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响了,什么都不看不见。
因此第一批押注者基本上都是蹴鞠爱好者。
他们对于这种全新的联赛式蹴鞠比赛充满了巨大的兴趣。
而除开留香园的正规投注站之外,一些曲园杂舍也有头脑灵活的人开始开盘,胜负押注比例要比博彩公司的大很多,因为科学院老虎队是清河侯的队伍,大家都比较看好,因此押老虎队的赔率都比较低,也是一赔一,而野驴队的赔率比较高,获胜一赔三,平局一赔二,因此很多赌兴比较大的也会跑到这些曲园杂舍去下注。
对于这些黑市盘口陈旭也没去理会。
这和后世流行的澳门六合彩代理码庄差不多,都是黑庄,而陈旭也需要这些黑庄帮忙炒作一下蹴鞠联赛,因为只有参与其中的人越多,这个赛事才会慢慢火起来,至于黑庄赔多了付不出来钱款不是陈旭需要操心的事,到时候给中尉府令陆嚣打个招呼,开黑盘不付钱的事一旦闹大了就抓起来,打击黑庄维持社会稳定是中尉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为有陈旭压阵,什么庄家操控比赛打假球的事肯定不会发生,这个蹴鞠联赛既是为了给娱乐稀少的大秦民众、特别是咸阳民众提供一个超级娱乐项目,同时也是为了转移朝堂和民间的注意力,特别是让李斯等朝堂大佬感觉到陈旭准备转移改革阵地,不至于处处堤防和针对他。
蛰伏了一两个月,满朝文武都在暗自猜测清河侯会不会憋一个大招儿出来对付法家门徒以报上次那场争论的恶气的时候,报纸突然爆出蹴鞠大会的活动,一下让所有人眼珠子掉一地。
就连皇帝都捏着报纸翻来覆去的看了两天没搞懂陈旭的意图。
因为这是一个彻底很无聊的娱乐项目,和改革完全不沾边儿,不太符合清河侯一贯的大刀阔斧推动各种改革的作风,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节奏让许多人看不懂。
而陈旭这种不安章法出牌的动作,也的确让李斯有些伤脑筋。
如今他在舆论阵线处处受到压制,本想借法术十弊论的机会给陈旭一个下马威,但可惜陈旭不接招,虽然皇帝把百家论坛的策论审核权收到自己手中,李斯也能够乘机参一脚,这两个月也组织一些法家门徒写了不少批驳废除法术治国的文章通过百家论坛发表出来,但由此引来的是更多的口诛笔伐,因为看不惯法家的百家门徒太多了,每一篇关于法术的文章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论,然后引的一些博士大夫都忍不住开始执笔撰稿投到报馆,本来是一场民间的治国方略的争论转而变成了朝堂之上的争吵。
因此这两个月陈旭虽然蛰伏在家每天吃着冰粉冰棍看看书泡泡澡,顺便看自家府中的两个漂亮老婆和一群小侍女莺莺燕燕的裸着大长腿戏水游泳,偶尔还会带着鱼竿去农庄的鱼塘钓鱼,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美味食物和小吃,但朝堂之上的争论却日益尖锐。
听闻冯去疾和李斯因为废止几条法令的事还争吵起来。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陈旭有些发愣的同时也暗自欣喜点头。
这说明冯去疾也开始对李斯不满了。
其中最大的可能是通过这件事来表示他的立场,表示他对陈旭废除一些苛法的支持。
而这也同时表示,大秦朝堂之上不再是铁板一块,有了实权的冯去疾开始谋求与他身份相符的地位。
而冯去疾的这个举动直接就会撬动原来朝堂之上法家门徒秉持朝政的格局,因为对法家不满的官员本来就很多,许多官员摸不透陈旭的脾气和秉性,加上陈旭的身份特殊,不好投靠,但冯去疾作为老牌上卿,冯氏一族在朝堂的声势非常大,要对抗李斯,和冯去疾站到一队就是最好的选择。
要是能够搬倒李斯就好了!
