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厥始毕可汗特送狼头大旗,赠以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称号。
梁师都又引突厥兵占据河套,攻拔盐川。
此后几度进犯灵州,占据了西套。
虽然李渊也曾经借过突厥兵,但李渊现在最讨厌的也就是突厥,和突厥人的狗。
本来梁师都也败于唐军之手,可这个无耻之人,派人向突厥可汗声称,“隋亡之后,中原裂为四五小国,势均力弱,全都争先依附突厥。如今唐灭刘武周,国势益大,兵马四出。师都不久将亡,但下次就轮到突厥了。望可汗像魏孝文帝那样,率兵南下,师都愿为向导。”
若不是处罗可汗突然去世,兵马未出,突厥早两年就已经南下进犯了。
“梁师都不除,卧榻不安啊。”李渊想到张超那句话,觉得非常不道理。
“下一个目标,就是梁逆!”
李超出了太极宫,老爹他们已经在那里等候许久了。
“恭喜三郎,得赐国姓,无比荣耀,从此与国休戚,荣耀永固!”
韦云起笑着拱手,苏定方等人也齐声称贺。
老爹脸上也笑呵呵的。
看来他确实没有想错,这时代的人,对于赐国姓还真是非常愿意的。
李超笑笑,“也恭喜大家了,渭河边虚惊一场,回头就是金殿加官!”
韦云起升了定西都护,苏定方升了洮州都督,马周升了洮州刺史,其它许敬宗、李守素等也都因此跟着升了官。
连程处默、崔琰他们,也都因此得到了上金殿的荣耀,出来时得到通知,他们也都升了本品。实职没变,但阶官升了,以后俸禄也涨了。
老爹现在改叫李铁枪,他还是宁民县开国伯,这次还得了一百户的实封。老爹很高兴,伯爵了,全是沾儿子的光啊。
“走,回营去!”
来时大家担心不已,回去时则是骑着高头大马,一路上春风得意。
马周骑马与李超并行,“恭喜三郎,升大都督了。”
“其实要是可以,我倒更愿意留在洮州。那里好不容易弄出样子来了,以后能坐享其成了,陛下却调我去陇右了,还是个校检,到了那边,两眼一摸黑,又得重新来过,劳碌命啊。”
马周呵呵。
他对张超是真挺感激的,没有张超的知遇之恩,就没有他的今天。他一个寒门士子,今天能成为一个上州的刺史,三品的官啊。这几乎全是沾了三郎的光。
“三郎,我其实倒挺想跟着你去凉州的。”
“别,以你的才能,足够主掌一州了。洮州你也熟悉,那里的人也还是我们先前那些人,暂时一两年内朝廷也不太可能把人全换了,你在那里主政,能适应的更快。再说了,我在洮州也还有不少的产业呢,不在洮州当官了,可也还想在洮州赚点钱呢。何况,咱们灞上那么多老乡如今都在洮州安家落户,你在那里当刺史,怎么说也是自己人啊。”
“三郎,谢谢你。”
“说这种客套话干什么?”
“三郎,以后我会继续照着你之前订下的那些政策方略实行的,我会好好的打理洮州,不会辜负你的一片心血。”
“那不仅是我的心血,也还有你的心血,还有其它官员将士们的心血,那是大家一起奋斗努力的结果,好好珍惜。”
一行经过长安的街道。
赢得无数注视的目光。
长安城虽大,但却如同一个四处透风的城池,渭河边、金殿边发生的事情并没多久,却早已经传遍了长安城。
街头巷尾,东西两市,坊间里巷,大家都在谈论着这一最新事件。
有人感叹张文远了得,也有人在说罗艺愚蠢的。
“了不得啊,才二十二岁吧,已经得赐国姓,列入属籍了。”
“可不是,都已经是县公了。”
“何止啊,还是上柱国、陇右大都督、左翊卫大将军呢。”
“你们说,李大将军什么时候能封王呢?”
“我觉得不出十年,李大将军肯定封王!”
。。。。。。
牛见虎笑着对李超道,“三郎,你什么时候能封王啊?”
张超瞪了他一眼,这事能乱说?
“张三哥变成了李三哥,还真有些不太习惯呢。”
“我自己也不习惯呢。”张超无奈的道。
“三郎你好像不太高兴陛下赐姓?”李感问。
张超摇了摇头,问李感,“你以前叫徐感,现在叫李感,你当初是啥感觉?”
“挺好啊,国姓呢,与国休戚,荣辱与共,多好。”
好吧,当他没问。
出了长安,李超便挥鞭加快马速,还不知道崔莺莺他们有多么的担心呢。还有青鸾,那女子拼死也要护着自己,真是让人想想就心里暖暖的。
这么好的泡友难得。
纵马一路赶到西渭桥,过桥时,守军对他无比的恭敬。
到了渭北,营地居然一片欢乐,似乎正在杀猪宰羊,嗯,好像还有酒香。
营地里果然很热闹,找到崔莺莺,她丝毫没有担忧,脸上尽是高兴,激动,兴奋,脸通红通红的。
“三郎回来了!”
“这是?”
“陛下派人前来犒赏,赐了许多猪羊,还有御酒呢。三郎,我们都知道了,那罗艺被免职还坐了牢,三郎你则升了官,还御赐国姓呢。你看,大家都在为你高兴呢!”
李超挤出点笑容,“好好好,大家开心就好。”
昨天还欠十三,今天到了五百月票,加两更,敬恒两万打赏,再加两更。然后今天更新了四章,算一下,还欠十五!
