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来理解,才是正确地。

  总之一句话,有利于生存的我们接受,不利于生存的我们屏蔽。屏蔽等于心斋!

  以为心斋就是屏蔽一切、一生都心斋,达到无知无欲状态,显然是误导。或者!是偏激理解。

  在讲解心斋的时候,庄子还讲到了“气”。

  气!什么叫气呢?气!空气也!肉眼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就像道一样,它是确实存在地,却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虚!虚!无也!无!没有也!让自己的心里什么都没有,心里没有想法、大脑里没有意识,这就是心斋!

  其实!在这里,庄子一样运用了“类比思维法”。类比思维在老子的充分体现了出来,老子运用的就是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人类大脑育的一个过程,值得学者去研究。

  庄子一样要我们效仿自然,效仿道。在这里,庄子要我们效仿空气。他认为我们要像空气那样,无所不在,却又处处存在。

  接下来,又具体解读了一下。

  请看原文:

  ……

  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孔子说:“你的悟性很高,理解的很透彻。我再引申下,让你更深刻地理解。

  无论你到了哪里、在什么环境下、与什么人打交道,你都不要把自己当回事、不要把自己当存在。不要把面子、利益、自尊、名誉等等地当回事。能够融入这个圈子,就尽自己的能力做事。不能融入这个圈子,就赶紧离开,换一个环境。

  要做一个开放型的自我,不要建立个人堡垒把自己封闭起来。你就把自己当成一所空置的房子,什么人都可以容得下。为什么要开放到这个程度呢?把自己当成一所空置的房子呢?你就把这一切都当成迫不得已、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我们为了生存下去,才不得已而为之。

  你要是这样去做了,你就差不多接近道了。你就可以在那个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且混得很好。

  不走就不会留下痕迹,只要走了就会留下痕迹。人生也一样,不可能不与人处事,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交往。与人交往就会留下一个人的痕迹,就会暴露一个人的品德。一个人被人指使、受人差遣了,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就会伪装,避免自己吃亏。可是?当我们面对苍天的时候,苍天有眼,我们都暴露在苍天之下,无法伪装自己。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真实地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更有利于我们生存,有利于我们在任何环境下生活。

  只听说有翅膀才能飞翔,还不曾听说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依据的,人也一样,人的品德是依据一个人的行为而来的。只听说一个人对某个事物很有研究,他才是真正地知道、了解这个事物。还不曾听说到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根本不了解,也没有去研究,他能知道、了解这个事物的。

  

  看一看面前的虚空,想一想自己的内心:里面是不是也像面前的虚空那样,一无所有。如果还有,赶紧把它清空,包括让你开心的喜事。如果无法清空内心的想法,还在胡思乱想,那就叫“人在心不在”、心不在焉。

  如果我们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不需要经过思想就能判断出是非,一切止于耳目不需要用心去想,空出我们的心房。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样地境界,那么!我们的心房里面,还能有什么东东容不下呢?如果我们达到了这个境界,只会神鬼都会来依附。

  当然!如果我们想达到这样地境界,是必然有依据的。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道’,人在天地中的位置,人生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我们只有明白这些,才能达到这样地境界。才能一切止于耳目,空出心房,才能包容一切。

  人是天地间的一个物种,但是!人区别与他物,人是有灵智的。所以!大多数人是有分辨能力的,能够分辨出是非的。禹和舜都知道这些道理,遵循这个道理。所以!人民都依附于他们。这也是伏羲、几蘧一生所遵循的道理。何况!我们面对的大多是普通人!我们与他们相处,还有难度吗?”

  通过以上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心斋不是让我们与世隔绝,不是要我们无知无欲。而是!要我们屏蔽不需要、无用的信息。

  

  

第44章 庄子谈命与义

 庄子内篇第四篇的第二个故事,是讲叶公子高将要作为楚国使者出使齐国,临行前他向孔子请教。WwW.⒉与前面一样,都是假托孔子而说的。其实!都是庄子想要表达的。

  在第二个故事里,庄子主要假借孔子之口讲“命”与“义”。然后!引申到语言沟通的局限性。

  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沟通工具,却无法尽到自己的职责,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所以!第二个故事也一样很重要!

  我们在社会上走动,与人相处,怎么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正确地意愿呢?

