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虎本为汉中之主,除周士达外,无人可抚御之,不如致书杨虎,许以厚禄,或者于南郑城中传谣,促使杨虎、周抚相争,到时我军趁乱而进,方有胜算。”
  李班深以为然,但他不打算去传谣——“此非仁人所当为也。”只是谋划着派人去勾搭杨虎。
  李班好儒,为人宽厚,在原本历史上,再过几年,李雄就要排除自己的儿子们,而立李班为太子了,李班因此曾对人说:“观周景王太子晋、魏太子丕、吴太子孙登,文章鉴识,超然卓绝,未尝不有惭色。何古贤之高朗,后人之莫及也!”可是他仰慕曹丕也就罢了,竟然慨叹不如王子晋和孙登——那俩货可都短命,乃是壮年而殁的呀——似乎预示着他自己也活不了多长……
  李班既然讲礼,当然不敢专断自为啦,因此对于以何职引诱杨虎一事,先要派人返回成都去向李雄请示,结果来回这么一折腾,华军入境,逼退了西面李寿的兵马。李寿多次请求与李班约期进军,共谋南郑,李班却总是拖拖拉拉的,终于等来了陶侃的第二批增援兵马……
  其实这倒也不能责怪李班,反对趁丧进军南郑的,实为李雄的妻舅任回。任回素称多智,主要他估判形势,知道这仗赢不了——其部才刚从南方赶回来,士卒疲惫不说,于巴西群山间长途跋涉,物资难运,并不充裕啊——所以劝谏李班,还是再等一段时间为好。
  倘若仓促北进,终究李寿和李班两支军队间道路阻隔,难以通传消息,一个配合不好,易为华人分而击破。李寿若败,可以退归护守沔阳,李班若败,那就只有一口气逃回遥远的汉昌去了,恐怕短期内再难复振。
  故此才驻军米仓山下,虽然保持着外部压力,却并不紧逼汉中,要让周、杨等人有闲心内斗。
  只是任回以为华军尚在河北与羯赵激战,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增援汉中,却不想短短数月间,祖逖便破襄国,而陶侃也很快就挥师而入汉中。
  终究所在偏远,消息传递不易,难免滞后,任回即便有孔明之智,也不能真正料敌机先——真当“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诸葛亮若不是和荆州诸贤常有来往,光闷头跟草庐旁种地,他能作出《隆中对》来?


第三十八章 来世为寇
  李班于三月间东逐华军,收复巴西,稍稍休整,便欲班师,行至半途,却接到了成主的诏命,说周访已死,要他们趁机攻伐汉中。于是进至米仓山下,连营列寨,积聚粮秣,等待时机,这一等就是整整四个月。
  主要是派人前去游说杨虎,杨虎却不作答。
  这一来是顾念周访之恩,杨虎当初就说:“周公不以降人目我,待我甚厚,我又岂能伤害其子嗣啊?”自请率四千人马出镇黄金,以防荆州兵再来——王廙倒真的趁丧兴师了,复为杨虎所败。不管杨虎是不是因为自己昔日头脑一热的表决心而感到后悔,终究如今兵寡力弱,是不敢骤然与周抚相争的。
  而至于接受成主之诏,勾引氐军入境……杨虎原本就曾经一度依附于成都政权,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这见天儿跳来蹦去的改换阵营,必受世人唾骂啊,即便杨虎本人不在乎,他也说服不了自己麾下兵将。再者他当初跟李氏就存有心结,又怎么可能复归于成呢?
