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奴婢再免,就成了杂户,比官户稍高些,依然是贱民。

    官奴婢一免为番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从奴隶到良人,得经过三次放免。成为了番户、杂户后虽是不纳课,但却得上番服役。

    番户一年三番,杂户二年五番,番皆一月,计杂户一年上番七十五日,番户一年上番九十天。年十六以上当番,若不上番,可纳资代役。

    部曲、客女,杂户再免之后,才能成为平民,如果没有放免,他们的子女就会世袭他们的身份。

    部曲娶了良人女之后,他的妻子身份也要从良人女变为部曲妻,身份与部曲相等。

    部曲也不是主人想放就能放免的,得有很复杂的手续,甚至有不少限制。总之,一入贱籍,想再回良籍,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此外,还得遇上好主人。

    秦敢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实想不到他的人生却如此曲折。

    “要在城外搭棚子也行,但必须得离城门远些,起码得在二百步外,这样才不会影响城防。”秦敢答道。

    张超点头,他听出来了,一般人想要在城门外搭棚做生意肯定不行,但张超背后不是有几位国公嘛,城外搭个棚子的小事情,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

第三十六章 新店入手

    张超要在西市租一个店铺,并不需要直接跑到西市各街巷去找店铺租赁信息。

    秦琼府上的一个采购管事对西市很熟,直接带着张超几人先去了西市的中心区域。西市九大区域的中区,这里也是西市的市场管理机构市署所在地。

    西市和东市一样,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称为市署、平准署和常平仓。三个机构都隶属于太府寺,其中市署主管商铺登记、市场管理。平准署则主要负担的是物价管理,还负责京城百司的物资采购,以及多余物资的出售,有调控市场的功能。

    常平仓则是粮仓,但又不是一般的粮仓,而是专门进行和粜,以平衡调节京师粮食的机构。当市场上粮价过高时,他们会平价出粮,当市场粮价过低时,他们又会收购粮食储存。

    张超要租铺子,既不需要直接到街面上去找租赁信息,也不用找牙行中介。秦管事直接带着他们去了市署,这里竟然也有中介的性质。

    市署有市令一人,六品,市丞二人,八品。

    每天两市都是先等晨鼓敲响,城门坊门市门依次打开。然后市署敲钟三百下,两市正式开门营业。到了傍晚,街鼓响起后,市署再敲三百钟,市场店铺关门。平时,市署还有派人巡视市场,巡查商家有无缺斤短两,检查货物真伪好坏,管理市场秩序。

    居于西市中心的西市市署,衙门占地不小,来往办事的人也有许多。秦管事似乎与这里的人很熟,有署内的吏员直接给他们开了后门,都不需要排队就直接进去办事。

    “饼肆那边倒有恰好有几家铺面有要出租的。”

    听明来意,负责接待的那名八品市丞立即笑着说道。

    饼肆,也就是卖饼的行。'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求书 小说网'隋唐,肆也称行,可以理解为一个经营相同产业的商业区,比如饮食街、服装城之类的。饼肆,其实就是指卖面食的饮食行业,因为唐人基本上把各种面食都称为各种饼。

    西市二百二十行,四万多家店,其中饼肆也正是其中一行。

    听说张超是翼国公秦叔宝的义子,要在西市租店开一家饼店,因此市丞很是热心。直接把手里掌握的出租店铺都拿了出来,甚至连几套要出售的店铺他也拿了出来,位置都是比较好地的地段。

    张超选来选去,最后看中了一家饼店,不是那种只有一丈来宽的小店面,而是要大上不少的一家铺面,还是两层的,后面带了院子厢房。

    只不过这家铺面只售不租。

    “位置确实不错。”张超有些心动。这家铺面处于一个大十字街口,北边是炭行、磨行,南面是酒肆、米行,东边是胡商区和衣肆。在西面,则都是各种饮食行业集中区。

    从商业上来说,这种同行业集中一起的做法,确实能大大提高抱团效益,形成专门的市场效应,吸引更多的该类顾客。

    在这样的地方开店,人流量肯定是不缺的,而且会有许多客人都是抱着消费目的来的。就跟饮食一条街上开家饭店,肯定比单独在一条街上开餐馆强。

    市场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潜在客户吸引过来。

    “这个店铺只卖不租吗?”

    市丞笑道,“其实买下来更划算。你看这家店铺这么大,还是前店后院,有上下两层,前后七八间屋子呢。因为这店铺东家告老还乡,因此打算搬离京师回籍,便打算将这铺子出售了。这铺子只要三百贯钱。”

    “小郎君,同样的铺面,可是再难找第二家了。不论是地段还是铺子大小,都是非常不错的。三百贯绝不会吃亏,若是寻常情况下租赁,每月起码得十贯。”

    一月十贯,一年租钱一百二十贯,租两年半的租钱就相当于把店盘下来的钱了,确实买更划算。

    只是这与张超的计划有些不太一样,但思来想去,张超又觉得现在这么位地段的店铺确实很便宜,若是错过了,以后肯定会涨价的。

    就如市丞说的,也是这家人急着要离京,才会这么便宜急着出手。要不然,肯定不会这么便宜。

    市丞也是看秦琼面子,刚好那铺面主人过来登记要出售。他都还没有把这消息放出去,要不然,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买进的。

    “这铺子原本就是卖饼的,现在小郎君你也恰好是准备来开饼店的,这不是正好嘛。店东家说了,店铺售卖,连店里的一应家什也是通通附赠的,那些桌椅锅碗蒸笼什么的,你们买了店,正好用的着,还不需要另外购置,很划算咧。”

    确实划算。

    张超心动了,问老爹,老爹也觉得还不错,让张超自己做主。

    “好,我买了,什么时侯能见到店家立契交易?”

