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抽了一口烟斗,脸色凝重地说:“因此我建议放弃布列斯特,然后将部分布列斯特守军转移至明斯克(在巴拉诺维奇沦陷前,布列斯特的守军还是可以转移出来的),另外一部分和我们储存在布列斯特的物资一起,转移到华沙城。”

放弃布列斯特,只守一个华沙显然是明智之举。因为布列斯特要塞没有什么特别的政治意义,在兵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不必在那里摆上几十万大军坚守。

不过放弃布列斯特也有不利之处,就是华沙城距离苏军控制的主要战线太过遥远了。从华沙到明斯克的直线距离也有近470公里!而布列斯特正好位于中间位置上,一旦弃守,华沙就会成为一座孤城。

孤城难守!

德国人甚至不需要猛攻,只要用长围的方法,12个月不行就18个月,18个月不行就24个月。靠饿饭也能迫使华沙守军投降了。

“而且,以一个方面军的兵力坚守华沙也过多了。”斯大林又说,“应该将西方面军改编为一个集团军,可称为红旗华沙集团军。”

斯大林的意思不是减少华沙的兵力,而是将方面军的番号改变为集团军。这样就算华沙最后不守,苏军的损失看上去也小一点。

毕竟一个集团军全军覆没比一个方面军全军覆没看上去要好看些。

“那么,巴甫洛夫同志和布尔加宁同志就不适合再留在华沙了。”斯大林接着说,“我建议调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克鲁格洛夫同志和利亚平同志去华沙。调库利克同志(副国防人民委员)去明斯克,由波诺马连科同志担任白俄罗斯方面军军事委员。而库利克同志现在担任的副国防人民委员,由巴甫洛夫同志接任。同时,再次授予巴甫洛夫同志苏联英雄称号,晋升元帅。”

第728章日本陆军的“动物园”

一艘看起来有些破旧的悬挂着中立国瑞典国旗的万吨级散装货轮抵达了横滨的码头,这里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云水蔚然,海风清爽扑面。码头上面戒备森严的全是荷枪实弹的日本陆军宪兵。

一辆军用牌照的小汽车驶来,在这艘瑞典货轮放下的舷梯爬稳稳停下。先是一位尉官从前排的副驾驶座上下来,恭谨的拉开了后面的车门。然后就看见一个身上挂着绶带和勋章,手里拎着把大刀的陆军大将从车厢里面钻出来。这位大将,正是日本陆军如今的核心人物,人送外号“傻瓜元”的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将。跟着这位大将的屁股后面,又有一大约40来岁,面相有点阴森的大佐,和傻瓜元一样,也拎着把大刀。这位大佐名叫服部卓四郎,现在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实权人物,担任作战课长的要职。另外,服部卓四郎还是现在担任首相兼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的心腹。

之前日本陆军扫荡东南亚诸国的作战方案就出自这位服部卓四郎和另外一位参谋本部的佐官参谋迁政信之手。

而在东南亚的作战任务基本结束后,服部卓四郎和迁政信又开始寻找新的进攻目标。

目标有两个,一是西进,彻底解决满洲问题;二是南下进攻澳大利亚。

原本日本陆军里面主张西进的人也有不少,毕竟这些家伙几十年来满脑子考虑到就是这事儿。但是6月份开始世界革命把他们给吓着了,苏联红军那么牛逼啊,坦克数以万计!连德国人控制的华沙都被他们硬攻下来了。

而且,日本驻德国的军事观察员还仔细研究了德国缴获的T31和KV1坦克。最后得出结论:日本所有的坦克,哪怕在1000米的距离上都禁不住它们一炮!而日本所有的反坦克炮,即便在500米内都无法击穿它们的正面装甲。

这还怎么打啊?光是苏联远东方面军就有百万之众,坦克好几千辆!日本陆军拿什么去打?根本打不过啊。

所以“日本乃信义之邦,当恪守中立条约”的论调就渐渐占了上风。

西进不考虑了,至少在日本完成虎式坦克的引进和量产前是万万不能考虑的。

不过日本陆军也不能就这样闲着。西进不行,还有南下,南下澳大利亚!

