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没打听过?”
还不等汪孚林回答,汪道蕴就沉着脸道:“看他这样子就是还没打听到。我不管你在外头多大的名声,你在家里就不能老老实实呆着?这次回来说是归乡养病,可你算算你老老实实呆了几天?莫非这徽州府没了你,太阳就从西边升起来了?我就不信,你要是撂开手不管这件事,姚府尊堂堂知府,什么事都要找你?”
话音刚落,汪道蕴就只听得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小官人,姚府尊来了!”
这说曹操,曹操就到,汪道蕴顿时有些脸色呆滞。寻常进士出仕要当到知府,少则六七年,多则十几年,甚至有些倒霉的家伙一辈子都熬不到这一层级,故而对于要被尊称为老公祖的府尊亲临,他纵使满肚子火气,也着实没法说什么,只能在汪孚林那偷瞥过来的目光中没好气地冷哼了一声。
“看什么看,我还能拦着你不去见府尊不成?我和你一块去!”至少他得听听,汪孚林到底和这位姚府尊商量在什么!料想姚辉祖也不至于把他这位进士的爹给硬赶出去,守口如瓶这点道德他还是有的。
尽管是管辖徽州这一府六县所有百姓的知府,但姚辉祖今天出来却显得非常低调,若不是轿夫对门上表明身份,如今在汪家姑且充当门房的王思明很难相信,那个做两人抬小轿来的中年人便是徽州知府姚辉祖。而姚辉祖对于汪孚林这座县后街上的蜗居显然也早有耳闻,一进门先往二楼打量了一眼,见那美人靠的位置都不见人,他这才收回目光,随即就注意到厅堂那儿有两个人迎了出来。
后头那个他自然很熟悉,正是汪孚林,但前头那个就有些陌生了,不过年纪约摸在四十左右,容貌和汪孚林很有几分相似来看,他就觉得这很可能便是传闻中那位很不牢靠的汪父——当父亲的丢下一屁股债号称在外行商做生意,结果生意赔本给县令做门馆先生,而后又和其他师爷闹得几乎呆不下去,这才被儿子接回来,欠债也被儿子全部还清——他倒是很羡慕汪道蕴能有这么个年纪轻轻就官商两道都能趟平的儿子,只可惜他没人家的运气。
果然,两相厮见之际,姚辉祖听到汪孚林果然介绍那是父亲汪道蕴,他便客客气气打了个招呼。而托了儿子的福,只是秀才的汪道蕴也不用行大礼拜见,长揖之后就算是见过了。寒暄过后,姚辉祖就言归正传道:“世卿,今日府衙那边告示一出,之前婺源和休宁那场大乱也算是有个交待。我这会儿过来,是婺源那边又有些风声,我想着横竖无事,你这家中我还从未来过,就突然起意来了,你不会嫌弃我这不速之客吧?”
这借口之拙劣,就连汪道蕴也忍不住心中犯嘀咕,更不要说汪孚林了。堂堂府尊要过府小坐,哪家不会将其当成座上嘉宾,这该有的排场总该做足的,哪有像姚辉祖这样偷偷摸摸两人抬小轿,总共就两个轿夫,连个随从都没有就这么来了?而父子俩对视一眼,面对婺源这两个字,不由得全都生出了某种不那么好的联想。
小北可不就应该是在婺源?