    “小郎君果然豪爽,我立即就带你们去那店铺亲自看过,若是小郎君看过后还是满意,那就让那店里伙计去请店东家过来。”

    到了那店铺,张超对铺子越发满意了。这铺子很大,而且也很干净,原本开的就是饼店,旁边一条街上都是饼行,什么蒸饼汤饼煎饼胡饼,反正就是各种面食,人气也很不错。

    店东很快就闻讯赶来,他急着回家要卖,而张超也确实有心买,因此最后都没怎么讨价还价。

    三百贯,这家店铺转让到了张超手里,连同店铺里的那些桌椅锅碗也都归张超了,甚至在店里做事的掌柜、伙计等几人也都表示愿意留下来继续干。

    张超只需要换个招牌,甚至明天就能开业。

    契约签定,又到市署登记过户,这家铺子就到了张超名下。张超选择用黄金付款,店家非常高兴。黄金携带方便,正适合他返乡。

    张超随身就带着黄金,那店铺卖家从金店请了一个人过来,又从市署请了一个吏员一起对黄金真伪成色做了鉴定,鉴定无伪后,张超付出三十七两半黄金,完成了这笔交易。

    市署登记手续等也花了点钱,再加上给市署上下打点的钱,最终张超以不到四十两黄金的价格,把那家店铺收入囊中。同时也把原来店里的掌柜伙计的都续佣下来,掌柜的一年是十二石粟米,另外一个做饼的师傅则是一年十石粟米,四个伙计则便宜的多,几乎是没薪水的,只是包吃住,年节的时候会给他们点礼物赏钱,年底说好给一石粟米的赏。

    用粮食做薪水,而不用钱,也是因为这年头物价高,二来粮食珍贵,因此定的以粮做薪水,采用年薪制。

    其实算下来,掌柜一年十二石米,其实已经不少了。现在米价这么贵,一石米可是得要五千钱,一年十二石,都相当于六十贯了。若是太平年月里,可给不出这么高的价钱。但太平年月里,一石粮则又只值几百钱。

    朝廷官员都是发禄米,百姓交的赋税也都是粮食布匹等实物,因此店里的掌柜伙计们对于新东家给他们发大米做薪水,还是非常高兴的。

    (转眼间新书发布已经二十天了,现在收藏四千多点,拿了一周分类新书榜首,可总榜却始终止步在十六名,没能杀进前十。这周兄弟们投的推荐票很多,我们的粉丝头名拿根棍走天下周日周一还连发了六百个推荐红包,这周也有不少书友们打赏,甚至有书友是在看木子其它的老书,听说开了新书,特别跑来打赏,非常感谢你们。今天周五,这周还有三天,希望大家继续帮忙!若是看完新书觉得看的不过瘾,可以看木子的其它几本老书,《晚唐》《隋末》《重返大隋》《明末称雄》都是两三百万字一本的完本作品!)

    
………………………………

第三十七章 宝马

    “明天我们就能把黄馍馍拿到店里来卖了。”

    在长安城繁华的西市饮食街黄金地段拥有了一家自己的店面,张超很是兴奋,以后咱以也是长安城里有房的人了。

    “店里只卖黄馍馍吗?”

    “那哪能,咱们以后可以多弄些新式面点,做成长安城最受欢迎的饼店。”张超心里都已经有了很多计划了,白面馒头、大肉馅包子、花卷、烧麦、生煎,哎哟,这哪一个也都远远把现在这些简单的面点甩出几条街去啊,还怕没生意。

    跟掌柜和伙计交待了一会后,张超便和老爹一起离开了。等明天让张家班工程队过来,把灶台改一下,再后院里盘几个炕,粉刷一下,订制个新招牌,就能焕然一新了。

    出了自家店铺,沿着主干大街向东,经过常平仓那片,便到了东北角上的那区。药铺都集中在这片,跟张超合作的张家卖药人药铺就在这里。

    “老爹,要不我们先去买马吧。”

    药铺还隔了好远,但马行却就在街对面,马行和鞭辔行就在一起,旁边还有一个麸行、炭行、磨行等。

    老爹现在是武官了,朝廷都发了两万五千钱给他买战马,他是必须得购买一匹战马的,要不然下次若是朝廷征召,他没有马的话,那可是犯军法的。

    一匹战马现在远不止两万五千钱,之前手头紧,就没马上买。但现在手里正好用钱,还等什么。

    “行,那就去看看。”

    过了大街,进了小街,很快就进入了马市。

    马市很热闹,这里有各种马出售,既有驽马,也有战马,还有专门拉车的挽马和耕地的弩马,老马小马壮马都有。

    大量的马牙子在马市出没,专门做着中介的生意。这些马牙子都有一手相马的本领,厉害的人甚至一眼能瞧出马的能力。

    马市的旁边还有牛市、骡市、驴市、骆驼市。还有卖猪、狗、羊、鸡鸭的,甚至一些卖猎到的野物也在这边卖。

    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型牲畜市场。

    不过在马市里逛了一圈,张超发现这里好些马都好老。结果秦敢告诉他,因为这几年关中战事不断,大量关中男子受诏出征,常年在外打仗,导致农获大减。许多牲畜也都被朝廷征作军事用途,因此牛马等紧缺。朝廷甚至下达了命令,一度禁止关中地区屠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