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特雅西冷笑:“如果你听过新华夏人的一句话,就不会如此安然了。新华夏虽然没有挂在嘴边,但是使用次数绝对不少,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新华夏的印第安人同胞,就活生生的被他们割裂为两个族群,一个是亲新华夏的内附印第安人,以及半独立的印第安人小部落。为什么?拉拢一派,打击一派,才好控制与奴役我们印第安人。对国内的我们的兄弟部落都如此,更何况我们这群独立在外的苏族人?”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思考显然不是大部分脑袋里面长肌肉的苏族人的强项,很快就有边上人发出自己的疑问。
乌特雅西依然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装B模样,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语气说道,“华夏人有句话,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凡事只能靠自己,靠任何人,都是不可靠的,一个强大的自己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否则,在抢着面前,弱者只能时鱼腩,任人宰割。此时,美利坚向我们求援,可以说,这正是上天赐予我们发展壮大的一个良机。我们可以趁机攻略大湖以西的我们的祖地,并要求美利坚甚至新华夏承认我们对这些土地的拥有权。”
乌特雅西的发言获得了莫苏塔的大力支持,长老会众人也是赞同的居多,毕竟,苏族第二聪明人的招牌在那里。至于第一聪明人,自然是莫苏塔。话说, 苏族人也会懂得拍马屁嘛。
接着,苏族人果然与美利坚人约定,此次苏族可以出兵帮助美利坚消除异己,但是所获得的土地,美利坚人必须承认苏族的所有权。
亚当斯以大陆会议的名义,同意了苏族人的要求。,毕竟,此时的美利坚两面受敌,有些支持不住了。
而苏族人也留了个心眼,请新华夏派驻苏族特使曾宪辉为见证人,保证和约的实施。
新华夏对于苏族人向东面发展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这不会侵吞新华夏的已有土地,更会加大苏族与美利坚人的矛盾,新华夏不要太开心哦。
因此,要求得到满足的苏族人终于行动了,出动了7万大军,几乎是倾巢出动,绕过齐佩瓦人,攻击易洛魁人已经空虚了的领地。
主力不在的易洛魁人如何能够抵挡苏族大军?苏族大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仅仅2个多月的时间,苏族人已经占据了密歇根州南都,将一半的易洛魁土地纳入纳入囊中,。
惊闻后院失火,心急火燎易洛魁人自然不敢懈怠,不顾与美利坚人激战正酣以及英国盟友的挽留,主力回返,在密歇根北部与苏族人展开大战。双方互有胜负,但是苏族人毕竟抢占了先机,最后将战线维持在了密歇根州东北部。
美国人一向有仇必报。缓过劲来的美国人从易洛魁人东部的宾夕法尼亚抽调一支两千人的民兵进入密歇根,与苏族人形成夹击之势。
原本与苏族对抗就力有未逮的易洛魁人如何还能够腹背受敌?主力大败,向北方大湖区撤退。
英国人自然也不能让小弟直接败亡,从纽约州调派兵力进攻费城。
美国人迫不得已撤军回防,让易洛魁人有了喘息之机。
不过,主力尽丧的易洛魁人的败亡已经不可避免。
苏族人北上,继续追击落败的易洛魁人。易洛魁人无奈之下,大部分退到了加拿大境内。苏族人这时候已经不是愣头青了,知道英国人不好惹,驻兵不前。
不过,苏族人见易洛魁人已经像乌龟一样,再也不探出头来,只能恨恨收兵。
但是,苏族人主力并不是直接返回本土,而是以泰山压顶之势,顺势对齐佩瓦人进行扫荡。
齐佩瓦人虽然竭力反抗,但是,首先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另一方面也是人数太少,全族只有不足三万人,武器比起苏族人来说,也是毫无优势,被打得节节败退。
第一百二十章 趁虚而入的新华夏
齐佩瓦人是一个善于与谈判的印第安人部落,既然打不过,那就谈判吧。最后,与苏族人达成一致意见。齐佩瓦人集体加入苏族联合酋长国,成为酋长国一支,派出一名长老加入苏族议事会。同时,为了扩大号召力与更加的显得名正言顺,将国名改为北美印第安联合酋长国,以号召更多的印第安人部落加入酋长国,扩大自己的实力。这主意大部分出于乌特雅西的建议。自然,乌特雅西的地位也逐渐稳固,成为后来酋长国的第二任元首。
不过,新华夏人相信,只要美国人获得独立,就不会放任富饶的大湖区归属苏族人。双方的纷争已经埋下了伏笔。
当然,新华夏人也没有说穿。苏族人与美国人闹翻对于新华夏人来说是件好事。毕竟,所谓的盟友也只是一时的,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英国人为了避免新华夏偏向美利坚,将加拿大西部地区划分了还大一片给新华夏,不仅是一种安抚手段,更是有效转移新华效注意力的好手段。
虽然在美洲西部,一般来说,印第安人部落都比较小,也比较温顺,比如后世著名的西雅图酋长,但是也有例外,最有名的就是黑脚人与克里人。
黑脚人以后世加拿大的卡尔加里为核心区,他们不仅据有加拿大西南部区域,在新华夏的蒙州(蒙大拿州)也有分布。曾经的黑脚人,肆虐周围弱小的印第安人,曾经的克罗人就被他们吊打过。不过,自从西方人传入了天花病毒,导致黑脚人人口大减,又遭受东面克里人的连番打击,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即使如此,桀骜不驯的他们还是给试图在加拿大西部建立新据点的新华夏带来了不少麻烦,因为一旦被新华夏打疼了,他们就躲进英国人的控制区,让新华夏望敌兴叹,徒呼奈何。新华夏无奈之下,只能放弃新建定居点。
