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覆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珣哑然失笑。

话说,贾诩的这个回答真是妙极了,因为他点出了一个真正的问题所在,那就是现实之中,尤其是混乱的局势下,穷究一个人的身份本来就没有太大意义,重要的是这个人有没有用,或者说能不能起作用。

毕竟这又不是小孩子玩的打仗游戏,也不是下棋打牌,这个棋子是红,那个棋子是黑,这张牌是龙,那张牌是鼠……现实中一个人的身份本来就是模糊的,本来就是随着时局变化而随时改变的。

真要是如游戏中那般壁垒分明,非此即彼,公孙珣当年进入潼关后,为什么董卓控制下的三辅郡县这么多官吏没有一个反抗的?而为什么公孙珣掌握三辅后,又将那些之前没有反抗甚至协助自己的所谓三辅长官尽数撤换?

这些人到底算是哪个阵营的人?

须知,人性本身就是复杂模糊的,身份立场这个东西不是说没有意义,但在如今这个乱世之中却不是什么绝对化的东西。

假如当年公孙珣不去讨董,不打到潼关跟前,那跟公孙珣心有灵犀的贾诩就不可能是公孙珣的人,但到了,他就是了!同样的道理,当年公孙珣没有在梁期与界桥击败袁绍,程昱自然也就是袁本初麾下忠心耿耿的兖州栋梁……说不得,真要是袁绍击败了公孙珣,拿到了程昱和公孙珣的那些书信,以其人待人以宽的作风也会来个焚书示意,以安人心的。

甚至还有徐州的陈珪,在陶谦退位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公孙珣的人,但他最终选择了刘备,而在成为刘备麾下徐州刺史后,他一方面勤勤恳恳奉公,认认真真做事,一方面却又让他的儿子向邺下捎来了书信致意……当然了,此番关羽奇袭下邳,根本没用到陈珪父子,他们自然也就是战败投降的待遇了,之前的书信也就没了什么意思。

回到眼前,经过贾诩的提醒,公孙珣立即醒悟,从上位者的角度,或者说从他这个军事统帅的角度而言,其实过分追究黄盖是否是诈降反而钻了牛角尖……一个真想投降的人是有可能被曹操利用的;一个诈降的人也是可以反过来利用的,照着所谓对黄盖的偏狭印象来判断事情,是毫无意义的。

实在是弄不清此人的立场,那就按照最坏的情况多预备一手便是,何至于在什么身份上面浪费时间呢?

但问题在于,黄盖投降这件事情上面,最坏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呢?仅仅是诈降吗?

“不好说。”贾诩继续拢手以对。“黄公覆此番姿态确实些古怪,若是真降且不提,若是诈降,似乎也并不是很在意自己是否被看穿一般,有点像是……”

“有点像是肆无忌惮。”公孙珣哂笑道。“好像并不在意我们是否信他。”

“然也,而如此作态,也无非是两种。”贾文和依旧拢手立在那里言道。“一则黄公覆就是个零陵蛮子,武夫作风……”

“这不可能。”公孙珣即刻打断对方言道。“黄公覆虽然出身偏远,少孤家贫,却世出名门……其人与黄祖、黄琬同宗,都是名臣黄香之后,是江夏黄氏在零陵的偏支……而且其人少时便有大志,据说是自幼便负柴读书,然后束发为吏,加冠举孝廉,等到天下纷乱,看到长沙太守孙坚越界讨贼,觉得孙文台是个英雄,便又弃职相从。这种人,俨然是名臣风范,何来区区武夫?”

“那就只能是其二了。”贾诩听完公孙珣的介绍,从容答道。“其人必有所图,且所图甚大,并不以自己是否暴露为念!”

“你是说曹操想借此契机决一死战?”公孙珣立即肃然。“到了这一步,黄公覆诈降也好,真降也罢,都只是个引子,所以其人早已经置之死地而后快,并不在意自己的结果了?”

“也有可能是想让我们误以为如此,瞒天过海,暗度陈仓!”贾文和恳切言道。

公孙珣嘴角微微翘起:“陈仓是何处?”

