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到楚云指挥人去打扫战场了,李毅还有些活在梦里的感觉。武蕴儿手里的长枪也正在滴血,刚才她也杀了不少人,只是楚云在玩心跳,没有时间去注意她这里。
他这勉强算是空城计,又不完全是,一切能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楚云他完全地说出了耶律宏基拿下潼关的计谋,让耶律宏基心神大乱,虽说是事后诸葛亮,但是,楚云演的也像个真的一样,让耶律宏基都信了,他自己是被算计了。
而楚云说的身居高位的内奸,自然是五皇子了,这点还是猜测,但楚云有八成的把握,楚云觉得和耶律宏基里应外合的,除了五皇子不会有别人了。
最后一点,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楚云准确地点出了燕军藏身之处,这就是因为楚云熟知地形了,燕军不可能从天而降,楚云便猜测,一定是燕军藏在了某处,等着夏军大军过去,再来突袭潼关。
这个就又和之前那点印证了,兵藏落雁谷,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万一刚好在夏军的行军路线上呢?所以,能驱使他们做出这个举动的,一定是因为他们知道行军路线,也只有身居高位的,才会知道这种情报,除了五皇子,还能有谁?
所以楚云反向利用这一点,他就不信反派之间会有绝对的信任,疑心谁都会有的,楚云将他们的计划几乎是复盘了,耶律宏基会觉得是楚云机智地看穿了一切,还是他早就知道呢?
当然是后面那个选项咯!
但如果仅仅做到这个程度,也是不够的,耶律宏基撤退的时候,如果太过平稳,他迟早会反应过来,空城计也不是那么好唱的,所以,楚云必须要先声夺人了。
可以说,这一手信号弹被当成闪光弹来用,楚云是非常有灵性了,直接将耶律宏基闪瞎,导致燕军群龙无首,楚云再强势突袭,一击重伤耶律宏基。
可惜的就是,楚云虽说是动作如鬼魅,但攻击力还是太差了点,扎心是扎心了,手里的匕首也是削铁如泥,但是,扎进去没有多深,楚云又必须要溜了。
不过,那一刀的效果是达到了的,燕军彻底乱了阵脚,耶律宏基虽然不会死,但也足够喝一壶了。
能成功,也真的是险胜了,如果一开始那些士卒就能听话,也不用玩这种心跳了,如果耶律宏基不给楚云开口表达的机会,直接上来就叫人杀出去,估计楚云也只能溜了。
所以说,对那种很会忽悠人的,最好的选择就是不给说话的机会。
现在,潼关虽然是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得到与失去,但楚云也没有到放松大意的时候,相反,现在才是真正考验开始的时候。
楚云相信,武继业应该会发现不对劲,或者说,白天没有收到战报,就是因为送战报的被阻绝了。反正结果都是一个,武继业绝对会调拨军队回援,那么,这对燕军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潼关还会有援军过来,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想必耶律宏基在恢复理智之后,也会明白这点,他可能真的要被前后夹击了。
那么,他就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平原上,与武继业殊死一战。另一个,就是趁着潼关人少,拿下潼关,然后长驱南下搞破坏。
如果耶律宏基选择这种自杀式毁灭式的道路,大夏境内百姓,怕是要受灾了,谁能阻止燕军铁蹄?
所以,他必须要将潼关守住。
如果之前有五千军队,那么即便燕军人多,楚云也是有那个信心守住城的,但是,一战之后,只有一千了,这数量的军队可以忽略不计了。
好在他们还是有守城方的优势,城池从来都是易守难攻的,他们也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等待援军到来,或者是等武继业从北往南打回来了!
这个时间就是最为关键的。
撑住一天,他们都能赢,就是不知道,这一千军队,能不能撑住。楚云只能祈求耶律宏基反应慢一点了。
希望他是个铁头娃,没有发现自己是被算计了吧,楚云也知道,这个谎言,隐藏不了多久的。只是楚云也没有想到,耶律宏基做决定能那么快……
第三百七十一章 结束太快就像龙卷风
楚云约莫是寅时(约凌晨四点)才将耶律宏基的部队驱逐,而午时,耶律宏基的部队就开始攻城了。好在楚云手里虽然没有军队,但是调动百姓帮忙守城,防守起来也不是那么艰难。
这时候并非是众志成城,而是楚云用武力胁迫的,没办法,那些老百姓为了活命,自然就得帮着楚云守城。
这样做其实有违楚云心中的道义,但楚云更珍惜难得的胜利果实,潼关经过一得一失,如果再丢了,对大夏造成的危害,绝对比死一个城池的百姓要大很多,至于楚云自己的名声……
emmmm,他是让李毅去做这些事的。
背黑锅这种事情,当然是要别人去干咯!
说起来,也是因为燕国人也是会玩套路的,早些年,燕国虽然屡次犯边,但对百姓,也很少杀戮,而攻下雁门关之后,死人肯定是死人了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大规模屠城,只是将大夏子民往南驱逐。
这虽然是阴谋中的一环,但是,这也让大夏人心中有了一种感觉,那便是燕国人也不是很可怕的,那么,谁得了城池,对他们又有什么影响了?
