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难择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定北守备团精锐来说,最危险的不是统万城高大雄浑的城墙,也不是范国师和阿史那·豁耳手下的二十多万精锐骑兵,更不是孤军深入。

    而是将来千里行军跨过的漫漫草原,以及塞外草原持续长达八个月之久,冰雪漫天的严寒冬季。

    在这种恶劣气候下,以定北守备团精锐兵卒的身体素质,连续行军一个月,已经是极限。

    而将来那场东征,单是行军,恐怕就要在草原上走长达三月之久。若是范国师派大军来阻拦,在草原上行军的日子恐怕还要延长至数月,甚至一年之久。

    在如此严寒艰苦的野外环境下,到时定北守备团必然会发生大量非战斗减员。比如新兵被冻伤手脚等,甚至冻坏小腿,夜间站岗时睡着不甚被冻死。这些情况到时都很有可能发生。

    这次演习,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兵卒们应对草原恶劣环境。

    李得一能做的,除了给兵卒发下厚厚的全套御寒衣物鞋帽之外,就是把一些草原严冬中的生活细节,更加严格地要求兵卒照做。

    这次为期半个月的冬训,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训练新兵适应草原上这种严寒的恶劣气候下行军。至于适应在这种严酷气候下作战,还在其次。

    其实在这种暴雪漫天的气候下,突辽骑兵多半也不会出动。这种严寒之下,骑兵要长时间在外骑在奔马上作战,除了铠甲外,必须穿更厚的御寒衣物。

    这也导致骑兵行动不便,不如寻常灵活。

    而且战马负重增加,加之积雪深厚,战马奔跑速度也会大大减缓。

    如此种种,骑兵的威力会大打折扣。

    所以突辽骑兵若非迫不得已,很少在冬季暴雪中出动。

    而且这次演练不光有步卒,还有骑兵,骑兵胯下的战马,为了保持马力,也必须更加精心照料。虽然放任不管,战马也不会冻死,不少野马甚至生活在更加严寒的北面。但那样一来,战马势必消耗极大。草原上的野马熬过严冬之后,皆瘦可见骨。就连突辽战马,也会在冬季损失部分马力。

    定北守备团兵卒虽然英勇难当,不畏严寒,但胯下战马毕竟还是战马。

    因此为战马考虑,在发动过一次突袭之后,李得一就没再行动,立即开始着手准备过夜,安排兵卒将战马集中在一起,互相取暖,给每匹战马盖上一条毛毡,帮助战马在寒夜中维持温暖。

    随后李得一下令兵卒在战马群后面,下风处,搭起简易低矮的行军单人帐,作为夜间歇息之用。

 五百九十章 严寒苦冻,天自有规。聪明是非,人自有律

    在这种严酷的极端恶劣环境中作战,杀伤敌人已经不太重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以定北守备团如今的实力,尚且只能发挥出一半,突辽骑兵纵然已经在这种极端严寒中生活多年,也必然要受到影响。

    如何保证定北守备团自己的兵马在这严酷环境下不受太大损失,才是最重要的。头一个夜晚过去之后,尽管刘团长已经把该做的事情都严格执行下去,还是有数百兵卒被冻伤。

    这个数字着不大,但要是每个夜晚都冻伤这么多兵卒,等到东征开始,一个月行军下来,不用与突辽骑兵作战,定北守备团自己就得后撤。

    这草原上极端恶劣的严寒,如今已经成为定北守备团东征第一大障碍。

    定北守备团视草原上这严酷的暴雪为大敌,范国师亦未尝不做此想。

    范国师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利用这严寒针对定北守备团的新战术,该战术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字:拖。

