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痞极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陵内陵外的治安除了几个跟随而来的武装宦官之外,均由孝陵卫负责。新任指挥使梅凤五倒是光棍儿,老头儿上任第一天就说自己身体不佳、经历更是不济,就此撂了挑子,并且直言孝陵卫诸事暂时由指挥同知陆准代为执掌。一时间,速来清闲惯了的陆准顿时觉得压力山大。
  早起到行宫去给太子请安之后,巡视了一大圈回来,就差不多已经是该用午餐的时候了。连续几日下来,陆准从外头回来,进了内书房,整个人就瘫到安乐椅里,不停地‘嗯嗯啊啊’的表示自己的疲惫和不满。
  “怎么?这就受不住了?”冯谦好笑的看着他耍脾气,上前坐到他身边,对他笑道:“说起来,太子殿下可比你忙多了,才六岁的孩子,你都比不过?”
  “比不过,比不过!”陆准毫不客气的服软,“千岁爷日后是要荣登九五,治国平天下的。我哪比得上?不过,我倒真觉得你说的没错,千岁爷那日子也就龙子龙孙能过一过,咱们普通人,可不敢想着有那个好福气哟!”
  “福气?”冯谦语气揶揄,笑着问道,“我看未必吧?在你眼里,那也能算作是福气?”
  陆准没有再接话,但他和冯谦都清楚,两人指的是隆庆皇帝给太子安排的学业。
  隆庆皇帝有个只知道自己成仙得道,全然不管儿子的亲爹。自己从小就得不到父爱,由于‘二龙不相见’的箴言,甚至就连面见自己的亲爹一面,都成了痴心妄想。因此,亲情于他有着特别的意义,对于这个儿子远赴南都实际上是很舍不得的。
  但没办法,高拱一派的官员以隆庆改元之后孝陵一向不稳,恐怕是祖宗有怪罪为由,硬是要太子替皇帝南下守陵,以告慰太祖皇帝。另外也是打着一个为了太子殿下成长好的旗号,说南都毕竟是大明最开始定下的国都,龙脉所在,虎踞龙盘,风水极好。再加上孝陵僻静清幽,最适合苦读诗书,学习圣人之道。大帽子一扣,皇帝即便不愿意,但由于他对高拱这个帝师还是十分信任的,因此,也只得答应了下来。
  给太子请的先生自然不能随意选取,为首的自然是致仕于乡中的高拱,而从旁辅弼的,雒遵、陆树德等人,则无一不是高拱的门生。可以说,高党这一回算是下了血本了。被赶出朝堂,没关系,我在朝堂上斗不过你,那朝堂的阵地大不了我不要了!我就潜心教好太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孩子终究会长大,太子总有坐皇位的一天。
  而高拱等人没有说出来的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高拱对于当朝天子实际上还并不是非常满意的。隆庆皇帝虽然也是他的学生,更是最得意的学生,治政宽仁,对大臣十分倚重,眼看着像个明君。但无奈的是,这个学生怎么都拿不出帝王的样子来,帝师、帝师,培养出来的人不像个皇帝,你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帝师吗?而且,即位之后的隆庆皇帝也有些沉浸在安逸的犬马之乐之中难以自拔的态势了。
  这一次,高拱立誓一定要在自己的手中培养出一个堪称千古名君的皇帝。
  可这么一来,就苦了年纪才仅仅只有六岁的太子殿下了。
  “我大明立国之初,太祖皇帝就订下了规矩,尤其是皇室,有皇明祖训在,穿衣吃饭,样样都有规矩。其中最为严格的,就莫过于是教育二字!你看,太祖皇帝的二十多个子嗣,哪个不是从小由饱读之士教导,苦读诗书。而后又领兵历练,好几个都堪称是文武全才之辈!即便是太祖皇帝自己,不也经常让文臣谋士为他讲经授课吗?我大明的天子若是都能做到这些,又怎么可能出那么多荒唐之辈?”
