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为了更好的支持前方将士,配备完备的饮食装备,陈旭将搪瓷加工从玻璃厂剥离出来,组建了单独的搪瓷加工厂,命名曰红星搪瓷厂,将钢铁制模和搪瓷加工融为一体,专门生产搪瓷设备,而搪瓷厂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前线将士生产搪瓷茶缸和研制军用水壶。
打仗,其实就是拼人力、物力和装备。
大秦的工业基础和动员能力眼下在地球上敢说第二就没有敢说是第一。
搪瓷茶缸和军用水壶这种东西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是保证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吃上有营养的食物,喝上干净的饮水,面对那些茹毛饮血的蛮族,将士心中必然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归属感,即便是离家万里征战,也知道自己的君王和国家还在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安全,由此也会产生一种骄傲和感激。
任何一个不注重军队建设,一个不顾将士死活的国家,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
大秦要繁荣强盛,军队就是基石和保障。
而只有国家投入巨资研发军工用品,工业才会有足够的发展动力。
搪瓷厂和食品厂建成之后,皇帝还亲自去参观一番,回去思考几天之后下发谕令,要求工部和兵部整合匠工匠吏组建大秦第一家兵器制造厂,专门为军队打造弓弩和兵器,由此,大秦从饮食到装备到兵器三位一体的国防工业体系初步完成,正式进入了简单集成的工业化时代,彻底摆脱以前松散的制造和管理方式。
第993章 温室大棚
忙忙碌碌之中,大秦迎来了第二个中秋节。
因为有去年那种热闹非凡的仲秋盛况,因此今年中秋节还没到,提前半个月咸阳城便开始热闹起来,大街小巷还是张灯结彩挂灯笼插彩旗,曲园商舍甚至三省六部的衙门都开始置办花车,陈旭的南山别院两个哑奴带着一群工匠日夜不停连轴转的制作烟花和鞭炮,但还是供不应求,各地商贾整日聚集在科学院的烟花专卖店拿着大把大把的钱币和兑票抢购鞭炮和烟花,只要一车烟花鞭炮运送来之后,瞬间就会被一抢而空。
其实不光是咸阳热闹,去年咸阳中秋节一场盛大的花车游行和猜灯谜的活动随着南来北往的商旅和报纸传播之后,今年大秦全国各地都开始过中秋节了,从来往于全国各地的商旅口中得知,许多郡城今年都会有盛大的花车游行和猜灯谜活动,在各地官员的支持下,这几年发展兴盛的商业成为了推动这个节日发展的巨大动力。
因此中秋节未到,但整个大秦便已经提前开启了盛大的节日模式,这种天下民众同乐的节日,也极大的凝聚了民心,让虽然大部分还依旧衣不蔽体的平民百姓也终于有了一个热情参与和庆祝的欢乐时光。
临近中秋,咸阳越发热闹,为了推动吃货国度逢节必吃的优良传统,加上今年芝麻丰收,小磨香油也产量富足,陈旭特意提前让清河酒店制作了大量的月饼售卖,而这种在去年只有耳闻从未见过的美食一经推出,立刻成为了富裕阶层的抢购目标,而为了赏赐后宫嫔妃和王侯公卿,始皇帝亲自下令御膳房必须在中秋节之前赶制五千块月饼,直接就把少府和御膳房的官员忙的焦头烂额,连陈旭都心疼的几天没睡好,因为这些月饼消耗的香油都必须他来提供,好在皇帝也没白要他的香油,几天后赏赐了他好大几车丝绸算是补偿,陈旭这才心里好受了许多。
既然是过中秋节,陈旭自然不会忘记老爹老妈和亲戚,让清河酒店包装了数十盒各种口味的月饼,提前十天安排人分别送回宛城和清河镇,当然住在咸阳的蒙毅府上必不可少,甚至陈平张苍安鱼梁英布等人府上也送去一些表示慰问。
