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吃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顺上路的心情如丧考妣。
  出使月氏的消息在咸阳传播开来,在百姓间掀起了一阵微微的涟漪,但随着使者离开,咸阳城也很快就平静下来,把这件事丢到了脑后。
  因为征服匈奴和东胡之后,咸阳百姓的信心早已爆棚,月氏这种和匈胡差不多等同的蛮族,其实不值得派使者,直接派军打下来就完了。
  何况如今东方道如今已经完全修通,乘坐车马顺着这条平直的水泥大道直通齐郡,两千余里来回也只需要二十天左右,眼下大量的商贾都在筹备货物,只等朝廷正式发布通车的命令,这条路上一夜之间必然繁忙无比。
  李斯相府。
  暖炉烧的热烘烘的,火炕也烧的暖烘烘的,上面还铺着厚厚的黑熊皮,须发银白面容苍老的李斯坐在火炕上,身上还披着厚厚的貂皮大袄,火炉两边的大椅上还坐着好几个脸色严肃的中年官员,都是朝堂之上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
  “李相,清河侯如今步步紧逼,我等还是要想一个对策加以钳制,不然长此下去,朝堂之上再无我等开口的机会!”中书丞谢安拱手说。
  “是啊相爷,东方道赌注失利,清河侯的新商律颁布推行,我等现在感觉处处掣肘,尚书省的诸多奏章我等审核批阅打回去,他们竟然找上门来辱骂我等不尊新商律……”
  “不错,就连这次出使月氏的人选,清河侯也抢了相爷的风头,越发的咄咄逼人……”
  几个官员先后开口,希望李斯能够拿出一个对付陈旭的对策。
  “钳制,如何钳制?”李斯沉默许久之后开口,“东方道之事老夫也无能为力,四亿钱的投资、如此巨大的工程,他一年之内完工,你们让老夫如何去阻止,陛下对其恩隆日盛,老夫除开隐忍什么都办不了!”
  “上次的法术十弊论出现本是一个好机会,可惜……陛下对清河侯实在是太恩宠了!”一个官员叹气。
  李斯的胡须眉毛都跟着抽抽了几下。
  本来眼看东方道修建的太过顺利,因此他让人策划了法术十弊论这篇策论,本希望惹怒皇帝封禁百家论坛和报馆,以此给陈旭狠狠一击,但没想到陈旭居然看穿了,以退为进轻描淡写的就化解了攻击,然后就埋头不问朝政,专门把心思放到了东方道的修建上,并且还组织了一场蹴鞠大会,热热闹闹的又赚了一大笔钱,连皇帝都去押了十万钱的彩票。
  其后李斯也并非不想去想办法给陈旭下绊子,但却因为一件事让他开始畏手畏脚。
  因为就在法术十弊论出现的第三天,皇帝竟然偷偷出城去和清河侯捉鱼野炊。
  这一下就让他感觉到了无比的危机甚至是危险。
  法术十弊论虽然出现的很隐蔽,除开李斯和几个亲信之外无人知晓,但这件事出现的时机太过蹊跷,而且也和陈旭平日行事的风格不太一样,当时的确产生了一股很剧烈的波澜,皇帝也很愤怒,但因为皇帝那次特殊的出行,整个朝堂一下就安静下来,之后的处置也轻描淡写。
  皇帝事后必然也已经猜到了那篇策论可能是出自李斯之手,因此专门出城和陈旭去捉鱼野炊,用这种行动表示对于陈旭的支持。
  李斯和陈旭的争斗越来越剧烈,皇帝不想让李斯做更加过分的事情,同时这也可以算是看做对李斯的一种警告。
  皇帝虽然并不想看到朝堂官员一团和气,只有互相争斗他才能更好的掌控,但他也不想看到自己最依仗的两个大臣你死我活的争斗。
  因为李斯是有前科的,当初毒死韩非曾经让秦始皇后悔不已,一旦李斯和陈旭的斗争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不敢保证李斯不再出下三滥的手段,而陈旭不是韩非,他是仙家弟子,一旦陈旭受到伤害,太乙仙尊雷霆之怒降临,后果谁都无法承受。
  保护陈旭,实际上就是在变相的保护李斯甚至是皇帝自己。
  而后来李斯自己偷偷盗取了陈旭的五毒舒魂水,犹豫几天之后连续饮用几天,终于是年老体衰扛住这种霸道的毒药,差点儿一命呜呼。
