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囊括了整个歙县的名门望族,方圆一圈跑下来,保守估计至少得七八天,运气不好十几天都可能!

“姐夫……”

“叫上你只是和你通个气,省得你回头抱怨金宝和秋枫撂下你。你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我可不逼小舅子。”汪孚林笑眯眯地说道,“不去就在家里好好读书,别忘了在京师时岳父和岳母可都托我好好照拂你。”

什么照拂,分明是管教好不好!叶小胖暗自腹诽,可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当然不乐意一个人闷在家里读书,立时改口说道:“我可是金宝和秋枫的长辈,光是他们两个去我怎么放心,当然一块去!不就是跑腿吗,我在行!”

金宝和秋枫已经见惯了叶小胖炸毛之后三下五除二就被汪孚林捋顺毛的情景,此时见叶小胖立刻服软,他们半点不意外。只不过,当汪孚林嘱咐他们见人时多谦逊,少炫耀,别人若问起夏税丝绢之事时,则不妨推在竦川汪氏那位汪老太爷汪尚宁身上的时候,他们全都有些不大理解。尤其叶小胖想起当初老爹险些吃过的大亏,更是气急败坏地说道:“姐夫,那个肉夹馍……不对,帅嘉谟可是你救的,凭什么这次把功劳让给汪尚宁?”

“功劳?如果是功劳你爹会在歙县令和徽宁道任上全都没解决这事?这不是功劳,是麻烦,你们都给我好好放在心里。”汪孚林并没有指望三个年岁还小的小家伙立时三刻理解这其中棘手的疑难,只耳提面命吩咐了一遍又一遍,这才让他们自己去制定送信的先后顺序和路线行程等等。

而等到他们一走,汪孚林这才施施然离开正厅二楼的书房,下楼穿过小小的穿堂进了内院,他就听到正房里传来了小北和碧竹严妈妈说话的声音,却是在商讨过年的事。他当然能理解她们的高兴劲,毕竟,前两年过年是在京师和蓟镇,这次终于找借口回乡,自是和在外完全不同的氛围。于是,他在门口听了好一会儿,见她们从年货讨论到置办新装再到各种年礼应酬,他不得不使劲咳嗽了两声,随即就进了屋子。

“怎么,你那边的事情吩咐完了?”小北笑吟吟地站起身来,冲着严妈妈和碧竹使了个眼色,见她们非常默契地退了下去,她这才问道,“是不是接下来就轮到我了?”

“照他们的行程,许村应该会放在后头。你先去一趟许村见一见你姐姐,对她说这次均平夏税丝绢之事,如果拖到朝廷正式下达政令,只怕要激起大变,因为我让人打听下来,婺源等五县的风声很不对头,尤其是以婺源休宁两县的鼓噪最厉害。所以,恐怕要劳烦她出面,加上你一起,你们这些当年是闺秀,如今都已经嫁了人的昔日密友多聚几次,把有些风声传出去。就说是我说的,此事宜缓不宜急,要慢慢来。”

小北听到最后,却忍不住轻哼道:“都已经是一家人了,什么你姐姐,要说咱们姐姐!”见汪孚林一脸呆滞,随即无可奈何地拍了拍脑袋,她便二话不说地答应道:“好,我知道了,我去准备准备,明日就动身。话说我不在,你可别玩什么幺蛾子,又遇到什么危险的时候,没人帮你暗中丢飞刀!”

“这是县城,不是辽东也不是蓟镇,只要没了从前那些流窜的太湖巨盗,就成不了龙潭虎穴,你就放放心心地走!”

