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的记性真好,他就是那个薛仁贵!”李休这时再次笑呵呵的开口道,薛仁贵的命运虽然被自己改变了,但他成名的方式却没有改变,与历史上一样,正是他在高句丽战场上大放光彩,这才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哈哈哈哈~朕的记性再好,也不如你眼光好,只要你推荐的人,就从来没有让朕失望过!”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再次大笑一声,即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笑,同时也是为自己得到一员猛将而高兴。
战场上的厮杀还在继续,就在李休和李世民说话的时候,李道宗的骑兵也终于杀透重围,将高句丽人的大军截成两段,而薛仁贵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后半段几乎都是以他为先锋,有了薛仁贵开路,后面的骑兵甚至感觉比刚开始时还要轻松。
也就在李道宗将高句丽的大军截成两断时,坚守多时的李绩也终于不再掩藏自己的獠牙,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本来处于守势的唐军也立刻变阵,分成数支大军如同蛟龙般杀进高句丽的大军之中,将本来就已经有些混乱的高句丽人切割成更多的小块,使得他们无法呼应。
李道宗也没有闲着,杀出重围后再次返身杀了回去,而接下来几乎是薛仁贵的表演时间,一身白袍在乱军之中也十分显眼,哪里的高句丽人最多,他就往哪里冲,结果白袍所到之处,高句丽人也是四散奔逃,根本无人敢挡。
远处观战的李休等人也是看的热血沸腾,毕竟身为男儿,恐怕都有这种驰骋沙场、万人莫敌的幻想,只不过薛仁贵却是将这种幻想变成了现实。而李世民更是激动的大叫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薛仁贵就是朕的陈庆之!”
第1089章 战后统计
陈庆之是南梁时期有名的将领,曾经以数千人大败北魏十五万大军,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因为他喜欢穿白袍,所以他手下的军队也被称为白袍军,当时洛阳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不过十分有趣的是,陈庆之虽然立下无数战功,但他其实却是个十分文弱的书生,平时连弓弩都拉不开,但是他治军却是极严,手下的白袍军也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劲旅,据说白袍军所到之处,几乎无人敢与之交战,所以才有了千军万马避白袍之说。
陈庆之不但战功赫赫,而且在治理地方上也极有才能,甚至在他去世时,治下百姓主动向朝廷请求,为陈庆之立碑颂德,可以说他不但是名将,更是一位能臣。
相比之下,现在的薛仁贵也只能称得上是一员勇将,连名将都算不上,与陈庆之也相差甚远,所以李世民称他是自己的陈庆之,已经算是过誉了,不过旁边的李休却知道,薛仁贵日后的成就只在陈庆之之上,不在陈庆之之下。
随着李绩的反击,以及李道宗率领的骑兵再次杀进高句丽的大军中,将对方的大军冲的七零八散,整个战局已经没有任何的悬念,高延寿这时也已经放弃了反攻的希望,因为大军被截断,他也只能尽量的收拢身边的军队,然后退往旁边的小山,希望可以凭借着山势阻挡唐军的进攻。
高延寿这一退,几乎已经是放弃了战场上的其它高句丽军队,而在失去了指挥后,这些高句丽军队也成了等宰的羔羊,最后终于有人顶不住开始放下武器投降,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最后投降的人越来越多,唐军根本来不及收拢,甚至没有多余的人手看管。
战俘太多,最后也只能将他们赶到战场附近的一片空地,然后收缴了武器,周围用绳子围起来,就像是羊圈一般,而且也不用担心他们逃跑,事实上后路已经被程咬金给截断了,他们根本逃无可逃,万一路上遇到唐军,也只有死路一条。
随着投降的人越来越多,剩下的高句丽大军也终于崩溃了,开始成建制的向唐军投降,只有少数依然负隅顽抗,最后也只能死于唐军的屠刀之下,而高延寿则率领着四万多残兵退到附近的山上固守,李绩这时与李道宗合兵一处,然后将整座小山给团团的围住。
等到了天快黑时,截断后路的程咬金也派人前来面见李世民,主要是禀报了一下自己的战果,因为他堵住了高句丽的退路,所以很多高句丽人在绝望之下选择了投降,结果光是战俘就有数万人,具体数量还没有清点,不过据程咬金的估计,数量应该不少于四万,再加上正面战场投降的人,估计最后高句丽战俘可能会达到六七万人。
至于死战的高句丽人还没有统计,但以刚才李世民的估计,应该也超过万人,而剩下的人要么和高延寿被围困在小山上,要么就是已经逃进山林,毕竟程咬金虽然断了后路,但唐军的人少,不可能把高句丽人全部围住,所以最少也有数万人逃进了山林之中,不过辽东的山林中多猛兽,也不知道这些人最后能有多少人活着逃出去?