  故而理都不理,一门心思防备荆州兵,且向南郑请求增援,要杀出汉中,攻入魏兴郡去。当然啦,南郑方面一则为了御氐,二则也未必真放心杨虎,只是敷衍,不肯给他添兵增将。
  于是就这么坐耗着,终于陶侃率部入于汉中,随即以毛宝为先锋,去攻米仓山。
  毛宝在杨虎的陪同下,先期易服前出,登山观望,只见氐兵不下三万之众,营垒密布山麓,杀气化作层云,瞧上去倒是挺可怖的。只是毛宝亦非新上阵之将,稍稍觇望,便即笑对杨虎道:“山麓狭窄,使得氐寇营垒虽众,却布若长蛇,相互间难以策应。且各营散乱,刁斗不齐,此不难破也。”
  杨虎也说:“李班前不入平向南郑,后不退入巴西山地,立营于此三四个月,必致将卒懈怠——我知其意,或等秋后粮秣充足,便要与李寿夹攻南郑了。我军正可趁机摧破之,以扫清南面之敌。”
  他心说赶紧把李班给收拾了吧,然后掉过头去,逼退李寿,完了我就有机会说动陶公,东出去打王廙那狗头了。
  二将下山去后不久,便即点齐兵马,直迫氐军营垒。
  正如杨虎所料,李班是打算秋后进军的——我不可能一直跟这儿待着,等你杨虎的答复啊,成都方面也已经多次派人前来催促了——这些天正在调度物资,规划行军路线,并且派人绕路去跟李寿打招呼,约定合攻的日期。
  对于陶侃之入汉中,李班消息滞后,才刚得讯,正在跟任回商量呢——咱们是按原计划发动啊,还是就此退兵啊?陶侃可未必比周访好对付——忽报华军杀来,不禁有些发蒙。
  成军的主体,乃是南徙蜀中的流民——既有氐人,也有故晋之人,以及其它戎部——说得不客气一些,乃是职业盗贼,却非职业军人,作战虽勇,组织性、纪律性却很差。加上李雄本人是最讨厌繁文缛节的,不但于朝中无制度,李家人跟大殿上都阿兄、阿叔地混叫,于军中也无制度,旗号之类多半欠缺。故而即便经过任回的谋划,这营寨也扎得很不成体统,乱糟糟的,不能相互策应。
  ——其实原本杨虎的汉中军也是这副德性,全靠被周访收编后,才手把手地教会他该怎么正经打仗,而非只是大规模械斗。
  华军则不同,裴该最重制度,陶侃又为一时名将,深受故晋主力兵团之熏陶,组织严密,进退有据。实话说晋军在国初还是很能打的,因为司马氏起家的武力基础就是曹魏陇西和荆北的百战之卒,乃能北破树机能而南平吴越。问题在于司马氏之衰,纯出内斗,自家跟自家打,杀得血流成河,把精锐先给折腾光了,才只能开门揖盗,召胡、羯来相助……
  所以毛宝不待陶侃主力抵达,便即率先对成垒发起了猛攻,他身先士卒,不顾身中数矢,于半日间便连破三营,堪堪杀到李班面前。李班拼死抵御,同时招呼各部来援,妄图合围华军。可惜米仓山麓地势复杂,平地本少,营又扎得散漫,使其余兵马很难快速救援,而即便赶到了,也根本抄不到华军侧面去……
  毛宝遥见一金甲将领立马大纛之下,挥鞭指斥,呼喝传令,心说多半就是李班了。他本善射,乃下马取过步弓来,舒猿臂拉如满月,便即望胸射去。相踞本在百二十步以上,却精准有若身前一般,这边弦声才响,那边金甲将领便即惨呼一声,跌下马来。
  不过此人并非李班,乃是李班之弟李都。
  李雄长兄李始无后,次兄李荡生四子,就是李琀、李稚、李班和李都。其中李琀、李稚都在年初与周访交战时兵败被擒,李雄遣人赍厚礼前往南郑,请求周访宽释,周士达却不理会,直接把他们押到洛阳去了。裴该倒是没杀二李,下令先囚禁起来,然后遣使成都,要李雄去号归洛,则可开释,否则的话——“且待擒雄,兄弟并戮。”
  倘若光说去帝号,说不定李雄就从了——光看他隔过亲儿子要传位给李班,就知道对于次兄所出的侄儿们有多宝贝了——但还要他入朝觐见,这李雄可坚决不肯答应啊。好在看这情形,俩侄子暂时还死不了……
  剩下李班、李都,俱在米仓山下,其中李班于文事为优,武略为劣,所以直接指挥兵马抵御华军的,就是其弟李都了。当下李都被毛宝一箭射倒,虽然因为距离太远,箭势不足,导致穿透重甲,却一时还不得死,亦使李班胆寒。赶紧命人抢回兄弟来,随即带上任回等人掉头就跑,打算先退到南面几个营中去再说。