贾诩也忍不住笑了:“管他陈仓在何处?殿下昨日想的还不够齐全吗?再说了,主公今日中午回到营中后发出那两道军令,已然稳妥过了头,那任他韩信出陈仓还是走栈道,又有什么意义呢?”

公孙珣缓缓颔首,彻底放下心来,却又忽然抬头相询:“还有一事,文和可曾听说?”

“臣刚刚听说,吕相长子战死了?”贾诩略显犹疑。“殿下是说此事吗?”

“正是此事。”公孙珣随口答道,却又兀自低头瞥了眼手中已经写完的军令笺。“你以为我该如何应对?”

贾诩明显有些尴尬:“这种事情,是殿下与吕相之间的私事,臣怎么好插嘴?不过,想来以吕相之忠心无二,必然不会让殿下为难的。”

“我想也是。”公孙珣说着,将手中军令顺势递出。“但战事如此,伤亡甚大,我为河北民主,代行十一州军政,却不能不有所表示……正所谓严近而宽远,文和,我有意发一些大臣子弟从军充前,以示此战之决心,你以为如何?”

“臣长子贾穆就在虎牢关……正合调用军前。”贾诩接过那张军令,来不及去看,便赶紧接口。

“贾穆乃是以成皋县令之名在虎牢关监督民夫,本就算是有所任用了!”公孙珣即刻挥手撵人。“何必多此一举,我说的是一些明明在军前却不做事的人……替我传令去吧!”

贾诩心知有异,但事情敏感,却只能恍惚出帐,而当他带着这张军令笺来到其实只有数十步远的中军大帐中以后,稍微一看手中军令,却是瞬间起了震怖之意。

非只如此,这种震怖之意几乎是瞬间便随着这条军令一起传染到了所有中军幕属与义从那里。

烛火之下,正在此处执勤的牵招牵子经素来以稳重闻名,而贾文和则以智珠在握闻名,但此时二人面面相觑,却都是面色发白,不知所言——原来,公孙珣所发军令内容很简单,乃是令公孙定及白马陪隶诸葛亮、司马懿、王粲等人两日内务必赶到官渡,充入前军。

平心而论,这个命令若是在朝堂上所发,那贾诩、牵招甚至庞德、王象、杨俊等此时在帐中高级官吏都该死谏相阻的。但此时此刻,却是极难反驳的……因为这里面有太多忌讳,公孙珣的决意,吕范的丧子之痛,战时军令在制度上的不可逆性,都让这些人只能目送这张军令笺通过流程在中军大帐中走完一圈,然后被翎羽骑士连夜送出,徒留一堆人在帐中发呆。

这个时候,所有人才陡然醒悟,公孙珣晚间在伤兵营中的那句话到底蕴含了怎么样的决心!

就这样,两日后,在白马洗了几个月战马的公孙定匆匆到达官渡,便稀里糊涂被自己父亲送上了官渡前线不说,这一日晚间,官渡的另一侧,曹孟德也迎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亲近后辈。

没错,此人正是被公孙珣戏称为江东小霸王的孙策孙伯符!其人接到曹昂亲自送来的书信后,毫不犹豫,直接按照信中所言,整备了一万兵马,然后便匆匆赶来,并按照信中要求,将兵马屯驻在身后中牟,然后便与曹子修一起趁着夜色打马而来,孤身潜行直入曹操帐中。

“亚父大人!”

孙伯符既然来到中军大帐,见到左右并无闲杂人等,心知曹操早有准备,便不再遮掩,而是昂然披甲扶刀直入账内。“书信我已经看过,子修也与我大略说了一些情形……恕小子直言,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亚父大人如果还有致胜之法,不妨即刻告知,否则小子倒不如就势南下,往归吴郡!”

“伯符!”

话说,全身披挂候在中军大帐中的曹孟德早有准备,此时其人帐中只有刘晔、曹仁一文一武两位要害人物左右侍立相侯而已,此时又闻得孙策如此干脆,情知不必遮掩,便也直接当面相告。“我欲使你突袭邺城!”

