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刘德说道:“吾家乃范武子入秦时留下的子嗣之后,几代人都世居栎阳,小子今日是随祖、父来迎接上卿的。”
    “原来如此。”
    赵无恤有些好笑,这里面还有一段缘由,说起范武子士会奔秦的过程,和他祖先赵盾脱不开关系。
    当年晋襄公死去,晋国诸卿为立哪位公子为君争论不休,原本赵盾支持在秦国做大夫的公子雍,于是派士会入秦迎接。谁料驱逐政敌狐射姑后,赵盾觉得还是一个幼主容易控制,于是他改立晋灵公,又伏击护送公子雍继位的秦军。令狐之战,秦军大败,原本将有迎立之功的士会也里外不是人了,一气之下,索性调头回了秦国做大夫。
    士会入秦后,一时间成了晋国大敌,比如他在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击败晋军。赵盾也为之苦恼,便又承诺给他一个卿位,这才用计迎回士会。
    士会在秦国呆了许多年,也留下了一些子嗣,他们的后代为了与晋国的范氏、士氏加以区别,遂改为刘氏,至今已百余年了……
    若历史再往后延伸,再过两百年,秦国的刘氏又开始向东迁徙,士会后第十代子孙刘清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丰县、沛县一带,后来这个家族出了个名叫刘邦的浪荡子……
    后事且不提,赵无恤让刘德站起来说话,却见此子轮廓分明,身材修长,气质也不错,给人第一印象不错。
    于是他便和蔼地问道:“刘德,你乃秦人,为何会说晋言?”
    刘德其实还是挺紧张的,表面镇定,手心里却全是汗,身后是祖父、父亲、叔父兄弟们的目光,家族存亡,或许都系于他接下来这句话。
    “小子不是秦人。”他断然否认了自己的国别身份。
    “祖父和父亲说吾等虽然流落在秦国,但根却是晋国的,所以打小便让晋国过来的亡人教小子说新绛话,以示念念不忘故土……”
    赵无恤嘴上赞不绝口,心里却不以为然。念念不忘故土?别说笑了,且不说士会的那些儿子终生没有回过晋国,严格算起来,刘氏还算范氏余孽呢!
    不过宗法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休说刘氏跟范氏之间的血缘已淡得跟水一样。就算在晋国本土,也有大量范氏、士氏的小宗子孙在为赵氏卖命,赵无恤不至于狭隘到对某个姓氏一棍打死。
    归根结底,还是刘氏有点小聪明,他们从三年前河西被晋国夺回开始,便认为秦国必败,不断通过商贾跟晋国这边眉来眼去,请人教刘德说晋国话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最初是联络魏氏,魏氏也完蛋后,赵军入秦,刘氏就忙不迭地做了带路党,以栎阳降赵。
    今日让此子来说这些,也是为了表忠心,不仅此子有胆识,他的祖父、父亲也是老油条。
    纵使看穿,赵无恤却不至于将这些说出来,勉励刘德一番,并赏赐了他一柄剑后,才正式接见了刘氏为首的当地氏族,好言抚慰,并承诺大军不会入城。
    “战争不会持续太久。”简陋的宴飨上,他对这些对自己又敬又畏的秦国小贵族说道。
    “秦君和大庶长已是第三次求和,我也准备答应,在两国重新缔结和平前,栎阳和泾洛之间的稳固,还要多多仰仗二三子之力……”
    这次入秦,赵无恤不打算空手而归,他要狠狠咬下秦国的一块肉,让秦地从此门户大开,对他再也构不成威胁。
    可攻城略地容易,纳入有效统治却很难。
    看着笑容卑微的刘德和他祖父、父兄,赵无恤若有所思。
    他知道,要在远离晋国本土的地方建立统治,光靠军中莽汉和不通当地方言的外来官吏是行不通的,还得借助当地氏族、豪长的帮助。
    像刘氏这种对秦国谈不上归属感,谁强大就依附谁的地头蛇,是赵无恤最理想的扶持对象!
