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官哭笑不得,斥责道:“考试马上开始,不准再睡了!”
  郑胖子这才醒悟,连忙用篮子遮住脸,一副害羞的模样,考官懒得理他,后退两步,正好看见低头强忍笑意的李延庆,不由狠狠瞪了他一眼,“专心考试!”
  考官快步走了,郑胖子压低声音道:“李贤弟,回头我请你吃郑福楼的烤乳猪,还有喷香的火烧肘子,这次考试就麻烦你多担待一点。”
  李延庆不知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便含糊答应一声,心中暗忖,“不会这小子要自己帮他作弊吧!”
  随着东天空翻起鱼肚白,晨曦笼罩着考场,这时,远处劝学楼上传来第一声云板叩响,科举时间终于来临。
  今天考兼经《论语》和《孟子》,包括正式答题纸三张,草稿三张,以及一条糊名纸,一共七张纸,交卷的时候一张纸都不能少,否则这一场考试就会被直接判为不合格。
  曾经在上届解试时发生这么一个笑话,一个考生拉肚子,情急之下抓起一张草纸跑去茅厕,交卷时才发现少了一张纸,考生再三哀求,愿意去茅厕把纸捞出来,结果被恼怒的考官下令乱棍打出,科举直接泡汤,考生或许不嫌臭,但考官呢?
  这时,两名士兵举着考题牌从两头同时出发,依次从各个号房门口路过,也只有这个时候秦亮才会感到一丝安慰,他是第一个看到试题的士子,其余时候他都将在巨臭中默默度过。
  兼经一共考十题,每次出示三题,将在半个时辰内把全部试题出示完,如果没有看清题目,也可以摇铃请考官重新出示题目,不过这种情况最好不要发生,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考官认为你看题不专心,以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以作弊嫌疑驱逐出场。
  当举牌经过李延庆面前时,李延庆连忙抄下试题,这时他已点燃了蜡烛,忽明忽暗的烛光下,只见第一题是:“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第0115章 解试科举(三)
  题目中不会告诉你,这道题需要你回答什么,是要默经还是写诠释之类?如果连这个规则都不懂,那就不用来考什么解试了。
  解试其实和省试一样,只是难度稍微简单一点,考官的尺度稍微宽松一点,但答题的标准却一样。
  这道题不是考诠释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一道小论述题,让你用数百字来破题,阐述你是怎么理解这句圣人之语。
  李延庆又接着看第二道题,第二题还是考论语,“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就在这时,李延庆忽然听见隔壁传来“哗啦!哗啦!”的翻书声,只听郑胖子自言自语道:“他奶奶的,这道题老子明明看过的,在哪里去了?”
  李延庆呆了一下,他这才明白郑胖子要请自己吃红烧肘子的含义,“假如自己发现他作弊,请保持沉默。”
  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李延庆又想起郑胖子进考场时连包裹都没解开,甚至连象征性地搜一下都没有,这就说明,除了主考官以外,恐怕其他考官都被他家收买了,这个姓郑的到底是什么来头?
  回头他倒要问一问了。
  这时,士兵又举第二轮题过来,这是第四题到第六题,一般而言,这个时候不要答题,而是先把十道题全部抄下来,然后再开始答题。
  不多时,士兵将十道题全部展示完毕,又过了片刻,远处劝学楼上再次传来一声清脆而悠远的云板,答题正式开始。
  现在大概是清晨六点钟,考到下午六点结束,也就是六个时辰,平均半个时辰答一道题,再留一个时辰来检查,这是出题者的时间安排。
  但师父姚鼎告诉过自己,要想考上举人,正式考卷上就不能有一点修改,必须先在草纸上答完全部题目,然后再抄誉在正卷上。
  有任何修改的痕迹都会被视为在考卷上留记号,从而有作弊嫌疑,同时书法也会丢分,极可能第一关初选就过不了。
  所以绝不能按照官方的时间安排来答卷,必须在四个时辰内答完十道题,然后用一个半时辰抄在正式答卷上,最后半个时辰用来检查以及糊名之类。
  如果一道题答五百个字,那就是五千字,要有论点明确,文采优美,条理清晰,还要切中要害,笔调犀利,对考生的要求其实很高,根本没有时间仔细考虑怎么答题。
  李延庆又回到第一道题目,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道题他很熟悉,当初他还和师父辩论过,最终师父姚鼎承认他的想法更新颖,更有说服力。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君子在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人,不管是自己亲密的人,还是疏远的人,都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义。”
  但问题就来了,仁义的标准又是什么,仁义的限度又是什么,如果仁义与法律违背,那是要守法还是守义?如果对任何人都要做到仁至义尽,那么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国家和社会是否承受得起?
  所以李延庆认为这道题要用辩证的思路,一分为二地回答,首先承认仁义为待人标准,原则上没有问题,但同时要对仁义进行一个“度”的限制,仁义之施不能违背国之法律,仁义之度不能损害国之利益。
  这道题也有格式要求,首先要写诠释,也就是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才能发挥自己理解。
  李延庆便在草纸上提笔写道:“君子于天下人,无亲无疏,惟义之所在,与相亲比而已。”这就是诠释了。
  然后开始发挥,李延庆另起一行写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庶民逐利,可施之于利,感之于义,教化之功也!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榘,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仁义之施,如方圆不能离规榘,俨如五音不能出六律。
  ……
  第一题李延庆写了四百余字,便清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然后接着做第二题。
  李延庆思绪如泉涌,一口写完三题,天色终于青明,蜡烛也烧了一半,他连忙吹灭蜡烛,将蜡烛放回篮子,又将桌子上的蜡痕刮去。
  这时,隔壁的铃铛响了,片刻,一名士兵上前询问:“什么事?”
