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知道手下人马会抱怨他的冷酷和铁血,但谁又会知道他心底中的一丝温情呢?而且越割舍得果断就越是安全,这支部队如果不迅速解散的话,那么谁料到会有什么结果?

只是,曾国藩心中稍稍有点内疚,这些人都是跟他很多年的家乡子弟,打仗时把脑袋拎在裤腰带上,现在胜利了却只能解甲归田。除了得到一些金钱,他们获得的实在是太少了。

因为湘军大队人马的解散,东南局势变得平稳起来。不仅仅是曾国藩,很多人都为此松了一口气。

不过让曾国藩稍感宽慰的是,庞大的湘军水师保留住了。原先的湘军水师改编为长江水师,纳入了朝廷的正式编制,这一点对于湘军很多弟兄,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值得庆幸的还有淮军的保留。以李鸿章处世的圆滑和机智,倒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淮军也算是他的部队,是他命令李鸿章一手组建的。把淮军留下来,是一件好事。

有淮军在,曾国藩的处境安全很多。况且现在战事还没有真正平息,在北方捻军异常活跃,淮军打仗剽悍装备好,对北方也比较熟悉,去担当围剿任务更为适宜。

至于其他方面,除曾氏兄弟的直辖湘军被裁撤之外,刘长佑部湘军也由六万余人裁去四万多,其余江西、湖南等地的湘军也大部遣散。这支庞大的队伍,就像秋天里的树叶一样,一阵风吹来就慢慢凋落了。

吴可把两江发生的情况,已经自己的想法全盘道出,让手下一干小弟明白两江究竟发生了什么,并告戒他们不可大意不然湘军就是前车之鉴。

有将领表示不以为然,湘军连内部都统一不了臆见,出现眼下情况那是活该,乡勇队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吴可闻言一乐,知道小弟指的是曾氏兄弟争吵一事。

话说曾国藩没有征求曾国荃的意见,便主动帮他那位九弟搞了个‘兵退’,那个曾老九气得够戗,不管不顾在公众场合让曾国藩没脸。

这事儿在两江官场一时传为笑谈,不过曾国藩的处理手段也确实让人佩服,轻松便解决了这个尴尬。

曾国荃的生日那天,曾国藩派赵烈文带礼物前去祝寿,并特意为曾国荃写了七绝十二首,其中有这样两句:“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读着这样的诗,曾国荃泪如雨下。这个性格刚烈无比的汉子,终于明白了家兄的一片苦心。

不过几天曾国荃来到了曾国藩的住地,兄弟俩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这一回曾国藩将自己的担心和苦闷向曾国荃和盘托出,粗心的曾国荃恍然大悟,他一下子明白了事态的危险,也明白了家兄的一片苦心。

曾国藩告诫曾国荃,现在只剩下急流勇退一条路了,要想保全自己,只有退一步海阔天空;即使是退还要退得有序,千万不可因乱生变。曾国藩又赠曾国荃诗一首,既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也是告诫各位湘军弟兄。

根据这事,吴可笑言老曾还是很有能耐的,大家可不要以为湘军倒霉了就小瞧了别人,曾国藩能混成眼下这等程度可不是吃素的。

那厮可不是个简单角色,在解散数万湘军以表心迹的同时,他还上奏停解湘军军饷,巧妙处理当时复杂的金银粮饷问题。

要知道朝廷在金陵城破不久,即逼令曾国藩交出金陵缴获的金银。曾国藩一面上奏朝廷,称金陵城确无金银可以“报部拨用”,另一面上奏停解湘军军饷,以作交换条件。

在奏请裁军后的没几天,他即奏请停解湘军军饷。第一笔是停解湖广厘金。这是一笔可观的、也是湘军军饷中最可靠的开支来源,自同治元年(1862年)以来,至少每年有120万两供金陵围城军队使用。

停解湖广厘金表明曾国藩的诚意。朝廷二话不说立即批准,谕旨还要曾国藩可留其三成作饷,他谢恩拒绝以表诚心。接着他又奏请停解江西的军饷朝廷也予以批准,江西厘金改供鲍超等军。随后曾国藩又奏请停收湖南的“东征厘金归湖南主持征收。

这厮为了取信朝廷,可是付出了极大代价。同时因为忌惮来自两广清军方面的压力,不知是否有意缓和与无之间的紧张关系,待收复金陵没多久,布置在江西与广东交界以及湖南与关东交界的厘关税卡全部撤走。

两广方面自然不会轻易跟湘军和好如肠骨,不过有好处可得吴可和手下小弟也不会跳出来装硬气不给面子,等以后找到机会再狠狠修理湘军这帮家伙。

此外,曾国藩在攻下金陵的几个月中,就疏通因战争毁坏的秦淮河,力图恢复昔日的繁华景象,重新举办灯会,重建部分夫子庙建筑,重建江南贡院,恢复江南会试,向朝廷表示自己的仁德和忠心。

就这样朝廷放心了,曾国藩几乎没有自己嫡系的兵马了,也减少了金银粮饷,专心为朝廷治理江南;曾国藩也放心了,消除了“功高盖世”局势,幸免“兔死狗烹”的下场,而又保住了官位,保住了曾氏家族的荣耀,还通过门生李鸿章等的淮军等,在朝中仍留有权势,通过许多门生、部下、亲友在江南各州府任封疆大吏,而依然威名显赫。

吴可表示曾某人的手段高明之极,不仅一下子化解了危险的处境,还让朝廷放松了对其的警惕,和乡勇队分散人马不引人注意的动作类似,一下子由明转暗朝廷放心湘军除了军力顿降之外实力依旧强悍。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原本风光无限的湘军集团气势大衰,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就看河南等地的捻匪闹出的动静大不大了,要是朝廷感觉湘军没了用武之地,那后果当真不可想象。