今天晚上打算通宵码字了!(未完待续。)
………………………………
第425章 功列第一(第六更!)
第六更送上,求月票、订阅、打赏!
皇帝有诏,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
萧瑀宣诏,北门禁军最先休兵,然后马上就把矛头对准了宫府兵。本来勉强支撑的刘弘基殷开山率领的番兵们,立即翻了身。
两面夹击,尤其是北门禁军的突然倒戈相向,让宫府兵腹背受敌。加之建成被押上玄武门露面,宫府兵纷纷弃械。
冯立、谢叔方还依然在拼杀,不肯放弃。但无力回天!
此时,樊世兴、杨毛六将率领的禁军主力,和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带领的秦王府护卫,以及诸文武及他们府上的家丁也到了。
玄武门重新打开,樊世兴和杨毛等接下了诏令,将兵权交了出来。
李世民当场下令,让李文远程咬金单雄信等诸将,接过了长安禁军的大权。李超又受命与裴世矩、郑善果一起,前往东宫和齐王府宣诏。
秦王府护卫,以及秦王府一众旧部们的家丁、亲卫组成的兵马,迅速的接管了太极宫八门的防卫。
当天,李世民就重回到了承乾殿中。
局势进展非常的好,一切如李超曾经对李世民说过的那样,只要握住了关键的一张牌,那么他们就能赢得全局。
李世民让诸将分掌长安军队之后,又特别下令,让李超带八百洮州牙兵以及两千番兵,驻守玄武门外,接替原来屯营两千羽林军的位置。
是夜,承乾宫中灯火通明。
李世民在此与一众文武部下们议事。
长孙无忌建议,“赐死建成和齐王,将他们的党羽一网打尽!”
李世民沉默着,虽然已经掌握了局势,但并不稳固,现在的局势是脆弱的,平静之下是暗流涌动,李世民不敢大意。
但杀建成和元吉,他犹豫了。
“文远,你有什么看法?”李世民直接问李超。
李超坐在一侧角落里,很低调。玄武门之变,这场大戏里他登场的次数太多了,李超也知道什么叫功高震主,玄武门不出力不行。但现在既然赢了,那他就可以低调一些了。
只是有的时候,想低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世民就没有忘记李超,这个总是能在关键时候给他希望的人,他永远不可能忘记了。
“如果殿下想要江山安稳,那么就杀了建成和元吉。”
李超的话让李世民一阵意外,事前,李超一再交待他,能不杀二人就不要杀,活的比死的重要。可现在他又说杀。
“你似乎话中有话?”
“如果殿下只是想做一个普通的太子,将来做一个普通的帝王,那么我劝殿下杀了二人。”
李世民盯着李超,“把话说完。”
“如果殿下想做个英明君主,甚至为万世称载,那么陛下就不能杀他们。”
长孙无忌反驳,“为什么不能杀,斩草不除根,必后患无穷!”
“有什么后患?殿下把他们软禁京中,他们能有什么后患?若是觉得殿下连这样的两个囚犯都怕,那我只能说你对殿下也太没有信心了。连这样的两个人都收拾不了,那将来如何收拾整个天下,如何收拾突厥,收拾高句丽,收拾吐谷浑?”
“殿下,杀人容易,但杀了之后可就不能再海回来了。不要为一时痛快,到时遗恨终身啊。难道殿下想被世人称为是杀兄杀弟之人?难道殿下不想让陛下册封你为太子之时,建成元吉在一边向你跪拜?难道你不想将来登基继位之时,太子和元吉向你跪拜?”
建成向李世民跪拜,那么就是臣服,虽然这依然掩饰不了他宫变夺位的真相,但却可以给天下人看到另一个情况。让天下人看到,建成是被废掉在先,李世民改立在后,看到李建成向李世民臣服。
何况,若建成都没杀,那其它原建成等旧部自然更不用担心。就算是太子旧部,只要不是无路可走,也不见得有几个会真的要造反的。斩草除根无路可走,才会狗急跳墙造反。
这话让李世民赞同。
兵变玄武门,那是已经没有办法了,可既然都已经赢了,已经掌控局势了,那他还为什么要怕太子和齐王?他们都已经成了自己的囚犯,还有何道理怕他们?
难道他们成了囚犯,还能号令天下?
不杀,确实比杀了好。
杀了,表现上看是斩草除根了,但如李三说的一样,他杀兄宰弟的名声也就改不掉了,也会让那些太子旧部们人人自危,提心吊胆,搞不好还会逼反那些人。
既然连建成和元吉都不打算杀了,那么他们的部下,当然也都赦免。前提是他们能够效忠李世民,肯交出权力。
有自信控的住局面,就不要大开杀戒,如果没把握,那就杀了吧。但杀人一时爽快,后患却是无穷的。本来得位就不正,若是再大开杀戒,那支持的人更少了。
清洗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虽然能清洗反对势力,但也会让所有的建成和元吉的党羽旧部人人自危,到时就会造反以图自保。
如果李世民不杀建成元吉,也让皇帝下诏既往不咎,那么结果会大不一样。虽然这样做也很危险,毕竟反对者还在,可只要能力控局,那么大势之下,这些人最终还是会转投到新太子门下的。
毕竟,真正肯不顾一切,不顾自己不顾家族也要为了太子齐王复仇造反的人,很少很少。
造反的人,更多的情况下是没有了选择。
房玄龄也向李世民建议宽仁,他们刚夺位成功,此时需要的不是杀人,而是宽免仁厚。但同时也得加强警惕。
“请殿下择一上将镇守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