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荣泰的嘴都快咧到耳根了,他昨天才从相州过来,又要他吃相州菜,腻不腻啊!
  但他又不敢反对,眼看李延庆进去了,他只得无精打采地跟了进去。
  店铺很狭长,分为里外两间,外面只有三个座位,一个两人座,一个单人座,里屋有帘子遮住,看不清楚,看起来似乎人不少。
  伙计认识李延庆,躬身笑道:“真对不住李少君,里面没位子了,就坐外面吧!”
  “行啊!胖子,咱们就坐外面。”
  郑荣泰忽然找到了借口,连忙道:“我这身子一坐,走道就没法通过了,要不,咱们换一家吧!下次再来吃这家。”
  李延庆挠挠头,郑荣泰的身体确实太宽了,他一坐下,狭窄的走道便堵住了大半,看来只能换一家了。
  “那好吧!再去别人家看看。”
  “好咧!”郑荣泰一转身便向外急不可耐地走去。
  李延庆正要离开,这时,帘子拉开,有人探头问道:“我们的菜怎么还没有上!”
  这声音似乎有点耳熟,李延庆一回头,那人也看见了李延庆,两人一下子愣住了,竟异口同声道:“原来是你!”


第0265章 京城遇旧
  这个探头的男子竟是李延庆参加发解试时认识的朋友周春,临漳县人。
  “原来是周大哥,真是巧啊!”
  “哈哈!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贤弟,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两人上前亲热地打招呼,已经走到店外的郑荣泰顿时泄了气,看样子,这家店是非吃不可了,可是招牌这么油腻!
  “贤弟是来吃饭吧!我们这里正好有位子。”
  李延庆指了指店外的郑荣泰,“外面还有一个呢!”
  周春看见了郑荣泰,脸上露出会心的笑意,原来是郑胖子,“没问题,一起来吧!旁边有空位,加一张椅子就行了。”
  “郑贤弟,请过来坐!”周春热情地向郑荣泰招手。
  郑荣泰只得无精打采地走了进去。
  在一张小桌前挤了五个人,周春和另外两个朋友在一起吃饭,其中一个李延庆也认识,也是临漳县的士子洪大志,而另一人则是岳麓书院的士子,也是相州安阳人,叫做吴蕴,巧的是他认识郑荣泰,他和郑荣泰就住在一条街上。
  彼此都认识,关系就融洽了很多,李延庆笑着问洪大志,“洪大哥是去年中举的吧!”
  去年九月,各州又举行了一次发解试,发解试也是三年一次,在省试的前一年秋天举行,李延庆那年是恩科,属于加考,去年的发解试才是正常考试。
  洪大志笑着点点头,“因为你们那一年名额太少,相州官府几次和礼部协商,最后礼部终于松口,名额增加到三十人,我考中第二十九名,终于抓到了尾巴,可以进京赶考了。”
  “那第一名解元是谁?”李延庆笑问道。
  “你认识的,杨度,你那一年的第二名。”
  “考中了还可以重复考?”李延庆惊讶道。
  “当然可以,只要愿意就可以报名再考,不过没几个人愿意重考,如果这次考不中,以前考中的也跟着作废了,估计杨度一心想拿第一。”
  “他不是想一心拿第一,他也是没有办法。”
  一旁的郑荣泰插口道:“上舍中等生他两次都没有考过,他只有拿到解元,才可以直升上舍中等生,否则就只能离开太学了,这是唯一的机会。”
  “看样子,他把机会抓住了。”
  王大志又低声道:“李老弟,真的很不幸,去年发解试,汤阴县居然只有一个人考中,临漳县考中了十二个。”
  李延庆一点不奇怪,有李大光那样的人当学正,县学生徒整天舞枪弄棍,汤阴县士子考得过才怪。
  李延庆喝了口酒,长长叹了口气,“这就是蒋大刀的政绩,他当知县这么多年,把汤阴县害惨了。”
  这时,伙计端来了几盘酥骨肉,酥骨肉是将肉骨头腌制三天后再用小火慢慢烤,烤的焦黄酥脆,喷香异常,是相州一道名菜,只是各家的腌制配料不同,所以味道都有所不同。
  这家店做得非常地道,连郑荣泰也不嫌弃档次太低了,他一口气啃了三根,大声叫好。
  周春端起酒杯问道:“听说今年的主考官是太宰余深,贤弟一直在京城,对他了解吗?”
