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命名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款在A…6双座攻击机基础上改进出来的它的机体在A…6的基础上加长加固,以容纳四名机组成员。这让整个飞机看起来更加另类,就像是一只大头苍蝇一般。
同时,它还在垂尾处有一个电子干扰天线整流罩。
作为一架电子干扰机,它的核心是AN/ALQ…99战术干扰系统,同时还可以携带五个外挂电子干扰吊舱。其中一个在机腹下,机翼下四个。每个吊舱装有两个干扰收发机,干扰机可干扰七个波段中的一个。每个吊舱可自行独立供电,由吊舱前端的气动风扇驱动发电机供电。
这样的飞机,外形看起来也很另类,同时,它也是创纪录的,前后服役了半个多世纪,甚至在美国空军的电子干扰机退役之后,成为美国军火库里唯一的电子干扰机了。
现在,它正伴飞在E…2预警机的附近,因为这次的任务很特殊。
一般时候,它都是跟着攻击编队,在敌人的防线之外飞行,进行电子压制的,而这次,它的任务范围很窄,就在现在的预警机空域就可以完成了。
此时,所有的指挥,都交给空中的预警机来完成。
此时,预警机上,三名预警人员坐在操作台前,严密地关注着周围的空域。(按照美国海军的惯例,三人分别是空管官,战管官和雷达官)
他们这次算是一次表演,所以必须要有苏联人的配合才行,而他们现在就需要首先发现苏联人的踪迹才行。
“发现可疑电磁信号。”就在这时,空管官说道:“我们的PDS有发现了。”
对E…2C预警机来说,最重要的探测手段就是它头顶的APS…120雷达,同时,它相比以前的型号,还新增了
AN/ALR… 59被动探测系统(代号PDS)。
这套系统包含四组接收天线,分别位于机首、机尾与水平尾翼两端,可接收来自空中、海上、地面电磁讯号,由中央处理器控制进行同步扫瞄;接收到电磁信号时,处理器比对不同接收天线的信号强度与时间差,自动计算出信号来源的精确方位,同时也能自动分析信号的相关参数并进行判别。
这套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效接收距离达740公里以上,是机载雷达的两倍。这样,它就能率先探测到敌人的信号了。
就在接收到型号的同时,机载计算机也已经开始进行了分析,两秒钟之后,空管官高兴地说道:“果然是苔藓,他们来了,距离我们大概七百公里,方位正北。”
战管官的脸上带着笑容:“鹰眼呼叫独行侠,鹰眼呼叫独行侠,客人来了,一切按照原计划行事。”
就和以往的惯例一样,当美国海军进行环太平洋军演的时候,苏联人不捣乱,那是绝对不过瘾的,他们最先派出来的,就是预警机,那老旧的苔藓预警机,会刺探到美国海军的电磁信号,这次,就让苏联人看看美国海军的强悍实力吧!
“独行侠收到。”内森在无线电里面完成通话,向着身后的雷达官古斯说道:“空中打靶,即将开始,现在要加速了!”
不管是什么导弹,在发射的时候,都需要载机尽可能以最大速度飞行,这样,导弹在出去的时候,就叠加了载机自身的速度,会让导弹的飞行更远。
现在,尾部的加力打开,两台TF30发动机,推动着雄猫战机在不停地加速,加速。
与此同时,后舱的古斯,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预热自己前面的雷达,准备进行引导。
在后世有一个误解,苏联的雷达是电子管的,美国早就抛弃电子管,进入晶体管时代了,那只是指后面的处理电路而已,对雷达来说,哪怕是平板缝隙雷达,发射电磁波的装置,那也是真空管的,需要预热。
同时,在接到了情报之后,提前在编队北部二百公里海域里航行的一艘护卫舰,也开始了发射靶机前的准备。
海面上,一股股的白烟升起,一架架的靶机从护卫舰上发射,六架靶机,向上爬升到六千米后,拉平了,彼此间隔六百米到一千米左右,向着预先确定的空域飞去。
六个回波,无比清晰。
“靶机已经发射,请注意截获目标。”耳机里不断地传来了鹰眼预警机的报告,与此同时,鹰眼预警机上的机载雷达,也看到了几个闪亮的目标,不怀好意,显然,对方的预警机已经靠近了,到了可以用对方的机载雷达扫描己方打靶空域的地方了。
现在,鹰眼预警机,苏联人的预警机,以及打靶的空域,正好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彼此的距离都在二百公里左右。
“收到。”此时,雄猫战机在艰难地突破了音障,高度一万五,在音爆云的尖锥中继续前行,后面的古斯中尉,精神高度集中。
AWG…9机载雷达有多种模式,而现在,想要进行多目标攻击,那必须要使用TWS模式。(边跟踪边搜索)
这种模式,严重考验机载雷达的性能,此时,前面的平板缝隙雷达天线,爆发出10千瓦的最大功率,无数的电磁波,向着前面的一个窄窄的空域里面扫射过去。
同时,数据刷新也在快速进行,几乎是两秒一次,这也是多目标攻击必须的一个前提。
只有数据刷新足够快,雷达才能够快速地切换,就相当于有多核心的处理器一样,可以兼顾多个目标。
同时,探测距离也会减半,可怕的AWG…9雷达,当以PDS(脉冲多普勒搜索)这个模式来搜索的话,最远可以有超过315公里的探测距离,简直就是一架小型的预警机。
而以现在的的模式来扫描空域,就锐减到了一半,只有16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它在发现目标的时候,几乎就到了导弹的射程了。
第九十六章 震惊
如果不是作弊,这种模式几乎没什么效果,此时,雷达天线只在小范围的角度上动,就扫描着预定空域,这样可以提高数据刷新率,同时大大减轻机载计算机的处理数据量。
此时,古斯的心脏在急速地跳动,脉搏高达每分钟一百一十下,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面前的屏幕,接着,六个目标,在屏幕的正中央就出现了。
锁定目标,准备攻击!
