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熊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得到不进口农具、牲口的保证后,刘晋戈也同意了于佑明的计划,他也想修复一些同浙江人的关系,他还建议于佑明优先购入生铁和草料,以帮助本地的制造业和养殖业。

“不知道于行长想要什么货物。”听于佑明介绍过欠条凭证方案后,周培公已经完全清楚了对方的身份:这肯定是邓名的亲信,奉命来从事走私活动,为成都购入急需的物资的。

“农具,耕牛。”于佑明想也不想地答道,成都目前最紧缺的就是工业品和牲口,利润会非常大。要是购入生铁和草料,限于成都目前有限的生产能力,于佑明觉得多半卖不出去。至于刘晋戈的要求,哼,于佑明可没有忘记被他痛打过一顿。

熊兰和秦修彩也赞同于佑明的设想,他们俩人都更关注利润问题。至于刘晋戈的禁令,那自然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在熊兰的指使下,成都工业银行还购买了一张铁匠铺和一张牛马行专卖许可,到时候进口货物摇身一变就成了本土商行的产品。

第53节兑换

以前运到武昌这里的货物都是邓名负责定价,这个价格定得并不一定准确,有的偏高、有的过低,不过驻武昌的人员没有修改定价的权利。这个权利邓名并无永远扣在手中,而是允许成都方面修改。不过邓名并没有指明谁有修改这个价格的权利,因为他本人也没特别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随手交给了刘晋戈,也没有说他不可以把这个权利转交给别人。

这次朴烦在出发前就从成都知府手中要到了全权处理货物价格的权利,他跟着于佑明一起抵达武昌后,把刘晋戈的手令出示给武昌驻守人员过目,这些明军立刻表示一起听从朴副局长的命令。

得知朴烦可以修改货物价格后,周培公更深信对方乃是邓名特意指派来处理这批货物的人员。对于这些只接受欠条的货物,周培公也觉得原先的定价很繁琐,因此拿出一个建议,那就是直接把一百元欠条视为一定数量的银子,而不再继续使用邓名那种稀奇古怪的折算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把欠条视为一种银票。

提出这个条件的时候,周培公已经做好了付出一些代价作为交换条件的准备,虽然不完全清楚邓名为什么要蓄意把欠条和银子拉开距离,但周培公已经察觉到这个政策对邓名的一些有益效果。不锁定和银子的兑换比例导致了一些交易困难和劣势,再加上未知的危险——周培公不敢说邓名一定有后续招数,不过现在他对邓名一项是料敌从宽,所以他愿意付出一些补偿来说服对方把欠条和白银进行挂钩。

“好。”朴烦一口答应下来,昨天他和武昌驻守人员交谈后,感觉在武昌这里依旧使用成都的粮价来计算欠条确实很繁琐,要是改成与白银的固定汇率毫无疑问会方便许多。

“朴局长爽快。”周培公微微一笑。

周培公和朴烦对视了片刻,最终还是朴烦首先忍不住:“周知府还有什么建议吗?”

朴烦的问题让周培公一愕,楞了两秒才反问道:“白银和欠条定死兑换一事,就这么结了吗?”

“我不是已经答应好了吗?”朴烦疑惑地问道。

“是啊,刚才朴局长已经同意了。”陪同的于佑明也接茬道,他也有些迷惑:“周知府不是也称赞朴局长爽快么?怎么还想着这件事?”

“哦。”周培公这才明白过来,对方没有要任何附加条件就同意了自己的提议,而刚才周培公称赞朴烦爽快,只是以为双方只是达成了大的共识,而讨价还价才刚刚开始而已。

“难道他没看出不定死价格对邓提督的好处吗?”周培公心中不禁有些狐疑:“难道邓提督只是无心插柳吗?”不过周培公并不太相信自己的推测,因为邓名刻意保持欠条对白银的对立性实在过于明显,周培公怎么看也不像是误打误撞:“可这两个家伙似乎认为我的提议很公平,不需要向他们提供任何补偿。”

“哦,对了,不知道周知府打算怎么计算欠条和白银之间的兑换?”于佑明突然又想起一事。

“这个重要吗?”周培公正在疑神疑鬼,不假思索地脱口反问道。

“怎么不重要?”于佑明叫道;“周知府莫要欺我们不知,现在一百欠条能值得一两二分、甚至一两三分银了。”

周培公又一次愣住了,在他看来,若是欠条和白银锁定兑换比例,那欠条根本就是一种银票而已,说是以欠条为中介交易其实完全可是等同于以白银为中介进行交易——达到锁定汇率后这个目的,就可以完全消除邓名拥有欠条发行权和商品定价权能带来的巨大好处。

既然是欠条与白银银票等价,那规定一百元等于一两白银还是等于二两似乎没有什么差别……等等!周培公突然又想起一事:“他们好像根本没提接下来如何支付补偿欠条一事,而我一直以为锁死兑换的第一条就是改变补偿方式——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也会立刻同意的,当他们却连这个都没有提。”

“二位是邓提督派来的,对吧?”周培公再次确认一下对方的身份,他确认的很认真:“你们有权确定欠条和白银如何兑换,也有权给货物定价,对吧?”

“当然了。”朴烦和于佑明异口同声地答道,他们要是没有这个权利那坐在这里谈什么呢?

