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覆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舟船太多,预备下的舟船根本不够了。

预想中的三通道变成了两通道,预想中的一夜尽渡变成了三更天都过了全军还尚未发出一兵一卒,六将自然是不约而同,纷纷看向了孙策。

一根孤零零的火把之下,孙伯符立在金堤之上,扶着古锭刀左右相顾而笑:“诸君,我有一事相询……你们都是什么时候知晓我那位亚父大人此番袭击邺下之策的?”

黄忠捻须对道:“末将自然是六日前到了薄县才知道。”

“我是七日前夏侯元让亲自赶到句阳告知的。”张超资历最高,直接随意而答。

“我要早许多,大约十几日前徐州陷落,夏侯元让匆匆南下,曹公让我从定陶派兵去支援,便让他义子曹子丹私下口述于我了。”高干微微挑眉,扶刀而对。

“我是三月前。”曹洪不以为意。“刚到薄县不久,孟德就让子修送信过来,隐晦说了。”

“子廉叔叔比我早,我是出发前才知道。”孙策不由笑对。

众人听到这里,直接看向只裹了个白色帻巾的李进,而李退之稍作沉吟,也正色以对:“我大约是八个月前,也就是燕公在长安称公后不久,当时曹公忽然从南阳亲自疾驰过来,对我告知此事,希望我无论如何都要守住离狐不动,不得已也要保住咸城,以确保进军通道。”

诸将纷纷沉默,孙策却是微笑颔首不止,继而看向了乐进:“乐将军自然不必说了,应该三年前便知道了吧?”

乐文谦一时摇头:“我是今日才算接到军令……之前主公让我小心筹备、保管船只锁链,我并未问用处,他也一直未说,当然了,必然有所猜度的。”

诸将再度沉默一时,而孙伯符却是再度失笑不止,然后忽然肃容:“这样好了,诸君,咱们七军,就按照知晓此事的顺序渡河!乐将军先行,李将军最后,待过河,也以此顺序为前后,乐将军先登,李将军守殿后……过一军,便是一军,死一军,便继一军,如何?!”

言到最后,立在金堤之上得孙伯符直接拔出古锭刀来,睥睨左右不止。

身材最矮小的乐文谦一言不发,直接全副披挂,昂然下堤登船,径直向北,其部五千精锐悍卒,打着预备好的燕军旗号,人人口衔一枚,噤声随从上桥!

大河此处金堤为专门选定的渡河之处,只有五百步宽而已,若能笔直连舟,二三十艘船便可,但实际上因为倾斜太多,所谓浮桥居然有四十来只船,七八百步的距离……天色微微发亮,尚未大明,众人不明所以,只能看到乐进全军渐渐消失在浮桥这头,却不晓得那头有没有上岸,又或者是上岸多久,遇到了什么状况。

然而,不等孙策目光投向自己,黄汉升便一言不发,也是第一个带头,引兵上桥而去了。

如此三番,等快轮到孙伯符亲自引主力上桥之时,却已经是逼近四更天了。

孙伯符不以为意,却不急上桥,而是转身向后,朝着他自己身后军列中某处而去,直接唤来一人,引得李进一时沉默。

“伯符……”此人寻常亲近侍从打扮,抱着专门卷起的大旗,被唤来后竟然直呼孙策名字。

“子修。”火把之下,孙策望着此人微微而笑。“回去吧!”

