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闲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真是一语中的。
  韩艺言语太富有感情和煽动力了,你听他讲话,总是包含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如,伟大的,使命感,创造,希望。
  非常直白,但是却可以给人极大的鼓舞。
  但是你叫郑善行他们说,他们绝对说不出口,因为他们是非常谦虚的,凭什么去谈伟大。
  韩艺苦笑道:“王公子,你这是夸,还是贬啊!”
  王玄道道:“自然是夸!当年苏秦纵横联合,张仪远交近攻,凭借的就是无与伦比的口才。不过我更加好奇,韩小哥你花这么多工夫提倡儒家,究竟是为何?”
  韩艺笑了,道:“三位公子如此聪明,焉能不知。”
  王玄道道:“就怕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韩艺打了个哈哈道:“王公子未免也太瞧得起我了。”
  郑善行见韩艺似乎也不愿说,觉得也不便多问,于是转移话题道:“韩小哥,你这一番话虽然博得那些儒生的认同,但是那些儒生可不代表全部的儒生,正如玄道所言,这话从你口中说出跟从别人口中说出可能就是两种意思,而且你此番言论有违儒家的传统思想,可能会引来不少人的争论,我看我们的长辈很快就会来找你了。”
  韩艺猛地一惊,略显惶恐道:“是呀!那可如何是好?”
  卢师卦瞧着韩艺,发觉越看越虚伪,与郑善行、王玄道相觑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韩艺尴尬道:“不知三位在笑什么?”
  三人皆是笑而不语,以他们对于韩艺的了解,任何一番话绝非是在冲动的情况下说出来的,他肯定是有后招,完全不需要他们来担心。
  他们料想的没有错,儒家思想数百年的传统,岂是韩艺一言就能改变的,但这无关乎理论,而是关乎利益。
  裴清风他们当然不肯罢休,故此回去之后,就开始散播种种批判韩艺的言论,有一部分是赞成的,但有一部分是反对的,关于儒家内部争论渐渐甚嚣尘上。
  首先坐不住的自然是崔卢郑王,他们已经被韩艺给绑架了,当初还明言支持韩艺的少年孔子,现在儒家内部开始争吵,他们自然首当其中,可是他们又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于是在还没有闹大之前,就火速赶到了凤飞楼。
  “韩艺,你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你怎么能够妄改圣人之意,你可知道我们儒家的礼制正是遵从周朝礼乐制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你推翻这一理论,无异于在撬动我们儒家的根本。”
  “这一回我们可不会再帮你。”
  ……
  郑伯隅等人来到凤飞楼,抓着韩艺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
  他们当初支持格物致知的理论,等于还是在支持儒家思想,只不过审时度势,将以前不被看重的推到前面来,这很正常,但是韩艺的这一番言论对于儒家思想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他们哪里还敢跟韩艺同流合污。
  年纪也不小了,嗓门咋这么大了,你们嚷嚷有个什么用,待会还不是要被我忽悠的心悦诚服,真是白费力气。韩艺瞧了瞧他,没有做声。
  郑伯隅道:“你怎么不做声?是没话说了么。”
  韩艺委屈道:“几位长辈,这一番言论不是我主动说出去的,是有些人故意在针对我,我只不过是与他们争论。”
  郑伯隅道:“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但是他们的话能够有多大的影响力,你当时应该忍住,然后再找我们商量,你这么一说,可是正中他人下怀,现在事情越闹越大,我看你现在怎么收场。”
  韩艺道:“我最初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对方的话,突然让我看到了儒家的不足之处,这长久下去,这会对儒家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我才大胆说出这一番言论的。”
  “不足之处?”郑伯隅一愣,皱眉道:“此话怎讲?”
  韩艺一声长叹,道:“这事还得从道、佛二教说起,这二教如今正在迅速崛起,尤其佛教,佛教已经有超过咱们儒教的势头,可佛教不过是外来教,一旦佛教战胜了儒教,那我们汉人将会失去自己传统,这信而好古就更加无从谈起了。我们前面说到的格物致知,只能作为反击的手段,但是很难对于佛教的根本产生冲击,而且长此下去,佛教肯定会一家独大的。”
  此言一出,郑伯隅等人不免又冷静了下来,相互望了望。
  王叔本就道:“你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韩艺道:“各位长辈,你们可有想过为什么佛教的势力能够在咱们中土扩张的如此之快吗?”
  崔偲道:“你说是为何?”
  韩艺道:“很简单,就是人人都可以信佛,其实这倒也没有什么,关键就在于不是人人都是加入儒教,身为儒生必须要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农夫可以是自从佛门中人,但是他没有资格称自己是儒教中人。所谓士农工商,士虽为首,但不过是最小的群体,农工商的群体比士大的多,佛教吸纳的也就是这些人。
  这些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们的群体非常庞大,尤其是农民,这是朝廷最为看重的群体,一旦天下农民都信佛了,到那时,可不是儒家说的算,而是佛教了,到时朝廷纵使不愿,也不得不以佛教治国,因为佛教的话比儒家的话更容易让百姓接受。这对于儒家而言,可是致命的打击啊!”
  唐朝是开放的,李世民虽然说是以道教为主,但其实是三教并行,采取的是开放式的制度,因此在朝堂儒教、道教、佛教的争夺达到了白热乎,尤其是武则天时期,佛教到达了极盛时期,一度还出现儒教与道教联手对抗佛教的情况。
  这也是当初崔卢郑王答应支持韩艺的主要原因。
  如今韩艺进一步分析,现实似乎也变得更加残酷起来。
  郑伯隅道:“但是这跟你的那一番言论有何关系?”