    无恤决定了,等他的两支骑兵前锋实际控制整个泾水以东地区,便是军事行动停止,和谈开启之时,他会逼着秦国缔结一个比“河西之耻”还要耻辱几十倍的城下之盟!
    
    第1014章 泾渭分明
    
    “泾清而渭浊,还真是这样啊!”
    五月下旬,天气炎热无比,泾渭二水交界的地方,一群赵兵一边饮马,一边盯着黄绿相交,仿佛有一条线将它们区分开来的水面看了半响,觉得十分神奇。
    “渭水泥沙多,泾水泥沙少,故而一清一浊,泾渭分明。”统帅他们的一名赵吏整马备鞍,对此不以为怪。
    兵卒们纷纷奉承道:“赵校尉说的有道理,不愧是在临漳学宫就学过的……”
    “是副校尉。”赵葭不苟言笑。
    骑兵们对这位唇红齿白的贵族青年赵葭十分恭敬,不仅因为他出身赵氏,还因为他先在临漳学宫学习,这场战争开始后才加入赵军,虽然来得晚,却颇有胆识,历次战役里冲锋陷阵都少不了他。
    此番赵军大举入秦,上郡骑兵全数参战,代郡骑兵马匹损耗较重,加上虞喜长途行军又苦战数月身体不适,就让他带着大部分人回太原休整,只是留下新稚狗带着千余人做邮成副手。他们的任务是作为前锋扫清前路,为后续部队过来攻城略地做好准备。
    赵葭所帅这百余骑属于上郡骑兵,他率先抵达了泾、渭交界处,若在此南渡,就算真正进入秦国腹地了,现在渭水南岸虽然还是一片田畴分布、森林茂密的乡野,可再过上两千多年,那里就会屹立起一座巨大城市:西安!
    不过赵无恤的目标不是渭南,在查探附近没有敌人后,赵葭便带着百余骑沿着泾水向北移动,赵氏两支骑兵分道一南一北,而最终汇合地点,是一处叫做“麻遂”的地方……
    麻遂刚刚进行过一场小小的战役,一支秦兵妄图抵挡赵军前进,结果被邮成、新稚狗两支骑兵包夹歼灭,这会正在收拾战场。在剥去秦兵装备武器的时候,赵氏骑兵们会时不时惊喜地发出声来,他们在地上不断拾到残缺的兵器,上面铜绿斑驳,掩埋尸体时也会刨出大量集体掩埋的尸骸。
    “谁挖出来的,都给我埋回去!并且要磕几个头赔罪。”上郡骑兵司马邮成很不高兴,对晋秦往事不太了解的屠何人新稚狗则有些不解,当赵葭到达营帐时,邮成正在给他解释其中缘由。
    “我父告诉我,晋厉公时,曾让诸卿率领大军讨伐秦国,参与进来的还有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之师,周天子也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联军共计十万。而秦军则有五万人,便是在麻遂和联军交战的。麻隧之战秦军大败,多名大夫被俘,诸侯联军方面,曹宣公也死于军中,此役还有不少晋国将士死伤,便就地埋葬,从戈矛的铭文来看,这些应该就是他们的坟墓。”
    邮成这么一说,新稚狗也肃然起敬起来。
    “如此说来,的确需要尊敬那些战死者,对了,晋军最后打到了哪?”
    邮成想了想道:“秦军残部败退后,晋及诸侯联军渡过泾河追击到侯丽,然后才回师,侯丽大概在泾水以西三四十里外。”
    新稚狗道:“我还以为吾等是攻入秦国最深的,不料先辈更厉害。”
    谈及往事,邮成也有些心驰神往:“不错,麻隧之战让使秦国数世不振,不再对晋国构成威胁,从此秦、狄、齐三强服晋,中原诸国均为晋之属国,又过了三年,晋在鄢陵之战中战胜楚国,重建霸业……”
    听到这里,赵葭没忍住,高声报告入内,他汇报侦查情况后,又下拜道:“小子妄言,二位司马勿怪,麻隧之战虽是晋国军容之盛,却不及今日的风陵渡大战,晋厉公击败狄、秦、齐,却无法改变晋国被团团包围的形势,远远比不上今日上卿威服诸侯,肆伐秦国。”
    他挺直了胸膛道:“就像上卿在战前勉励吾等说的话一样,‘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赵的时代!”