    只要能把定北守备团拖在草原上,或者拖在统万城外,范国师就有十足的把握,不用他出手,到时候这严寒就能将定北守备团击退。

    这数百年来,类似情形已经上演过无数次。关内的平周朝曾先后组织过数次北伐,但每次皆是无功而返,最后面对塞外恐怖的严寒,一人多高的积雪,不得不将大军回撤。

    就连平周开国太祖的无敌兵马,都不能战胜这可怕的严寒。

    范国师心里打着什么如意算盘,定北守备团也未尝不知。

    李得一早与师哥商议过,东征正式开始之后,范国师必然会想尽种种办法,把战事拖延,将定北守备团死死拖在草原上这严酷的暴雪寒冬之中。

    这也是历朝历代,草原蛮族应对南面大一统王朝初期征伐的最有力手段。

    当年平周开国太祖,入圣之后,凭借一己之力打垮当时号称‘日不落’的强大草原部族,后来又曾组织兵卒多次北伐,大力清剿残余的草原蛮族,试图为子孙后代永远解决北面草原这祸患。

    然而,每次兵卒深入草原追剿残余蛮族,最后却总是受阻于草原上的恐怖暴风雪,难以彻底清剿干净,难以全毕其功。

    当年平周开国太祖的兵马,不可谓不强大,清一水的板甲,连骑兵都有大量重甲骑兵。天下英雄被平周开国太祖挨个碾过,根本无人能抵挡这钢铁雄师。

    即便是野蛮嗜战的草原蛮族,面对平周开国太祖那武装到牙齿的钢铁雄师,也只能一次次撞得头破血流。

    最终草原上的残余蛮族,对付当年平周开国太祖横扫天下的钢铁雄师,唯一的办法,就是拼命往北逃,借着可怕的严寒,阻拦平周军队追杀的脚步。

    尽管草原上的残余蛮族也在严寒之下损失惨重,但最终他们总算是成功苟活下来。

    平周开国太祖的兵卒顶着这严寒,往北紧追不舍,可最终,由于补给线拉的太长。因为严寒导致的非战斗减员太过严重,也不得不半途而止。

    那些草原上幸存下来的部族熬了上百年,终于熬到平周开国太祖羽化之后,又大模大样开始慢慢往南迁徙。

    虽然有句成语,叫“虎父无犬子”但别忘了还有一句俗话,叫“老子有能儿混蛋”。

    平周开国太祖他老人家确实英明神武,一生无敌于天下,四夷拜服,普天跪朝。

    可惜后来继承大位的儿子,就只是位标准的守成之君,远不如他爹那么英明神武。

    慢慢的,一代代窦家皇帝也符合历朝历代皇帝的规律,越来越差。这个差,倒不是说皇帝智商不行,正相反,窦家皇帝都很聪明。

    但世上的事儿就是这么有意思,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人总办糊涂事儿”。

    窦家的聪明皇帝们,把这股子聪明劲儿,全部用在“维持自己稳定统治”上头。

    为了在维持统治稳定的同时,还能大肆享受声色犬马,窦家皇帝不惜违背祖训,耍弄权术,彻底抛弃平周开国太祖定下的“宰相由四品以上官员投票选举”这一制度。

    在将这一祖制抛弃之后,窦家那位皇帝窦烨理,就将“宰相的任命权”,重新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随后,他亲自挑选一位听话无耻的宰相,从此以后,就每天躲在后宫,高枕无忧地玩乐。

    这位宰相姓严,单名一个昙字,表字阳坚。

    这位严宰相,很清楚自己的相位是如何来的,因此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巴结皇帝身上,对于国家大事,能糊弄就糊弄,能对付就对付。至于什么选拔人才,安抚灾祸,存储粮食,稳定边军这一类军国大事,更是毫不理会。

