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址治椋址浠鳎暌虼搜用嗖痪沟煤肝薮⒌墓Ψ颉
  可是很快的,双方距离就拉近到了五十步,也就是后世的六七十米,弓手无须拋射,便可正面伤敌。在此距离上,即便胡骑的骑弓也能发威,当即与晋人对射,双方死伤数乃逐渐拉平。
  鼓声渐密,一线胡兵齐发一声喊,就此挺着刀矛小跑起来,欲奔十数步后,便即发力冲刺,一口气直杀到晋阵之前。刘骥在后面望见,晋阵第一列开始骚动,步卒左右分开,原本立于阵前的弓箭手开始后撤,不由得暗笑,心说晋人果然怯懦,这明明还有再射一轮的机会嘛,那么着急变阵干啥?
  弓箭手才退,就见后列晋兵有数十个小队自步卒缝隙中进至了阵前。一般情况下,接替弓箭手位置的,应该是长矛兵或者刀盾兵,以备稍后的肉搏,可是刘骥瞧着,其中有数个小队却非肉搏兵种,而提出了一种奇怪的器械。
  这器械大致是个圆柱体,遍体漆黑,其上有耳,左右两卒手提,至阵前即置于地上,前高后低,不知有何用处。裴该在护守郃阳之时,迭施奇谋,常能拿出令胡军大开眼界的诡奇器械来,只可惜刘骥当时率兵在大荔附近骚扰,并未参加攻城战,故而对此并不怎么以为意。
  他丝毫也没有察觉到危险性,只是非常的好奇——这究竟是何物啊?搬至阵前,有何用处?听说自前汉以来,军中便有连发之弩,后来蜀汉丞相诸葛亮加以改良,于木门道重创魏将张郃……难道是类似玩意儿么?可却不见弩臂……
  眼看着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四十五步、四十步、三十五步……刘骥心说你就算能一弩连发十矢,那才能伤得几人啊?这时候再端出来,恐怕迟了吧。
  抬出圆柱体来的虽然各只有两名晋卒,但其侧尚有多人护卫,待将圆柱安置于地,便开始了一系列令刘骥眼花缭乱,并且彻底莫名所以的操作——首先一人抡起大锤来,猛砸圆柱后面的土地;同时另两人遮身在圆柱之前,瞧不清在做些什么;也就胡军前奔十数步的功夫,这两人便即左右避开,然后圆柱后面火光一闪……
  这时候冲在最前面的胡兵,距离那些圆柱也不过三十步——将近五十米——距离了,众皆诧异,却因阵后鼓声催促,并不敢因此而稍缓脚步。突然之间,火光一闪,随即是几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竟然压倒了双方阵后的擂鼓之声。
  前列的胡兵先是觉得地面一颤,脚步不由虚浮,其后不过半息的功夫,盾上、身上,便如为百矢所中一般!
  刘骥在阵后瞧得清楚,只见那些斜放的圆柱后面火光一闪,随即是惊天巨响,浓烟腾起,正当其前的数十名士卒奔跑之势便是一滞,随即成片倒下。他不由得大吃一惊:这是什么妖法?!
  完全没道理啊。要知道奔跑在第一线的胡兵,不但要以身迎箭,还必须直面晋人坚阵,有锐矛、快刀挡在前面,故此装备普遍比他人为好。这些士卒身上都披皮甲,甚至还有少数的铁甲,后心不去管他,前胸可是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再加上手执大盾,等闲弓弩很难射入,常常是盾上、甲上插着十数支羽箭,仍然能够奔跑如飞——除非运气太差,被射中了防护较弱的胳膊、腿脚,乃至面门。
  即便是强弓劲弩,也很难射穿盾牌和铠甲,即便侥幸射穿,未必能中要害。再者说了,那圆柱状物体并不甚大,即便真是什么超级连弩,威力无双,发矢能洞穿前后数人,那也没有一打一大片的道理啊!这究竟是何物了?!
  ……
  对于裴该新近“研发”出来的这种对敌利器,凡后世对于古代战争感兴趣,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可以一眼便瞧得出来——这分明是“虎蹲炮”啊!