曹昂一时变色,根本没注意到李进已经扶刀来到他身后。

“不是看不起你,也不是怜惜你性命,只是觉得没必要而已……宛如象棋,兵卒一旦过河便无回头之路,而三万厮杀汉,不少你一个!”孙伯符继续从容言道。“你回去,最起码能让我妹妹有个依托,这是我的私心。曹纯想让你活,我也想让你活。”

曹昂刚要再说,却觉得颈后猛然挨了一次重击,便眼前一黑,再无知觉。左右士卒不敢怠慢,自有人接手了曹昂怀中大旗,还有人将曹昂捆缚起来,放到一匹明显早就准备好的战马之上,匆匆向南而去。

估计等到其人再度睁开眼睛的时候,事情早已经不可逆转。

目送自己的兄弟加妹夫外加大舅子消失在夜色之中,孙策朝身前李进微微一笑,便直接握住其父传下的古锭刀下堤登舟,率本部一万主力向北而行。

此时此刻,乃是九月三十日的后半夜,而这一日,却也正是黄盖与公孙珣约定的截粮之日……这是专门设计好的,拖延援军而已。

“子孝,你说此时子修与伯符是不是已经过河了?”曹营之内,全副披挂,只差头盔没戴的曹孟德忽然抬头,对着身侧自己堂弟正色相询。

“我不知道……”侍立在旁的曹仁微微叹气。“事到如今,那边的事情也不必多想,不瞒兄长,我一直在想今日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出战,若出战又怎么尽量将兵马安全撤回?”

曹操缓缓点头:“说的是,眼前局面才是要务,那边早在数日前出发之时就已经是过河之卒,轮不到我们操心了。”

言至此处,曹孟德微微一顿,不由正色:“仗还是要打的,而且须做足场面……再说了,黄公覆已经出发了。”

“那不如我引三万兵出战,伪作截粮,待黄公覆前方接触,便即刻后撤,且战且退,兄长留守大营,届时出营接应!”曹仁即刻接口。“你是一军主帅,若有差池,便是拿下邺城,也无意思了。”

“还是原计划,黄公覆向前,我为援后,你守大营。”曹操不急不缓站起身来,戴上头盔从容而道。“见不到我,公孙文琪必然生疑!最后一步了,不能再出差池。”

曹仁无话可说,曹操径直披挂出营。

或许是事出巧合,四更时分,两支各三万余,且先锋都是伪作燕军的曹军主力大军几乎是同时开始了全军向北。

时值月末,星繁月无,北风乍起。

一夜急行军。待到中午时分,作为前锋的乐进伪作燕军一路顺畅,可能是天气晴朗的缘故,居然在一处坡地上遥遥见到了内黄城外那方圆数十里的河北著名大泽黄泽!

而此时,同样是作为前锋的黄盖却是已经到达了方圆十余里的乌巢泽畔!

不过,和乐进的振奋不同,黄公覆却是浑身冰冷,因为沿着乌巢东面,辛苦渡过济水过来的他,来到说好的战场之后,却根本没有见到一兵一卒,一车一马……连伏兵都没有一个!

“回头!”黄盖当机立断。“向后!”

———我是甚至没有伏兵的分割线———

“羽攻徐州,尝为刘备发矢所中,贯其肩膀,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时华佗在徐,使观之,乃曰:‘矢镞有异物,裹于骨肉之间,当施麻沸散,破臂作创,剖肌清洗,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请佗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世说新语》。豪爽篇  PS:日常卡文拖更……感觉自己要废了。



第二十四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续)

话说,时间来到到九月最后一天的时候,经过近半年的战事煎灼,尤其是在徐州失利以后,中原联军内部稍微还有些心气的高层普遍性都已经有了某种破釜沉舟的觉悟。因为到了这个地步,再没有赌上一切的觉悟的话,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孙策率七军偷袭邺城就是这么一种产物。

实际上,这次行动,曹操是跟身后荀彧、刘备透过气的,没有直接讲述具体作战计划,但此时这种决绝的态度却毫无疑问得到了后二者的鼎力支持……否则,行动未必能成行。

然而,态度归态度,决绝归决绝,问题在于,即便是有些人已经有了赴死的觉悟,也照样会陷入到绝望之中——譬如来到乌巢泽北面,见到此地空无一人的黄盖。

平心而论,黄公覆的这个诈降之策其实是极度巧妙地,因为他此番真正战略目的并不是追求歼敌,更不是取得公孙珣的信任,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公孙珣是否看破他是诈降……他的目的在于取得公孙珣的注意力,从而给中原联军真正的杀招,也就是黄盖并不知情,但此时已经到黄河北岸的孙策七军尽量争取时间,遮掩计划。