当然这些跟吴可以及两广没啥关系,趁着湘军向朝廷服软,放开了对两广边界地区的盘剥之时,大力鼓动两广商圈与两江商圈陆路方面的联系,努力恢复之前被湘军搞得乌烟瘴气的边境陆路商业环境。

好好的和手下一票心腹小弟,研究了一番湘军倒霉的原由,肆无忌惮嘲笑这帮家伙的落魄,同时也引以为戒纠察自身,避免发生和湘军同样的倒霉事儿。

待吴可将目光收回两广之后,他便重新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中去。

就在湘军被朝廷逼得没法,不得不主动裁撤精锐将士之时,以总理衙门事务大臣恭亲为首的洋务派大臣,一点都没有因为地方最大洋务派湘军受挫而停止早已积蓄多时的洋务运动。

就连饱受朝廷猜疑的湘军主帅曾国藩也不甘示弱,一边跟朝廷周旋的同时,一边还不忘开展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有总理衙门和湘军以及淮军的动作帮忙分担关注,吴可此时可以心无旁骛将目光放在两广水师身上,准备花费代价再一次扩充水师实力,以应对以后可能发生的海洋危机。

而这时候,一支在湘军围剿太平天国首都之时成立的水师,通过朝廷信息渠道被吴可得知……

第647章水师

“水师甲支队现在到哪了,有消息传回来没有?”

总督衙门正堂花厅,吴可高居首席,下首水陆两军将领分列而坐济济一堂。

“回大人的话,甲支持目前还在伶仃洋上巡逻,预估等他们返回军港还需十天时间!”立即有两广水师将领起身回答道。

“路上没出什么问题吧?”吴可满意点头继续问道。

经过三年多少时间发展,眼下的两广水师已经今非昔比。

此时的两广水师分为甲,乙,丙三支分舰队,平日里分别驻扎于不同军港,负责不同的任务。

而每支分舰队都有两到三艘,从西班牙或者葡萄牙购买到的风帆战舰作为主力舰只,混合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远洋战船,组成实力颇强的水师主力舰队。

风帆战舰时代比的就是火炮已经战舰数量,列强各国海上战舰的战斗力差距还没后世那般巨大。当然此时的海军也是专业激素要求极强的战斗兵种,想要培养合格的海军官兵不是那般容易就是。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虽然败于英国皇家海军之手,但是底蕴摆在那里所造风帆战舰的战斗力还是极其可观的,起码三只分舰队联合起来,就连英国驻扎于香港的海军分舰队也不敢放松大意。

而随着两广对外贸易越发兴盛,对各种型号商船的需求量大增,广东和广西两省沿海造船业发展极度,眼下两广最好的船厂,已经能够建造近百吨级别风帆商船,稍微改装改装便可作为海上战舰存在。

对于民间造船业的扶持总督衙门可以说不遗余力,除了替水师直接大批量采购大清特产小型战舰以及各种辅助船只外,还积极引导各大商行组建海上贸易商队,平时作为商用战时便可紧急加入水师战斗序列。

不过可惜的是,此时两广奉行低调谨慎政策,不喜张扬搞得天下皆知吸引了朝廷的关注,两广水虱三支分舰队驻扎于广东和广西两省三处不同军港,平日里分别执行几处不同海域的巡逻以及护航任务。

为了培养和纯被大量合格水手,已经从合格水手中寻找有天赋的军官种子,两广水师三年间的人数规模扩张了两倍都不止,起码又近万沿海渔民青壮以各种名义加入水师,然后进行足够强度的训练后,分批次参与水师的巡逻和护航,有需要的话也会被拉到围剿海盗的最前沿。

只是让他大感可惜的是,朝廷在这期间本可组建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而且还掏了数十万两真金白银,只是英国佬狼子野心想要控制这支舰队,结果引起朝廷警惕宁可毁了这支由英国佬掌握的舰队,也不愿乳糖列强直接插手水师军务之中,白白浪费了一次向近代海军大踏步靠近的机会。

话说早在咸丰十一年五月间,恭亲王奕訢奏请购买英国军舰用于“剿贼”,奉旨谕允,并令湖广、两江、两广督抚妥筹。两江总督曾国藩复奏,谓“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

但是他这么讲,却不是说只要购买了外洋船炮,就能在军事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想表达另一种意思:“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也就是说,对这些洋人“夸其所独有”的“奇技淫巧”,咱们不妨聊备一格,作为摆设,及至日久天长,积少成多,君臣国人“见惯而不惊”,洋人也就“渐失其所恃”了。

此时所谓“中体西用”的说法风行,颇为后来全盘西化者诟病,曾国藩此时的态度则顽固到“用”一下也不情愿,买来看看就够了。

这种表面同意、骨子里不以为然的态度,朝廷诸公自然看得出来,加之湘军旋即克复安庆军情稍缓,于是对购买船炮之事“迟之又久,未敢率行骤办”。直到传来太平军欲购美国军舰的谍报,迫于军备竞争的压力,总署才与洋人重开谈判签订采购合同。

合同主要内容为:筹拨沪粤各地关税,作为购船款,合同签订即预付一半,交验后付清余款。英舰驶至中国,由中国总兵官“总统”,兵弁从湖南、山东、满洲招聘,酌情聘用一些外国(不限于英国)人作为舵手、炮手。合同从同治元年正月开始生效。

同治二年四月,自称“大清国唯一海军大臣”的李泰国(horationelsonlay)抵达北京,为交接军舰作准备。由于对建设清国海军抱有过分的热情,他全盘否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