  裴该特意找来彭晓彭子勤“发明”火药,自然是为了造枪造炮,提升自家武器的威能,用以破胡,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按部就班的,只把火药用作引火之物。可是火药搞出来了,火枪、火炮之路却迢递漫长,而且有一段时间,似乎完全看不到曙光所在。
  主要是这年月的铸造技术太过原始,在金属工艺达到一定水平之前,造火枪就是天方夜谭。不要以为磨出根空心铁管来有多容易,以当时的工艺,哪怕千锤百炼,也难以保证管壁均匀,则一旦纳入火药、铁丸,尝试施放,九成九可能卡壳乃至炸膛。再者说了,以裴该如今的财力,也不可能搞大规模、长时间的试验,利用研发火枪来同时改良铸造工艺啊。
  更别说对于金属工艺,他完全是门外汉,就连巧匠徐渝徐子垠知道的也并不比他多——徐渝擅长的是工程器械,终非铸铁锻钢。
  难道按照历史的发展,先用竹子搞突火枪?那玩意儿有啥威力了,就算搞出来,又有多大意义?
  造枪烦难,造炮其实要简单多了,只要炮管壁足够厚实,就可以把炸膛的危险性压缩得很低。然而,若以铜铸炮,裴该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铜来——关中可采之铜,前汉就已经开采殆尽了,徐州之铜产量也有限,而且千里迢迢的,运输同样是大问题;若以铁铸炮,耗费更巨,即便裴该也玩儿不大起,再者铁炮过于沉重,恐怕只能用来守城,而很难随军调动。
  守城战,裴该有各种相对简单的器械可用,有必要再安置几门铁炮吗?
  裴该反复思忖,不禁慨然而叹:我还是地盘儿太小,兜里没钱啊。若得半个天下,倾尽府库,假以时日,我不信最原始的火枪、火炮造不出来!
  但是很快他就灵光一闪,心说大炮造不起,不如我造小炮吧——虎蹲那玩意儿耗费应该就不怎么大。
  虎蹲炮产生于明代中叶,是中国所独有的小型前膛炮种。当时论火器制造,其实明朝已经落后于西欧了,需用大型炮,半数是前代遗留下来的旧货,半数是向“佛朗机”(西班牙、葡萄牙)外购的,故此即以“佛朗机”为名。当时的大炮同样只能用以驻守城塞,调动不便,故此便有部分将领自主改良便于携带的小型炮——虎蹲因运而生,据说是戚继光搞出来的,用以破倭、退鞑。
  虎蹲炮很轻便,最小的长不过二尺余,炮膛直径两寸,重三十六斤,也就是说,一名壮汉即可抱持而行,都不必要用马车运。当然啦,后世某些影视作品中,有用人抱着虎蹲炮发射,且发且前的,完全是扯淡,那玩意儿即便威力再小,后座力也不是独自一人可当的。理论上虎蹲炮前有支架,使炮口抬高,后有铁环,必须用铁钉固定在地上,才可发射——刘骥所见有一晋卒在炮后挥舞大锤,就是在固定炮尾。
  裴该新造的这种虎蹲炮,长近四尺,炮膛径三寸——晋代尺度,比明代略小——重四十六斤(大概等于后世二十公斤),其上有两个小小的把手,行进时可命两名士卒左右抬持。
  说虎蹲炮是战场利器,关键不在于轻便易携,而在于跟普通大炮用弹不同。虎蹲不用单一炮弹,而用散弹,不仅仅铁丸、铅丸,哪怕塞进一堆碎石子儿,照样可以发射伤敌。当然啦,这样的小炮,用这样的炮弹,射程和威力就很有限了,就裴该目前的测试,最高却敌距离是五十步,五十步后,弹丸就全都啃泥去了。
  然而散弹可以一打一大片,近距离覆盖面积很广,所以虎蹲是不能用来守城的,却是临阵对敌的利器。据说戚家军最盛时,每五十人便置一门虎蹲,裴该暂时还没那么奢侈,也来不及训练更多的炮手,因而目前仅仅造出来七门,全都置于了中阵之前……


第四十七章 河桥之战(上)