随着夜幕的降临,战场上却并没有平静下来,而是有无数的唐军将士打着火把清理战场,主要是两件事,一是找到自己一方战死或受伤的兄弟,战死的人抬到后面安葬,受伤的将士则抬到伤兵营中救治,二来就是看看有没有受伤的高句丽人,对他们就简单多了,一般都是直接补上一刀,毕竟治伤的药物可不能浪费到这些敌人身上。
另外程咬金和李绩等人也都在坚守在自己的位置,程咬金那边需要清点战俘,顺便清理一下周围逃跑的高句丽士卒,而李绩则将高延寿的残兵死死围困,防止他们冲下来,一般来说,如果高延寿想冲出重围困的,今晚肯定是最好的机会,因为时间太短,李绩根本没时间布置,再加上白天又打了一天的仗,唐军将士也十分的疲倦,所以晚上他也要亲自在山下坐镇。
接到程咬金等人的战报,李世民也是笑开了花,当下率领群臣回到大营之中,而且还特意吩咐军中准备好饭菜,给李绩与程咬金等人的大军中送去,不过饭菜中虽然不缺肉,但却没有酒,毕竟现在还不是庆祝胜利的时候。
本来李世民还想要召见一下薛仁贵,以表彰他在战场上的英勇,不过薛仁贵现在也随李道宗、李绩他们围困着高延寿,而且李休觉得现在单独召见薛仁贵的话,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毕竟今天战场上立功的将士太多,只召见薛仁贵,说不定会引起别人对薛仁贵的嫉妒,所以最后也劝说李世民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天晚上,高延寿果然借着夜色的掩护,想要从山上冲下来,可惜李绩早有准备,高延寿的几次冲锋都被挡了回去,直到凌晨时分他们才彻底的放弃,而等到天一亮,李绩也立刻在山下布起了严密的防御,只要高延寿不投降,那就把他们困死在山上。
而在中午的时候,昨天一战详细的战果也终于统计出来了,这一战高句丽人被俘六万三千余人,战死两万余人,高延寿率领四万余人困守在山上,剩下的则逃进了山林之中。
而唐军这边的伤亡也出来,其中战死者达到一千七百余人,伤者却是达到了惊人的五千余人,重伤者占了五分之一左右,当然这个伤亡人数相比高句丽来说已经十分轻微了,不过对于唐军来说,也是这些年来少有的大伤亡。
“哼!区区一个高句丽,竟然让朕伤亡如此多的将士!”李世民得知自己一方的伤亡时,也不由得气的一拍桌子怒道。
“陛下息怒,虽然伤亡大了一些,但也消灭了高句丽的主力,只要再打下安市城,那整个高句丽也就唾手可得了!”李休这时却是开口劝说道,只不过他这时也在心中暗自嘀咕,接下来的安市城恐怕更不好打啊!
第1090章 赐白袍
因为伤亡超出了预料,所以李世民也十分的恼火,哪怕李休劝说也没什么用,不过很快又有人送来另一份统计的战报,结果这让李世民也是转怒为喜,当下大声道:“不错不错,李休你们也来看一看!”
李休看到李世民的表情变化也有些惊讶,当下接过战报看了一下,结果发现这是程咬金刚刚送来的战报,上面记录着他截获了高句丽的物资清单,其中马五万余匹,牛五万余头,铁甲一万套,另外还有粮食、布匹等各种物资无数,毕竟十五万高句丽大军,每天的消耗都是十分的惊人,现在战败了,程咬金抄了他们的后军,物资牛马自然也都成了大唐的了。
李休本来就是管后勤的,现在看到缴获这么多的物资,当下也是脸色一喜,其它人看到之后,也都纷纷向李世民道贺,这让李世民的心情也总算好了起来,不过他也没有忘记那些伤亡的士卒,立刻让人去统治名单,由朝廷来统一抚恤。
下午的时候,李世民带着李休等人来到李绩的大营之中,现在李绩与李道宗已经合兵一处,然后将高延寿所在的山头团团围住,山上没水没粮,估计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
“参见陛下!”接到李世民前来的消息,李绩与李道宗也立刻前来拜见,两人从昨天到现在就几乎没休息过,眼睛都熬的通红,特别是李道宗身上的铠甲都是锈红色,那是干涸的血迹,毕竟昨天他也是亲临战阵,而且从昨天到现在,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不过虽然一天一夜没有休息,但是李绩和李道宗的精神却都极为亢奋,毕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他们两人也是大功一件,日后青史留名也是肯定的。
“不必多礼,你们昨天打的很好,果然没有辜负朕的重托!”李世民这时也是大笑一声,然后上前扶住自己这两位爱将夸赞道。
听到李世民的夸赞,李绩和李道宗也急忙谦虚几句,不过脸上那种满足与自豪却怎么也掩藏不住。不过这时李世民却是忽然扭头向李道宗道:“对了,昨天战场上那个青眼惊人的白袍小将在哪里?”
李道宗听到李世民问起薛仁贵,当下也不由得看了他背后的李休一眼,随即就笑着开口道:“启禀陛下,您说的是驸马推荐的薛仁贵,此人晓勇异常,昨天也多亏了他率军冲破了敌军,这才让我们顺利的截断了高句丽的大军,现在他就在山下驻守,陛下可是要召见他?”
后世有本《说唐全传》的小说,按照小说的内容,薛仁贵虽然因战场上的表现得到李世民的重视,但却被上司用自己的侄子冒名顶替,结果差点埋没了薛仁贵,不过现在薛仁贵有李休这个后台,恐怕也没人敢打这个主意。
“哈哈哈哈~朕昨日观战时,就想早点见到这个薛仁贵,你快去将他召来,朕要亲眼看一看这员猛将!”李世民这时也是大笑一声道,他本来就是武将出身,昨天看到薛仁贵的晓勇,自然是起了爱才之心。
李道宗听到这里也当即派人去请薛仁贵过来,不一会的功夫,就见身材高大魁梧的薛仁贵大步走来,身上的铠甲已经破损多处,身上也带着一些小伤,但并不严重。
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他身上的白袍,只不过这时的白袍却已经变成了红袍,上面全都是干涸的血迹,而且还被割成了几条,看起来有些狼狈,但却彰显着他昨天的英勇。
“你就是薛仁贵?”李世民这时上下打量着薛仁贵,脸上也带着几分惊喜的问道,薛仁贵身材魁梧高大,几乎可以和尉迟恭相比,难怪能够在战场上所向无敌。
“启禀陛下,末将正是薛礼,字仁贵!”薛仁贵这时还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召自己来这里,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