这时候,趁着北美乱局,新华夏打算来个釜底抽薪,直接将黑脚人这个顽固的印第安人部落从地球上抹去。
以两千名国防军为主力,三千克罗骑兵为先导,对黑脚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黑脚人以为与先前一样,依然逃进落基山脉,就能够躲过一劫。谁知道,华夏人与他们的印第安人狗腿子竟然不管不顾的就跟了上来,让正准备看笑话的他们大受损失。
新华夏联军追随者黑脚人溃兵一路向东北追去,甚至进入了克罗人的势力范围,黑脚人距离灭族为期不远。
克里人曾经是人口最多、势力范围最广的北美原住民之一。最初仅在魁北克省詹姆士湾四周一小块核心地区生活,17及18世纪获得火器并开始与欧洲人进行皮毛贸易之後,迅速扩张,极盛时曾经包括加拿大南部边境的东部、中部、甚至五大湖北侧与北达科他及蒙大拿,成为连苏族、易洛魁人都要仰视的存在。
但是,克罗人的存在却极大的影响了新华夏吞并加拿大西部的战略,因为克里人正分布在北上加拿大的必经之地上,不解决克里人,新华夏就无法世纪据有加拿大。
解决了黑脚人的新华夏人毫不停留的继续对克里人下手,一出手就是绝户计,焚烧草场,毁掉森林,见到的每一个克里人村落,都被毁为平地,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消耗掉克里人的每一分力量。
等到克里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新华夏联军已经推进到了加拿大中部,后世的萨斯喀彻温省西部。克里人虽然终于聚集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抵住了新华夏联军的进攻,可是他们此时却也面临最严峻的形势。
无它,此时他们的敌人不仅是新华夏人,还有腾出手来的苏族人。苏族人原本并不想出兵加拿大,因为他们也明白英国人的强大。
但是,人啊,最怕的是有野心。苏族人不想与强敌对抗,是为了不想遭受重大损失,但是一旦有巨大的利益,甚至超过了所要承受的损失呢?
林航派出了自己的外交特使黄永陵代表自己前去与苏族人谈判。作为林航的学生,在远东磨炼了不短的时间,接着又被派到南洋巡查一番,人黑了一圈,但是却精干了不少。
黄永陵这次谈判的对象是乌特雅西。他知道,乌特雅西是印第安人中数一数二的明智之人,因此,在常规的而逃过后,也不玩虚的,直接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苏族人与新华夏联手,解决掉克里人,那么新华夏愿意将后世的萨斯喀彻温省东部甚至更东面的土地让给苏族人。
乌特雅西说道,“这就是你们新华夏的所谓空手套白狼吧,你们新华夏什么都不付出,却获得了加拿大西部的土地。”为了方便交流,乌特雅西同样认可了新华夏人或者说是西方人的给美洲各地的命名。
响鼓不用重捶,黄永陵只是笑笑,看着乌特雅西表演。
把自己当枪使,但是,苏族人久居于萨斯喀彻温省南部的北达科他区域,对于萨省很熟悉,正因为熟悉,反而割舍不下,因为撒省的草原广袤无边,一直是苏族人觊觎的对象,可惜有强大的克里人在侧,苏族人只能流口水,却无法下手。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有新华夏在边上坐镇,根本就没有失败的可能,所欠者,只是担心英国人插手罢了。
黄永陵代表新华夏给与苏族人保证:一旦英国人参与作战,新华夏将以盟友的身份;一致对敌。并且,为了让苏族人安心,新华夏再次免费赠与苏族人5000支火枪。
苏族人答应了新华夏的条件,早就按耐不住的苏族人终于开始行动,首先攻破了克里人南部防线,三万克里人主力崩溃。接着,西面的新华夏联军趁势发力,也冲破了已经慌乱的克罗人西部防线。
克里人经过此战,主力尽丧,余部向东南方向撤退。
联军自然是再接再厉,一路追击,不给克里人喘息的机会。
新华夏与苏族联军挺进加拿大中部地区,最焦急的自然是接近灭族的克里人,但是若论第二焦急的,就非英国人莫属了。
与原本历史上的北美独立战争有所不同。刚成立的美利坚并不是孤军奋战的,在宣布独立之初就获得了法兰西、西班牙甚至不甘心海洋争霸失败的荷兰人的支持。除此以外,蔫坏的新华夏也给与了最初始但却最重要的军火支援,而且还在宣布中立后,依然通过苏族人给美利坚运送军火,让英国人首先吃了哑巴亏。
英国人曾经为此向新华夏抗议过,但是,新华夏显示很无辜的表示,新华夏绝对没有在宣布中立后给与美利坚军火援助。
等到英国人在十三州西部边境查抄到一批新华夏军火,新华夏才捏着鼻子承认这批军火是新华夏制造,但是却将军火出口的源头推到了苏族人头上,说是苏族人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就将军火转交给了美利坚人。并信誓旦旦的说要加强出口武器的外流,以加强管制,避免与友好国家发生类似的矛盾。
只是,尼玛,苏族人自己军火都不够用,还能将自己的军火转给美利坚人?难道苏族人这么无私?骗鬼呢。但是,新华夏完全一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样子,让英国人抗议无门,最后只能干巴巴的表示,希望新华夏加强对武器的监管。
新华夏拍着胸脯,说要切实加强监管,一晃,半年过去了,新华夏联军却已经推进到加拿大中部了。
无耻啊,无耻,一边打太极,一边火中取栗。英国人手头没有更多的军事力量,只能口头上表示最强烈的抗议。
新华夏赶紧表示,新华夏国防军并没有进入与英国人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