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卫国看似轻松,可作为一名后世军人,看着国土沦丧,内心如何好受。在他的信念里,保家卫国,是信条,是可以为之不顾一切的信仰。
……
“Dear周,we will arrive at jiujiang several hours later。”老外走过来,道。
周卫国点点头。
“In fact,our ambassador Mr。Johnson wants to be your friend。”
周卫国笑了笑,“Me too。”
“詹森先生认为,周先生与我们美国人民,应该有更好的深入的交流,而不仅仅限于通过Ms张进行阿莫西林的交易。”老外随即说了一口流利的中文。
周卫国失笑,果然,没有哪一个帝国是省油的灯,“不知贵国驻华大使詹森先生觉得,应该如何深入交流呢?”
“这个我也不知道,只要周先生同意,等周先生从战场回来,会有人联系您,只要您不把她拒之门外。”
“她?He or She?”
“周先生你真是,太可爱了。难道你会拒绝一个上门的美女吗?”
周卫国点点头,“我已经有妻子了,还有两个很可爱的孩子。你知道的。”
老外耸耸肩,“我会把这个情况告诉詹森先生的。”
“多谢。”周卫国笑了笑,道。
周卫国早知道,出了青霉素这事儿,他会源源不断的受到关注以及,收到橄榄枝。美国已经出手,表达善意。就不知道现在的德国,能够等待到什么时候。
……
在结束了与这艘邮轮的船长的交谈后,没过多久,天已经亮了。
而九江,也近在眼前。
这艘邮轮没有在常规的码头停靠,而是在一个荒芜的地方停靠,将周卫国等人放下。在下船之前,周卫国已经将军装与武器装备,都放在了甲板上,让战士们换上。因为,一会儿下了船,就是生死的考验。
1939年3月4日,早6点,九江,张家渡。
周卫国等人出现在岸边,惊跑了正在旁边早起劳作的百姓。
周卫国叹气,都是打仗闹的。
“苏宁,你去,问一下这里是什么地方。”周卫国随即道,他首先要确定地点,“问一下,南昌怎么走?”
“好嘞。”
苏宁走出队列,不一会儿,又回来,道,“师座,这里是张家渡,在九江范围,去南昌的话,往南走,翻过好几道山,就到了。”
周卫国点点头,“归队。出发。”
随后,几千人往南出发。
自去年,日军侵占武汉后,因兵力损耗较大,日本大本营为适应侵华战争旷日持久的局面,提出今后的方针是:“应重视政略的进攻,培植并加强新政权,使国民政府趋于没落,始克有效。然对被压缩中之国民政府如放任不顾,则仍有重大之祸根,必贻后患,故仍须适宜促使其崩溃。”所以,有了去年10月到今年3月这长达5个月的对峙。而这5个月内,日军也不断在国内招兵,往中国战场增兵。
而如今,华中派遣军总司令,是冈村宁次。下辖第6师团、第106师团、第39师团、第13师团、第3师团、第101师团、第4师团、第40师团。
……
武汉。
“司令官阁下,这雨已经下了半个多月了。”一名日军大佐对一名日军中将道。
“那就再等等。”中将道,“我冈村宁次,也不是等不起。让勇士们好好准备。”
“可是,大本营方面?”
“放心吧。”
第212章 南昌(三)
周卫国看着下起雨的天,以及脚下湿哒哒的泥地,无奈。在历史上,鬼子也是因为这下了一整个月的雨,延后了攻击。
“师座,前面有个鬼子据点。”杨大力披着雨衣,跑回来,道。
“兵力配置如何?”
“一个日军小队,加上两百多二鬼子。”杨大力回答道。
周卫国点点头,道,“龙治!”
“在!”龙治赶紧上来,道。
“带上你的团,给我把鬼子这个据点掀了。”周卫国道,龙治的这个团,真正的老兵不多。但,大部分却是训练有素的新兵。没有见过血的新兵,也不叫兵。刚好遇到一个鬼子据点,就当练兵了。
“是!”龙治接令,然后就回去找他的团参谋长参谋去了。
“三哥,一会儿你们也帮着些,大部分都是新兵,可别在这损了几个人。”周卫国对刘三道。
“放心吧,我晓得的。”刘三笑着回答,“都是年轻的小后生呐。”
“就怕这群年轻人,没见过鬼子啊。”周卫国叹气,在抗战绝大部分情况下,日军任何编制的一个中队面对国军一个团都是轻松惬意的,事实上日军的评估就是按日军一个联队战力超过国军一个师计算的。极端的情况也不小,衡阳战役,日军一个大队在合围衡阳的战斗中首先击溃依靠既有阵地进行防御的国军一个团,随后击退了国军第四军的全力反扑;浙赣会战在义乌发生过一次遭遇战,十几个前出侦查的日军遭遇队列行进中的国军9个师番号的部队,结果近万国军崩溃;松山会战中发生过二十多个日军夜袭击溃国军四个团的战斗;第一次入缅作战,杜聿明率部撤退时近十万国军远征军在面对切断自己后路且分散几处的日军四个大队不敢作战,逃入野人山,导致饿死四万多人,事实上如果不是英印军254独立装甲旅的拼死阻击,国军连逃进野人山的机会都没有;抗战之初这种情况就更多了,比如日军占领热河全省,名义上动用了两个师团另三个旅团,实际作战兵力不足一半,就击溃了国军热河守军四个军另两个师另数十个旅及其它一些部队共计二十多万人。武汉会战,日军30万兵力打败了国军110万。但是,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士兵训练不足或者装备不足。
……
“老陈,这回,师座可是让咱们一个团去打一个鬼子据点。”龙治对着他的参谋长道。
“师座是想练兵吧,毕竟,咱们的战士,很多没有见过血。”陈祎文回答道。陈祎文,黄埔毕业生。
“我知道,可是,咱们团三千多人,要一拥上去,那直接把鬼子据点拆了得了。”龙治无奈道,“但是,又没办法。”
“团座,你要知道,除去咱们独立师。在中国,其他部队,战斗力,根本没有办法和鬼子比。”陈祎文回答道,“师座让你上一个团,不仅仅是练兵,更是让战士们明白,鬼子的战斗力。在九江前线的鬼子,和在咱们涞阳附近的鬼子,战力是不一样的。”
龙治沉默了一下,是他想得太简单了,道,“那老陈,你说怎么办?”