此言一出,从刚刚入内的孙策、曹昂,到左右相侯已久的刘晔、曹仁,俱皆失态,继而觉得荒谬至极。

孙策甚至笑出了声,干脆掉头就走,只是被曹昂拉住了而已。

刘子扬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替帐中几人问了一句:“敢问曹司空,邺下如何能轻易得手?”

“其一,邺下此时空虚!”曹操不慌不忙,扶青釭剑起身,昂然踱步走向帐中空地。“其二……”

“亚父且住。”孙策等曹操刚说完半句,便冷笑回头相对。

“不对!”就在这时,刚刚还质疑曹操的副都督刘晔却瞬间恍然大悟,继而转向支持了曹操。“却如曹司空所言,邺下空虚!孙将军想一想,此时徐州得手,官渡紧绷,公孙珣欲定大局之心已经遮掩不在,那他会如何做?”

不等孙策回答,刘晔便抚掌自答道:“河北在后方有余力是必然的,但决战在即,还留着这些力量做什么?而此时若投入力量,没理由不往官渡和徐州送去的!”

孙策稍一思索,居然也一时颔首赞同,便趁势转过了身来……因为这个道理还是很简单的,徐州如此突破,官渡相持也到了极限,公孙珣没理由再保留实力,而这些预备力量也没理由不投入到官渡战场左近以及徐州那边。

如此说来,曹操的计策其实跟关羽突袭下邳有的一比,都趁着对方力量被集中的一旁,趁虚而入,直指腹心要害。

“不用猜度了,我军前番得到确切军情,徐州事后,公孙文琪便即刻调度营州兵、辽东兵发往徐州;而关西徐荣也将率一万关西步骑来援洛阳,然后择机或援官渡,或攻阳翟;白马也将即刻再发巨量军资往来官渡支援……而官渡这里不日也将有大战!”曹操从容顾左右言道。“换言之,此时局面宛如两人相斗,若河北为一壮汉,则徐州和官渡这两处便宛如河北攥起的两个拳头,而双拳既握,其胸自开,我们身为力弱挨打者,正是要抢占时间,一面起身用脑袋硬抗对方拳头,一面直接一刀捅出,求一线生机而已!”

众人纷纷思索,孙策却忽然再度发笑:“如此说来,小子我便是那柄刀吗?但恕小子直言,若将河北比作一壮汉,那区区一万之众,难道能算是一刀吗?这一刀下去,也就是划开河北一层皮吧?”

“当然不止是一万兵……”曹操正色而答。

“若是从官渡大举分兵,怕是瞒不过身前燕军。”曹仁不由插嘴。

“当然不能从官渡发大军,不过我在别出早就藏了不少兵马。”曹操面色如常,俨然早有准备。“足足两万有余,汇集伯符一万兵,正是三万生力军。”

“便是有兵也未必能遮掩过去。”孙策心中微微一动,踱步向前迎上自己亚父,却还是连连摇头。“亚父大人,自中原腹地至邺城,何止五百里?三万大军,行五百里,沿途这么多燕军,如何不被察觉?而燕军多骑兵,若是被他们察觉,三万生力军,不过是覆灭于旷野之中的下场!”

“我的兵马是藏在公孙珣眼皮子底下的。”曹操依旧从容。“从中原腹地,一路排到大河岸边……你从彼处进军,非但可以从容集合部队,还可以躲开燕军视线,直达大河!”

孙策与曹昂叔侄一起目瞪口呆,但刘晔却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一时觉得难以置信。

但曹孟德却已经揭开了谜底:“薄县曹洪、定陶高干、句阳张超、离狐李进、濮阳乐进……这五个人你觉得如何?”

“或是当世名将,或是可靠宿将。”孙策咬牙应声道。“但……”

“这五座城又如何?”曹操继续追问。

“俱为中原大城、名城,而且自南向北连成一线,直达大河渡口。”孙策只觉得愈发匪夷所思起来。“亚父大人之前如此困难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