虽然这个希望很渺茫,而且陈旭也不敢保证搬到李斯之后冯去疾就能完全支持自己的各种改革,但饭一口一口的慢慢吃,总会吃饱,冯去疾可比李斯好说话多了,至少在后世的历史记录中没有李斯那样让人记恨,即便是死也算是死的骨气十足。
“李相,您说清河侯此举何意?”咸阳宫紫寰殿,中书省办公府衙之中,中车府令苏越端着茶杯坐在李斯对面忧心忡忡的问。
李斯看着手中的一本百家论坛杂质,捻须沉思许久之后摇头:“此子心思难测,老夫总觉得看透了他,但却每次都落于下风,陛下在他的蛊惑下也变的越来越不可捉摸,竟然想要去征服西域,西域乃是苦寒荒漠之地,物产匮乏不说羌戎皆都不服王化桀骜不驯,比之匈胡还要难以相与,老夫越来越担心……”
“李相担心什么?”苏越紧张的问。
“老夫担心陈旭此子来咸阳辅佐陛下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如若陛下继续恩宠于他,只怕将来大秦会有大难?”
“啊?!”苏越手一抖茶水泼了一腿,微微打着摆子结结巴巴的说:“李相……莫非……莫非看出来什么端倪?”
“昔高宗伐鬼方,三年方克之,鬼方一族流于荆楚服于王室,善问鬼神之事,其有精通易理之巫祝,曰鬼门,老夫派人求与鬼门,询问陈旭此子的来历,但只得一卦,寓之曰归妹,此卦震上兑下,雷泽相济,易理虽然难测,但此卦却暗喻凶险,占得此卦,天地不交,闭塞不通,有殃有咎,无始无终,所作不顺,百事不利。由此看来,陈旭此子辅佐陛下居心叵测,如若任凭其长此下去,必然祸乱朝纲,恐陛下也会有难……”
“这……这如何是好?”苏越瞬间脸色苍白。
“唉,如今朝堂之上老夫渐成孤掌难鸣之势,尚书省和监察省对老夫的掣肘越来越多,老夫的一些奏书陛下也态度模棱两可,老夫如今年岁已高,自知天命不久,想阻拦他都感觉力不从心,而东方道的修建也进展顺利,如若这场博弈陈旭胜,老夫只能解甲归田去了……”
“啊,李相不可!”苏越紧张的站了起来,“李相老当益壮,何言还家养老,我等还要依仗李相才能抗衡诸生和百家门派,不然朝堂必将混乱不堪……”
“朝堂已经混乱如此,最乱也不过法术尽毁而已,陛下不采纳老夫之言,老夫也无能为力,你等以后好自为之吧,你暂且退去!”
“李相……”
“去吧,勿要多言!”
“是,属下告退!”
看着苏越神情慌乱的走出办公室,李斯颓废的神情突然一扫而光,拈着花白的胡须微微叹息一声靠在椅背上开始闭目养神。
苏越乃是著名的纵横家苏代之后,而苏代是苏秦的长兄,苏氏一门五兄弟,皆都习纵横之术,纵横交往与七国之间,苏秦被齐宣王车裂,其兄弟鼓动秦魏燕赵四国起兵伐齐为苏秦报仇,在燕将乐毅的带领下连下七十余城,齐国大败,齐王出逃被杀,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注一下:苏秦之死说法很多,史记记载的也前后矛盾,但最为可能的说法就是苏秦和燕王易的母后有一腿,然后害怕被燕王干掉,因此就跑到了齐国,然后被人刺杀重伤,估计幕后指使者就是燕王易,苏秦自知必死,因此请求齐王将他车裂以便勾引出杀手为他报仇,不过从四国伐齐来看,这个故事也并不靠谱,只是老百姓喜欢看各种小黄文罢了!当然,这也是老客猜的,观者勿喷!)