见汪孚林说得异常爽快,小北忍不住嘿然一笑:“就算没别的危险,万一爹娘从松明山杀过来,看见我不在,那时候你就得一个人扛了,你放心,我会在姐姐那多住几天,好好会一会当年那些衣香社的旧友。”

眼见得小丫头说完这话就溜到西次间里头,显然是去收拾行李了,汪孚林顿时气乐了。什么衣香社,不就是八卦闺秀团吗?要不是想着这帮昔日小丫头为人母之后也应该是喜欢八卦各种消息的人,他干嘛让小北去联络叶明月?说起来,他上次去斗山街许家的时候,没有见到许薇,想来那个曾经天真烂漫爱笑的小丫头,也应该已经为人妇,甚至可能为人母了……

汪孚林突然从京师回来号称请假养病,对于徽州府那些和他有仇的人来说,自然恨不得他就此仕途破灭,然而,等到程奎等人四处宣扬他在京城的辉煌战绩,再加上文华殿激辩的当事者之一余懋学革职为民回到婺源,某些论调自然而然就不攻自破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只幸灾乐祸了一阵子,就再次陷入了大失所望的情绪之中。这其中,尤以竦川汪氏的汪尚宁为最。

要知道,汪道昆起复,历经郧阳巡抚和湖广巡抚,如今已经是兵部侍郎,而汪孚林也已经考中了进士,而竦川汪氏却仿佛是陷入了衰退期一般,这两年根本连个秀才都没再出过,而今年张居正整饬学政的大棒子又打了下来,考秀才就更难了!偏偏汪孚林的养子汪金宝竟然还在去年徽宁道的道试中拿下案首,竦川汪氏那些曾经嘲笑他上一次道试落第的人自是无地自容!

仕途上既然拼不过,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趁着汪道昆家三兄弟都不在,而三兄弟的父亲汪良彬已老迈,趁着汪孚林把帅嘉谟送回来,于是将均平夏税丝绢这一件有利于歙县百姓的事情给推动成功,如此把竦川汪氏的名声重新树立起来,也能算是小小的成功。可是,汪孚林不按常理出牌,突然告病回乡休养,却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

眼下这会儿,竦川汪氏老宅中迎来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新任歙县令薛县尊身边的刘师爷。面对汪尚宁三兄弟,刘师爷非常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来意,也就是代表薛县尊抛出橄榄枝,邀请竦川汪氏一同,将原本独派歙县的夏税丝绢改成均平分派六县。对于这样从天而降的好事情,三老太爷汪尚宣自然喜不自胜,汪尚宁却依旧保持了几分谨慎。

“薛县尊真的打算促成此事?”

“自然是真的,薛县尊说,他可不像之前某位进了名宦祠就洋洋得意的县尊,只知道捞名声,给予乡民一些小恩小惠就算了,他是真的准备切切实实推进此事。汪老太爷想当初乃是所有歙县乡贤当中最德高望重的,却被松明山汪氏恃强凌弱,甚至损失了一个读书种子,难道就不想奋起反超吗?至少此事若成,竦川汪氏在歙县乡民心目中便是功德无量,远比那些只会施小恩小惠的强!”

汪尚宣只觉得这话非常入耳,可汪尚宁听到恃强凌弱四个字,嘴角却忍不住踌躇了一下,心里更是极其不舒服。什么时候竦川汪氏竟然要被人当成是弱者了?然而,汪孚林当初便是靠着时任歙县令的叶钧耀,一步一步奠定了在歙县一手遮天的根基,如今薛超这个新任歙县令既然是找到了竦川汪氏谋求联手,他怎么都不可能把人往外推。在反反复复权衡之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吧,你回复薛县尊,若是他真的愿意促成均平夏税丝绢之事,竦川汪氏责无旁贷。”

汪尚宣顿时满脸喜色,立刻附和道:“整个歙县之中,赞成此事的有识之士不知凡几,还请县尊放心,有竦川汪氏出马,很快就能有相应声势。”

见此行卓有成效,刘师爷自然笑得眯缝起了眼睛,又坐了一坐敲定两边合作的种种细节,他方才告辞,紧赶慢赶回县城。然而,他步履匆匆进了县衙后头官廨,满心欣喜地来到薛超的书房报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谁知道等待他的竟然是当头一棒。

“汪孚林竟然联同了歙县绝大多数名门望族,一致表示均平夏税丝绢之事要切实推行,但宜缓不宜急,应当先把府衙县衙之中的陈年旧档查清楚,证据充分确凿之后再向上陈情。他还让那个义店放出风声去,每年夏税秋粮征收之前一个月放出一个基准价,如果当时粮价高于基准价,就按照当时粮价收,如果低于基准价,就按照基准价收。”