    邮成和新稚狗都是三旬之人了,看着这个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如此宣言,一愣之下又是哈哈大笑。赵葭是曾经的W县大夫赵罗次子,邹国执政赵广德的亲弟弟。他年幼时恰逢六卿战乱,当时的一些记忆锻造了他坚韧尚武的性格,所以在成年后被赵无恤送入学宫三年,便投笔从戎,带着一批学宫士人加入赵军。
    赵葭没有凭借赵氏子弟的身份自傲自得,而是矜矜业业,一点也不像他那浮夸的父亲,学宫里的学习经历让他在勇敢之外更有一些同辈人难以企及的智慧。赵无恤也对这个年轻后辈关注颇多,认为是可造之材,虽然赵卿没有直言让邮成关照此子,但看着他一副冲劲十足的样子,邮成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他将赵葭拉起来拍着他的肩膀道:“子芦说的不错,过去的辉煌都已化作枯骨灰土,至多为吾等起了个好榜样,现在是赵军横扫诸侯的时代!”
    “所以吾等要比麻隧之战里的晋国四军走的更远。”赵葭却再度下拜,请战道:“葭请帅偏师渡过泾水,入秦国腹地!”
    ……
    “渡过泾水?”邮成和新稚狗对视一眼,恢复了严肃的神情道:“上卿的军令是兵临泾水,泾水以西,赵军暂时不必攻略。”
    在太原、代郡、上郡几处军中摸打滚爬十年后,邮成见证了太多死亡,重担在肩,他早已不再是那个一脑子建功立业的功勋子弟,而是一名成熟的将军了。
    他很清楚赵无恤不让赵军冒进的原因,从河东河西数次大战里可以看出来,秦国人有一股子韧劲,虽然现在兵卒已去一半,可若被逼到危亡的地步,困兽犹斗之下,也会爆发剧烈的抵抗。
    就好比麻隧之战二十年后,时值晋国明君悼公在位,为了报复栎之役战败之耻,便让上卿中行偃率晋师,会同诸侯,发兵伐秦。这场被称为迁延之役的战争声势不亚于麻隧,然而秦军抵抗激烈,联军损失不小。好不容易抵达泾水,又遭秦人在上游下毒,饮者纷纷腹泻生病,诸侯不肯渡河,晋军逼迫他们强渡后,抵达泾水以西二十里的棫林,结果这时候晋军自己闹起了别扭,于是大军只能无功而返,沿途还遭秦人袭击,死伤不少。
    后来,晋人把这叫做迁延之役,迁延,退却之意也。
    赵无恤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了只取泾水以东的决定,因为现在秦国尚未丧失抵抗的能力。入秦这段时间邮成能看出来,秦人在以空间换取时间,集结战力……渭南已经有一两万人,雍城那边若全民皆兵,只怕更多,越是向西,抵抗就越是频繁。
    如此看来,赵氏想要一战灭亡秦国?至少现在不太可能,还不如拿下自己能控制的土地,适时结束这场战争,若深入太多,再来一场迁延之役,反倒不美。何况东方的盟友需要帮助,敌人如齐、郑也需要去惩罚,何苦死死耗在广袤的秦地呢。
    然而赵葭却也有自己的考虑和想法。
    “小子认为,想要让秦国惊惧害怕,在和谈时任我宰割,就必须走到他们家门口示威。”
    邮成思索一番后,觉得赵葭此言虽然有理,但骑兵孤军深入太过冒险了,正要好言劝他放弃,却见赵葭目视邮成,又目视新稚狗,意有所指。
    邮成会意,不动声色地请新稚狗去看看各路斥候是否都回来了,同时告诫士卒们不要饮用泾河里的水,以防秦人投毒。
    新稚狗走后,赵葭才道:“司马,这一次赵军必须比麻隧之役、迁延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