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大闲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离李治大婚只有三天,李治的身子已见好,可以如往常般活蹦乱跳上房揭瓦了,于是礼部和内侍省开始忙碌起来,太原王氏和山东诸士族的家主们也纷纷来到长安,参加李治的大婚。
  阴郁沉闷的长安城,因为即将到来的晋王大婚,多少平添了几分喜意,扫去了几分阴霾。
  ……
  事成功退,深藏身名,冯渡被刺案结束了,李素默默回到家,混吃等死之外也顺便照顾怀有身孕的许明珠。
  日子悠闲下来,李素顿时觉得这种消磨意志令英雄气短的懒散日子实在是……太惬意了,但愿能舒舒服服这样过一辈子,做一个不思进取骄奢淫逸的权贵,将来有了儿子也要这样教育他,除了挣钱必须要凶狠一点,别的东西都是浮云,赚到金山银山后一定要试着享受人生,就这样四仰八叉躺在院子中间,夏天纳凉,冬天晒太阳,旁边置一壶酒,几样小菜,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武氏走了,李素最初有过一阵失落,心情很快便平复。
  说到底,他和武氏之间终究缺少了男女之情,三观不合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擦出火花,武氏对他的表白或许出于情,也或许因为利,可是就算有感情,这份感情也不会那么纯粹。
  李素有洁癖,面对一份不纯粹的感情,就像看到一张用过的厕纸,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选择接受的。
  半眯着眼,躺在前堂门廊下,八月的天气仍热得厉害,只有门廊下南北通透,躺椅四周再放几块大冰块,随着夏风穿堂而过,吹拂到身上的凉意终于有了几分后世空调的意思了。
  午膳后,李素习惯要睡一觉的,这一觉要睡多久主要看状态,有时候半途醒来,左思右想之后发现醒来也没什么事干,便迷迷糊糊继续睡过去,睡到太阳下山或是在李道正不满的怒哼声里悠悠醒转。
  反正是自己的人生,浪费了又怎样?别人凭什么说三道四?
  今日李素注定与午睡无缘。
  正在迷迷瞪瞪快沉入梦乡时,薛管家的声音将他唤醒了。
  李素迷糊地睁开眼,目光很不爽,眼前的薛管家白白胖胖很可爱的老头形象,此刻却看起来处处碍眼,全是败笔。
  “啥事?”李素不耐烦地道。
  薛管家抱歉地笑笑,轻声道:“公爷,有客来访……”
  “带礼品了没?”
  薛管家一呆,头一句不问是谁来了,而是问带没带礼品,全长安的权贵也就自家公爷独一号了。
  “呃,没带。”
  李素不满地哼了哼:“薛叔你老糊涂了?空手上门的客人还用叫我吗?哪里来的哪里凉快去。”
  薛管家为难地陪笑道:“可是公爷,这位客人您恐怕真得见一见,人家大老远来的……”
  “谁?”
  “侯君集,侯大将军。”
  李素一个激灵,立马清醒了:“侯大将军回长安了?”
  “是,刚回家,带了十来名部曲,一路风尘仆仆,看他们的模样,似乎连自己家都没回呢,先来咱家了,公爷,您看要不要见他?”
  李素马上道:“见!当然要见。我亲自出去迎他。”
  说完李素整了整衣冠,快步朝大门走去。
  打开侧门,门外一群风尘仆仆满脸疲惫之色的军伍汉子静静站在空地上,各自牵着马,为首一人身材魁梧,满面络腮胡,脸色黝黑布满沧桑,整个人像一柄入鞘的剑,难见锋芒,可锋芒仍在。
  二人目光对视,李素急忙出门走了几步,朝他行礼:“拜见侯叔叔,恭贺侯叔叔赦归之喜。”
  “赦归”二字令侯君集脸颊微微一动,然后笑了笑,道:“不错,二十多岁的年纪已然是县公了,这辈子封王裂土怕是不难,老夫还没贺喜你升爵呢。”
  李素谦虚了几句,见侯君集和身后的部曲们皆是一脸疲色,李素急忙吩咐薛管家牵马,将侯君集和众部曲请进府中,再叫下人打水备衣清洗,大锅的肉热腾腾的端上来,酒菜管饱。
  李素领着侯君集进了前堂,宾主落座,李素吩咐下人设宴。
  黔南遇赦,回长安这一路上花了整整两个月,日行夜宿,辛苦奔波,侯君集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眼里布满了血丝,身上沾满灰尘,穿着一身粗布衣裳,看起来像是一个落魄失所的流民。
  李素打量了他一阵,感慨道:“年余不见,侯叔叔清减了许多啊,这一年多您受苦了。”
  侯君集苦笑:“半生戎马,半生荣辱,此生便是如此了。”
  相见的喜悦过后,气氛变得有点沉闷了。
  李素沉默片刻,轻声道:“家里……您回了么?”