  冯谦说的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朱元璋管的太宽了,以至于皇明祖训从成祖那一代开始就已经毁的不像样子。
  说了宦官不能干政,成祖皇帝时候就有‘郑和七下西洋’,更有设立东缉事厂之举,这就是宦官干政的开始。
  说了子孙不得设立丞相,朱元璋不惜手染鲜血,为子孙争来的无上皇权,子孙却不愿意珍惜。没有丞相,当皇帝太累啊。于是就有了内阁,几个大学士领上部务,并没有说自己是丞相,但却干着丞相的事情。
  于教育一途也是一样,虽然为了保证对太祖皇帝的尊重,从建文皇帝到仁宣之治的宣德皇帝的时候,都一直很自觉的保持着听大学士讲课的规矩。但到了英宗后期的时候,皇帝就受不了了。
  原因无他,英宗即位的时候年仅九岁,还是个孩子。当时三杨辅政,政治清明。给皇帝定下来的各种规章制度,让小皇帝实在是不堪重负。就不说听讲的时候必须端端正正的坐着,单独授课没法走神。单说读书之前,讲书之后,要君臣互相行的各种各样的礼仪,就能把人累死。
  于是,三杨相继过世,小皇帝终于亲政,于是也学会了旷课。有那么一天两天,就干脆说朕病了,不能读书了。而到了素来喜欢带兵打仗,更是封自己当大将军的武宗皇帝,那就更不是个能坐得住的主儿了,整天流连豹房,什么经史子集?不想读!
  但就陆准看来,太子殿下之所以不想读书,也并非全是孩童坐不住的原因,而是另有一些冯谦没有看到的缘由。
  “其实啊,要我说,这也不能全怪陛下、殿下,那些讲课的先生们也不怎么样啊!”陆准对冯谦说道:“今儿个晨课的时候,我在屋外头偷偷的听了一会儿……哦,其实这段时日以前,我每天都去听那么一会儿两会儿的。别说太子殿下才六岁,就是我,也听不太明白里面的先生在说什么东西。”
  “你要是能听懂,你就不是现在这副样子了。”冯谦觉得陆准只是单纯的对儒家的四书五经没有兴趣,所以才说自己听不懂。
  但陆准却摇头道:“不是不想听,就是听不懂!你说说哈,我跟伺候殿下的公公打听了下,这才知道,太子每天要读书、背书,还要写字。每学一篇新文章,三日之内就必须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还不仅仅是背,那背也是有讲究的。要字正腔圆,句读分明,还得知道是什么意思。写字更是每天要写一百个,不仅仅是横平竖直,方正工整,而且连一个墨点儿都不许有,否则就得重新写。太子才多大?学这么多,那不跟填鸭子似的?再说了,我刚刚说我听不懂,你还真别以为我是在跟你开玩笑。别的先生倒还好说,尤其是高老先生(高拱)讲课的时候,我是真的听不明白。你别笑,我听不明白,我敢保证,太子殿下就算是少时聪慧,也绝对听不懂!”