  裴该与徐渝、彭晓一起研发、制造出来七门虎蹲炮,在长安城外择地训练炮组,其实尚未彻底练成,故此他北上山口支援陶侃之际,即未调用。要等荀灌娘进至大荔之前不久,才由裴该亲自下令,命这七个炮组离开长安,携炮北上,因为战局尚且不明——他本人也还被包围在郃阳城中——故而暂留大荔。
  陈安守备大荔,跟荀灌娘说城中守具俱全,自然没把虎蹲炮算进去。一则这支部队地位特殊,除非裴该亲自调动,谁都不能发号施令;二则即便陈安能够调得动,他也不明白这玩意儿究竟干啥使的。当然啦,即便知道,虎蹲炮也不便用来守城。
  裴该率部南下,在大荔近郊扎营之时,命人入城探问夫人安否,顺便就把虎蹲炮给调出来了,随军听用。此番在河桥以西与胡军对战,晋军因为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在整体战局上是落在了下风的,故而裴该一方面采取守势,另方面就用上了虎蹲炮。
  于是“战争之王”的雷鸣声,就提前了整整一千年,出现在东方战场上——虽然只是小小的虎蹲而已。
  但终究只有七门炮,其实一次发射,看似炮弹覆盖范围颇广,也不过击倒了数十名胡兵而已,对于庞大的胡势而言,不过太仓之一粟、沧海之一浪。然而那声音实在是太吓人了,与听惯的鼓声不同,几若雷鸣,而且雷鸣之后,当先之卒还一时俱毙……
  越是无知识的愚民,越是对于未知事物会产生本能的怯意,而若说胡军兵卒八成都是愚民,其实并不算污蔑。除少量屠各、匈奴中上层识得几个字外,胡军中文盲比例很高,而文字本是重要的知识传播基础,况且在这个年月,能够识得几个字的,便天然会觉得高人一等,产生出浓厚的自信心来。胡军在这方面,是要绝对落后于裴军的。
  况且先发的胡兵都是精锐,盾固铠坚,面对箭雨矛林都敢硬冲——习惯了嘛,哪儿那么容易被射死、捅死啊——谁想再坚固的铠甲,都难当虎蹲炮之一击,而且被散弹所中,尸体千疮百孔,死得还凄惨无比。第一轮炮响,当面胡兵一时俱倒,后面的因为惯性还在朝前冲,但随即就遭到晋兵的正面攒射——多为裴该部曲所携强弩。
  这第二排乃至第三排胡兵,防御力就要比较弱啦,而且多数执矛,并无盾牌——已经过了弓箭拋射距离了,正面射击,有第一排的挡着嘛,要盾何用?因此晋人这最后一射,便又轻松放倒了一批。
  随即晋阵中一通鼓响,己方矛兵开始发力前冲;而相对的,因为骤闻炮声,身前的劲卒又莫名其妙地倒下了一片,导致正对虎蹲炮的这七个方位,胡兵前冲的步伐略略一滞,怯者却步,勇者仍然向前,阵势当即大乱。因此刀矛肉搏,晋人瞬间便占据了上风,把胡阵一连撕扯开了好几个缺口。
  刘骥正自心惊,又见顺着中部的缺口,一支晋卒手挺短兵,跳荡而前,顷刻间便将身前胡兵驱散,直向自己大纛杀来。刘骥不由得一勒坐骑,面色大变。
  他本是惊弓之鸟,最怕碰见这支晋兵了——那正是甄随亲率的数百勇卒!
  ……
  裴该在河桥以西立阵,以御胡兵,本欲使甄随护守左翼,刘夜堂护守右翼——此二人皆任军佐,如今在晋军中的职位仅次于裴该——谁想甄随却推辞不受。
  关键裴该摆出了圆阵,注重防御,极其不对甄随的胃口。甄随就说了,我善攻而不善守,统领一翼,这是用杀牛刀宰鸡啊——“末将请率麾下健卒,追随于大都督之侧,寻机直入胡阵,去斩将掣旗!”
  倘若纯采守势,那是毫无胜算的,从来攻守兼备,始可战阵称雄——进攻时需有顽强的守备部队保障后路或侧翼,防守时需有强劲的突击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