  韩艺自信道:“如果我的这一番言论得到了儒教上下一致的支持,并且得以实现,那么儒家将会屹立不倒,无可撼动。”


第765章 科学思想的萌芽
  屹立不倒!
  不可撼动!
  这又是典型的韩艺式言论。
  此言一出,甭管郑伯隅他们此时对于韩艺有多大的意见,也会感兴趣的,至少会认真听完。
  “愿闻其详!”
  王叔本满面好奇道。
  这么快就上钩了,真是太没有挑战了。韩艺神情渐渐严肃起来,道:“我对于学术上的理解,颇为不足,但我是一个买卖人,同时也是一个官员,因此我对于宣传造势,权益争夺方面还是有些见解的。
  就拿佛教来说,佛教崛起方式其实非常简单,佛教就是依靠前世来世吸引众多没有文化的百姓加入,从而壮大自己的势力。
  这势必就会引起朝廷的重视,朝廷一旦重视了,那么天下人更加会重视佛教,大臣自然也会重视,利用佛教的一些理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那么佛教的理论就更加会被大家认同,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如今朝堂上虽然没有穿袈裟的,但是这样发展下去,很难不保证今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郑伯隅点点头道:“言之有理,佛门信徒多半都是一些愚昧无知之人。”
  “前辈说的极是。”韩艺一笑,又接着说道:“但这恰恰是咱们儒家最薄弱的一环,儒家的强盛,在于得到君主的认同,但是缺乏直接面向百姓,虽然儒家有教化,也非常成功,但是没有直接给予百姓实际的利益,反而是在束缚百姓的生活,产生的利益一切都是通过君主,但是多半百姓都不明白儒教思想在其中的功劳,他们只会歌颂君主的仁政,而非是儒家,太宗圣上遵从的道教,但是兀自受天下百姓爱戴。
  从此也可以证明,儒家过于依靠君主,缺乏百姓的支持,这若在汉朝倒也无所谓,但是现在有了佛教,佛教不断在吸纳这些百姓。正如我方才所言,一旦百姓都信佛,那么君主还会儒家思想治国吗?即便是用,也会冠以佛教之名,因为这样百姓会更加认同。一旦君主不再认同儒家思想,那么儒家将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我想各位应该没有忘记秦朝的焚书坑儒吧。”
  几人一听,不由得小抽一口冷气。
  焚书坑儒在儒教可是忘不了的伤痛,也正是因为焚书坑儒导致孔孟的正统儒家思想丧失大半,现在儒家思想其实有别于先秦时候的儒家思想。
  这都是因为秦王朝尊崇法家,也是靠法家才崛起的,儒家思想在秦朝根本就不受宠,但是儒教思想可以说系在君主身上,佛教就刚好相反,佛教跟朝廷的政策没有半点关系,是完全面向百姓的,可是,如果佛教有了庞大的百姓群体支持,朝廷不想也得认同佛教。
  这惨案在前,郑伯隅等人难免不是细思极恐,越想越是害怕。
  卢秋子困惑道:“就算你说的非常对,但是你这一番言论就可以改变这一切?”
  “不错!”
  韩艺回答的非常肯定。
  “那你倒是说说看。”
  卢秋子好奇道。
  韩艺道:“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儒家要改变以往的策略,开始面向百姓,增强在百姓心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百姓尊崇儒家思想,但是百姓不识字,光凭现有的思想难以给百姓产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这就必须添加新的思想进去。有两种办法,其一,就是跟佛教学习,增加前世来世的观点,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孔圣人已经明确表示‘未知生,焉知死!’。那么只能走第二条路,就是完全与佛教相反得路,我们就谈今生,不谈前世,也不谈来世,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其实对于百姓而言,今生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我们必须就要找一个切入点,将儒家思想转向百姓,也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究竟如何运用格物致知的精神去帮助百姓,给百姓带去最为实际的利益,正如我那一番言论,发挥儒生们的天赋,去帮助农夫种出更多的粮食,去兴修水利,去发明创造,直接给百姓带去更为富足的生活。如果百姓碗里每一粒饭都充满了儒家的智慧,他们心中能不惦记着儒家吗?想那神农受是人敬仰,就是因为他舍己救人,尝百草,治百病,这是最实在的帮助。一旦儒家的思想可以渗透到百姓生活中的一切细节,那么儒家的影响力谁还能够撼动?”
  几人点着头,但眉头却又都皱成了川字,显得非常矛盾。
  郑伯隅道:“话虽如此,但这并非我儒家的思想。”
  韩艺道:“孟子不也在孔子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思想吗?还有那董仲舒,皆是审时度势,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加以改变,迎合当下的制度和国情。现在儒教面对佛、道二教的夹击,必须改变,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改变儒家的核心思想,这当然是不可行的。
  我的构想是,在保留面向君主的核心思想,再增加面对百姓的格物致知思想,这样的话,儒家思想就能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涵个个层面。一切理论出于儒家,农夫、工匠根据儒家的理论,再利用自己的经验去种更多的粮食,去发明更为先进的工具,如此儒家思想才能利于不败之地。也只有当百姓都拥护儒家思想,朝廷才会更加的重视儒家思想。
  而且这也不是坏事,儒家不是一种重视轻徭薄赋,重视农耕吗?那儒家去帮助百姓想办法种出更多的粮食,这也符合儒家的核心思想,区别就在于没有经过君主!”
  如此一说,郑伯隅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