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王皇后就让他愁得眉头不展,要是再选一批良家女入宫,他还不得被烦死。
“咳咳,先生,这件事再议吧。”
张居正微微有些不悦,但这毕竟是皇帝的私事,他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拱了拱手道:“既如此,老臣便不打搅陛下了。老臣告退。”
说完便起身朝殿外走去。
。。。。。。
。。。。。。
上架感言
十一月一号,《奋斗在晚明》就要上架了,老坤怀着忐忑的心情写下这篇上架感言。
虽然这不是老坤第一次上架了,上一本的成绩也很好,但老坤还是很紧张。
起点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地方,历史频道尤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老坤一时一刻都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告诫自己今日之成绩来之不易。
这本书上架前的成绩比《寒门首辅》更好,故而老坤自然也对上架后的成绩有了更大的期待。
在这里老坤要感谢我的主编锐利,责编徐徐,以及历史频道其他两位编辑虎牙和竹篱,当然还有我最亲爱的读者们。
熟悉老坤的书友都知道,老坤腰不好,曾经得过腰间盘突出。这种病是好不利索的,稍有不慎就会复发,也是写手们最害怕的病,因为一旦发病将会严重影响小说创作。
老坤最怕的自然也是如此,故而每天不敢太高强度的写作。
但上架后,该爆更该拼命的时候老坤也不会含糊,谁叫咱吃的就是这碗饭呢?
上架首日老坤决定给大家来个惊喜,来一次超级爆更,具体爆更字数留个悬念。之后的时间老坤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更新,还请之前看免费章节的朋友能够继续用订阅来支持老坤。
在这里老坤特此说明一下,赠币订阅老坤是没有收入的,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用起点币订阅,毕竟订阅数据的好坏对本书的后续推荐影响很大。
在这里老坤也说一下加更规则,盟主加三更,舵主加一更,月票五百张加一更。
十一月老坤想要争一争月票榜,在此提前向大家求一下月票,请把十一月的月票留给老坤吧!
大家支持老坤,老坤也会更卖力的码字回报大家,让我们一起加油!
再次感谢我亲爱的读者们,十一月一号,我们不见不散!
第一百三十四章 明正典刑
(感谢书友暗夜丨灬妖的100币打赏,感谢书友柔之虎再次的100币打赏~预告一下,本书十一月一号上架~)
圣旨传到荆州后知府李瑞立刻遵照执行,将卢府男丁全部绑缚押往刑场斩首。
行刑在菜市口,前来观刑的百姓无数。他们大多拿着菜梆子狠狠朝这些卖国贼砸去。
虽然他们没怎么见过倭寇,但也对倭寇痛恨不已。卢家既然通倭那就是犯了众怒,死有余辜。
李瑞亲自任监斩官,左右坐着江陵县令陈复、通判刘伯文。
及至午时,李瑞便将红签子丢下。刽子手纷纷拔去死囚脖子上的木牌,将其按倒在木砧上。
手起刀落,几十颗人头便被砍下。鲜血顺着砧板淌下染得一地血红。
一时杀的人太多,血腥之气扑面而来。
李瑞一阵作呕,强自忍着才没有吐出来。
这些死囚的首级会被悬挂在江陵城门楼前示众,用以威慑警示后人。
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了,卢佑安被推着来到刑场上,坦胸露腹的绑在一个特制的木桩子上。
皇帝陛下亲自降旨,要将卢佑安凌迟。
凌迟处死对于刽子手的要求极高,荆州没有合适的人选,这名刽子手还是临时从武昌借调来的。
李瑞与陈县令对视了一眼,便丢下亡命牌示意刽子手行刑。
此刻的卢佑安虽然已经被救活,但因为咬了舌头完全无法发声。刽子手先在他的额头上划了一刀,肉皮垂下盖住眼睛,让卢佑安看不到这惨状。
接着他便按照顺序在卢佑安身上动刀,动作不疾不徐,颇有大将之风。
凌迟处死可是一个技术活,一共要动三千多刀,一般人是绝对不能胜任的。
这名刽子手也是积累了不少经验才能如此从容的施刑。
李瑞眉头微蹙,这是他第一次观看凌迟,实在是有些血腥。但他是监斩官,必须坐在这里,真是头疼。
整个凌迟持续了三个时辰。从正午开始到黄昏才结束,行刑的刽子手累得浑身大汗,监刑的李知府也是疲惫不堪。
例行公事后,李知府和一干官吏返回府衙、县衙,留下刽子手和学徒收拾刑场。
李知府一回府衙就恶心的吐了出来。
他毕竟是文官,从没有见过这么恶心的场面。
以后他是再也不想监刑凌迟了。
过了好一阵他才缓过劲来,唤来一个小吏吩咐道:“卢家的那些女眷即刻打入教坊司,民籍册上立刻除名。”
那小吏有些犹豫道:“大老爷,这合适吗?照理说只有犯官的女眷才能罚没入教坊司啊。”
李瑞气的直翻白眼,责斥道:“这是陛下亲自降下的旨意,你难道质疑陛下吗?”
小吏吓得跪倒在地,连扇了自己十个耳光。
“小的一时失言,还请大老爷恕罪。”
李瑞摇了摇头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圣旨已下,照做就是。”
小吏连连称是。
“下去吧。”
李瑞摆了摆手,眼中满是疲惫。
。。。。。。
。。。。。。
宁修正自在家中读书,七郎兴致冲冲的跑来道:“三哥哥,你猜怎么着?卢家的人被押往刑场斩首了!那个卢佑安更是被除以凌迟,千刀万剐啊,啧啧。”
宁修放下书本笑了笑道:“看来是圣旨降下了。这卢家私通倭寇,贩售私盐,落得这个下场倒也正常。”
“嘿,可惜那些卢家女眷没有被处死,仅仅罚没入教坊司。”
“这不比处死她们更解气吗?”
