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点了点头,问道:“现在告诉老夫,此法你是从何处得到的?”
赵峥毫不犹豫的回答道:“钱财神,丰州钱财神,此法正是他献出来的。”
“钱财神……”蒙面老者点了点头,说道:“东西已经送到,老夫走了,希望你不要让老夫失望。”
赵峥急忙道:“还不知前辈名讳,前辈对于我齐国有大功,还请前辈留下名讳,他日赵峥定会为前辈著书立碑,让天下百姓景仰。”
“哈哈哈,为国尽而力已,我徐天岂是做了好事到处留名的庸俗之人?”老者长笑一声,说道:“就此一别,后会无期!”
他挥了挥衣袖,房门立刻打开,赵峥眨了眨眼睛,门口已经空无一人了。
赵峥快步的走出去,院内立刻有护卫走过来,躬身道:“殿下,有何事吩咐?”
赵峥看了他们一眼,问道:“你们刚才可看到有人从我房间出去?”
两名护卫对视一眼,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啊,就只有殿下……”
“行了,没事了,你们下去吧,一刻钟之后,让负责驿站守卫的人来见我。”赵峥对他们挥了挥手,回房走到屋内,看着桌上用黑布包裹着的一物,眼中浮现出一丝掩饰不住的火热……
第七百一十三章 殿下英明!
房间之内,赵峥将那黑布缓缓打开,露出了里面的东西来。
那是一张明黄色的绢帛,看上去有些老旧,应该是存在了一些时日了。
绢帛上有字迹隐现,赵峥将其缓缓的铺开,那中正的楷书,是他生平仅见,仅凭着字迹就能看出,在这绢帛之上写字的人不一般。
写字不在纸上,而在绢帛,实在是让人费解,然而无形中也让他对于这上面的内容重视起来。
赵峥小心的将桌上的油灯移近了一些,目光望向那绢帛,聚精会神。
他的脸上时而露出疑惑,时而露出恍然,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又舒展开来,看至最后,他缓缓的站起来,打开门,说道:“请几位御史进来。”
“殿下,有几位大人已经睡了……”
“全都叫醒来!”赵峥挥了挥手,说道:“就说本王找他们有要事相商。”
“是,殿下!”
那侍卫飞快的起身,向远处跑去,没多久,驿站之中,有不少灯火已经熄灭许久的房间中,再次亮起了灯。
“不知殿下深夜相召,有何要事?”
近十位御史匆匆赶来,有人连衣袍都来不及整理,一边系着外袍的袖子,一边问道。
赵峥看了一眼桌上一只碗里已经燃尽的绢帛,回过头说道:“本王这几日夙兴夜寐,将那借贷记账之法又做了一番改良,增删数次,让此法更加的方便合用,明日之后,你们便按照这种新的方式去查。”
他将一张纸递了过去,前面的一位御史接过之后,看到上面画着纵横交错的条条框框,脸上的表情显示有些讶然,盯着看了许久之后,则是露出了意外和惊喜之色,看着赵峥,赞叹道:“殿下大才,如此一来,清查账目之时,所有条目都将简要明晰,一目了然,大大的提高速度,为我们办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听到这位御史的话,赵峥微微点了点头,那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冒出来的无名老者,说出来的话他自然不会直接相信,当时想的,也不过是保住性命,有虚与委蛇的成分在其中。
但是看到了那绢帛的上篇之后,他的想法立刻便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这上面记载的那种方法,的确和御史们所用的一模一样,但却更加详尽,细节更加清楚,一些辅助的手段,也是钱财神没有告诉他们的。
很显然,他们所用的那种方法,便是脱胎于这老者给他的,但又不甚完整,至此,他对于那老者的话,已经信了七八分。
整理思绪之后,胸中也难免的意气风发。
武功高到那种程度的世外高人,深夜造访,只为将这绝妙之法传给自己,齐国诸多皇子,还有谁有和自己一样的待遇?
高人就是高人,这慧眼识珠的本领,那些庸俗之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
“殿下高明!”
“他日此法若真是推行天下,殿下当居守功!”
……
人群中有几位御史说着这些奉承话的时候,赵峥摆了摆手,说道:“除此之外,本王还有一件事情要和你们商量。”
“殿下但说无妨,臣洗耳恭听。”
赵峥思忖了片刻,说道:“近些日子,我等奉旨监察各州府,于丰州得‘借贷法’秘术,清查丰州各官府账目,大有所获,缉捕大小官员五十三人,然而这些官员贪腐数目不一,不能一概论处,情节较轻者,亦是不必降职惩处,可令他们缴银代罪,罚银冲归国库和内府,几位以为如何?”
下首处众位御史抬头看了他,脸上皆是露出了震动之色。
罚银代罪,这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只是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它牵扯甚大,不可妄言。
“殿下,臣以为,此法万万不可。”一名御史想了想之后,咬牙说道:“此法有违法度,会使得国家法度崩坏,万万不可……”
作为御史,他们对于某些事情有些本能的敏感性,本能的觉得此事不妥。
“魏御史怕是太过言重了。”赵峥撇了他一眼,说道:“近年来国库空虚,内府拮据,一时行一时之法,此法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把控有度,便是一件能够充盈国库的妙法,莫不是魏御史还有什么更好的法子?”