在文学院的操持下,今年的灯会也准备充足,上千个灯笼提前数日便开始在朝议大殿门前的广场上悬挂出来,只等中秋节来临贴上灯谜便可以开始进行一场盛大的猜灯谜活动。
中秋节在万众期待之中如期来临。
从天亮开始,随着噼噼啪啪响彻全城的鞭炮声响起,各式各样的花车便开始在咸阳城内外来回穿梭,鼓乐声、歌舞声、民众的喧哗吵闹声喧嚣尘上,整个咸阳陷入了节日的欢乐海洋之中。
等到申时过,太阳落山之后,咸阳城中更是灯火齐明宛若白昼,百万民众携家带口提着灯笼出门游街玩耍,东南西北到处都有狮舞欢腾,数百辆装饰各异的花车成群结队的在咸阳城内的已经改造成水泥马路的大街上来回巡游,车上的各色美貌的小娘子载歌载舞抛洒钱币和糖果饼干开始盛大的花车表演。
这些几乎都是民间自发的行为,陈旭根本没有任何的安排和指点,但经过去年中秋节之后,今年所有参与的曲园商舍已经都很熟悉的进行着自发的狂欢。
圆月升起之时,皇帝带着嫔妃和皇族再次出宫巡游,放祈福天灯,猜灯谜,乘车巡游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浩浩荡荡之中一场万民欢庆的盛大节日盛会在漫天炸开的神雷焰火表演中结束。
转瞬九月,已经是深秋时节,再过几天就要进入冬天。
但今年的冬天来的似乎迟了一些,即便是进入了九月底,但天气还是非常暖和。
陈旭封地和食邑范围内的秋播已经全部结束,夏天开辟出来的菜园种植的西域各种种子也境况各不相同。
芫荽、葱苗和胡萝卜涨势良好,还有几种不认识的植物也还长的不错,绿油油的看起来很喜人,但还有一些虽然还没完全枯死,看起来却都藤茎细弱叶片发黄,虽然盖着粟草,也基本上不会有开花结实的任何希望了。
经过陈旭仔细辨认,这些菜苗有一种是茄子,还有一种是黄瓜,因为这两种蔬菜他小时候就非常熟悉了,至于另外两种长茎大叶匍匐在地上的瓜苗,有一种是西瓜,因为当初通过种子就能辨认出来,还有一种陈旭猜测应该是哈密瓜。
这些蔬菜都是他惦记了许久的蔬菜瓜果,当初怂恿英布和江琥等人去攻打西域,尽早征服阿三的目的也是想尽早把这些后世人熟悉的瓜果蔬菜弄回中原来栽培。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神农开始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历史,而且也陆续培养了大量的粮食和蔬菜,但其实中原土生土长的粮食除开水稻和粟稻之外,大部分的高产粮食作物都是外来户,尤其是主粮,小麦、玉米、红薯、土豆、甚至高产水稻都不是中原物种,蔬菜和水果更是如此,中原土产的桃、杏、李、梨、柿、橘在后世都不是主要水果品种,大众消费的水果是苹果、香蕉、葡萄、西瓜等,这些几乎都是外来户,蔬菜更甚,商周时期的主要蔬菜在后世基本上看不见了,除开白菜萝卜之外,黄瓜、茄子、辣椒、胡萝卜、西红柿等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而无论这些引进的粮食还是蔬菜瓜果,来源地大概有两个,一个是印度,一个是美洲。
如果没有人推动主动去寻找,这个过将程会持续数百上千年之后才会慢慢出现在中华的饮食结构之中。
眼下因为陈旭的推动,这些蔬菜粮食作物已经提前送到了眼前,但因为出现的时间不太好,夏天快过完了才送回来,播种生长已经来不及成熟了。
但对于茄子和黄瓜西瓜这些后世常见的瓜果蔬菜惦记到灵魂扭曲地步的陈旭,眼下蹲在菜园子里面,脑海中一个小人有若野狼一般四肢伏地在仰天嚎叫,恨不得抱着在这些蔬菜瓜果的秧苗啃几口满足一下流口水的欲望。
不行,老子一定要提前吃到这些蔬菜。
一想到大冬天围着火炉可以啃几根水灵鲜嫩的黄瓜,陈旭的口水瞬间便抑制不住的流下来了。
“去找管家来,我要在这里修建一个温室大棚!”