“为何?”
七郎有些愕然。
宁修幽幽道:“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啊。”
七郎闻言脸登时红透了。
“三哥哥,这诗是你作的?真是绝了。”
“哈哈,三哥今天心情好,便即兴吟了两句。”
宁修心情确实不错,孙家这个钉子总算拔除了。通过这件事宁修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宁家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纵然强势如卢家,不也落得个男丁斩首,女眷罚没教坊司的下场吗?
宁家的背后是张家,是戚家,只要稍稍有点见识的人就不会造次。
宁修现在迫切需要一个好的环境。
宁家的生意处于扩张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绝不能容许有人掣肘。
“三哥哥,我差点忘了,张三公子叫你过府一叙呢。”
七郎拍了拍脑袋,尴尬道。
“哦?”
张懋修找他?
估计又是探讨文章吧?
这些天宁修可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光读书,他还一天作两三篇时文,端是将题海战术进行到底。
这当然是有好处的,宁修觉得他现在的文章水平比刚穿越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他不知道这个水准能否稳稳在乡试胜出,但至少增添了不少底气。
“那我便去一趟张府,晚些时候回来。”
宁修出了宅子便朝张府而去。
门官早已与宁修熟了,直接把他领到了张懋修的跨院。
此刻张懋修正自在作画。宁修进到屋中也不打搅,等到张懋修作好画才拊掌赞道:“懋修兄这画艺是愈发精进了。”
“哈哈,宁贤弟来了?快坐。”
张懋修放下笔来,将宁修引着坐下这才开口道:“愚兄不过是随便涂抹两笔,打发时光罢了。愚兄请你来,是有一事相商。”
“哦?”宁修见张懋修欲言又止的样子只觉得十分奇怪:“懋修兄不妨直言。”
张懋修点了点头道:“是这样的,愚兄准备在三日后在望月楼举办一次雅集,请江陵城中文人雅士共赴此集。”
“这是好事啊。”
宁修微微笑道:“懋修兄的学问文采都是一等一的,想必会有无数高人前来吧?”
“宁贤弟切莫揣着明白装糊涂啊。愚兄是想让你也参加。”
“我?”
宁修有些惊讶道:“这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宁贤弟也是江陵县学的生员,参加这雅集没有任何问题。何况科试临近,宁贤弟也该跟大家处一处了。”
听到这里,宁修已经明白了。张懋修举办这雅集果然不是心血来潮啊。科试临近,他是想借举办雅集来造造声势。张懋修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宁修,还是让他很感动的。
。。。。。。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当赴雅集
(ps:感觉书友柔之虎,书友l599xl再次的100币打赏~预告一下,本书十一月一号上架~)
其实文人的圈子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并不比商贾高雅多少。只不过文人假借诗词、文章来造声势,显得格调高一些罢了。
商贾逐利,文人追名。难道追名的就比逐利的天生高一等吗?
拿晚明来说,东林党不比商人可恨多了?
当然,要想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是必须入仕的。
手中没有权柄,说的再多也是空谈。
宁修既然决定了要考科举,就免不了和这些文人接触。
而文人之间接触的最合适场合就是诗会雅集了。
张懋修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办雅集自然是有道理的。
科试临近,正是造势的最佳时机。
若能在此时出尽风头,对科试的成绩肯定有加成。
说到底,科试不似乡试那么正规,成绩全凭教谕一句话。
而人都是会被舆论影响的,教谕也不例外。
如果一个本县乃至本府士子都交口称赞的大才子未能顺利通过科试,获得乡试的资格,这个教谕肯定会被读书人的吐沫星子淹死。
当然,前提是这个大才子不能是绣花枕头,必须要有真才实学。不然要是纯粹吹出来的,教谕也不可能昧着良心让他通过。
混读书人圈子的,大多有点真才实学。毕竟学问这东西包装不了,肚子里没点墨水只能被人嘲笑。
宁修当然不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小秀才留给他的底子本就不差,加之他这些日子一直勤学苦练,文章水平上升了一大截。
最重要的是,他肚子里有好货啊。
雅集比的是什么?自然是诗词耳。总不能一边饮着酒一边写篇八股文出来吧?
要比诗词,宁修也不是针对谁,他绝对秒杀江陵乃至荆州的所有士子。
开玩笑,宁修毕竟是穿越客啊,诗词还不是信手拈来?
张懋修办这个雅集完全不是为了自己。张懋修是什么身份?那是当朝首辅张居正的三子,是绝对的极品官二代。
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张懋修参加的那科考试绝对是头名,除非主考官不想混了。
而且张懋修也是在顺天府参加乡试,并不需要在荆州造声势。
所以,他举办这个雅集完全就是在为宁修造势,宁修直是感动不已。
这种时候宁修要是再拒绝就太不通人情世故了。
他点了点头道:“多谢懋修兄美意,宁某一定如期赴集。”
张懋修闻言大喜:“这就是了。宁贤弟好好准备准备,这次雅集可是扬名的大好机会啊。”
名气这个东西真的是一柄双刃剑。没有的时候想要,有了反而发愁。
不过眼下宁修确实需要获得名气,他迫切需要在荆州文人圈子里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