虽然苏氏五兄弟皆都是纵横名家,但这个后人苏越却差的太远了,因为祖上的名声,秦始皇对他还是非常器重,委任为少府中书丞,和赵擎一样属于内侍和近侍,时常可以询问一些治国策略,不过一直属于不温不火的品种。
赵高和江珩的中车府令先后被罢免之后,在李斯的帮助下皇帝将他提拔为中车府令,但这个中车府令已经不属于九卿之一,而是成为了中书省的下属,不过品阶还是很高,二品大员,但在李斯看来,这个苏越太怂,属于不太灵性的属下,但用起来还是很顺手。
最主要的是苏越和陈旭有一些恩怨。
因此可以蛊惑下,看看他能不能给陈旭添一点儿堵。
不过看起来希望不大,苏越虽然很怂,但也不傻。
因为陈旭的属性太强大了,如果苏越干一些出格的事,估计等不到陈旭动手,蒙毅就会出手将其按死,又或者惹怒了现在有些心思难测皇帝,估计这个中车府令也只能趴着唱一首凉凉!
但管他呢,反正怂恿一下李斯也不会掉一根毛。
因此李斯就用了一个很诡异的借口,借易经和鬼神之语来吓唬苏越。
苏越这个人胆小怕事而且喜欢拍马屁,他和清河侯有点儿小小的过节,这就是一个种子,一旦在朝堂之上失去了李斯的支持,他们这群已经贴上了李斯标签的人或许都会被陈旭清算。
至于鬼门的真假和卦象是真是假,不会有人去过多猜疑。
这是一个敬畏鬼神的年代,诸子百家中精研易经的人非常多,许多人对于易经都非常崇信,其中甚至还包括皇帝。
第781章 拨云见日
未时末,蒙毅从尚书省回府,发现兄长已经等在了客厅,而蒙毅也大概知道最近无所事事的兄长来的原因,因此两人也针对陈旭这个蹴鞠大会商讨了一番,一致认为陈旭是最近闲的有些蛋疼,同时不想和李斯再起正面冲突。
“如此行事也好,眼下东方道的修建进度已经势不可挡,他没有必要逼迫李斯,我等也可以坐以观望等待结局!”蒙毅点头。
“不过还是要密切监视李斯的动向,上次之事李斯没有成功,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我等既然明确打算支持清河侯,就不能彻底不闻不问!”蒙恬想了一下说。
“此事自然,毕竟是姻亲,婉儿将来诞下子嗣,必然还是要继承一个侯爵之位,对我蒙氏将来也是绝大助力,此事我会仔细安排,不过兄长对于昨日陛下在朝堂之上透露要征伐西域之事如何看待?”蒙毅换了一个话题。
蒙恬沉默许久之后微微摇头:“陛下心思难测,陛下以前从未有过西征羌戎的计划,西北大军也具都屯守在九原雁门辽东等北地,对于西面的羌戎防卫并不森严,如今北方匈胡祸患已经平息,按照我的推测是西北诸地不会再起战端,没想到匈胡刚刚平定,大军裁撤还未结束,陛下又要攻击西域,此事诡异,我也想不出其中的因由……或许……清河侯应该知晓!”
“看来要再次请他来问一下才好!”蒙毅微微皱起眉头。
两家虽然是亲戚,蒙云和陈旭也来往密切,但蒙毅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的秉性,对于朝政一概不管,属于典型的纨绔,这种军国大事不要指望蒙云去问,而陈旭也绝对不会主动和蒙云说这些事情。
而一想起儿子,蒙毅就恨得略微牙痒痒。
如果儿子不成器,那将来蒙氏一族几乎就只能倚仗陈旭这个外婿。
“此事不必着急,如果是清河侯所为,必然会有目的,而陛下不是糊涂之君,征伐西域必然也是因为有好处,不然不会轻易做出如此决定,静观其变为好!”蒙恬摇头。
“不过此事我突然觉得陛下一定早有筹谋,兄长调回京师估计和此事有关?”蒙毅拈着胡须突然说。
蒙恬一愣然后脸色略有些激动的站起来:“你是说陛下准备调我去执掌大军攻伐西域?”
蒙毅脸色严肃认真的微微点头:“此事虽然还未明朗,但以目前的态势看来有六七成把握,武城侯接替兄长执掌西北大军,虽然王氏三代皆都是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