“侯爷,何为温室大棚?”菜园的管事满手泥巴站在旁边满脸懵逼的问。
“多话,赶紧去找人!”陈旭一脚踢在管事的屁股上。
看见侯爷生气,管事赶紧屁颠儿屁颠儿的回去找管家,很快须发花白的管家就带着几个家仆急匆匆而来。
“安排人去砍木头和竹子,在这片菜园之上搭建一个大棚……四周用粟草编制厚厚的草帘遮挡起来……顶上用木条隔成两尺见方的格子……”
“侯爷,您是要把这片菜园都用木棚遮盖起来吗?”老管家满头雾水。
“嗯,五天之内必须完成!”陈旭点头之后离去。
老管家和管事面面相觑的互相看了几眼之后也不敢拖延,很开就召集侯府的仆人和封地上的庄户去伐木砍竹。
这片菜园足有两三亩的面积,要在五天之内搭建一个封闭的木棚可不是一件小工程,不过即便是侯爷眼下要修个大棚把咸阳罩起来也还是只能赶紧想办法去办。
时间紧任务重,在管家的安排下瞬间整个清河别院便鸡飞狗跳,到处都是管事此起彼伏的吼声,很快一群群家仆提着刀锯斧头出门去了,府上的管事和家仆几乎倾巢而出,惹的在书房帮忙陈旭整理书稿的水轻柔和嬴诗嫚都忍不住跑出来询问,但也只打听到温室大棚这个从未听过的词语。
府上鸡飞狗跳的时候,陈旭已经骑马来到了玻璃厂的库房。
“侯爷,这些玻璃都是各地马车厂订购的!”库房之中,汤廷看着陈旭直勾勾的盯着摆放整齐的玻璃赶紧说。
“马车厂的让他们在等一下,就说本侯要用!”陈旭才懒得理会这件事。
科学院和玻璃厂就是他的一亩三分地,除开皇帝之外别人的话都不好使,这几年四轮马车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来的两轮马车,而在车窗上安装玻璃几乎成为了标配,不带天窗和推拉玻璃的马车几乎卖不掉,而且买这种马车的也皆都是有头有脸的官员或者富豪商贾,不过即便是王侯公卿也不敢和陈旭抢风头,陈旭要用,自然也只能眼巴巴的等着。
第994章 商场开业
温室大棚建造的很快,一片占地三亩的菜园,密密麻麻有数百人参与修建,大量竹木源源不断的运送而来,几天时间便拔地而起,用粗木搭建骨架,用木板制作顶棚,用竹子作为支撑,粟草编制的草帘很快就将大棚四周全部围上,再一天之后,玻璃厂运送来大量两尺见方的平板玻璃,工匠们小心翼翼的把这些玻璃间隔两尺安装上去用竹条固定,其余的地方依旧用草帘遮盖,又三天之后,一间巨大的温室大棚便宣告完成。
这间大棚造价不菲,光是玻璃都用了五百多块,投入不低于十万钱。
等到大棚完成之后,所有参与修建的人走进宽敞明亮的大棚之中参观,都为陈旭这个匪夷所思的大手笔惊叹不已的同时,也全都迷惑不解,不知道侯爷要用如此贵重的玻璃制作一个大棚把菜地遮盖起来干什么。
而这件事很快就被清河侯府的家仆和参与修建的工匠传播出去,每天都有大量的人从咸阳各处跑到清河别院来观看这个奇特的建筑,短短几天时间便传的咸阳家喻户晓,陈旭上朝的时候不光文武百官都好奇的打听,就连皇帝都还特意询问了几句。
在得知陈旭是准备在玻璃大棚之中种植春夏时节才能吃上的果蔬的时候,所有人都表示了严重的怀疑,皇帝也只不过微笑一下之后开始处理政务。
而这件事陈旭自然也不屑于解释。
大棚完成,陈旭每天散朝之后就一头钻进大棚之中,指导府上的仆人和农学院的几个学生和教习开始种植一些春夏才能播种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