非得打个很不合时宜与气氛的比方的话,黄公覆根本就是出来卖的,是为了新颖注意力的……公孙珣真信了他更好,说不定还能造点杀伤,而若不信,将自己这百八十斤扔在战场上,给主力与奇袭部队争取了时机那就更好不过。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公孙珣居然反过来将他骗到乌巢泽北,然后置之不理!

黄公覆真不怕死,实际上他来之前就有了决死之心,但让他绝望的是,自己赌上一切,预备好了牺牲掉一切,但到了最后关头却丧失了价值……或者说,此时此刻,这个死都不怕的孙氏大将,却居然一时惶恐至极,他现在极度害怕,等自己赶到真正的战场之后,是不是连参战都来不及了?

乌巢泽在官渡东北方,此时水浅,也就是一个带上泥泞地大约方圆十五六里的沼泽而已,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唯独济水从泽中心通过,一分南北,需要注意……所以一开始黄盖与曹操议定的方略还是很合理的,黄盖引三千兵诈降,先行到达乌巢泽北面的运粮通道上,曹操则率三万主力停在隔着一条河的乌巢泽东南角处,而曹仁则引兵坚守大营,同时暗中聚拢兵马在官渡战场的最东侧,以作接应。

若公孙珣信得过黄盖,诈降成功,同时又被黄盖欺骗向南,则曹操立即向北,来到济水南岸,看看能不能半渡而击,尽量配合黄盖取得一场小胜;

而若诈降成功,公孙珣却用兵谨慎,只愿意等候在乌巢泽北的预定埋伏场中,那曹操便会在到达济水后见不到部队时装作发现埋伏,即刻撤退,黄盖则生死有命,成败在天,任他施为;

至于若诈降失败,公孙珣上来便信不过黄盖,那便更不必多说了,黄公覆会干脆鸣鼓进军,以自杀式的袭击一死报孙氏父子的恩德,而曹操隔着一个乌巢泽便会果断后退!

在这个设想中,公孙珣和黄盖所在的乌巢泽东北角预定战场距离官渡前线,也就是曹仁处,大约是四十里。而曹操则位于二者之间,距离黄盖和设想中的公孙珣主力大约是十五里,但中间有一条严重迟滞骑兵进军的大河济水,距离曹仁则是二十五里……这是一个安全距离,完全可以抢在公孙军的骑兵渡河赶上之前,在大营侧前方得到越过官渡战场东侧边界阴沟的曹仁支援,汇集大军,再缓缓从容归营。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公孙珣和他的主力根本没有出现在济水以北……而是直接出营向东,出现在了济水以南!

或者直说吧,中午时分,曹操刚刚引三万主力在乌巢泽东南角停下稍驻,准备等待黄盖讯息,还没喘息一刻钟呢,正西面便烟尘大起,地面也震颤一时,俨然有无数骑兵,尽数往此处而来!

说白了,公孙珣不知道该不该信黄盖,也不想猜度这一战背后有什么别的玄机,而且已然决心了结这场旷日持久战事的他,同样不想在别人预定的战场上作战,更不想借着所谓历史知识搞什么战场投机——所以,其人按照贾诩与荀攸的军事建议,甭管黄盖是否诈降,曹操是否设谋于他,忽然率主力骑兵,直接从乌巢泽南面出击,以求截断曹军主力退路,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

由于乌桓、匈奴、鲜卑骑兵一时难以补充的缘故,那一战后,燕军大营只剩下大约三万五千骑兵的建制,此时却是于早饭后便倾巢而出,轻易越过已经部分干涸的阴沟渠,来到阴沟东岸的密林地区埋伏。等到曹军来到战场之后,探知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