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涛脸上顿时露出尴尬之色,他看了看知府刘寿山,刘寿山连忙道:“张团练本来是准备带军队北上参训的,但洋山县那边忽然出现一股盗贼,张团练便率军去剿匪了,所以就没有去成。”
  李延庆当然知道这个刘知府在信口开河,找借口都不会,洋山县哪里会出现什么盗贼,无非是他们怕自己夺了地方主官的军权,扣住厢军不让回来。
  李延庆也不说破,只淡淡道:“训练对士兵们很有好处,夔州路几个州的厢军回去后都普遍反映不错,不仅军纪得到增加,士兵的体质和素质也和从前不能比,完全就像换了一支军队,反正只集训半个月,张团练最好明天就带兵出发。”
  张涛又看了一眼刘寿山,刘寿山点点头,张涛连忙起身行一礼,“卑职遵令,明天就带弟兄们去京兆府集训。”
  李延庆随即又去郊区探望几户河东路逃来的难民,询问他们生活情况,又嘱咐刘寿山和肖云要关心逃民,随后李延庆又参观了仓库,询问了今年的税赋情况,休息一夜,次日便率军启程南下。
  就在李延庆率军刚走,刘寿山立刻将一只鸽信飞往成都府。
  ……
  成都府是巴蜀地区政治中心,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成都府路包括成都府、绵州、汉州、茂州、简州、眉州、嘉州等等十三个州府,人口数百万,是大宋目前仅次于江南东路和两浙路的税赋重地。
  成都知府叫做曾秀麟,出身彭州大族,是宰相章惇的女婿,元符二年进士及第,在朝廷资历极深,政和五年曾出任礼部尚书,政和六年在派系斗争中失利,被蔡京弹劾,被贬到成都府出任通判,宣和二年正式出任成都知府至今。
  巴蜀一向是太傅梁师成的地盘,曾秀麟也是梁师成的心腹,赵桓登基后,童贯、王黼、李彦被杀,蔡京退仕,梁师成被发配岭南,朝廷已无位高权重之臣,曾秀麟是巴蜀本土官员,又以他数十年的从政资历成为了巴蜀三路事实上的地方官领袖。
  曾秀麟政治意识极为敏锐,在朝廷中也有同盟,左相吕颐浩便是他政治同盟,当康王赵构即位后,他是地方官府中第一批上表称贺的地方主官,李纲被罢相后,天子赵构有意提升他为副相,但被他婉言谢绝,并支持朱胜非为相国。
  而当太上皇从金国返回后,他又是第一个上书慰问的地方官,赵佶被他的忠心深深感动,他由此进升为正二品特进。
  李延庆被封为川陕经略使,曾秀麟也虚与委蛇,一方面积极表态全力支持京兆军抗金,另一方面却暗中抵制李延庆落实巴蜀三路的管辖权,正是在他的授意下,巴蜀三路各州的知州们都不把政务报告交去经略府,而是直接上报朝廷,使李延庆这个川陕经略使名存实亡,依旧只有陕西经略使的实权。
  曾秀麟这两天有点心神不宁,他已经知道李延庆南下巡视的消息,他也知道李延庆为什么南下,成都府路上半年的三百万贯税钱和七十万石粮食到现在还没有解押去京兆府,李延庆名义上是来巡视巴蜀,但真正目的想必是来兴师问罪吧!
  税钱和粮食都在成都府的仓库内,但曾秀麟并不想就这么交给陕西路。
  “倒是谁在难为谁?”