“能否把信物给我看一看?”如果是地方官当然会有任命书,如果是天使也会携带圣旨,周培公之前想看邓名给他们的信物,只要对方能够让邓名在武昌仓库的留守人员放货就行,但现在他突然感觉有必要进一步确认对方的身份了。

和于佑明商议了两句后,朴烦把邓名给刘晋戈的手令、以及刘晋戈给武昌这边明军的手令都取了出来,尽管周培公的话让他感到受到了怀疑和被冒犯感,但还是出示了这些证明文书。

周培公微笑着双手接过朴烦的文件,然后立刻低头仔细看起来,邓名的手令并不长,但却明确地提到把交易和定价权交给刘晋戈,周培公还注意到邓名在手令上提了一句,称这批货必须坚持用欠条交易。

“邓提督果然是早有预谋,早就处心积虑要骗我咬钩,还说什么这是为了表示他的诚意,和邓提督打交道时,那是一个不小心就要着道啊。”看到这里周培公心中暗恨,不过脸上仍保持着笑容不变,接着腹中又是一声冷笑:“可你的手下居然同意欠条和白银定额兑换,这就算还用欠条交易,又与白银何异?”

接着是刘晋戈的手令,这里面就简单多了,要武昌这边的明军一切听从朴烦吩咐,他就是刘晋戈的全权代表。

确认朴烦的权利无误后,周培公让幕僚立刻把这两道手令抄写在上好的绸子上,接着就拿来印泥请朴烦盖手印:“非是下官小心,实在是之前从没有见过朴局长,敢劳朴局长按个手印,证明这两封书信的内容与您带来的无误。”

“这是为何?”朴烦有些惊讶地问道,他觉得对方确认自己的身份就够了,不明白对方为何要留档。

“这里都是邓提督的货物,要是将来有个不清不楚我全身有嘴都说不清,”周培公可怜巴巴地说道:“而且邓提督原来说这些货物都要用田土补偿的欠条交易,现在我们用白银交换,万一将来有个差错,我可以证明这不是我有意欺哄邓提督。”

见清廷官员如此畏惧邓名,朴烦和于佑明都觉得脸上有光,当即朴烦不再多想,就在两份抄写卷上按下手印,证实其中内容准确无误。

把备份手令小心翼翼地收起来后,周培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双手捧着把两份手令的原件交还给朴烦:“前天与白银定价一事,事关重大,我也不太清楚现在外面的市价到底是一两二分、还是三分,得回去问问。既不要让你们吃亏了,我们也不能太吃亏啊。”

“周知府说的有理。”朴烦和于佑明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送走两人后,周培公把武昌马军提督以及他的岳父陆尘音都找来,把今天的事情一说,陆尘音就跳将起来:“这两个人定是骗子!”

“他们还真不是。”周培公把抄来的两份手令给陆尘音看,并告诉他道:“刚才本官暂停的谈判的理由陆翁肯定猜不到,是说拿不准主意把一百元定为一两二还是一两三。”

“嘿嘿,”陆尘音轻手轻脚展开两份手令,一边看一边笑:“邓提督派了两个草包来啊。”

当陆尘音看到邓名哪句货物必须用欠条交易后,略一沉吟就指着哪句说道:“知府大人可曾看到这条?”

“看到了,”周培公咬牙切齿地说道:“都是邓提督的诡计,我被他坑了。要不是这份手令,还真没法说清楚,你们一直认为是我把事情搞砸的。”

“这事不重要么?”马军提督在边上琢磨了半天,脸上仍都是迷惑,终于忍不住问道:“一分银子也是钱啊,而且……”

“你也是草包。”陆尘音打断了他女婿的话,把手令还给周培公的同时骂道:“这是一百元,不是一百两银子,定多少都一样,你回家再去想好了。”

“不一样,怎么会一样呢?”周培公笑道:“邓提督补偿给我们的欠条,可还是缴纳一石大米一百元。”

“怎么,他们没提这个就同意了?”陆尘音从周培公那里得到肯定答复后,又一次伸出手:“敢请知府大人把那两张手令再给老朽看一遍。”

……

北京。

周培公接待朴烦、于佑明的同一天,蒋国柱恳求湖广出兵助剿的奏章也被顺治拿出来和臣子们讨论。

邓名和张煌言呆在镇江不走,这对清廷的漕运已经不仅仅是威胁了,实际上已经断绝了,要是明军在运河大肆破坏并且一直拖到明年年初才走,那下次的漕运就不用指望了。江宁巡抚蒋国柱已经坦承依靠两江的力量完全无力驱逐邓名,急需达素或者湖广的援兵,而达素显然是不可能给他的。

“周培公还真是个人才。”见蒋国柱指名道姓地要借此人,顺治对这个年轻汉臣也更看重了:“将来总要找个时间,让他进京一趟。”说完顺治扫了鳌拜一眼。

“奴才明白。”鳌拜明白顺治是要自己去试试这个周培公到底有多少斤两,如果真是个年轻的军事俊才,那在努力拉拢的同时,也要准备好将来天下大定后打发他去镇守的偏远位置。

“就是不知道张长庚肯不肯借给他。”索尼说道,现在湖广依旧受到虁东的威胁,在整军备战的同时不但要支持吴三桂,还要承担漕运任务,压力一点儿也不比两江轻松,而周培公显然是张长庚手中的一张王牌。

顺治考虑的不仅是湖广的需要,就是湖广愿意借,是不是让湖广部队进入两江腹地也是需要斟酌的。

去年两江大批府县遭遇兵灾导致朝廷下令免税;今年浙江不少府县又因为马逢知作乱而不得不免税。好不容易轰走了马逢知,这邓名又来了,搞不好明年两江的税赋又要减免一大批了。这湖广的援兵若是进入两江,所过之处恐怕又是哀鸿遍野——顺治很清楚,过贼兵的府县有可能需要免税,但过官兵的府县是肯定需要免税,尤其是外省协剿的官兵,过境后免一年赋税都未必够。击退明军固然重要,但顺治也要考虑成本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依靠本省力量击退——连同在两江总督衙门治下的江西兵都不太可靠。

这点不但顺治清楚,蒋国柱肯定也明白,无论是湖广的援兵还是河南、山东的援兵,这些协剿的官兵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