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一段很重要!

  在内篇里,庄子很少谈用兵的。几乎没有如此直接!哦!在、里也提及了,不过都没有讲具体、全面。

  庄子也是讲用兵的,不是其他学者解读的那样,为了附和或者说是扣帽子,给庄子哲学思想扣上虚无、消极、游等帽子,好像庄子很怕死,只知道躲避似的。

  生存、养生、珍惜这一次生命的过程,为了活到自然终老,所以!我们不得与人发生战争。为了生存,我们不可能被动等死!

  圣人用兵,不得已而为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生。为自己生,为天下人生。

  然后!列举了一些被后世称颂的先古圣贤,庄子认为他们最大地缺点是:不会保护自己,没有为自己而生!

  为自己而活,才是真人!

  当然!并不是偏激地理解一定要为自己而活,自私地为自己而活,单纯地为活着而活着。这不是?这段文字的开篇就讲了“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该打仗还是要打仗的!

  第四段原文如下: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第67章 庄子的大宗师教我们如何做人(三)

  在第五段里,主要讲真人给世人留下的外在形象。

  真人留给世人是怎样地外在形象呢?

  庄子说:

  古时候的真人,一副正气凛然地样子,不管别人是什么态度、立场。他们好像很孤立,无法承受自己的态度、立场所带来的压力。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虚架子,经受不住考验。又好像那么回事似的,可给人的感觉又有些华而不实。

  当真正面对的时候,他们好像显出怡然欣喜的样子,一点也不害怕。当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他们的一举一动又好像出于不得已的样子,不得不这样去做。

  当他们真正行动起来后,神色又恢复自然,做出来的结果又是那么地合情合理,让世人挑不出毛病。完事后又显出一副无所谓地样子,他的神情看起来好像刚才不是他做的与他无关,心不在焉好像忘记了要说点什么来表示表示。

  那么?他们做事的原则是什么呢?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这一段的意思是:

  他们把刑律当作主体,绝对不做违法的事;他们把礼仪当作羽翼,入乡随俗,尊重别人。把自己的能力当着时间,随时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把自己的道德操守当着原则,时刻遵循。

  把刑律当作主体的人,他们处处小心,害怕触犯律法而引来杀身之祸。

  把礼仪当作羽翼的人,他们入乡随俗,尊重别人别人就一样尊重他们,所以他们能够行走于天下。

  把自己的能力当着时间的人,随时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好像欠了别人似的。其实不然!是因为迫不得已!

  什么叫迫不得已?是因为同为人类,生存不易,不能孤立、独立而生存,人与人、人与万物是相互的关系,所以!帮助了别人却好像并没有帮助别人,并没有帮助万物,而是!我们是在为自己。

  把自己的道德操守当着原则并时刻遵循的人,就好像有脚的人走过山丘根本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还以为他们是一个路过的人。其实不是!是他们已经养成习惯了。

  所以说!道家与周围人一样,也是普通人。他们并不例外,一样遵守律法,一样遵守礼制,一样劳作,一样生活。只是不同地是,他们遵循道。

  其实!无论是道家还是世人,无论如何行事,都不过为了生存。只是!生存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道家是与天为徒,效仿天、效仿道。而世人!是以人为徒,效仿别人,别人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明白是效仿天、效仿道有利于生存,还是效仿别人生活有利于生存的人,他们就叫真人。

  死生是自然规律,并非人为,没有人可以改变,这就是命。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出现那样,并非人为,没有人可以改变,这就是自然。

  作为人,为了生存有时候不得不参与世事,与世俗为伍。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人与万物都一样,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难免不发生冲突、对立。

  人们总是把天看作是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祭祀它。何况道呢?天地万物皆来源于道,我们当如何待之呢?

  人们总是把国君看作是权力者,无法摆脱国君的权力范围。因而!终身愿为国君效死。何况道呢?人与万物一样,都来源于道。国君也是人,也一样来源于道。所以!我应当遵循道,效仿道,以道为师!

  我们再回头来撸一遍,什么是真人。

  在第一段里,主要讲真人的处世基本原则!