  官房内,曾秀麟喝了一口茶对转运使张吉冷冷道:“他要抗金我们全力支持,一文钱也不会少给他,但现在宋金签订了五年合约,还要像去年那样支持陕西路,我觉得就没有必要了,我们也要修桥修路,也要办学,也要支付官员俸禄,如果把全部税赋都给他,我们怎么办?所以要谈一谈,以后只给一半,另一半交给朝廷也好,留作自用也好,总而言之,我们不可能再象从前那样无条件支持他了。”
  张吉陪笑着说道:“宋金协议是从五月份开始,而这次的钱粮是整个上半年的税赋,卑职的意思是说,这一次先给他们,下一次再商量。”
  “我知道,给他们也无妨,但在给之前必须先讲好章程,以后怎么给,不把以后的事情说好,这一次我就不会给他。”
  张吉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李延庆那么强势的人,得罪了可不是好事了,恶人要自己去做,又不肯给自己一个变通的办法,事情很棘手啊!
  张吉犹豫一下,又硬着头皮道:“卑职听说朝廷派温御史来成都,如果卑职不给,就违背了官家和朝廷旨意,就怕御史会弹劾卑职。”
  “这或许是官家的意思,但未必是朝廷的态度,据我所知,朝廷为这件事也是争论不休,知政堂的意见是三比三,而且太上皇希望我们能恪守原则。”
  “太上皇?”
  张吉愣住了,难道太上皇也插手这件事了。
  他见曾秀麟的目光透着得意,便忍不住低声问道:“莫非太上皇和府君有联系?”
  曾秀麟得意一笑,“你以为呢?要不然我会和他李延庆撕破脸皮?”
  曾秀麟又起身拍拍张吉的肩膀,“放心吧!我手上有太上皇的手谕,不会让你被御史弹劾。”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只见成都府通判许庆微快步走进内堂,对曾秀麟笑道:“府君,汉中府的鸽信到了!”
  曾秀麟精神一振,连忙道:“快拿来我看!”
  这必是汉中知府刘寿山给自己的鸽信,曾秀麟很想知道李延庆在汉中府都问了什么问题?
  曾秀麟打开写得细细密密的鸽信,仔细地看了一遍,他点点头对张吉和许庆微道:“他果然是来催钱粮,在我的意料之中,不过他还提到了厢军去京兆府集训一事,我们的厢军去了吗?”
  许庆微笑道:“这件事我记得洪指挥使请示过府君,当时府君说如果别的府州都去了,那成都府也可以去。”
  “那别的府州都去了吗?”
  “有部分去了,但大部分都没有去,据我所知,连距离京兆府最近的汉中厢军都没有去。”
  曾秀麟呵呵笑了起来,“既然如此,我们急什么,等别的州府都去了,我们成都府厢军再去也不迟!”
  “可我们需要找一个理由!”张吉又小心翼翼道。
  曾秀麟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这个张吉什么都好,就是胆子太小,需要什么理由,没有时间就是最好的理由。
  但他怕张吉担心太多,便随口敷衍道:“理由千千万,咱们运钱粮北上不是需要厢军吗?所以没法去集训,这个理由怎么样?”
  “好!好理由。”
  许庆徽和张吉交口称赞,三人一起大笑起来。
  曾秀麟心中却有点狐疑,只带五百女兵南下,这个李延庆在搞什么名堂?


第0929章 各耍心机
  黄昏时分,李延庆的队伍抵达了距离成都县约五十里的蚕此镇,再向前走便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李延庆随即下令军队在小镇上驻营休息。
  军队带有简易行军帐,很快便在小镇外面的空地上搭起了军营,李延庆却对小镇颇有兴趣,趁着驻营的空档,他带着扈青儿和两名亲兵不紧不慢向小镇走去。
  蚕此镇其实也不算小,只是比较分散,镇东和镇西之间还分布大片稻田,李延庆驻军之地在镇东,而小镇的繁华之地却在数里外的镇西。
  不过镇东也有一座客栈,两座酒馆和一家杂货店,此时,天还没有完全黑,李延庆见一家院子开着大门,便信步走了进去,却见院子里一对老夫妻正在编竹器。
  “官家要买竹器么?”老者热情地迎了上来。
  老者说一口纯正的川音,不过还能听懂,李延庆见竹器编得不错,便笑道:“可以买上几个,不过老丈能不能先给我一碗水。”
  “老婆子,快去倒水!”