对于这种新鲜的名词,薛超简直觉得荒谬,到最后忍不住重重一捶扶手,怒气冲冲地说,“他还让人四处去告诉人怎么算账,说是夏税丝绢均摊到每户每个人丁头上是多少钱,而粮价的提高,则每户实际可以多得多少银子来交赋税,算下来这反而多得,所以让乡民先不要急,十年之内总能有个结果。”

就算现在朝廷推行久任制度,一任县令就要当六年,可叶钧耀的例子在前,他怎不想也同样连升三级?十年,十年之后他难不成还窝在小小歙县?

这下子,刘师爷也觉得仿佛一桶凉水当头泼下,使劲吞了一口唾沫之后,他便低声说道:“东翁,难不成要去告诉竦川汪氏,先放放?”

“放什么放?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就算他是地头蛇,本县却是朝廷任命的一县之主,无需看他的脸色!那些豪族和乡民现在狐疑观望,但只要此事一成,他们感恩戴德的就是力排众议的本县!”

薛超咬牙切齿地迸出这么两句话,见刘师爷如释重负连声赞叹,他就低声嘱咐道,“你这几天不用管县衙里头的事,立刻再去一趟竦川,务必让他们知道这个消息,同时拿出十分劲头来,至少也得拉拢几家人,不能一点声势都没有。等竦川汪氏串联起人之后,你去宣城等着,帅嘉谟应该回来了。幸好本县早有准备,在他身边准备了暗线,帅嘉谟身边没有汪孚林的人,却是正好!”

歙县这边风起云涌,合纵连横的时候,婺源县学宫之中,几个生员从里头出来,也聚到了一处兼做掮客牙行生意的歇家,同时来到这里的,还有十几个打扮各不相同的汉子,有的是市井中横极一时的地痞,有的是靠拳头吃饭的乡间恶霸……而其中一个身穿儒衫的,正是当年主导了不少事情,事败之后逃之夭夭的程文烈。此时此刻,他刚得到汪孚林在歙县联合了不少人,竟是和如今的歙县令对着干的消息,心里只觉得荒谬至极。

当初汪孚林可是靠着均平夏税丝绢的旗号拉拢了不少人,现如今竟然又以缓行为由拉拢了一大帮人,还说他是两面派,他看汪孚林才是最大的两面派!

但正因为如此,他反而觉得心头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因为连番受挫,他早就得恐汪症了,这次能不对上汪孚林恰是正好。因此,他不轻不重在桌子上一拍,等别人目光全都聚集到自己身上时,这才目光闪烁地说:“歙县那边既然有行动了,我们婺源却也不能输给他们。只不过,他们分则力弱,我们合则力强。我提议,只要等府衙那边舆论不利于我们五县,我们就立时发动起来!只要联合休宁、祁门、绩溪、黟县,不愁没有声势!”

第六三五章争!

宁国府宣城县,当风尘仆仆的帅嘉谟并几个歙人抵达这里的时候,心里全都满是振奋。也许是因为如今的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自己就是歙人,也许是因为帅嘉谟之前被汪孚林从京师回来的时候,张居正已经有书信递给各处亲信,如万历二年亲自提拔为应天巡抚的宋仪望等等,因此他往来之间能够清清楚楚地体会到官府中人态度的变化,从之前的奔走无门,到如今的到处以礼相待,而和他同行的那些个歙人却都认为这是他的功劳。

甚至在发现此行盘缠有结余的时候,他们又建议他干脆花点小钱捐纳一套冠带回去,也好衣锦还乡!他起初还有些犹豫,可禁不住别人一再撺掇,再加上多年奔走所吃的苦头,他最终竟是听了这话,捐纳了九品冠带,虽说这并不是说如此就算是可以去候选当官了,可寻常平民百姓就算有钱也不能做这样的行头穿,花这份钱只是为了能够有穿那身冠带的资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