“臣……,没有。”魏御史张了张嘴,看了他一眼之后,立刻退下去不再说话了。
大齐连年对外征战,国库早就不堪重负,这也是陛下和朝臣一直都头疼的事情,从未得到过解决。
可以预见到,若是此法真的施行,国库必将以一种恐怖的速度鼓胀起来,从此再也没有缺银的忧虑。
而且,此法用之于现在,再也合适不过了。
御史们奉旨监察州府,考核官员,有些官员贪腐,有些官员政事不利,有些官员作风有瑕,种种方面总会有些小的问题,却又无伤大雅,难以量罪,不罚便是纵容,又不知应该如何去罚,若是全都量化成银子,那就方便多了。
然而,如此一来,会不会使得有些官员有恃无恐,加剧腐化?
这便如同在钢索上行走一般,下方便是万丈悬崖,若是能安稳的走过去,便能迎来满堂喝彩,但若是有丝毫的差错,可就是万劫不复,粉身碎骨了。
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听过哪个朝代施行过如此的方法,到底是满堂喝彩还是粉身碎骨,也只能亲自去试了。
一名御史想了想,脸上露出纠结之色,站出来,说道:“殿下……”
赵峥冷冷的看着他,问道:“沈御史有何异议?”
看到大皇子的表情,众人心中一震,已然清楚,这一次,大皇子怕是已经铁了心要推行此法了。
国库的问题一直是陛下的心病,若是能有方法一劳永逸的解决此事,很多事情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哪怕是要付出一点小的代价,相信陛下不会拒绝。
对于大皇子来说,这也同样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旦能够亲自负责此事,日后这天下的官员,还不得看他的脸色行事?
一方面能够得到陛下的重视,一方面又能在百官面前树立威信……
若是有人在这件事情上和他唱反调,下场一定很惨。
那位沈御史张了张嘴巴,将要说的话咽了下去,躬身道:“殿下英明!”
一位御史问道:“不知殿下,此法可有名字?”
赵峥想了想,说道:“便称之为‘议罪银’吧。”
……
房间里面,李易看了一眼缺了一块的旧床单,吹熄了油灯。
今天买了两匹布,明天重新裁一块床单出来,床单缺了一块,看着实在是别扭……
第七百一十四章 匕首传书
是夜,丰王府。
“殿下,不能再让他们这样下去了,几州官员怨声载道,民怨每日增多,我怕时日一久,我们经营了这么久的丰州,真的会毁在他们手里。”
说话的是丰州刺史,此时正在房间里面,略有焦躁的踱着步子。
按照计划,此时大皇子在丰州的作为,应该已经传到了京师,并引起巨大的反响,算算日子,快马加急的话,这么久的时间,也该有回信了。
然而回信没有等来,越发肆无忌惮的御史,却给丰州城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面对大皇子的刻意针对,若是再继续坐视不理,就真的会产生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了。
赵颐闻言,眉头亦是微皱。
这一次,对方在丰州的作为虽然也与他和大皇子的私怨有关,但明面上,却是公事,他若是阻碍,必定落人话柄,那些御史说话,可是向来都不留情面,不可忽视。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赵颐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无奈之色,喃喃道:“李兄啊李兄,你这次倒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丰州刺史看着他,疑惑问道:“殿下说什么?”
“没什么。”赵颐摆了摆手,说道:“周刺史先回去吧,此事本王自有安排。”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退出了房间。
赵颐走过去,正要关上房门的时候,耳边忽然传来一道裂帛般的声音,随后便是“砰”的一声响。
他转过头,看到一把匕首直直的插进了门里,直没入柄。
赵颐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疑色,从怀里取出一方手帕,握住柄部。
没有用多少力气,匕首便被他轻易的拔了出来,足见这是一柄锋利无比的神兵。
“是谁?”
赵颐站在门口,向院内望了一眼,大声的说了一句。
许久都没有回应,他对正向这边走过来的护卫挥了挥手,走进屋内,将插在匕首上的几张纸取出来,小心的将那匕首放在桌上。
不知道有什么人能潜进王府,匕首传书,但想来这上面的内容,应该颇为重要。
“议罪银?”
只是看到纸上所写的第一句时,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脸上的表情先是凝重,再到之后的疑惑,惊讶,最后变成了惊愕。
这上面所写的,是一项名为“议罪银”的制度。
顾名思义,这项制度的内容,便是以钱抵罪。
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此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但长此以往,贪腐之风必然盛行到无法压制,国家亡之不远。
奇怪的是,这几张纸上,详细的阐述了议罪银的罪恶之处,引经论典,细数议罪银几大罪状。
例如,以钱代罪,会使缴纳议罪银的官员更加有肆无恐,官吏更加腐化,有了议罪银,官员们会更加的剥削百姓,国家定然动荡,最后,以钱代罪,有罪不究,律法变得形同虚设,法度崩坏,国将亡国。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上面写的很清楚,大皇子即将要大力推行议罪银制度,这简直是助长歪风邪气,推行不正之风,欲要灭亡齐国。
写这封信的人,原本是一个四处云游的世外高人,不愿意见到齐国毁在这样的人手里,因此才匕首传书检举揭发,希望自己能够将此事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看看大皇子的丑陋嘴脸。
赵颐将那信放下,坐在桌旁,右手食指无意的敲击着桌面。
如果此事为真,大皇子真的想要推行这种亡国之法,他便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