  老妇人起身去倒水了,老者又拿出几张竹凳子热情地请他们坐下。
  “听官人口音,应该是北方人吧!”
  “我是河北相州人。”
  “难怪长得那么高大。”
  老者又看了一眼穿着紧身盔甲的扈青儿笑道:“女娃子从军还是比较少见的。”
  扈青儿脸冷了下来,她不喜欢别人拿她从军之事开玩笑,李延庆呵呵一笑,岔开话题,“老丈就是编竹器为生吗?”
  老者摇摇头,“编竹器只是为了给儿子补贴一点家用,种田太辛苦,生活压力大啊!”
  这时,老妇人端了一壶水和几只大碗出来,她对扈青儿温和地笑了笑,又继续编竹器去了。
  扈青儿连忙给李延庆倒了一碗水,李延庆端起碗喝了口水,点点头道:“水质不错,很甘甜。”
  “我们这里井水儿很好,慢点喝,壶里有的是!”
  扈青儿过去找老妇人挑选竹器,李延庆却很随意地和老者闲聊。
  “我看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也丰富,怎么会日子难过?”
  “哎!税赋太重了,除了田税免役钱外,还有抗金军费,每个人头一贯钱,我们家六口人,一年就要六贯,而且现在都是讲足贯,相当于以前的八贯钱,至少要养四头大肥猪才够交抗金军费,听说陕西路的军费都压在我们巴蜀身上,日子过得苦啊!”
  李延庆沉默片刻问道:“那家里的盐茶开销大吗?”
  “盐茶酒一直就很贵,现在我都是自己上山去采野茶,但不准卖,酒也是,自己酿果酒喝,也是不准卖,卖了就要坐牢,盐没法子,一斗盐要几百文,只好省着点吃。”
  这时,扈青儿挑了二十几只竹器,亲兵付了钱,直接挑着竹器跟随李延庆回营了。
  “老头子,你刚才乱说话,那个年轻人好像不是一般人,那个女娃子是他的随从,我看得清楚,连头盔都是用银子做的。”
  老者心中也有点懊悔自己说得太多,但他依旧嘴硬道:“没啥子关系,我说的大家都知道,又不是哪样秘密!”
  话虽这样说,但他还是连忙关了大门,给老妇人使个眼色,两人收拾东西躲进里屋去了。
  ……
  李延庆几乎是沉默着返回大营,他第一次听说还有抗金军费这个税目,每人每年一贯钱,成都府路有五百万人口,那每年至少征收五百万贯钱,而去年成都府交给经略府的钱是六百万贯,也就是说,除了抗金军费外,别的税赋只有百万贯,这可能吗?
  田税、户税、商税、免役钱,更不要说官府专卖的盐茶酒糖生铁等等生活物资,光这些日常生活物资的专卖收入至少都要一千万贯以上,这些钱到哪里去了?
  李延庆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或许就是曾秀麟的把柄。
  ……
  次日中午,李延庆队伍抵达了成都县,知府曾秀麟、通判许庆微、转运使张吉以及都指挥使洪兆年等等数十名官员出城迎接川陕经略使、晋王李延庆的到来。
  曾秀麟年约六十岁左右,身材高胖,精神矍铄,脸上随时随地都挂着笑容,而且很善于控制话题,从城门口到府衙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在说,其他官员只是带着一丝礼貌的笑容,没有一个人打断曾秀麟的话插嘴。
  也由此可见曾秀麟的强势,在成都府乃至成都府路,他都是说一不二。
  ……
  众人在府衙坐下,李延庆指着赵开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陕西路转运使赵使君,想必大家都认识吧!”
  众人脸上都露出尴尬之色,曾秀麟干笑一声道:“赵使君又遇伯乐,可喜可贺!”
  赵开冷冷哼了一声,“曾知府对赵某的关照,赵某一直铭刻于心。”
  曾秀麟脸上的笑容终于有点挂不住了,他连忙转开话题笑着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