百姓永远只是需要过安稳的日子,至于那些忠君报国的思想,其实也仅仅存在于被洗脑了的人群中。而历史也证明了,朝代更迭的时候,也只有那么一部分死忠会以身殉国,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投降,然后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如果燕军动辄屠城,那大夏的百姓可能还会有些反抗的心思,现在至少是没有的,所以楚云也只能采取强制措施了。
守城你可能会死,不守城马上就死,这是楚云给出的选择题,楚云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天成为了大反派,内心也很是忧伤,不过这时候做出的这种决定,也没有人来质疑他,也没有人能质疑。
战争是非常激烈的,特别是在面对穷途末路的燕军的时候,激烈不足以形容,应该说是惨烈了。耶律宏基回去之后没有多久就被随军的医师给救活了,咳咳咳,本来也不是致命的伤,只是位置有些吓人而已。
耶律宏基处理好了伤势之后,第一个命令就是调遣全军撤退,但这时,他收到了后方的战报。武继业带着军队在冲击军阵,但一直是试探性的攻击。
这是最开始的战报,之后又有火速急报,说武继业的军队已经开始全力进攻了。
这两个战报分先后到了耶律宏基手里,耶律宏基看到这个战报,顿时气的吐出了一口血。
他哪会不明白这是被楚云诈了一次?若是真的一切都在被算计,那么武继业那边的进攻就不会有试探性,而是一开始就穷追猛打,试探,说明武继业也不是很清楚情况,应该是看到了那个信号,所以回军,路遇阻拦,在不清楚情况的条件下,只能试探性攻击。
一想到自己等同于亲手把潼关拱手让人,耶律宏基没气死还是好的,他也顾不上生气,本来良好的局面,现在已经是非常危急了,奇袭就在于一个出其不意,现在他们的位置等于是暴露了,但是战略目的却没有达到,并且自身也陷入了危机之中。
陷入夹击,骑兵再强,最终怕是也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所以,耶律宏基当机立断,决定强攻潼关。
之前,关于潼关的兵力,耶律宏基心中也是有数的,也正是因为心中有数,所以在见到楚云回来的时候,他反倒在想,楚云如果只带着一点点人手,怎么会有勇气来反攻?
从一开始就有些动摇,更别说楚云之后又说了那么多连自己队友都忽悠瘸了的话,耶律宏基这次被诈,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决意在这个时候再次强攻潼关,并非是他对楚云有执念,就为了报一箭之仇,而是他在两条路摆在面前的时候,他选择了那天疯狂的不归路,而没有选择那条看似稳妥,却会成为一生耻辱的道路。
镇守潼关的军民热血洒遍了潼关的城头,主将还是李毅,虽然他被架空了,但现在他还是负责防守的,而楚云则是默默地躲在后方,默默搜刮昨天燕军没来得及卷走的物资。
因为是守城,潼关这边的防守阵营死的人要少一些,燕军那边死的人更多一点,但是他们已经是不要命了,楚云这边的防守渐趋艰难。
未虑胜,先虑败,战斗在继续,楚云已经在盘算着潼关城破,他要做的事情了。
首先是这些物资,带是带不走了,但必须一把火烧掉,不能留给燕军一点,否则他们会得以壮大。再有,就是断后的问题,就算是城破也要尽力将燕军阻拦在潼关里面,不能让他们有南下的机会。所以,巷战的准备是必须的。
在楚云忙活的时候,一直跟着楚云的四兄弟,内心都有些复杂。
说实话,楚云的做法实在是有违侠义,因为楚云在想着断掉燕军南下的出路的时候,其实也是断了潼关百姓逃生的生路,再加上四兄弟都知道,逼着普通百姓帮忙守城的,也是楚云的主意。
所以四兄弟内心纠结得很,一方面是楚云待人以诚,曾经给了他们很多帮助,又养了他们这么久,另一方面,就是他们觉得楚云为人挺好。
然而,今日所做之事,在他们心中,楚云的形象已经是彻底崩塌了。
如果说夜里以一千人破城,使四兄弟对楚云的崇拜达到了巅峰,那今日白天所为,就是彻底让他们对楚云的好感跌落到了谷底了。
“炸药都埋好了么?”
楚云对一名暗影卫询问道,那人立刻回答道:“已经准备好,只等大人令下,可瞬间引爆,往南的道路必将炸毁。”
“嗯。”
楚云听了听汇报,勉强还算满意,路炸了,最少是可以阻挡燕军一段时间的,而大夏也会有援军继续朝潼关方向汇聚,楚云是尽人事听天命,如果能等到援军抵达阻挡燕军,那也是极好的事情。
只是,这注定是很难的了,熟话说兵败如山倒,本来楚云手里能用的人就少,还一直都有战损,而且这一千人,还有一部分得去盯着那些百姓,不能让他们松懈怠工了。
这样子的做法,会带来很强烈的负面效果,也就是当那些监督的人太少,而普通百姓过多,并且都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的时候,所谓的威胁还有好处全都是过眼云烟。当镇压在他们头顶上的士兵都死掉了的时候,她们还有什么理由为了大夏战斗!
这场战争,在酉时天昏之时终于还是有了结果,百姓打开了城门,放了燕军入潼关,早有准备的楚云命令暗影卫的人将炸药点燃,还有那些粮草点燃,自己带着武蕴儿,还有少部分人,成功撤退。
南边,可以说是此路不通,而北边,武继业也没有辜负楚云的希望,在他察觉到事态不对劲,发起猛攻之后,燕军根本阻挡不住,一番急行军之后,也听到了潼关的轰鸣声,还有那闪耀天际的火光……
耶律宏基终究还是没有能南下,他费了那么多功夫,就为了一个南下的机会,结果败在了楚云最后脏的那一手炸药,路,可能很快能修复,但是,武继业已经快要到了。
再一次,耶律宏基拿下了潼关,但是根本守不了。
而且,拿下了潼关的他,成为了瓮中之鳖,无处可逃……
这场战争,似乎成为了楚云的杰作,潼关也是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