  李斯即便是相信陈旭没有看出李归一家人的来历,但这件事还是给了他一个重重的打击和警告,似乎陈旭想弄死他很容易,仙家弟子的手段诡异无比,让人防不胜防,自己就能上钩找死。
  因此在这许多的因素影响之下,李斯现在变得越来越颓弱,即便是心里如何怨恨陈旭,也不得不隐忍下来,因为他现在几乎找不到对付陈旭的手段和方法。
  而且如果他继续暗中对付陈旭,不敢保证皇帝不会对他失望,一旦这种事发生,朝堂地位必然一落千丈,提前回家养老也极有可能。
  何况是新商律推行,从那些严谨而充实的法律条文当中,他让他看到了法术治国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甚至他开始期望看到陈旭接下来的更多改革。
  因为陈旭新法家的言语如今已经流传出来,也就是说陈旭本身也是推崇法术治国的,这从新商律的颁布就可以看出来,条文清晰,责罚明确,松解了商贾和平民经商的范围和权利,但并未由此放松对商贾的约束也惩罚。
  看见李斯沉默不语,几个官员也只能告辞离开。
  没有李斯牵头,这些以前秉持朝政无往不利的法家门徒开始感觉到了一种无能为力的凄凉。
  “陈旭啊陈旭,老夫倒想看看你到底能够把大秦改成什么模样?即便是老夫死,你也必然不是笑道最后的那一个人,仙家弟子……也并非不会死,恩隆总会有极限,只是那一天还未到而已……”
  李斯孤零零的坐在火炕上,紧紧的裹着貂皮大袄,看着熊熊燃烧的炉火,嘴里轻轻的呢喃。
  ……


第814章 商业综合体
  ……
  陈旭最近又开始忙碌起来。
  除开安排侯府的管家管事督促巡查封地和食邑上的农户进行春耕播种之外,另外安排一些人带着去年秋天收获的胡椒种子奔赴南方,寻找温暖湿润的肥沃之地进行培育栽种。
  一年之计在于春,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随着春耕播种的展开,陈旭也慢慢将百货大楼和蹴鞠场的事情重新设计规划出,并且召集了范采盈、杨堃和咸阳商贾界的一些富豪在清河酒店召开一次意向筹资会议。
  按照陈旭重新的设计和规划,这次将会依托蹴鞠场修建一个百货大楼,仿照后世的综合商业体的模式,将蹴鞠场四周规划一个商业广场,配套修建一圈三层楼的商场,然后以这些商场为招商集资手段,面向咸阳甚至全国的商贾再次筹集资金。
  蹴鞠场作为专业而且单一的体育馆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光靠开办蹴鞠比赛和销售门票的收入是绝对无法支撑这个巨大项目的,这在上次科学院讨论之后陈旭就明白过来,但如果改成一个综合性的商业广场,那么蹴鞠场四周将会形成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域。
  这并非陈旭异想天开,而是他仔细推算而且征求过范采盈、杨堃还有公交公司一群股东的意见,甚至他还和内史令齐宕讨论过这个问题,而且还得到了齐宕的大力支持。
  如今的咸阳城人口超过百万,富豪商贾超过十万户,王侯公卿等高收入群体也有数千户,这还不包括大量来往的商旅和从全国而来的数万百家门徒,因为咸阳这两年的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准备到咸阳来定居,但咸阳城早有人满为患,渭河两岸如今宫殿林立民宅遍地,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之外的房屋正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特别是渭河大桥修好之后,渭河南岸的章台宫和长安宫这连绵数十里的区域也已经开始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整个渭河两岸聚集的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
  这是大秦京师所在,也是整个华夏最繁华富庶的地方。