  古时候的真人,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也不图谋琐事。像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不后悔,赶上了机遇不得意。

  象这样的人,登上高处心中不会颤栗,下到水里不会在意衣服沾湿,进入火中不惧怕灼热。

  因为!他们内心坦然,为人不做愧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门。

  在第二段里,主要是对真人心态的描写,真人与普通人的不同,对两者的心态进行比较。

  古时候的真人,他睡觉后不做恶梦,醒来后也没有忧愁,他吃东西时不求甘美只讲营养,他呼吸时气息深沉。

  真人的呼吸是深呼吸,吸气从脚根开始上行,呼气从头顶下行至根,呼吸之间是一个完整地循环。而一般人呼吸则靠喉咙,短促而浅,气血停顿在胸间。被人屈服时,言语在喉前吞吐,口齿不清。那些嗜好和欲望太重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就跟呼吸一样,不能深呼吸。

  在第三段里,主要是讲真人为什么会这样?然后进行解释,说真人他们明白了人生,他们站在道的高度、境界上看待人生。所以!他们会这么做,才会有这样地心态。

  在这一段里,庄子主要讲生命的轮回。

  古时候的真人,好像不知道生命之快乐,也好像不知道死亡很可怕。对于新生生命,他们没有欣喜之情;对于死去的人,他们也没有婉惜之痛。就那么轻轻地走了,就跟来的时候一样。没有忘记自己是从天地间来的,迟早还是要回归到天地间去的。所以!不追求多余的东东,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而已。得到了什么,他们欢喜地接受。失去了什么,他们就像根本没有过那样坦然面对。

  这就叫做不用心去刻意追求,不人为地去改变自然规律,这就叫真人。

  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平静,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严肃时像秋天,豁达时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够知道他是如何做到如此极致的。

  在第四段里,主要是讲真人用兵,讲保全自己的生命,不会保全自己的生命,都不算真人。

  在第五段里,主要讲真人给世人的外在形象。

  然后!讲他们处世的原则: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讲到这里,关于真人的部分就讲完了。之后的文字是解释和延伸。

第68章 庄子的大宗师教我们如何做人(四)

  中的: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看了好多解读的书,好像都没有解读到点子上。有的!就是胡说八道,东拉西扯,严重违背了庄子的原意。因此!不得不在这里认真、负责地解读一下。

  我们先把这一段翻译成白话文:

  泉水干涸了,小溪沟变成了陆地。生活在小溪中的鱼儿都被困在那里,它们相互依偎,彼此张大着嘴巴出气以此取得一点湿气,彼此以唾沫来相互滋润,苟延残喘。

  如今失去了泉水的源泉,没有了生存的依靠,才想起当初生活在江湖中的自由自在。后悔当初选择了错误的依靠,才来到这条小溪中。既然如此,不如接受现实,把过去在江湖中的快乐也忘却掉,改变一下认知观念,然后!重新选择一下“鱼生”。

  与其赞誉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与痛苦都忘掉,改变一下我们的认知观念。然后!重新规划一下我们的人生。

  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不过是为了活着而已。人与万物一样,来源于天地之间,来源于道。就让我们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人生吧!而不是依赖于圣明的尧或者是暴虐的夏桀。

  这一段文字是庄子写“真人”之后的转折点,一段承前启后的文字。

  更直白地解读一下就是:鱼处于陆地上了,早晚都是要死的了。你后悔选择错了依靠也没有用了,因为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必死无疑。你就是再怀念过去的“鱼生”,想着过去在江湖中的快乐也没有用了,你回不到过去了。

  还“不如相忘于江湖”,把过去全部忘掉,用最后的时间来思考“鱼生”,“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最后这句话才是关键。理解了最后这句话,你就知道前面说的是什么了。

  “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我们皈依于道,站在道的高度上看待人生、“鱼生”。

  当然!不要教条于:庄子这么说的意思是: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人生、“鱼生”都没有意思。要是这样理解,就是借机故意抹黑。或者!没有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鱼怎么跑到陆地上来了呢?是因为鱼儿当初选择了错误的“鱼生”方向,鱼生观错误了,没有选择江湖大海而选择小溪为自己的生活环境。结果!小溪干涸了,失去了生活的依靠,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其实!这段话是很有喻意的,就是喻意着我们的人生也一样,往往因为选择了错误的路线,从而让自己面临着困难和死亡的危险。

  庄子指的“错误的路线”是指人生观!

  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错误了,我们不只是某件事做错了,而是!我们的整个人生都错了。

  庄子说的是这个意思。

  然后!庄子才写: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意思是:你赞誉这个人好评论那个人坏,都没有意思,不如不遵照他们的那一套,我信道。我以道为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你们的那一套都是站在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上来处世的,境界太低了。

  你们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正如后面骂子贡的那样:“他们那些儒家,没有懂得什么是人生,又怎么会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