  旁边的王大志和吴蕴也凑上前,想听听李延庆的高见,主考官的性格和政治理念对科举成绩极为重要,比如主考官是主战派,而考生策论满篇都是绥靖妥协,这样的考生文采再好也是落榜。
  李延庆笑道:“我去年初倒是听过一次他的报告,我个人理解,此人条理性很强,非常注重条理,考策论的时候把自己的观点列出来,要分成一二三四五,这一点要切记了。”
  众人听得很认真,连郑荣泰也一眨不眨地睁着小眼睛,全神贯注听李延庆的讲述,他忍不住问道:“他对书法有要求吗?”
  “书法应该和所有主考官一样吧!写成正楷和行楷都可以。”
  李延庆看了一眼郑荣泰,“你不会真要参加科举吧?”
  郑荣泰表情十分尴尬,勉强笑道:“我当然不想,只是我那个老爹和阿姊非要逼我参加,不过我也想试一试,体会一下科举的气氛也好。”
  旁边洪大志和吴蕴不解道:“郑贤弟也是举人,还是太学内舍生,怎么就不能参加科举?”
  周春知道一点点端倪,他不吭声,李延庆当然很清楚郑胖子参加科举意味着什么,他也不说破,打个哈哈笑道:“当初他自己跟我说不参加科举的,现在又变卦了,所以我觉得有点奇怪。”
  郑荣泰刚想解释,却被李延庆在桌子下面踢了一脚,他只得嘿嘿一笑,不说话了。
  “主考官还有什么特殊的爱好之类?”周春又继续问道。
  “爱好喝茶吧!”
  众人都笑了起来,周春正要解释,李延庆却摆摆手笑道:“和你开个玩笑,余深比较关注柴米油盐之类的小事,对边疆大事不太关注,太学很多士子都说,今年可能不能考宋辽、宋夏之类的大事,而是会关注民生。”
  “可余深只是主考官,他并不管出题。”洪大志不服气道。
  李延庆笑道:“其实这种议论有一定道理,主考官的任命其实代表一种风向,比如上上届科举由相国蔡卞为主考,有人从他履历中推断科举会重点考财税,结果五道策论题都是和税赋漕运有关,或许这只是巧合,不过即使相信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各位认为呢?”
  众人默默点头,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再去看看一些关于民生方面的书籍。
  这时,李延庆想起一事,问周春道:“你们住在哪里?”
  “在宜男桥客栈,就在瓦肆大门对面,房费不算贵,一天三十文钱,包早饭,每天都有热水供应,比民房方便。”
  旁边一直不吭声的吴蕴笑道:“岳麓书院给所有参加科举的士子每人补贴三贯钱,虽然吃饭要花钱,但住宿费就有了,再加上平时节俭的一点钱,基本上不用增加家中负担。”
  众人又聊了片刻,时间便差不多了,大家抢着付帐,还是李延庆掏钱结了账,众人这才分手。
  走了一段路,郑荣泰才嘿嘿一笑,“老李在京城这么有名,弓马大赛的第一,宝妍斋的少东主,我发现他们居然都不知道,还以为你和他们一样清贫。”
  李延庆瞪了他一眼,“这种事情我都不放在心上,你激动什么?”