“摸清位置,四方围攻,令鬼子首尾不顾。”陈祎文道,“让火器连先炮击,然后再让战士们冲锋吧,比较保险。”
龙治翻了个白眼,“也好。”
此时,独立师的编制,是按照美军的编制来的。每个步兵团正常来说包括3个步兵营,但由于各团人数超标,所以,每个团有6个步兵营,1个勤务连和1个机枪连(少了团部连,将反坦克连改为了机枪连);每步兵营包括3个步兵连、1个火器连和1个营部连;营部连装备3门反坦克炮、4挺机枪、8个火箭筒;火器连有官兵162人,装备6门81mm迫击炮、11挺重机枪、7个火箭筒;步兵连包括3个步兵排、1个武器排;武器排有3门60mm迫击炮、3挺机枪、3个火箭筒;步兵排包括3个12人的班(每人步枪或自动步枪1支)。就火力装备上来说,绝对碾压现在的日军。所以独立师的部队在面对涞阳地区的日军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其实,在面对前线的日军,压力也不大。毕竟,独立师的战士们,训练是一颗子弹一颗子弹喂出来的。
……
到中午的时候,雨差不多停了。
最终,龙治还是没让6个营全上。四面围攻,只要四个营就足够了。6个营长,只能抽签,抓阄。
“都小心点!”龙治对战壕内的士兵道。因为雨天,战壕很好挖,但是,也很容易被淹。
……
“雅鹿?怎么会有这么多支那军队?”日军一名少尉放下望远镜,喃喃道,“立刻发报给联队部!”
“嗨!”可还未等这名士兵跑几步,炮弹就落了下来。
……
原来,雨太大。直接遮住了鬼子侦察兵的视线。而且,鬼子也足够自信,中国军队,是不可能大规模的出现在这里的。同样的,5团战壕挖的也很简单临时。毕竟,他们没想过鬼子能撑多久。(我找不到二战时的迫击炮能否在雨中攻击的资料。就假设他能打了。)
“轰!”随着爆炸声传开,一颗又一颗炮弹落下。
龙治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乖了个乖,这样下去,哪里还需要打啊?快,让火器连都停止攻击!”
“是!”
陈祎文看着眼前的景象,有些哭笑不得,鬼子也太心大了吧,然后,叹气,好像,比起来,是他们独立师部队的火力太猛了。他很庆幸,他离开了国军投靠了周卫国,虽然,周卫国还是国军将领。但他与其他国军将领不同,以一己之力,养十万之兵,武器装备皆强于国军其他部队,而且只是保疆卫土,没有任何其他类似政客的想法。最重要的,在独立师,没有那种莫名其妙的空饷,潜规则,他看到的,是一种向上的生命力。哪怕,如今涞阳地区几个县长是共产党,但是,人家治理起来,确实尽心尽力。根本不像国民党,上下卡要,还办不了事儿。
第213章 南昌(四)
当炮击停止,龙治直接端着枪,道,“冲啊!”
随后,冲锋号吹起。
战士们快速的从战壕内爬出,往鬼子据点冲去。
……
“雅鹿,反击!反击!”被震伤了脑袋还流着血的日军少尉大怒,四面八方的敌人,他根本无力招架。而且,敌人火力之凶猛,前所未见。而且,他们的机枪点,居然哑火了!
随后,他拉开枪栓,按下扳机。也不知道,这一枪有没有打中敌人。
还活着的日军士兵,都在反击。
但是,他们也受到了龙治他们的反击,枪声比他们密集的多。
不断的有日军士兵倒下。
最后,只剩下几个人。
“队长,投降吧!中国军队不杀俘虏!我们根本打不过!”另一名日军战士直接道,“投降了还有机会回国,可是不投降,就回不去了!”
“哇卡里玛喜达。”日军小队长悲伤的点头,道,“升白旗吧。”
“嗨!”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独立师,从不留俘虏。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还活着的一百多伪军,直接丢下了枪,因为,鬼子的机枪点,已经被炸的不像样子了。据点直接塌了一半。他们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在雨中,或许不那么清晰,可是,他们还是听见了,与三八大盖不一样密度的枪声。那种密集程度,就好像,许多机枪。
龙治听见伪军的投降声,皱眉,这和预料中的不一样啊,他没有停下脚步,身后的战士们,也没有停下脚步。
很快,他看见了放下武器,排成队的伪军。
要杀没有武器的伪军,龙治还是下不了手,毕竟都是中国人。他们拿着武器为鬼子做事的时候,他杀起来毫无障碍。可,真的放下了武器,龙治也无奈,道,“一营长,把这几个二鬼子绑了!”
“是!”
再接着,他看见了七八个,受伤的鬼子,以一个鬼子少尉为首,拿着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