这个澳大利亚看上去地盘蛮大的,资源听说也挺丰富,如果能占领下来是可以作为日本帝国的万世之根本的。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亚没有可怕的苏联红军,只有战斗力不咋地的美军和英军——在菲律宾,在马来亚,在缅甸,在夏威夷,英美陆军可都是日本陆军的手下败将。看上去是很好欺负的!

不过要欺负英美夺取澳大利亚,大规模的陆战还是要打的。因为有确切情报显示,美国人在夏威夷失陷后就一个劲儿往澳大利亚运兵运武器运辎重。而且根据德国提供的情报,在美国输往澳大利亚的武器中就有许多M4“谢尔曼”重型坦克(30多吨的谢馒头对日本而言就是重型坦克)。

要击败这种“重型坦克”,根据苏德战场的经验,靠半米长的刺刀是肯定不行的。用牵引式的反坦克炮效果也不是很好,因为美帝运去澳大利亚的大炮和自行火炮数量也不少。在苏德战争中,没有装甲防护又不大能机动的中等口径的反坦克炮是很容易被自行火炮摧毁的。而击败“重型坦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一种更厉害的坦克或是坦克歼击车。

而这样的车辆,日本肯定是没有的,现在日本陆军战场部队的主力车型是97式系列的中战车,15吨的车辆扛着1门57mm短管炮或47mm的加农炮,500米距离上都打不穿T34的正面,估计也对付不了M4坦克。而M4坦克的76。2mm炮肯定能在1000米距离上把97式揍趴下。

所以带队在苏德战场上参观坦克大战的日本战车专家,陆军机甲整备学校校长细见惟雄少将就提出了要仿制德国坦克或突击火炮。一开始他想要虎式坦克(日本人什么都想要最好的),在得到了赫斯曼的批准后,这个日本鬼子又在白俄罗斯战场上看到了“犀牛”仿佛也不错,于是又提出要购买2辆“犀牛”去参考。

赫斯曼出于日德友谊的大局考虑,不仅同意提供2辆“犀牛”,而且还额外卖了2辆“黄鼠狼”2坦克歼击车、2辆“黄蜂”自行火炮,甚至还有2辆刚刚定型的Sd。Kfz。234型八轮式重型装甲车(就彪马或美洲狮的基础型)。

顺便提一下,“美洲狮”轮式装甲车(实际上是基础型,不过赫斯曼还是给它起了“美洲狮”的代号)出现的比历史上要早的多,主要原因当然是需求巨大——历史上40年也开始研制了,不过因为需求不大,所以拖拖拉拉到43年才投产。

但是现在德国控制了中东,意大利和法国控制了北非。而且非洲作战和印度作战也都提上了议事日程,另外德国还在南美洲的圭亚那插了一脚。在这些地区,德国面对的敌人没有大规模的装甲部队(除了英国在印度的第7装甲师有少量没有用的巡洋坦克),因此德国也不需要给派往那里的部队配属大量几十吨重的大坦克。重量轻、机动性好、维护保养比较方便的“美洲狮”八轮重型装甲车的用处显然更大。所以“美洲狮”也就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研发项目,得到了比较充足的资源,进度也快得多。

而这种“美洲狮”轮式装甲车实在非常合适当下的日本陆军。现在推出的“美洲狮”只是装备了20mm机关炮的基础型,历史上这种轮式装甲车可是能装备50毫米L/60火炮和75毫米L/48火炮的。这几乎就是一辆轮式坦克啊!

