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履行是骑虎难下呀,弄了半天,怕是还得求韩艺。
如果他再坚持为了平衡,关闭一处市场,现在肯定不会关闭北巷。如果不坚持的话,你就得去求韩艺手下留情,给两市一条活路。
韩瑗突然站出来道:“陛下,两市才是顺应我朝市坊制度而生,而市坊制又是我朝均田制的根本,西市还是我大唐丝绸之路的起点,其地位在长安,甚至于我大唐而言,都是举足轻重,决不能轻易关闭啊!否则,市坊制必将遭受破坏。”
说着他向韩艺道:“韩艺,此事虽是两市背信弃义在先,但是你身为朝廷命官,但以大局为重,我建议北巷与两市还是化干戈为玉帛,停止这无意义的争斗,多多合作。”
韩艺道:“真是抱歉,下官恕难从命。”
韩瑗一愣,他以为自己一个正三品大员,韩艺这点面子还是会给的,毕竟买卖对于他们而言,那都是微不足道之事,但是没有想到,韩艺不但拒绝,而且还拒绝的恁地干脆。
褚遂良忍不了了,这太不给面子了,冷哼道:“那你想如何?”
韩艺道:“回右仆射的话,下官只是不想北巷再与两市合作,甚至于有任何往来,大家各做各做的买卖,至于两市生意好不好,连户部都管不了,下官就更加不用说了。”
褚遂良一听,还真不知该怎么说是好,人家不想跟你合作,你不可能还强逼着,而且这事你也强逼不了,你要么就关了北巷。
高履行心中一叹,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只能让韩艺提出要求来,笑呵呵道:“不知特派使为何不愿再与两市合作?”
你总算是知趣了,我花了这么多精力,布下这个局,要被你三言两语就给挡回来了,那我还混个屁啊!
韩艺叹道:“高尚书,这真不是我不顾全大局,不给各位长官面子。只是北巷与两市的合作,是得不到任何的保证,上一回也是他们先挑起争斗的,我处处忍让,最终眼看我要获取胜利的时候,陛下与高尚书出面调停,大家签订下的合作契约。我以为我可以完全信任他们,毕竟高尚书你都出面了,于是就帮他们搞夜市,帮他们将生意搞好,我是尽心尽力,为此我甚至连北巷没工夫管理,这一点程二将军和长孙驸马都是清楚的。
可是到头来,他们说翻脸就翻脸,甚至都不与我打声招呼。而且在北巷面临绝境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指责两市背信弃义,没有一个人帮北巷说过半句话,还有不少幸灾乐祸的。如果这一回又跟第一回一样,那么到时他们又会翻脸,又可以说他们愚昧无知,不理解圣意,我防得住一次,两次,但不可能次次都防得住,万一我输了,那北巷就完了,如果我这都还跟他们合作,那我跟猪又有什么区别。”
这一番话下来,不少中立人士亦或者那些有良知的大学士都频频点头。
大家都签订了契约,你轻易就反悔了,道德上肯定就是你的错,这太无耻,太卑鄙了,你如何还叫人家跟你合作。
大家都渐渐理解韩艺这种强硬的心态。
高履行哑然无语,心中也有些诧异,难道韩艺这一回真的打算不顾一切要颠覆两市吗?
但这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也绝非像似韩艺干得事。
高履行沉吟片刻,向李治道:“陛下,韩艺此言甚是在理。”
他搞不定了,如果韩艺不是李治的人,那他还可以用官威来压制韩艺,可惜不是,那么就只能看你皇帝的了。
李治微微皱眉,也知道高履行已经是黔驴技穷了,不然也不会向他求助,他也认为事情闹到这种地步也差不多,要韩艺再步步紧逼,那朝廷只能强行出手干预,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高爱卿言之有理。”说着,他又向韩艺道:“韩艺,难道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说着他射出两道警告的目光,让韩艺适可而止。
现在大家都已经没话可说了,你赶紧提你的要求得了,你要再这么下去,那谁都下不得台了。
韩艺故作沉思,过得半晌,他叹道:“陛下,如果想要北巷再度与两市合作,首先要建立起双边的信任,没有信任,矛盾迟早还会爆发的,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合作。”
李治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朕——”
他本想说朕为两市担保,可转念一想,上回两市已经违反了他的圣意,再说出来的话,自己都觉得脸红。长孙无忌、高履行等人也都不好意思再做保证,不是他们保证不了,这一回他们做的保证那绝对是不可能忤逆的,因为韩艺都把话说到这种地步了,要是两市商人还敢反悔的话,那真的会把他们都杀了。只是事先韩艺就已经将他们这一番话给挡在了肚子里面。
于是李治好转而道:“那要如何才能建立起双方的信任。”
“立法!”
韩艺终于说出了他的最终目的。
第682章 神圣的君子契约
立法!
此话一出,大殿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即才是一片哗然。
这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高履行已经做出足够的心里准备,因为从韩艺的举动来看,韩艺肯定是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要求,所以韩艺才不会轻易妥协,但是高履行万万没有想到,韩艺要的竟然是立法。
在唐初的时候,君王是非常注重律法的,每一条律法都考虑的面面俱到,一般都是皇帝与三品以上的大臣反复的讨论,才会列入《永徽律》,从未有过六品官员提出这么恐怖的要求。
况且这一下子从微不足道的商业竞争,跳到国家律法上来,这个转变也是令人有些措手不及。
其实方才很多官员都在看热闹,他们都看不起商人,觉得这种事,参与进去都是一种侮辱,但是现在不同了,律法可是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禁都打起精神来,同时用一种另类的目光来看待韩艺。好似在说,你小子是疯了吧!
