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织豪杰去抗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娘白瞪了一下眼睛说:“粮食怎么个藏法,你教教我。”

    柴龙果断地说:“好啊,我就教教你,怎么藏这些粮食。”柴龙在教着老乡们怎样藏好自己的粮食。

    这几十个匪兵把抢来的粮食交到了老百姓手里,就一个个和死了爹一样,蹲在了那里,一声不吭了。李大中熊他们说:“你看看你们,哪里还像个国民党的兵啊,就是一个个的土匪。老百姓没了粮食,还咋活命?”

    别的匪兵都不说话,只有一个瘦子还嘴道:“我们也是人,也饿得慌,老百姓不给粮,不抢咋办?”

    李大中真想上去扇他一个耳光,但想了想,如今自己也算个指导员了,打人犯纪律。只好引导他说:“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不给你们粮食吧!”

    “知道啊,”这个瘦子说,“不打鬼子呗!专门打八路军。”

    “好,还挺明白。”李大中说,“那你还跟着国民党干?”

    这个瘦子说:“不干没有办法哟,当兵吃粮,养家糊口。没想到,家也没养了,自己也没有吃上饭。难啊——”

    “你叫什么?”李大中问。

    “我叫王老三,也就是高唐地的,离这里不远。”这个瘦子国民党兵说。

    在处理这些俘虏时,按照八路军的政策,愿意回家的,发给路费,愿意参加八路军的,欢迎。王老三和几个俘虏,愿意加入革命队伍,聊堂支队临时把他们安排到五连,也就是李大中的连队。

    九月中旬的一天,聊堂支队获悉桑阿镇的敌人又要出来抢粮,就连夜进入到蔡庄一带,准备利用有利地形,和齐子修打一仗。

    蔡庄村也就是在桑阿镇东北。3公里处,是聊城通往堂邑的必经之道。至于为什么要在蔡庄村打这一仗,聊堂支队在和韩行商量时,参谋长李善亭曾问过韩行:“韩科长呀,你不是说,从今以后,不再打阵地战吗,为什么要在蔡庄打阵地战?”

    韩行说:“我说过,不打大的攻坚战,并没有说不打阵地战。现在主要的战争是争夺粮食,如果齐子修蹿过来,夺走了粮食,我们又要饿死一些人,齐子修又能养活一些人。现在正是秋收,保卫秋收,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是,齐子修没有炮兵,就是有几门炮,也缺乏炮弹。而我们还有几门迫击炮,最起码我们的炮火占了优势。这样的仗,我们能打!



   

    

    
  

  

  

  

   

   

   

    还有就是有利的地形和上级的支持,这个地方属于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建民不会看着我们不管的,马上和赵司令联系。”

    李善亭笑着对韩行说:“韩科长呀,不让打大仗的是你,让打大仗的也是你。”

    张大千和柴龙也同意韩行的意见。韩行说:“兵无常势,水无长形,人是活的,不能叫尿憋死。”

    韩行还有一个担心的,就是聊城和各个大据点的鬼子,日本人不打国民党,国民党不打日本人,他们之间早有默契,如果蔡庄一打,要是日本人从后面乘机插一杠子,那就麻烦了。他叫王秀峨抓紧联系潘小安,通过情报部门,好好侦察日本人的动向。

    王秀峨很快从潘小安那里得到了情报,王秀峨说:“日本人还没有出兵蔡庄的动向。”

    韩行鼻子一哼说:“看来大本司令长官,狡猾狡猾的,他这是坐山观虎斗呀!甭管哪一方削弱,对他都有好处,他何必管这样的‘闲事’呢?”

    王秀峨小声地对韩行说:“听说,这些情报都是从聊城‘老鼠’那里得来的。你说说,这个老鼠,到底是谁呢?”

    韩行摇了摇头,说:“你搞情报的都不知道,我这个不搞情报的咋会知道呢?”

    王秀峨和韩行熟了,看着韩行的眼睛说:“你肯定知道,只是让我闷在鼓里。”

    韩行对她严肃地说:“不该知道的就不要问,你应该懂这个纪律。这些话,其实你就不应该说。”

    九月的天气带上了秋天特有的清凉,慢慢减弱的阳光,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夏季的退场。想想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的暑热在一点点消失在岁月里,而一点点的秋凉像长在地里的庄稼,一天天变黄。

    九月的阳光诗情地弥散,轻柔的风梳理着田野,飘移的云朵把天空也蹭得瓦蓝瓦蓝的。田畴里,稀稀拉拉的玉米似旌旗招展,满目的金黄闪耀了农民希冀的眸光。

    土地和人一样,也不是任意索取的,它也需要有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它也需要阳光、空气、水、肥料,就和人类一样,需要吃饭,汲取营养。然而日本人和国民党不给它们喘息的时间,反复的蹂躏,已使这块土地不堪重负,耗尽了它最后的力量。

    看来,今年的收成又不怎么样啊!

    蔡庄有一个废旧的窑场,这是天然的制高点,就控制着桑阿镇到堂邑的公路,再叫农民把小小的,但已成熟的玉米收去,这里就成了一片天然的战场。

    韩行对张大千建议,就把四连摆在了窑场顶上,做为支队的总预备队,而把五连摆在了最前面,作为支队的突击点,一、二连稍微往后摆一摆,建立了整个防御阵地。三连呢,放出去机动,监视着后面的日军部队。

    韩行对部队说,防御阵地就是要黄土搬家,这个阵地的黄土搬得越多,阵地越坚固,伤亡就会越少。

    所以每个连队搬空了阵地前面的黄土,而充实到了自己的阵地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斜坡。国军弟兄们,要是爬上这个斜坡,又耗费力气,又增加了防守方射击的角度。

    韩行还把五连吴小明的重机枪班和迫击炮班搬上了窑场顶,这也叫以上击下,势如破竹。

    等了一天,齐子修的部队终于来了,这次齐子修带来了将近两个旅的兵力,也就是除了他分散在各地的部队,几乎倾尽全力,前来抢粮。

    齐子修的部队,一个个士兵饿得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国民党省政府光是给了他们番号,但是没有给他们粮食。日本人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虽然有中间人过去调停,日本人也怕养虎为患,齐子修的力量一旦强大了,会把自己吃了。所以对于粮食问题,自己还吃不饱呢,哪能再给齐子修呢!