    那时候,平周天下正气尚存,百官之中有的是能臣贤臣,他们不惯严宰相高居相位而不作为,只顾谄媚皇上,邀功卖宠。因此就连连上本,严词弹劾严宰相。

    平周天下这么大,百姓这么多,严宰相整天光忙着搂钱、搂权,一点儿不干活,肯定是不行的。他当了三年宰相,天下就显出乱象,流民四起,盗匪横行,恶霸遍地。

    随着一本本奏章送进深宫,皇帝窦烨理终于用他那聪明的脑袋瓜,察觉出事情不对头,再这么玩下去,江山就要被玩坏了。没了江山,自己这皇帝也就没了。于是窦烨理毫不留情地将听话不办事的严宰相一脚踹回老家,挑上来一位严苛能干的夏阎为宰相。

    尽管夏阎对于皇帝不经百官选举投票,就挑自己为宰相有些不满,但他还是担起了这份重担。

    夏宰相确实是位正直能干的好官,一上台,二话不说,先把朝廷里那群终日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的拾掇一遍,随后更是昼夜不歇,将三年来前任留下的积弊一扫而光。

    一时间,平周天下好似又恢复了正常。然而,此时事情却忽然急转直下。

    原来这位夏宰相,虽然能干,为人也很正直,不贪财不好色。但他有个毛病,权力欲太重,从大到,没有不想管的事儿,没有他不敢管的人。整个平周天下都被他管了,最后,也就只能管到皇帝头上去。

    当时那位皇帝窦烨理,也确实不像话,应该管一管。然而他最要命的一条,是继承皇位五年了,依然没给庞大的平周帝国生下一位继承人。

    这事儿就是放到一般村里地主家,也不是个事情。老话说“千顷地一棵苗”,可当时的平周国,是亿万倾地,一棵苗都没有!

    夏宰相实在不过去,就挑了个时间给皇帝上。这封奏折如今多半已经被中神城那一把焚城大火给烧了,由于这奏折太过著名,简直改变了平周朝的历史,所以至今依然流传甚广。

    在这封奏折中,夏宰相“委婉”地劝谏皇帝,不要再每天挑选四十多岁的丰腴妇人进宫,在年轻的皇后宮妃等,鱼露均沾一番吧,好歹给窦家列祖列宗留个种。

    皇帝窦烨理当时一这封信,直接就火了,当场破口大骂:这老匹夫,居然敢管到朕的头上,还敢管朕的内帷之事!反了!反了!无朕,其何能为相?

    随后,皇帝窦烨理直接把老实听话,正在老家养老的前宰相严昙叫来,把不听话的夏宰相一脚踹飞。

    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只要付得起代价。这是平周开国太祖告诫后人的名言。

    皇帝窦烨理,这次就为自己的为所欲为,付出了代价。

    满朝正直的官员,当时全都炸了!皇帝,你有病吧,夏宰相这么能干,勤勤恳恳为你家的集团公司打工,仅仅劝了一句让你这生个继承人,你就把人给踢了。

    踢就踢吧,你还把那个就知道贪腐,毫不作为的马屁严昙叫回来,你这是要疯啊!

    群臣不干,必须制止皇帝这么乱来。于是,先是百官上疏,皇帝不理。随后百官伏阙,皇帝不理。最后,百官直接跑到太庙外头一跪,对着里面大殿正中平周开国太祖的神主牌位,痛哭流涕。

    这下,皇帝也恼了,你们这就是说我是不孝儿孙呗?行,谁弄得了谁!皇帝一发话,羽林卫!打!

    廷杖,平周朝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就此开始。

    这一顿廷杖,不光打死上百官员,更是打断了平周官员的脊梁骨。从此以后,朝廷再无正直大臣顶梁,皆是狡猾媚上的无耻之辈担当高官。

    就这么着,平周朝的那位聪明皇帝,亲手把王朝送入衰落的开始。

    最终,在一代代聪明皇帝折腾下,平周朝越来越弱。

    直到后来,发展出一个突辽国,再次南侵,将偌大平周朝灭亡,寇掠天下。

    几百年前,突辽族的先祖靠着草原上的暴雪熬过了那位如日中天的平周开国太祖。现在,范国师打算再次利用这暴雪,拖垮定北守备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