古斯快速地操作着,此时,计算机要比他还快,进行火控解算。
来自英特尔公司的8086电脑芯片,虽然相当原始落后,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逆天级别的存在,它此时全力工作,用了两秒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解算。
看着屏幕上一个个的红圈亮起,古斯大声地喊道:“火控系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发射!”
此时,和目标靶机的距离,已经缩小到了一百三十公里。
“开火!”这是内森最兴奋的一刻了。
随着内森按动操作按钮,雄猫战机平坦的腹部,一枚半吨重的不死鸟导弹,点火了。
不死鸟的外形看起来有些粗壮,圆柱形,前面有尖锥,后面四个大型的弹片,此时,在它的尾部,一股炽热的火光冒出,白烟升腾,瞬间就将整个战机笼罩,拖着浓浓的一股白烟,巨大的不死鸟导弹,迎着海风,破势而出,就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剑。
第一枚,是挂载在机腹前面的,当第一枚飞出之后五秒,第二枚导弹也跟着点火飞出,接着,是翼盒部位的挂架上,左边的第三枚,右边的第四枚,接连飞出,最后,是机腹后方的两枚。
三十秒钟的时间,六枚巨大的不死鸟导弹,全部发射出去了!雄猫战机机体顿时就是一轻,它的机翼后掠,机头稳稳地盯着前方,雷达罩内的电磁波,还在以峰值功率工作着。
空中的六枚导弹,拖着滚滚的白烟,在空中划出了六条轨迹,看上去,无比壮观。
在雷达的屏幕上,只是六个亮点而已。
苔藓预警机上,几名苏联军官也在紧张地注视着屏幕。
E…2C是一架舰载预警机,因为要进入航母的机库,要弹射起飞,注定了它的体积不能太大,狭小的空间堆积了大量的设备,只留下了三个人的操作空间。
相比之下,苔藓预警机就要大得多了,作为一架陆地上的预警机,它直接就使用了图…114客机作为平台,内部空间充足,但是,苏联的落后的电子技术,让它的探测性能和E…2C反而处于同一水平。
现在,预警机上的雷达官,看着屏幕上的目标,顿时就惊叫起来:“天,他们居然在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上,就发射导弹了!”
此时,他是震惊的,这绝对超过了他的想象,也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这款导弹难道和美国人宣称的一样,拥有可怕的射程?
一款导弹的射程有多少,这本来就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比如,导弹的动力射程,火箭发动机会在几十秒内燃烧完毕,之后,就是无动力的惯性飞行,速度越来越慢,减速到多少,算是导弹完成了飞行过程?
这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就是迎头和尾追的区别了。
如果迎头攻击,对方速度快的话,那己方就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之外发射,甚至超过导弹自身的飞行距离,因为目标也会飞过来啊,目标速度越快,那射程就越远。
但是,尾追就不同了,尾追的时候,双方是同向飞行的,速度不够的时候,就越追越远了,如果迎头能有五十公里的话,那尾追说不定连十公里都不到。
而不死鸟,这款导弹是这个时代逆天的存在,很多资料里都记载,它的射程高达203公里。
而这个最大射程,当然是带着表演性质的。
为了配合不死鸟导弹的表演,目标参数的设定自然是理想化的,靶机与F…14、也即与不死鸟呈正迎头接近状态,这样一方面“不死鸟”可以轻松沿最优化高抛弹道飞行、飞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另一方面靶机自己也在“扑向死神”,与“不死鸟”共同飞越这200公里的距离。
其中的关键,当然是靶机了。
如果靶机换成黑鸟,那不用说200公里了,300公里的射程都能达到,但是没有任何的实战意义的,目标只要稍稍机动飞行,那导弹就够不着了。
而现在,雄猫战机在一百公里之外就发射不死鸟导弹,当然是有炫耀的成分,小心啊,在百公里之外,我就能狙杀你!
而且,还是六枚导弹一起飞行,这就更让人震惊了。
哪怕是作弊,美国也有这个本钱,苏联航空部队的装备中,最大射程突破40公里的几乎都没有!
此时,苏联人是震惊的,美国人的雄猫战机,伴随着壮志凌云这部电影,火遍了全世界,苏联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种飞机的详细参数,尤其是上面的导弹,现在,美国人的这个打靶,太有情报分析价值了。
不死鸟导弹在高速飞行着,为了飞过这一百多公里,它和普通的导弹不同。
普通的导弹在飞出去之后,直接就是向着目标飞行的,而不死鸟导弹,却是先爬升到了高空之中。
想要导弹飞得更远,那就要让它阻力更小,除了导弹的外形极大地减小阻力之外,更是通过采用优化的高抛弹道来飞行,先蹿到高空中去,利用高空空气稀薄的特点,来让导弹飞行更顺利。
六枚导弹,在天空中平稳地飞行着,此时,它们都是初期的惯性飞行阶段,最重要的,依旧是后面的AWG…9雷达,它要准确地捕捉目标,计算各种数据,给导弹提供各种信息。
这并不困难,因为那些飞来的靶机,都带着信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