汪孚林再不迟疑,笑着就请了姚辉祖到厅堂。然而,发现这位知府踏足其间之后,竟是左右环顾了一下,显然对这前后都有门的地方不那么满意,他见微知著,当下就开口说道:“姚府尊第一次到家中来,若不嫌简陋,就到二楼我书房小坐片刻如何?虽说没收藏什么好东西,但我那绿野书园置办书的时候,也搜罗了一些珍本典籍,闻听姚府尊乃是爱书之人,可得帮忙品鉴品鉴。”
姚辉祖本就想找借口换地方,闻听此言立刻从善如流地答应。可是,等他和汪孚林来到书房时,正要坐下却发现汪道蕴竟也跟了进来,登时有些错愕。见汪孚林也一样颇为尴尬,他正想开口暗示一下汪道蕴,却不想这位自己心目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汪家父亲竟是咳嗽了一声。这时候,他就只见汪孚林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表情。
“府尊若是说别的地方有什么事,家父当然是不感兴趣的,可府尊刚刚提到婺源……唉,实不相瞒,之前吴县尊逃过一劫的那一次,是我和内子带人亲自去的婺源,为防吴县尊回城,还有那几个杀手押回去时有什么不测,内子就带着两个人留下了,却到现在都还没回来。”
姚辉祖登时为之瞠目结舌。尽管他也听说过,汪孚林娶的是从前的歙县令,后来的徽宁道,如今的户部员外郎叶钧耀之女,据说叶家姊妹早年间还把汪家当成自己家那样随便串门,夫妻感情很好,那是毫不奇怪的。可他没曾想汪孚林竟然连出远门去婺源的时候也还带着妻子——就算他是张居正的心腹党羽之一,可隔开这么远,张居正总不成事无巨细都告诉他,所以他当然不会知道,汪孚林连去辽东这种地方,也是小北陪着一块去的。
这会儿,他见汪道蕴狠狠瞪了一眼汪孚林,想想自己要说的这件事虽说理应和汪孚林的妻子无关,他还是没有固执地要求汪道蕴回避。
“婺源那些大闹县衙,殴打虞县丞和户房司吏程德焕的首恶,在吴县令进城之后,就凭着他的威望弹压安抚了下来,但首恶并没有全部抓到。其中那个程文烈就供述,和他一起的还有个生员程任卿,此人是婺源有名的讼棍,此次也是主谋之一,事败之后却逃亡得无影无踪。而就在刚刚,有自称是东厂缉事探子的人到了府衙,私底下见我时给了腰牌为证,说是看到程任卿进了余懋学的家里,让我下牌面去抓人!”
汪孚林登时眉头紧皱。他那时候抓到意图行刺吴琯的几个杀手时,就从他们口中问出,余懋学家中附近似乎有人窥伺,他判断可能是锦衣卫又或者东厂,如今真的从姚辉祖口中听到东厂缉事探子这个名词,像之前那样当成没这事就不可能了。因为姚辉祖已经找上门来问计了!
“那姚府尊是觉得为难?”
“余懋学虽则革职为民,我身为知府,下牌面去他家中捕拿要犯程任卿,自然并无不可,但此事除却那个东厂缉事探子的话,再也没有其他旁证,如果搜不出这么一个人来,到时候整个婺源士林必定为之哗然!而提督东厂的不是别人,正是司礼监掌印冯公公,皇上都尚且要称呼一声大伴,那东厂缉事探子若是一再催逼,我也拖延不了。所以,我实在是为难。”
汪道蕴本来是想探听探听姚辉祖过府找汪孚林密谈究竟是为了什么,听到东厂,听到司礼监,听到当今天子的大伴冯保,他就有些后悔自己的孟浪了。毕竟,他又不是汪孚林,文华殿上和人辩论,张居正家做过客,司礼监秉笔张宏还亲自来过家里颁赐……他实在是距离这个层级的人太远太远。意识到这事和小北没什么关系,他很想找个借口避开,可这时候再要紧急思量借口,他却根本想不出来。
此时此刻,汪孚林却是顾不上汪道蕴的小小纠结,全副精神都集中在这个所谓东厂缉事探子身上。他仔仔细细琢磨了一下姚辉祖的话,这才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个自称东厂的人亮的是什么腰牌?牙牌还是木牌?形制如何?他可说明同来一共有几个人?可曾亮出上命?还有,此人现在何处,可曾离开?”
