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恪闻言,点了点头,这与他预感到的情况一致,众士兵闹腾的原因,果然是因为吃不饱的原因,其实,早在他下达让士兵减少口粮的命令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样的后果,不过,粮草的供给实在是太困难了,为了减轻后勤的压力,他不得不下达这样的命令。
“将军,如今士兵已经闹腾开了,这可如何收场啊!”一名部将,紧张的说道。
“是啊!将军,易水对岸的敌军随时有发起进攻的可能,我军士兵如此闹腾,一旦敌军突然发起进攻,我军如何抵挡啊!”又一名部将,担忧了起来。
慕容恪蹙了蹙眉,正色道:“诸位将军不用着急,本将在下令减少士兵口粮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不过,为了让二哥看到我军目前的艰难处境,本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说完一脸的无奈。
“照这么说,将军已经有了应对的策略了。”部将惊喜的问道。
慕容恪点了点头,正色道:“如今我军兵马太多,每日消耗的粮草也是十分的巨大,照这样下去,我大燕国迟早是要被拖垮的,为此,本将决定借此机会,将军中的老弱士兵裁撤掉,以此来减弱后勤方面的压力,并且,我们还要向王上进言,说明我军目前的艰难处境,让王上尽快下令与敌军议和,否则,我军的处境会越来越艰难。”
“将军说的是啊!如此长期的对峙下去,我大燕国将会被完全拖垮掉,必须要尽快与敌军议和啊!”一名部将附和了一声。
“将军,众士兵已经涌向中军大帐这里,要向将军讨要说法。”一名小校奔入中军大帐,大声说道。
慕容恪闻言,猛的站起身来,并大声道:“诸位将军,随本将前去看看。”说完带领麾下部将走出中军大帐。
见慕容恪已经走出中军大帐,正在闹腾的众士兵,立即停止了闹腾,并抬头看向慕容恪。
慕容恪走向一处高台,看向台下的众将士,大声道:“诸位将士,并非本将故意克扣各位的口粮,实在是军中粮草告急,本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将军有将军的难处,但我们做士兵的都吃不饱,如何与敌军奋力厮杀。”一名士兵大声说道。
“是啊!我们做士兵的都吃不饱,如何与敌军厮杀。”几名士兵随声附和道。
慕容恪闻言,想了一下,正色道:“诸位将士请放心,本将已经决定,裁撤军中的老弱士兵,如此,必然可以省下很多粮草,这样一来,将士们就可以吃饱了。”
正文第九百五十三章慕容恪裁撤兵马
慕容恪说出了解决粮草短缺的方案,并试探众将士的反应。
围拢起来的众将士,听说慕容恪要裁撤老弱兵马,有的表示赞同,也有的开始担忧了起来。
对慕容恪的做法比较赞同的将士,有的是不想打仗,希望自己处在被拆裁撤的将士之列,也有的觉得,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吃饱饭了。
而那些比较担忧的将士,则多是一些老弱的士兵,他们虽然并不渴望当兵,但也不希望自己被裁撤,尤其是那些年纪较大的老兵,除了战场厮杀,没有其它的本领,若是离开了军队,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如何谋生。
“将士们,本将保证,从下一顿开始,你们都可以吃上饱饭,都散了吧!”慕容恪大声说道。
“将军都已经说了,从下一顿开始,让你们吃上饱饭,你们还不立即散了。”见众士兵还聚在一起,一名将领大声吼道。
聚在中军大帐之外的众将士闻令,只得缓缓的散开,并返回各自的营帐。
见众将士已经完全散去,慕容恪大大的松了口气,并带领麾下的将领,重新回到了中军大帐之中。
“将军,您真的打算裁撤兵马吗?如此一来,我军与敌军相比,兵力就更不占优势了。”一名将领担忧的说道。
“是啊!将军,粮草的缺口很大,裁撤少量兵马根本就不顶事,若是大批量的裁撤兵马,只怕我军就难以守住易水防线了。”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慕容恪麾下的部将,对于裁撤兵马是非常担忧的,毕竟。他们的兵马与对岸的谢艾军团相比,已经不具备优势,若是再裁撤一批兵马,实力就更弱了,万一谢艾军团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他们非常担忧能否守住易水防线。
慕容恪自然也明白裁撤兵马会影响大军的实力。会让麾下大军变得弱小许多,但此时的形势是燕国缺乏粮草供应,若不裁撤兵马,前方大军的粮草就支撑不了太久了,而一旦军中断粮,后果自然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极有可能造成全军覆没的下场,为了维持大军的稳定。慕容恪不得不下定决心,将军中的老弱兵马进行裁撤。
“各位将军,后方运来的粮草是越来越少了,若不裁撤兵马,最多半个月,军中就断粮了,况且,老弱士兵的战斗力并不强。淘汰老弱兵马,剩下的就是精兵了。如此,对我军的战力是不会构成太大影响的。”慕容恪正色说道。
很显然,慕容恪觉得,淘汰老弱士兵,会让军中剩下的兵马都是精兵,如此。对战斗力的影响不会很大,甚至,战斗力还有可能有所提升。
“将军打算裁撤多少兵马?”一名部将,大声问道。
慕容恪想了一下,正色道:“先裁撤三成。然后,再根据后方的粮草供应,确定是否继续裁撤兵马。”
“将军,一下子裁撤掉三成的兵马,这样是不是太多了,如此,我军的实力势必会大大减弱啊!”一名部将担忧的说道。
显然,这名部将觉得,一下子裁撤掉三成的兵马,会直接造成防守的诸多漏洞,从而无法有效的守住易水防线。
慕容恪仔细的想了片刻,正色道:“我军粮草供应不上,为了不让大军崩溃,本将也只有忍痛裁撤三成的兵马了,除此之外,根本没有更好的办法啊!而且,本将非常担忧,若是再继续对峙半年,会出现何种后果?”说完蹙起了眉头。