  “你这话就不对了!”冯谦不以为然,“你听不懂不奇怪,你不学无术能听懂什么?太子殿下不可能听不明白!否则,高老先生就会给他讲些粗浅的了。”
  “再粗浅,那也不是三百千!”陆准辩驳道,“高老先生几乎不给殿下讲什么四书五经,他讲的都是治国之道。你说,一个六岁的孩子,懂什么治国之道啊?高老先生那是趁着轮到他讲书的时候,就拼命地像填鸭子似的,把自己的主张、想法,全都说给殿下听,也不管殿下到底是记不记得住,听不听得懂。要我说,高老先生在朝中多方树敌就是因为这个,你看他那副刚愎自用的样子,就以为无论自己说什么,哪怕就是对着一块石头讲课,那石头都得跟他点头,同意他的政治主张似的。”
  “真有这事儿?”陆准这么一说,冯谦也不禁信以为真。仔细想一想,那高拱也的确就是这么样的一个性格。用同时代的王世贞的话来说‘拱为人有才气,英锐勃发,议论蜂起,而性急迫,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辟易。既渐得志,则婴视百辟,朝登暮削,唯意之师,亡有敢抗者’,其人刚愎自用,可以说,就这样的人,失败那只是时间的问题,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他身上到处都是把柄,随随便便就可以被政敌攻击,从而引起皇帝的厌恶。这么想着,冯谦就不禁摇头,“原本还想着,你可以多跟他交往交往,可是现在看来,高老先生这里的路恐怕并非是坦途,反而是荆棘密布,很容易就会……”
  冯谦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他的意思陆准已经是十分明白了,无非就是高拱一旦再次步入朝堂,那大概就是太子荣登大宝的时候了,到那个时候,一向护着他的隆庆皇帝没有了,高拱极有可能一瞬间成为众矢之的,自身都难保,还能拉扯谁一把呢?
  但陆准在这一点上,却与冯谦的想法稍有不同。
  “交往是肯定不需要的!”陆准说道,“高老先生那般的人物,我大哥跟他交往,他多半会因为性情相投,而且都是文人,而勉勉强强折节下交。我?一个世职武官,在他老人家眼中那就是寸功未建的毛头小子,他凭什么愿意跟我结交?不过啊,这样的人,不好交往,但也好交往。他老人家眼中非黑即白,我不需要让他有好感,只要没有厌恶的感觉就已经不错了。至于我该结交的人……太子殿下身边那位张公公,倒是个不错的选择。隶属诸朝,但反是宦官,那都必然在主子得势之后鸡犬升天,这位张公公年纪还轻着呢,有的是时间可以享受权势。交好一个宦官,可比交好傲骨凛然的高老先生要容易得多!”
  “那太子殿下呢?”冯谦追问道。
  “太子殿下?”陆准笑了一声道,“其实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接近,起码我就打听到,太子殿下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界面上有一本话本,名叫……额……这个……对,名叫‘禹鼎志’的,我没看过,对这个也没太大兴趣,所以也不太清楚讲的是什么东西。但是听说太子殿下很想要一本,可惜的是,那些大人们可是断然不会把这种闲书给他弄来看的。所以我就想……”
  “你该不会是想弄来给他看吧?”冯谦顿时警惕起来,“高老先生那里一门心思要捧出圣君来,你不多多的表现得像儒门弟子一点也就算了,弄这种闲书给太子殿下看,万一要是被人发现了,说你蛊惑太子殿下,那不就……”
  “放心,放心!”陆准眯眯眼睛笑道,“这一节我当然想到了,不过没关系,反正我也不在意什么骂名的。而且,就算是被发现了又怎么样?我自有办法让高老先生恨不上我!你可别忘了,我不是什么有文化的读书人,很多书,他到底讲的是什么,有用的,没用的,我压根儿也不清楚啊!殿下是半君之尊,要我去帮他弄来,我还能说不嘛?”
  “你这倒是……”冯谦摇摇头,措辞了半天,才忍不住骂道,“真够无赖的!”
  ………………………………


第275章 邀宠
  禹鼎志,失传多年,如果是放在当代的话,这个名字是很少有人知道了,想看大概也只有穿越到明朝去才或许才有机会看一看。但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就算是连吴承恩这个名字都未曾听说过的,也总该知道被正拍、反拍、各种拍了无数遍的他的另一本巨著‘西游记’了吧?
  禹鼎志和西游记的体裁差不多,也是志怪。只不过禹鼎志并非是长篇,而是一个短篇的合集。
  正如吴承恩在这本书的自序之中写到的,他小的时候也和其他的孩子们差不多,喜欢听一些‘野言稗史’,也就是我们当代的童话故事。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