  可是氐军本来组织性、纪律性就差,顺风仗可以一拥而上,一旦遇挫,怯者必累勇者,想先暂退再稳住阵脚,这么高难度的操作怎么玩得转啊。于是一骑走而百骑走,一营崩而十营崩,当场人人落荒,个个奔命,根本就勒束不住了。
  毛宝和杨虎趁势踵迹而追,赶得李班、任回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恨川中马矮腿短,跑得不够快。因为巴西道路险狭,进难而退亦难,遂导致无数败兵拥堵在道路上,成为了华军的活箭靶。但也正因为如此,先期奔逃的李班倒可以用士卒的性命天然断后,拦阻华军,自家得以逃出了生天。
  这一口气就跑了两天两夜,等到退入汉昌城内,再捡点残兵,十不存一……
  华军就此大获全胜,消除了汉中南面的威胁,但随即陶侃挥师转向沔阳,却碰了一个硬钉子。
  陶士行本来打算一口气杀到汉昌城下去的,但自米仓山南向,道路曲折狭窄,两面群山耸峙,瞧得他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话说本在江南,擅长水战,或者在水网、沼泽密布处厮杀,后渡江而向中原,大平原上的骑兵纵横,也逐渐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陶侃此前还没有碰上这么凶险的地形过。
  终究氐寇占据巴蜀已有十数年了,于地理必然稔熟,倘若别出一军,循小道兜抄至我之后,恐怕瞬间就会转胜为败哪!而即便不败,若主力在此险狭处为敌寇所牵绊,不克遽归,而李寿趁机往攻南郑,又当如何是好啊?
  于是陶侃在南下数十里后,便不再追,转身凯旋汉中盆地,随即西向,去攻沔阳。
  李寿在李家兄弟叔侄里——他乃李雄叔父李骧之子——是最擅长军争的,其指挥能力自非李班、李都可比,况且凭坚而守,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氐军制度不全,导致组织性差、纪律散漫的弱点。因而陶侃杀至沔阳城下叫阵,李寿固守不出,华军乃尝试攻城,却一连十数日皆不能克。
  陶侃甚至于建造了不少的重型攻城器械,每天用十多具投石车轰击城墙,复以数十架云梯迫近城壁,纵放火箭,就这样连攻了半个多月,付出近千人的伤亡,才终于迫使李寿弃城而退。
  陶侃复追李寿而至剑阁,觇看地势后,不禁又倒吸一口凉气——“世间尚有如此险隘乎?”
  剑阁凶险,从前都只是听说而已,未能目见,如今瞧起来,象成皋关那般中原险要,与此阁相比,就跟个没啥自保能力的小小孩童一般……陶士行遂对左右说:
  “乃知昔日钟士季以十数万众而挫于剑阁之下,实不能因此而讥其为庸才也。而周士达谋自汉中南下,先定三巴,再向成都,确实是老成之谋。”将来定蜀,咱们也得这么干,如今么……还是先撤兵吧,尚不到全力伐灭巴氐的时候。
  ……
  陶侃进入汉中,击退氐军的同时,冀州方面,华廷也调集了数路兵马,围攻孔苌。
  北路,神武军中师督周晋自濯县南渡巨马河,杀向章武;西路,拱圣军后师督郭诵先定中山、钜鹿二郡,复经博陵、河间东取南皮;南路,谢风于退守东光后,陆续召其屯驻青州的卫圣军左师北上,兵力也恢复到了四千左右。
  三路兵马的具体行军路线、合击时间,乃至于遇敌后的应对之策,全都由枢部作出了预案。然而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枢部终究远在洛阳,这年月又没有电报、电话,倘若不知变通地完全按照计划行事,胶柱鼓瑟,多半会遭逢败绩——就跟后来的北宋一般——因此须命一员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