  侯君集摇头:“尚未进城,路过泾阳县,老夫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先来看看你,于是便折道来了,稍停便告辞回家看看。”
  有心想告诉他关于侯夫人的事,可话到嘴边李素终究还是不忍心说出口,只能等侯君集回家后,自己亲自去尝受人生的悲苦吧。
  李素没开口,没想到侯君集却主动提起了。
  “半路上时,老夫听说了家里的事,我夫人她……”侯君集眼眶一红,摇摇头没再说下去,只道:“侯家能保周全,全靠贤侄居中斡旋筹谋,此为再造大恩,说感谢已然太轻,侯某有生之年必有报答。”
  李素急忙道:“小侄根本没做什么,或者说,做得很不够,真正保全了侯家的,是侯婶。”
  侯君集摇头道:“你尽全力了,我夫人她……也尽全力了,都该感谢。”
  脸上露出苦涩之色,侯君集叹道:“老夫一生厮杀搏命,手握数万兵马,到头来却还得靠妇人和晚辈才能保全,思来尤觉窝囊,无地自容啊!”
  “侯叔叔,英雄在世,总有沉浮,还请侯叔叔振作精神,这次陛下赦归侯叔叔,回到长安后必受重用,西域宵小作乱,侯叔叔有过平西域的经验,此次率王师出征,定能大胜凯旋而归。”
  侯君集点点头,神情依旧抑郁:“明日老夫便进宫面君,听说西域战事颇为紧急,老夫恐怕在长安待不了几日,家中诸事还望贤侄代老夫照顾一二。”
  李素急忙应了,丫鬟这时也端上了酒菜。
  或许一路风尘确实饿了,侯君集也不客气,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李素陪在一旁,堂内一时无言,只听到侯君集大口咀嚼的声音。
  渐渐的,李素眼尖地发现,侯君集吃着吃着,豆大的泪珠一滴一滴的落在菜碟中,可侯君集的表情却毫无变化,仍旧一口一口的吃得很专心。
  李素的心不由痛了一下。
  男人无声的眼泪最令人震撼,尤其是,这个男人曾经是手握数万兵马,战场上杀伐果断的大将军。
  “侯叔叔,您……节哀,只怪我当初不够细心,竟未看出侯婶已萌死志。”李素叹息道。
  侯君集使劲吸了吸鼻子,摇头道:“怎能怪你,是她……太想不开,她的性子本就刚烈,侯家遭逢大难,家道败落,全靠她刚烈的性子才勉力撑住架子,之所以选择自戕,是情势所逼尔,老夫明白她的心思,她要用自己的死来换侯家的平安……”
  长长呼出一口气,侯君集脸上露出怀念之色:“老夫这辈子能娶她为妻,生平最大之幸事也,她死得壮烈,不值的是,她不该为侯家而死,侯家的兴衰如果到最后只能靠一个妇人来换取,这个家纵然保住亦没有意义了。”
  “老夫稍停回去,将她的遗物归置一番,她的牌位送进侯家祠堂,受后世香火,她是我侯家祠堂里唯一的一位妇人,她足够有资格进祠堂,被侯家后人供奉。”
  李素叹道:“侯叔叔刚回长安,若有什么事需要小侄效劳的尽管说。”
  侯君集摇头:“老夫明日面君,不出意外的话,后日便该领了旨意点兵出征,时间很仓促,到时就不与你道别了,你自己保重。”
  李素点头,随即忽然想起一事,便道:“侯叔叔,小侄尚有一桩小事求您帮忙。”
  “你说。”
  “小侄有位同乡好友,名叫王桩,当年参加过收复松州之战,也陪小侄血战西州城,几近战死,生得高大魁梧,曾被选进陌刀营,身手和忠诚都不是问题,如今赋闲在家,一心想随军出征,战场上捞取一份功名,侯叔叔出征西域时能否带上他?”