  如果大秦能够安安稳稳按照他的设想继续发展下去,十年二十年后,渭河两岸人口就会超过两百万甚至三百万,因为在这种和平安宁的情况下,人口很容易出现一次爆炸式的增长,大秦眼下两千多万人口,二十年之后突破三千万甚至四千万都有可能,女人十三四岁嫁人的比比皆是,十五六岁生娃就是最常见的情形,二十年安宁,不断推广铁质农具和新式耕种方法,不断开辟粮田,粮食必然会不断大幅度增产,只要解决人口增长所需的粮食,人口会自然出现快速增长。
  根据历史记载,从大秦崩塌到汉朝的文景之治,这期间总共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但经历秦末混战和楚汉大战之后,华夏人口跌破到只剩下一千多万,其中死亡的都是成年男性为主,但在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内,汉朝人口再次增长到秦末的人口水平,因此按照成年人口比例来说,大秦的基础可比汉朝初期要强太多了,除开刑法苛刻和劳役税收沉重之外,秦朝安稳发展二十年,人口大量增长就是必然之事。
  因此咸阳人口只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繁华,足够支撑起来一个大中型的商业综合体。
  不过对于眼下咸阳的经济规模和结构来说,修建这个巨大的商业综合体还是太过超前,投资太大。
  因此在此之前陈旭和范采盈杨堃商讨之时,两人都表达了极其的担忧,认为如此巨大的投入,可能会给华夏钱庄造成巨大的压力,即便是修建成功,也可能并不会带来想象的繁华。
  但陈旭却看得更远一些,巨大的基建投入才会拉动财富的重新分配,特别是对于水泥和钢铁的刺激非常大,朝廷最近两三年肯定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大量拉动基建,因此民间的投资尤为重要,一旦没有连续的工程开工和投入,大量的水泥厂就会陷入停产停工状态,这个损失对于参与了水泥厂集资的商贾来说有些承受不起。
  因此陈旭并没有采纳范采盈和杨堃的建议,而是力求要把这个项目推动起来。
  会议当中,受邀而来的一些富豪商贾同样表达了对这个超级巨大的综合商业体的担忧,但在担忧的同时,又对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极其隆重的兴趣。
  想象一下,数百家商舍开设在一起,将会带来怎样一种人流涌动的繁华场景。
  “这个蹴鞠场和百货商场的修建,必然会带动广场四周的人口聚集,大量的货物和人口的聚集效应会不断放大拉动经济的发展,就像实验工厂和文学院一样,最后蹴鞠场四周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口聚集区,人口可能会达到数十万,不光会减少对于咸阳城内的压力,同时也会拓展百姓的生活范围,大家可以看看眼下渭河两岸的发展态势……”
  陈旭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副内史府的地图。
  “眼下咸阳在渭河北岸,连同泾阳、栎阳、高陵等县在内都是人口极其密集的地区,但因为渭河的阻挡,南来北往的商旅非常不方便,眼下虽然有了新修的渭河大桥,但依旧极大的限制了货物的来往运输和通行,因此将来京师的发展中心必然是在渭河南岸,其实眼下最好分散人口的办法就是迁徙都城,把京师迁到渭河南岸的长安宫,这样章台宫、长安宫、曲台宫、甘泉宫、乐游苑、宜春苑等诸多宫殿林苑将会很快形成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新城……”
  随着陈旭的诉说,整个房间里一阵无比的安静。
  迁都之事就像天方夜谭一般,但陈旭却说的一点儿都不错,眼下大秦一统天下,都城居于渭河北岸处处受到掣肘,特别是货物的运输和往来非常不方便,如今南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