面对汪孚林连珠炮似的问题,姚辉祖毫不迟疑地答道:“他亮的是一块木牌,样子大概是这模样。”
姚辉祖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到书桌旁径直提笔蘸墨,在纸上画了一个大概的样子,是块四四方方印符的模样。等汪孚林看过之后,他才继续说道:“他没有说同来几人,更没有书面上的上命,只说是冯公公钧令,而且不停催促我速发牌面,我好容易才稳住了他。此人现在就在府衙,不曾离开。”
汪孚林也没见过所谓东厂的腰牌,之所以问牙牌还是乌木牌,不过是他在京城那段时间,对宫里的事情也打听了不少,比如宫中宦官是以牙牌和乌木牌划分等级,牙牌是高品宦官的专利,至于一般的小火者和内使,则是佩戴乌木牌,一人一牌,荷叶首,上头还有编号,一旦遗失就是天大的事情。而他听说过那两样东西的形制,和此时姚辉祖所画的相差甚远,就不知道是东厂腰牌形制确实和宫中不同,还是另有玄虚。
而姚辉祖能够拖延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他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做出判断,而且不能有错。要知道,别人认为他和张家公子们交情不错,可实则他总共就见过张居正两次,冯保更是一次都没见过,京城那些顶天的大佬们,他真正比较熟稔,而且关系也亲近的,也就只有谭纶了,但谭纶毕竟既老且病。如若他判断有一丁点差池,姚辉祖吃挂落,他一样没好果子吃。
他迅速合计了一下,这才开口说道:“姚府尊,能不能让我先见见此人?不用问话,哪怕隔着屏风或是其他什么东西,让我见他一面就行。”
姚辉祖之所以没有直接召见汪孚林,而是跑这里问计,一是因为府衙人多嘴杂,容易风声外泄,二是因为汪孚林毕竟刚从京师回来,据说和京师那些顶天的大佬都有过照面又或者缘分,在事情很可能涉及到张居正和冯保的时候,他打算表现得谨慎一些,回头说不得汪孚林给京城写信时会带上一两句。所以面对汪孚林这提议,他踌躇片刻就点了点头。
而汪道蕴就有些郁闷了。听到了这种非同小可的密谈,儿子又要跑去府衙,他这心里怎么就放得下?
可就在他万分纠结的时候,书房外头的内院里突然传来了一阵说话声,紧跟着大门被人猛地一推。
“汪孚林,婺源那边出事了!”
虽说外头嚷嚷的是出事了,但此话一出,再看到那闯进来的人,屋子里汪家父子全都脸色一振。是小北回来了!
第六四五章又是假的!
满桌子状元楼送来的最上等席面,姚府尊身边的两个师爷亲自作陪,再加上一个绮年玉貌的丫头侍酒,甚至还请了容貌昳丽的一个女先儿来唱弹词,然而,被奉为上宾的那个灰衣年轻人却是殊无半点喜色,眉头自始至终紧紧拧在一起,无论别人如何殷勤劝酒,如何介绍菜肴,他却从来都只是浅尝辄止。到最后,他甚至不耐烦地径直摔了筷子。
“姚府尊便这样托大,到现在连个回音都没有?”
两个师爷赶紧上前你一言我一语打岔劝解,好容易给姚府尊找了一堆理由,把人复又劝了回来坐下,他们方才暗地里抹了一把汗,少不得埋怨姚辉祖把这烂摊子丢给他们俩,自己却不知道躲哪去了。好容易死活多灌了这位姚辉祖再三告诫身份极其要紧的仁兄几杯,他们又用眼神示意了那弹唱兼卖身的女先儿跟去官房伺候,其中一个师爷甚至悄悄尾随跟了过去。等到确定里头确实传来了某些不堪入耳的声音,他才松了一口大气。
总算是又拖延了少许时间……不过府尊要是再不露面,他们可就撑不下去了!
就在耳听得里头那声音仿佛渐渐偃旗息鼓,喘息声也逐渐平静了下来,眼看那一对鸳鸯就要出来了,那师爷正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肩膀上突然被人拍了一下,转头一看却是自己的同伴,紧跟着就是一句如蒙大赦的话入耳。
“府尊说了,把人带去他书房。”
有了这话,接下来两个师爷总算是有了底气,等到那位神清气爽的灰衣年轻人出来,那女先儿却不见踪影,他们心知肚明,只叫了一个丫头进去收拾,这才赔笑请人去府尊书房说话。等到目送这位进入了府尊的书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