  侯君集哈哈一笑,道:“丈夫功名当从马上取,这小子是条好汉,如此良才,老夫怎能不用?叫他收拾好行装,后天来校场找我,嗯,既然是贤侄你开口荐才,便先让他跟在老夫身边当个亲卫吧,也好学点排兵布阵的本事,过得一两年下放到军营领一偏师不成问题,只要不是太笨,老夫保他一份敞亮前程。”
  李素顿时放了心,原本担心战场上刀枪无眼,不过若是当侯君集的亲卫倒是不担心生命安全了,一军主帅向来都是在大营后方的,一场战役下来,极少会动用主帅的亲卫,至于以后下放到军营里领军,那应该是很遥远的事了。
  于是李素急忙谢过侯君集。
  吃饱喝足,侯君集打算起身告辞时,身子刚欠起一半,不知想到什么,又坐了下来,道:“这次陛下放着朝中那么多名宿老将不用,偏遣老夫为主帅出征西域,想来陛下应该打算东征高句丽了?”
  李素点头道:“陛下筹谋东征已多年,看来这一战应该免不了了。”
  侯君集皱起了眉:“你呢?陛下东征会带上你吗?”
  李素挠了挠头,道:“应该……会吧,侯叔叔应知,我当年弄出了震天雷后,陛下便设了火器局,大唐如今每战或多或少都会用上火器,东征高句丽如此重要之战,想必火器更不能少,我这个创出火器的人陛下应该会命我随军出征的。”
  侯君集想了想,面色忽然变得凝重起来,沉声道:“既然随军出征免不了,你要切记不可领军出战,朝中那么多老不死的,他们想死便让他们去,你个小娃子万莫主动凑这热闹,明白吗?”
  李素听出话中意有所指,不由道:“侯叔叔的意思……陛下东征之战莫非胜负难料?”
  侯君集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叹道:“岂止是难料,简直是凶险。”
  李素表情不变,侯君集的结论其实他所料想的一样,李素对这次东征的结果也不乐观。
  “愿闻侯叔叔高论。”
  侯君集叹了口气,道:“刚征完薛延陀,偌大的草原还没消化下去,打薛延陀用了近一年,十万大军人吃马嚼的,粮草全靠百姓供应,那一年耗费了国库官仓和民间百姓多少粮草?现在休息了不到三年,又要东征高句丽,民间的元气还没恢复,粮草如何供应得上?朝中那几位宰相谁算过这笔账?一旦大军断了粮,不需敌人来攻,咱们自己的府兵就会哗变。”
  “还有辽东的气候,地理,水土,以及长远跋涉对府兵士气的影响等等,我王师千里疲师,高句丽以逸待劳,又是本土固守,熟悉自己的地理人文,更有随时能补充的本国兵源……”
  侯君集摇摇头,道:“此战弊端太多,绝非以往大唐征伐能比,高句丽亦是好战之国,国中名将悍卒众多,当年的隋朝三征高句丽皆大败而归,便可看出欲平高句丽没那么简单。”
  李素叹道:“陛下一意孤行,朝中文武皆欲借此战报还隋朝时的耻辱,最重要的是,陛下要借此立威,平高句丽后迎回隋朝将士的骸骨,以使天下臣民振奋鼓舞,从而天下归心,此战的意义太重大,陛下必伐之,此战恐怕已免不了了。”
  侯君集冷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