所以赫斯曼让国防部兵器贸易局把设计中的装备50毫米L/60火炮和75毫米L/48火炮的方案一并给了日本。并且强烈建议他们进口和仿制该类车辆。

同时,赫斯曼还向日本人大力推荐“黄鼠狼”2坦克歼击车。并且建议日本陆军利用现有的97式中战车的地盘安装75mm口径突击加农炮(德制或日本仿造),形成日本自己的“黄鼠狼”。

这实际上是个非常讲良心的方案,因为机械化装备实际上是个“易耗品”。只要开动起来就会有磨损,使用的时间久一点各种故障就难免了。要打起来的话,对维修和零部件的需求就更多了。

如果德国向日本人提供一些他们无法“吃透”的装备,比如虎式坦克、犀牛坦克歼击车或者在战场缴获的T34坦克、KV系列坦克,日本人是无法大量使用他们的(这种东西可以给日本参考,但绝对无法让他们大量使用)。否则光是维修和后勤的压力就足够把日本机甲部队的指挥官急死了。

所以日本陆军与其装备一堆很难使用的高档坦克,还不如装备一些和日本工业实力相适应的实用型机械化装备。

……

“大将阁下,服部君,这次本官的欧洲之行获益良多,不仅拿到了德国最强大之虎式战车的样车和图纸,而且还有了在短期内提高日本战车实战效能的方法。”

细见惟雄少将是随船押送从德国采购的装备一起回来的,除了“老虎”、“犀牛”、“黄鼠狼”、“美洲狮”和“黄蜂”之外,他还从德国带回来了KwK40型75mm坦克炮的样品和图纸,还有KwK40型75mm坦克炮使用的各种弹药的样品及图纸。

所以他见到杉山元大将和服部卓四郎中将的时候,是相当得意的。

“哦?”杉山元点点头,“是装备虎式坦克吗?”

“不是虎式,而是改装97式中战车,可以将它们改装成类似德国‘黄鼠狼’坦克歼击车的式样。就是把炮塔拿掉,将一门KwK40型75mm坦克炮安装在97式的地盘上。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足以支撑在昭和18年实行澳大利亚陆上作战了。”

97式中战车是1937年定型,1938年开始少量生产的日本标准的中型坦克。从1940年开始,因为战争迫近的缘故,日本开始加紧生产97式中战车。40年生产了361辆;41年生产了512辆;从42年开始又生产97改,截止9月份共生产了402辆。加上38年、39年的产量,差不多有1400辆97式和97改,现在还能用的97式和97改超过1000辆。其中97改的性能还凑合,有一门纸面数据不错的47mm炮。而97式则照着“黄鼠狼”坦克歼击车的样子进行改装。因为“黄鼠狼”是10吨左右的轻履带战车,97式是15吨左右的战车,因此仿造“黄鼠狼”进行改装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另外,“美洲狮”轮式装甲车因为是一台汽车,生产制造的难度比坦克小了很多(相对日本而言,日本战前也没有发展拖拉机工业的必要,而轮式车辆还是能够自产的),仿造应该不难。所以细见惟雄少将也有一个生产“轮式突击炮”的想法,以“美洲狮”为基础,生产日本自己的“东洋狮”。

第729章后继无机

“轰!”

炮声在千叶县日本6军战车学校内的大操场上响起。这是一辆采购自德国的“黄鼠狼”2型坦克歼击车在开火,48倍口径的75mm火炮射出了使用乌合金弹芯的高速穿甲弹。只是霎那间,弹丸就准确的命中了1ooo米外一块垂直摆放在水泥基座上的厚厚的钢板。

“有效击穿!”

负责查看射击结果的一名军官飞奔过去,看了眼被弹丸贯穿的钢板,然后用力挥动手中一面旗帜,大喊了起来。

“幺西!”

观看“黄鼠狼”2型坦克歼击车射击的日本首相兼6军大臣东条英机满意地点点头,冲着身边的傻瓜元和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说:“如果能在1ooo米外击穿美国m4型战车的正面装甲,那么6军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了……明年应当可以执行南下澳大利亚的作战。如果6海军能够通力合作,帝国又可以大大的开疆辟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