  “我要上茅厕,请扶我一下。”
  李延庆只觉一个庞大的影子遮住了光线,他不由抬头望去,却正好看见了令人吃惊的一幕,只见郑胖子被军士扶出号间的瞬间,将一张叠好的纸塞进了军士的手中。
  在军士向他这边看来之时,李延庆迅速低下头,心中着实震惊,这是里外勾结的作弊,郑胖子必然是把题目给军士,再由军士送出去,由捉刀人答题后再送进来。
  虽然大门已关闭,但他也知道有办法送出去,他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例子,比如用飞鸽传书,再比如在指定的地点用弹弓打出去,外面有人接应等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规矩再严,作弊总有对策。
  不过看见归看见,李延庆也不至于到检举揭发的程度,这不是得罪人的问题,是君子立于危墙的考量。
  郑胖子不用搜包就堂而皇之走进考场,说明他收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除了主考官以外的整个考场,由此可见他背景之深。
  揭发这样的人,恐怕被揭发者无恙,而揭发者却会招来灾祸,他李延庆暂时还不想与潜规则作对,平白惹祸上身。
  李延庆便装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继续答题。
  上午是答题的关键,下午因为要涉及到抄誉到正卷和检查等等,答题时间并不多,一般而言,如果上午做不完六道题,时间就相当紧迫了,会让考生慌乱,从而严重影响下午的答题质量。
  李延庆上午做得非常顺利,他已经一口气答完了九道题,只剩下最后一题放在下午回答。
  这时钟声敲响,午休时间到了,考生可休息半个时辰,然后再继续答题,这时候会有茶水送来。
  李延庆感到肚子里一阵饥肠轱辘,他凌晨四点钟就起来吃早饭,早已消化殆尽了,李延庆放下笔,小心翼翼收好卷子,转身取过糕点,慢慢啃了起来。
  “李贤弟,我这里有烧炙鸡腿,要不要来两个?”隔壁郑胖子热情地向他招呼。
  李延庆心中暗骂,考试严禁说话,他现在已经犯禁了,如果再敢伸手去接鸡腿,被考官看见,他还想考不考科举了?
  这胖子可以百无禁忌,但不要连累了自己。
  李延庆便笑着小声道:“多谢郑兄好意,但现在最好不要说话,以免被考官误会。”
  “对!对!对!我都忘记了,那就晚上我再请贤弟喝酒吃肉。”
  这时,军士开始送茶水了,一名军士提着大篮子,篮子里是粗瓷大碗,另一名军士则拎着一壶热水,给茶碗里倒茶,不用士子们动手,军士动作熟练,直接会将茶碗放在桌上。
  李延庆便知道,隔壁郑胖子的答案一定回来了,这个时候若再不回来,时间就来不及了。
  李延庆只管低头吃东西,但他眼角余光却看得清楚,军士分明递给了郑胖子两个碗,两个碗叠在一起,上面一个碗是茶水,那下面一个碗呢?
  而考官就在旁边几步外,但他却熟视无睹,果然被自己猜中了,三人集体帮郑胖子作弊。
  茶碗在一刻钟后被军士收走,这个时候可以继续休息,但如果觉得时间来不及,也可以开始答题,显然今天的题目太难,题量也相当大,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开始提笔沙沙地写了起来。
  李延庆在中午休息结束前答完了全部十道题,他重新修改了两遍,稍微润色一下,觉得没有问题了,这才开始将答案抄写到正卷上,一行行漂亮而飘逸的行楷跃然于纸上。


第0116章 解试科举(四)
  距离第一场还有半个时辰结束时,劝学楼上的鼓声敲响了,这是提醒考生的鼓声,还有半个时辰就要考试结束了,这个时候也可以交卷了。
  李延庆早已抄完了全部的试题,检查了两遍,确保一个字不错,这时,他在正卷上方写下了自己的籍贯、名字和考号,又将名字卷起,又从篮子里取过浆糊,用糊名纸将边缘糊住,等待卷子干透,最后在糊名纸上写了卷号,八十八号。
  天已经黑了,没有蜡烛照亮根本就无法写字,部分考生蜡烛上午就用完了,这时他们无法再做下去,不断听到有考生发出绝望的叫声。
  但监考官却不肯补充蜡烛,而是严厉警告叫喊的考生,好几名考生被记录在案,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科举,一般有两次不良记录,第一轮初选就会被刷掉。
  这时,开始有交卷的铃声陆续响起,有考生交卷了,但不少考生还没有做完,他们异常慌乱,拼命赶题。
  李延庆忽然听见右侧的考生“啊!”地叫了一声,声音里充满了惊恐和绝望,不用说,此君一定发现自己忙中出错,倒是左侧的郑胖子一声不吭,显然已胸有成竹。
  大部分考生都没有打草稿,直接在正卷上答题,这样修改难以避免了,一旦出现修改,运气好只是被扣卷面和书法分,运气不好就直接判为不合格。
  虽然一科不合格并不影响后面三场考试,但考虑到最后只录取十五人,一科不合格就等于提前判了整场科举失败。
  李延庆看了看糊名条,已经差不多干透了,他便吹灭最后小半截蜡烛,收拾好篮子,将需要更换添加的物品放在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