  可是?当我们正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后,难道我们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并不是!就算你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别人理解了,但是别人并不一定能够满足你的意愿。

  因此!引申出一个更重要地社会问题:语言沟通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可这还是不够。就算你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你一样不能达到目的,这才是社会问题的根本。

  意思是告诉我们:社会问题不是靠语言沟通来解决的,而是!靠对方的诚意来解决的。对方没有诚意,你表达清楚了意愿又有什么用呢?

  这才是社会问题的根本。

  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君权****,君王说了算,权力者说了算,其他人无能为力。在君权****面前,你的一切作为,都是无效的。不!是君王权力者让你有效就有效,让你无效就无效。

  因此!就有了“命”与“义”之说。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这段话的意思是:

  天下有两件无法回避的事:一是命!二是义!做儿女的孝敬父母长辈,这就是命!这是我们做人所无法回避的责任。要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要孝敬父母长辈?我们却无法解释清楚,但是!我们的内心就是觉得我们应该这样做。这就是命!

  做臣子的侍奉国君,听从于国君,这就是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是这样。上有国君,下有臣子,再下有子民。所以说: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就是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有那种面对大环境的无奈。

  接下来,又具体解读了“命”与“义”。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这段话的意思:

  所以!孝敬父母长辈的人,无论在什么地环境下都能使父母长辈感到安适,这就是最好地孝敬。侍奉国君,听从于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事都能让国君放心、满意,这就是最好侍奉、忠心。

  追求问心无愧的人,无论遇上悲哀和欢乐的事,都不会影响到他的情绪。知道遇上的是无可奈何的事,他们都能接受现实,坦然处之。这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

  作为臣子、作为人子,都会遇到不得已的事情。当我们面对的时候,我们要忘掉自己,尽心尽力地做,尽量做好。这样!我们哪里还有时间去想个人的问题呢?人生再美好,我们也将无暇顾及。死亡再可怕,我们也无心去想。你按照我说的这些去做,就可以了。

  在第二个故事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庄子对命与义的解读,还可以学到许多处世的技巧。第二个故事的后面部分,就是教导我们说话、处世的技巧,很现实的,无论在什么朝代都很适用,有借鉴的价值。

  


第45章 庄子螳臂挡车的悲叹

  庄子内篇第四篇中的第三个故事,颜阖被请去做卫国太子的师傅,临行前他向卫国遇大夫蘧伯玉求教。天』籁小』说WwW.⒉这个故事很短,但其中有两个很有名的典故,一个是“螳臂挡车”,另外一个就是“养虎为患”。

  作为篇,主要讲人间世事的,讲如何处世的,自然其中少不了讲如何处世了。

  在第三个故事中,蘧伯玉教了颜阖如何处世的法子,这个法子值得世人学习。

  在这个故事中,蘧伯玉教导颜阖的处世之法不同于前面孔子教导的法子,具体说来,是真正道家处世的法子。

  前面孔子教导的处世法子,有一些是儒家思想,庄子套用了一下儒家思想。其核心,还是讲道的。

  也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是有共同之处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是哪家思想,都是为生存服务的,都存在着一定地共同之处。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道家处世的法子,然后!由道家处世之法而引申出万物处世之法。也就是说!第三个故事是讲人如何处世,而后面的故事是讲物如何处世的,讲树是如何处世的。

  在一书其他篇章中,还讲了其他物处世生存的法子。比如说,那个叫与不叫的鹅。

  第三个故事主要还是讲“螳臂挡车”的,然后才引申出“养虎为患”。讲螳臂挡车在前,讲养虎为患在后。

  庄子是怎么讲起螳臂挡车的呢?

  要是追读起来,还必须从前面往下撸一遍。

  总之!在当时的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世人想生存下去是很难的。不是回避就可以回避得掉的。并不是那些学术奸细所想象地那样,也不是某些人所误解地那样:无为、避世,跳出山界外不在五尘中就可以的,也不是修炼成神仙就可以回避掉的。不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你就是孙悟空,你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你无法回避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你无关躲避。再则!你也无法躲避,你必须与人接触、与人有交结。你吃盐、穿衣等等你必须与别人交结,不然你一样无法生存下去。

  在现代社会,你不与人交结你更无法生存下去。虽然现代社会科技达了,可人与人的交结处却更多了,谁也离不开谁了。当然!这个“谁”是泛指,是指那些你需要的人。

  既然无法回避,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就必须勇敢面对了。

  因此!就有第三个故事,教导我们如何用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