唯有长孙无忌还在那里老神在在,他经历的动荡实在是太多了,区区立法,焉能令他惊讶,而且立不立法,关键在于他和李治的意见,韩艺怎么叫嚷,都由他去叫是了。
褚遂良倒也不紧张,关键他就是看不惯韩艺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总是嚷嚷着天下社稷,你二十岁就这么吊了,那老夫这几十年岂不是白活了,哼道:“你也懂法?”
言外之意,就是你太年幼了。
其实他这么想也没有错,韩艺年纪却是太小了,才弱冠之际,这话从韩艺嘴里说出,都有些让人觉得啼笑皆非。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韩艺只是表面上年纪小,肚子的坏主意可不比他少。
而且,他这一句话也无意间深深刺痛了李治,因为李治年纪也小,也老是被他们这些大臣拿资历说事,为什么他跟韩艺关系会走的这么近,主要是二人的年纪相当,有些遭遇,大同小异,虽然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田舍儿,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有共同的语言。
韩艺从容淡定道:“自然没有右仆射了解,但我懂德,同时我也是守法之人,每一个守法之人,都应该有谈法的权力。下官希望朝廷能够在《永徽律》上面添上一条神圣的君子契约。”
“神圣的君子契约?”
李治听得十分好奇。
“不错!”
韩艺笑道:“常言道,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这话是说的非常好,但是这些言论,多半只是存在于君子之间,也就是所谓的君子之约。君子与君子来往,双方彼此守信。而小人与小人来往,是尔虞我诈。但不管怎么样,这两种来往都是平等的。
可是,当君子与小人来往时,这个平衡就将会被打破,因为君子认为必须要守信,但是小人却认为应该唯利是图,视诚信于狗屁,那么吃亏的当然就是君子,因此君子才会非常厌恶与小人来往,这都是因为君子在面对小人的时候,吃亏的总是君子。
但君子也只能口头上发泄几句,但是自身的利益,还是在不断的被小人剥夺。更加令人郁闷的是,很多情况下,君子必须要与小人来往,这是无可避免的。而寻常百姓见小人屡屡得利,而君子却步步退让,自然就会心向小人,这对于我大唐而言,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君子只会越来越少。如果陛下要提倡君子之道,首先就是要想办法维护君子的利益,让君子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这样百姓才会心向君子之道,亦非小人之道。”
这话说得极其漂亮啊!
长孙无忌当即眼中一亮。
就连死对头崔义中都不由自主的点了几下头,但立刻就反应过来,赶紧面无表情。
其余人就更加不要说完了,尤其是那些贵族,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子,自己的对手就是小人,一想二想,莫名的觉得自己活的忒委屈了。
褚遂良也有些无语了,这话说的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事情,而且从未有人这个角度来阐述君子与小人,圣人都是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但事实是,小人衣食无忧,君子流落街头,你这也不干,那也不干,那你就等着饿死吧。
李治直点头的,笑道:“你这般说法非常新颖,而且也言之有理。但该如何维护君子利益呢?”
“用君子之约去约束小人,并且利益律法的强制性,捍卫君子的利益。也就是契约。”
韩艺正色道:“微臣擅自将其定义为,一张神圣的君子契约。关于契约,我国律法着重于土地契约,借贷契约,但这都是因为我朝均田制的原因,并非来自于诚信。而且,对于偿还问题,明文规定的也少,甚至于不受理任何关于利息追讨的债务。另外,官府对于民间的契约,并未有太多的干预权,一般都是采取调停,私下和解,即便官府判决了,也是令私人去征讨,而非官府强制介入,也就是律法对于契约并没有过多的约束性,尤其对一些非直接钱物交易的契约。
就拿这一回两市商人撕毁与北巷合作合同来说,这一份合同中间并未涉及的财物,是一个共同合作的合同。他们找了各种借口,来背弃合同,而律法对此并未有任何针对性的条例。但如果我北巷亡了,那我将会倾家荡产,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两市商人背弃了我们达成的合同。而这一份合同是不具有律法效应的,官府都不会受理,那微臣不只有认命,试问这种情况,微臣又如何敢再与他们合作。倘若违反契约,将会遭受到非常严重的后果,并且将会强制执行偿还的话,那么他们还会这么肆无忌惮的违背契约吗?
方才高尚书说的非常有道理,两市的商人没有读过书,愚昧不堪,难以理解圣意,但是我相信他们会非常深刻理解这律法的,不管律法上面写的多么深奥,因为这关乎他们的身家性命。”
高履行听得脸颊发烫,这真是赤裸裸的讽刺他的愚昧论。但是他没有办法呀,违抗圣旨这是死罪,这太过了,才出此下策的。
韩瑗忧虑道:“民间纠纷,多因一时冲动而起,各有各的说法,难以说谁对谁错,若都用以律法来处理,恐怕就过了。”
韩艺道:“但若不以律法来判断的话,官府更加为难,因为朝廷也没有给官员一个明确的标准。而且,下官强调的是诚信,契约代表的应该是诚信,而非是金钱,更加不是口角之分。君子是一诺千金,而小人是千诺不敌一文,再小的承诺,君子都会遵守,而再大的承诺,小人也会不当一回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