要用几斗粟米来换啊,那可是他们半旬的口粮……
    “仲兄稍安,说起来,此物味道还真是不错,连我都忍不住想餐餐皆食,何况乡邑氏族们。”
    往日满脸阴骜的赵叔齐则冷静多了,他跪坐在席上,不慌不忙地将一块麦面制成的烤饼吃完,一粒渣滓都不剩下。
    赵仲信冲过来指着他斥责道:“你还有闲情品尝?你可知道,每吃一块,就意味着你的领邑,有数斗粟麦流到了贱庶子的仓禀之中!”
    原来,在下宫打响名声后,子贡的生意,已经开始扩展到周边小乡之中。食不果腹的野人氓隶自然是吃不起的,但各乡的氏族,还有富裕的国人们,纷纷拿出家中存贮的粟米、布帛,前往下宫之市换取麦粉。
    等赵仲信、赵叔齐发觉时,为时已晚。他们封邑中大量粟米已经通过贸易,流入了成乡,据说那个卫国商贾每次集市散后,都要拉十多车粟麦草料回去。
    想来此时,赵无恤的府库,已经快溢满了吧!
    俩人现在觉得,自己在领地里辛苦了大半年,春耕时也曾下地行过籍田礼,到头来却是给那贱庶子做嫁衣!
    而且,这种交易还在继续,屡禁不止。尤其是仲信,这下可算是吃到纵容氏族的苦头了,去年魏驹说他的治理是齐太公之法,结果现在,却反过来被赵无恤狠狠割了一刀。
    所以他才义愤填膺地叫道:“如此一来,贱庶子不农稼而府库自足,等到了冬至日时,吾等的乡邑仓禀中,粟米必定大减,而他则是相反,上计第一,便可轻松得到!”
    赵叔齐缓缓起身,他其实早就有了一个计划,只是被赵无恤觉察,瞬息之间便出手让成翁“病逝”,接着派亲信执掌成氏,所以不得不拖到了现在。
    在这麦粉的推动下,叔齐觉得,已经不能再等了,到父亲回来时,任何举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皮。
    仲信迂腐,他的家臣成何为了帮成翁、成季复仇,已经通过涉佗,和叔齐搭上了线。在他们商议下,一个阴谋已经逐渐浮出了水面,现在,只需要把仲信也拉进来,乘着父亲赵鞅尚未归来,一起做下那件事!
    他执着赵仲信的手,故作亲昵地说道:“仲兄勿忧,弟有一计,可以釜底抽薪,让那贱庶子的领邑一夜之间无粮无秣!”
    赵仲信眼前一亮:“是何办法,快说来与为兄听听!”
    叔齐的声音慢慢低了下去:“此事还需你我联手,成氏虽垮,但对贱庶子之暴虐不满的大有人在,何况,我在成乡也留了一个内应……”
    ……
    无论是季嬴,或是仲信和叔齐,都在猜测,如今赵无恤的仓禀中,粟木大概已经满得溢出来了。
    他们却是错了。
    若是有人能进入看守严密的成乡府库,就会发现,这里只是堆了些草秣和保底的粮食,还有一些暂时存放的大袋麦粉。其余地方依然空空如也,可以让耗子列队行军。
    在计侨用“周髀数字”划得密密麻麻的竹制账目上,今年的冬小麦,一共有四万石的收成:其中公田占了将近八千石,其余私田三万两千石,按照无恤设置的二十分之一税率,府库共获不到万石。
    一个六口之家,一年食粮百石,也就是说,这些麦子,若是全部做成麦饭,仅仅能让百户人家吃饱,或者供养一个旅五百名兵卒。
    赵无恤当然不会这么用,他将这些麦子统统运到了磨坊,陆续磨出麦粉,累死了数头骡马都不停歇。
    于是靠近溪水的匠作区,热闹非凡,大袋大袋的麦粉被扛出装上牛车运走。
    赵无恤可不是那种一旦有了收成,就将粮食全部堆家里,天天数上几遍的土财主。他要做的,是继续推动贸易线,进行“扩大化再生产”。
    粟麦堆满府库又能如何,除了看着有安全感,除了让它们慢慢腐烂掉,还能有什么用途么?
    货物和金钱,只有流通出去,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实际上,经过半个多月来,子贡在下宫邑市上的四五次售卖麦粉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