  郑荣泰嘟囔一句,“我只是觉得他们孤陋寡闻而已。”
  “他们是读书人,弓马大赛他们会关心吗?汴京又有几个人知道宝妍斋的东主姓李?你说这些都是废话。”
  李延庆又忽然将郑荣泰拉到一个角度,低声问他道:“你是不是又想在科举中作弊?”
  郑荣泰满脸尴尬,半晌才吱吱呜呜道:“我真不想参加科举,但家里硬逼我参加,还说是太子的意思,这一次我什么都不管了,只管答题,能否考上与我无关。”
  李延庆顿时明白了,郑家应该是走考官路线,挟带、抄袭、替考这些低端的作弊方式都不用了,直接在考官那边搞定,以郑家在京城的权势,在省试作弊反而比在解试作弊更容易一点。
  李延庆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自从有了科举,作弊便如影伴随,尤其到了北宋末期,官场黑暗腐败,科举作弊极其严重,郑家的作弊不过是冰山一角,自己着实没有必要惊讶,可就算如此,也让李延庆觉得像吞了只苍蝇般的难受。
  “走吧!我要回去了。”
  李延庆本想再找个地方喝上两杯,可这一刻他一点兴致都没有了,郑荣泰着实令他觉得索然无趣。
  他也不管郑荣泰能否跟上自己,转身便向太学方向走去。


第0266章 指点迷津
  入夜,李延庆独自坐在书房里读书,虽然下午吃饭时,他对周春等人说余深当了主考,今年科举策论很可能偏向鸡毛蒜皮的小事,尽管这只是开个玩笑,但李延庆自己也觉得很可能会是真的。
  科举试题往往是当权者一种舆论风向的体现,现在大宋弊端丛生,官员庞大,军队庞大,财政开支庞大,税赋及专卖收入日趋窘迫,而底层民众却日益贫困,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风向往往会有两种选择,一是要么激发士子们的忧患意识,让士子们关心国事,为朝廷出谋划策。
  而另一种选择却恰恰相反,尽量回避各种弊端,而引导士子们将目光转向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科举的试题往往就会起到这种作用。
  所以李延庆觉得,有必要再好好研究一下余深的治国理念,从这些理念中他或许能猜到一些科举题。
  李延庆的运气不错,在年初第二次购买的一大堆书中,他买到一本余深写的一本策论集,因为数量太少,所以没有刻印,而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书坊出售,他当时买这本书花了二十贯钱,现在看来,这本书非常有用。
  第一篇便是余深写的《论开边》,李延庆便是因为这篇千余字的策论而买下这本书,在书中,余深极力反对攻打辽国,他认为辽国已是腐坏之躯,内讧严重,皇权斗争极为残酷,这样的王朝已对大宋毫无威胁,但它却能抵挡北方新锐胡虏的崛起,可以说,这个观念和李延庆不谋而合,也和朝廷中绝大多数官员不一致。
  李延庆隐隐觉得,赵佶让余深当主考,正是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又想趁辽金大战,后背空虚的机会,出兵夺回幽云十六州,可另一方面,赵佶又担心金国成为辽国第二,很可能今年的试题还是涉及辽金局势。
  这时,外面院子传来敲门声,紧接着门开了,似乎喜鹊在和谁说话。
  李延庆便放下书问道:“喜鹊,是谁啊?”
  院子里传来王贵的声音,“老李,是我们,我们来找喜鹊要点药膏,另外,老牛有事情找你。”
  李延庆起身走出房门,院子里只有王贵和牛皋两人,他便笑问道:“五哥和阿汤呢?他们怎么没来?”
  王贵笑道:“五哥要跟徐宁练枪走不开,汤哥今晚当值巡逻,所以我们两个来了。”
  “进来坐一会儿。”
  李延庆让两人进书房坐下,他见两人似乎有心事,便笑问道:“好像不是来讨要药膏那么简单吧!”
  王贵叹了口气,“明天要负重行军去河北,要二月初才能回来,那时你正好在科举,估计我们见不着面了。”
  “为什么?”
  “回来的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