    去年大灾,今年收成也不好,再不胡拉点儿粮食,几万人的部队只有饿死的份了。

    齐子修骑着马,阴沉着脸,夹在上万人的队伍里,不紧不慢地随着队伍的节拍前进着。虽然脸上有点儿菜色,但还是显出了一点儿光泽。士兵虽然饿肚子,但是炊事员还是想尽办法让这些军官们吃得好一点儿,因为,这是部队上留下来的“光荣”传统!军队中以官为贵。

    齐子修对他的高级参议张伯禹说:“伯禹呀,你说我们的战略是不是有点儿问题?”

    张伯禹比他年长十几岁,毕然是多经历了一些风霜,说:“我看没有什么问题,我们的战略是点面结合。所谓点呢,就是派出部队到日本人的地盘、共产党的地盘抢地方,建据点,发展我们的势力。一但养肥了,壮大了,就可以把日本人和共产党都控制在我们手里。

    所谓面呢,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来扩大我们的地盘。我们就在聊城的梁水镇建立大本营,然后向南发展,这回又占据了共产党的地盘桑阿镇。就从地盘和兵力来说,地盘上,我们和共产党不相上下,而兵力上呢,比日本人和共产党强大的多。”

    齐子修点了点头,可又犹豫地说:“可我怎么觉得,日子是越过越难了呢!尤其是粮食,没有粮食,部队饿也饿死了。”

 第3回 聊堂支队(三)

    张伯禹皱了皱眉头说:“这也是我感到疑惑不解的问题。日本人吧,那好说,他们占据着最富庶的地方和交通要道,人又不多,能解决吃的问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共产党呢,他们正规军队虽然不多,但是他们党政军一体,武装人员也不少,可他们是怎么解决吃饭问题的呢,实在是让人费解?”

    “这个事儿得好好地研究一下。”齐子修说。

    张伯禹想了一会儿说:“这个问题,我也曾考虑过。说过来,倒过去,粮食还是老百姓提供的,为什么我们堂堂的国军,老百姓不给我们粮食吃。而他们八路军,老百姓却给他们粮食吃,这就是政治问题了。我们的政治倾向是不打日本人,这肯定影响到老百姓对我们的政治态度。”

    这个事儿,不能再往下谈了,齐子修变了个话题说:“听说共产党有那么多的地方武装以外,最近又成立了一个聊堂支队,是专门用来对付我们的,我们可得小心了。”

    张伯禹顺着往下说:“还有更糟心的事情呢,听说聊堂支队里,韩行好在那里活动。这个韩行啊,可是我们的老对手了,三根腿的蛤蟆——难缠啊!”

    提起了韩行,齐子修就有气,骂道:“这个韩行啊,太不让人省心了。原来也是国民党员,还是军统局的站长,可他不站在中央的立场上,却处处帮着共产党办事。更有让人奇怪的是,蒋委员长和军统局的人还挺器重他,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几次南征,立有战功!你说说这算什么事啊,真是出了笼的年糕,拿着烫手,扔又舍不得。”

    两人正说着话,突然侦察人员前来报告:“报告齐司令,蔡庄方向发现八路军的部队。人数不祥,部队番号不祥,可是他们筑有野战工事,在阻挡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齐子修对侦察人员发脾气说:“人数和部队番号,还有装备,一定要搞清楚。再去侦察!”

    不一会儿,侦察部队和前面的八路军干起来了,齐子修拿着望远镜观察,一边观察着一边对张伯禹说:“这个阵地上,也就是有一个连的兵力,武器呢,也就是汉阳造,中正式和三八大盖。估计另外两个阵地上还有两个连,也就是说,八路军最起码是三个连的兵力。伯禹啊,这仗我们打是不打?”

    张伯禹想了想说:“八路军也就是三个连到五个连,将近五百人,而我们是两个旅,近万人啊!20个啃他一个人,我就不信啃不动他!啃不下这块石头,就没法搞到我们的粮食。打啊,必须打,为了粮食也得打啊!”

    “好吧!”齐子修说,“那我们就干这一仗。”

    齐子修的部队开始进攻了,这次他们派出了一个旅,将近000人,要一举拿下窑场下的三个阵地。毕竟这三个阵地太小了,而齐子修的部队人数太多了,就和羊群一样,排成密集的队形,蜂拥着向前扑去。

    吴小明的连队阵地,地形突出,当初韩行为什么独独把吴小明的连队放在前面,也是想利用吴小明连的火力优势,来承担更大的冲击能量。看着敌人如羊群一样,排成密集的队形向前冲来,吴小明喊道:“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乱开枪。听我的命令,放近再打,打就打疼了他。”

    李大中的大砍刀甩在了背后,摆上了突击步枪,本来他和连长都可以换成短枪,但是吴小明和李大忠考虑着自己主要是野战,短枪还不如突击步枪实惠,所以始终没有换枪。

    如今李大忠是指导员了,再也不能领着一个班,一个排,肆意地冲杀了,多少有点儿遗憾。他看到旁边的王老三在低着头,对他大喊道:“王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