显然,燕国的国力已经被严重消耗了,此时的慕容恪已经感受到了燕国国力的逐步衰退,若是继续这么消耗下去,最多半年的时间,燕国就会全面崩溃,所以,为了能多支撑一些时日,他只得下令裁撤部分老弱兵马,以减少对大燕国国力的持续大量消耗。
“将军,看来我们必须尽快与敌军议和,否则,我大燕国真的是消耗不起啊!”一名部将连忙说道。
“是啊!将军,据潜伏在邺城的细作回报,邺城周边的庄稼获得了大丰收啊!而且,中原和关中一带也都是大丰收,敌军的粮草供应可谓是源源不断,而我大燕国却遭受了蝗灾,粮草供应极其匮乏,能否坚持到来年春耕都是问题啊!”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此时,慕容恪麾下的部将,也意识到,继续与敌军对峙,对大燕国的国力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并希望能够立即停止这种消耗国力的对峙,当然,能否与敌军议和,他们这些做将领的是没有权利决定的,能够决定议和的只有燕王慕容俊。
慕容恪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你们说的没错,继续与敌军对峙,对我大燕国的国力是巨大的消耗,所以,我们必须将军中的危急状况向王上汇报,并让王上尽快下令与敌军议和。”
很显然,慕容恪已经下定决心,要上奏慕容俊,要求与对面的谢艾军团议和。
“将军,末将愿意与将军一同上奏朝廷,要求议和。”一名部将大声表示支持。
“将军,末将也愿意与将军联名上奏。”又一名部将,也大声的要求道。
显然,在这种危急的时刻,慕容恪麾下的部将,都已经不想继续与对岸的谢艾军团对峙了,毕竟,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他们觉得这样持续的消耗国力,非常的没有意思,而且,最终势必会拖垮整个大燕国的国力。
见麾下部将全都选择支持自己,慕容恪显得非常的高兴,并大声道:“既然各位将军都如此认为,那么本将就正式上奏王上,要求与敌军议和。”
“将军英明。”众部将抱拳应了一句。
下定决心之后,慕容恪便将军中的危急状况,以及自己擅自下令裁撤兵马的情况,如实的向慕容俊进行汇报,并告诉慕容俊,大燕国已经处在了极其危急的时刻,若是继续与敌军对峙,很有可能会造成亡国的危险,并强烈要求燕王慕容俊,停止与晋军的对抗,通过议和的方式,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在写好奏折之后,慕容恪麾下的部将,全都在奏折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以表示自己与慕容恪的观点是一致的。
“来人,立即将此份奏折送往蓟城,要快。”慕容恪大声下令道。
“是,将军。”小校闻令,立即接过慕容恪手中的奏折,并揣在了怀中,大步离开了中军大帐。
随后,慕容恪便与麾下部将,讨论如何裁撤麾下的兵马,毕竟,裁撤三成的兵马,不是一个小数字,若是处理不当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为此,慕容恪与麾下的部将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考虑了很多方面的因素,甚至,考虑到这些被裁撤的将士,离开军营之后的去处。
在经过充足的准备之后,慕容恪与麾下的部将,正式开始在全军之中,进行裁撤兵马的行动。
一些老弱的士兵,由于战力相对较弱,全部都处在了被裁撤的行列之中,由于准备的比较充分,大营之中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乱和抗议,一些小规模的抗议,也全部都被慕容恪麾下的将领,成功的化解掉了。
由于慕容恪麾下的兵马,足有十六万之众,为此,此次裁撤的老弱兵马足有五万之众,可是说,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
这些老弱将士被裁撤之后,立即分批离开易水北岸,向着他们的家乡方向行去,为了让这些将士能够成功的抵达家乡,慕容恪给他们发放了足够的盘缠。
慕容恪如此大规模的裁撤兵马,自然无法躲过谢艾麾下斥候的眼睛,在这些老弱兵马分批离开大营的时候,谢艾麾下的斥候,便立即将这一消息,向谢艾作了汇报。
“将军,对面的燕国兵马不知何故,已经撤离了数万人马。”一名小校奔入谢艾的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谢艾与麾下部将闻言,皆是微微有些诧异,毕竟,此时的燕国兵马,并不占据任何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燕国不向易水防线增兵,居然还向后方撤离的数万兵马,如此行动,自然惹人生疑。
“燕国大军撤离数万人马,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谢艾连忙问道。
小校抱拳道:“启禀将军,从昨日开始,就已经陆续有燕国士兵离开大营了,今日离开的兵马更多了,而且,这些离开的兵马,都卸掉了兵器和铠甲,只携带一些简单的衣服和干粮。”
“什么,这些兵马居然卸掉了兵器和铠甲,照这么说,这些燕国兵马并不是向后方调动,而是被慕容恪裁撤了。”谢艾惊讶的说道。
“是啊!将军,看来真的是慕容恪裁撤了这些兵马啊!如此,燕国的兵力,就更不占据任何优势了。”一名部将连忙说道。
“将军,燕军与我军对峙正酣,慕容恪为何要这么做,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啊!”另一名部将,疑惑的说道。
正文第九百五十四章佯攻
在两军激烈对峙的局势下,燕军主将慕容恪,突然裁撤军中的兵马,这一点非常值得怀疑,自然也就引起了谢艾麾下将领的疑惑,并大声的说了出来。
谢艾点了点头,正色道:“看来燕国已经无法供养如此多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