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何大师的一些见解也让安宜新如醍醐灌顶般的通透了,毕竟田喜乐厨艺是好,却也不是太专业,尤其是一些只有祖祖辈辈才会传下去的东西,田喜乐就不会,而何大师佩服安宜新的同时,也对安宜新的推心置腹动容,自然跟安宜新说的也都是干的。
明明是祖孙辈的人,到最后差点就要称兄道弟了,何茂在一旁听的也长了不少知识,以往何大师跟他谈厨艺时,多是父教子受,像这种两人一起探讨厨艺的情况少之又少,而安宜新不但能与何大师谈得投机,说出的那些话也是何茂从前听都没听过的。
更不要说何茂的儿子、何梅的兄长,他从前一直自负厨艺好,即使没真做过厨子,可对很多人都是不屑的,尤其是同龄人更没一个他能看在眼里,而今日见了安宜新之后,这个比他年纪还小一些,却对厨艺上的见解极深的少年让他觉得羞愧,竟觉得自己就是那只井底之蛙,还沾沾自喜,其实连人家安四爷的一半都不如。
一时间,车里各种心思都有,但每个人对厨艺上的热情都越来越高涨,一直到了晚上歇息之时,他们还谈兴正浓,若不是一路上田喜乐让人送来几次凉茶,估计这几个人这时都要口干的说不出话了。
晚上大家都住在驿站里,因驿站里的房间不够,那些押送的兵士就在外面搭了帐篷。好在如今天热,也不用怕着凉,但田喜乐还是吩咐做饭的下人把饭菜都做的好好的,怎么也得让这些人吃好了。
大家一安顿好,安宜新和何大师父子祖孙三人就迫不及待地去到厨房,借了人家的厨房开始实践起路上突然产生的灵感,一时间厨房里火光大盛,一个人占了人家一个灶,让田喜乐派去做饭的厨子们都抢不上灶,纷纷来找田喜乐告状。
田喜乐一听安宜新和何大师一家比了起来,也对此抱着乐见的态度,大家肯学就是好事,想必晚饭都能吃得美美的吧?
当菜一道道被摆上桌,大家就都笑眯了眼,果然啊,大师不愧是大师,往后他们都可以预见自己有享受不完的美食可以吃了。
连着外面护送的几百官兵也跟着吃顿好的,别看是大锅饭,但经由何大师父子祖孙和安宜新之手做出来的,味道就是不一般。
何大师一家的名声也只有在京城的厨艺界才有所耳闻,这些普通的官兵不知道也不奇怪,但安四爷小厨神的名号却是响当当的,得知他们这顿饭有安四爷做的,官兵们都觉得这次跟着出来护送这一趟,别的不算,嘴是没亏着了,这味道,就是那些去京味的富人都未必吃得着。
因平王府这次出来的人多,整个驿站差不多都被住满了,而且,因为人多,大家住得都不宽敞。
老王妃带着院子里的十几个丫鬟婆子占一座院子,平王妃和平王带着平王妃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占一座院子,田喜乐和安宜阳带着孩子们和田喜乐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占了一座院子。
而范姨娘母子除了带着他们院子里的贴身丫鬟,还有平王府的厨娘婆子等人占了一座。
安宜蝶、安宜秀和二姨娘、三姨娘带着贴身丫鬟婆子也占一座院子,安宜新则是直接就跟何大师父子祖孙三人挤在一处,打算一直聊到睡着为止。
何家的女眷搬过去跟安宜蝶和安宜秀一起,即使这样安排了,大家住得还都是很挤的,几乎是一张床上都要睡两个人,还有人是要打地铺的。
之前在京城时,小狼灰灰一直被养在温泉庄后的山上,每天都有专人给它送吃的,它也不会抓鸡和下山打扰庄子来的客人。
而这次既然都要搬走了,田喜乐便做主要放灰灰回山里,可谁想灰灰绕了一圈又跟上车队,最后没办法田喜乐就再次把灰灰带上,不然万一它不适应外面的生活,根本就活不下去。
驿站的夜是寂静的,但驿站里的人却各有各的心思。
平王虽然不愿离开京城,但既然要离开了,他对往后的生活还是颇多期待。在京城,他虽然挂着王爷的名,但前些年谁又把他当回事儿?见着面时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声王爷,背地里真当他不知道都管他要草包。
虽然如今有个好儿子,但还有一些眼红的人会在背地里说酸话,他虽然人前风光,但每每想到那些人背地里是怎么议论他的,难免有些意兴阑珊。
可到了余奚就不同了,那里又有谁知道他平王在京城的名声如何?更多的则是对他的身份的恭敬,还有就是他的儿子很能干,他完全可以享受到那些人真正的羡慕和敬意,而不是京城那些人的表面恭敬。
平王和平王妃说起去余奚后的生活也都是期盼多于惶恐,想想也是,他们的儿子在那里已经算是占稳脚了,就是有些小不快也不影响什么,他们到那里可不就是享儿孙福?
同样抱着很高热情的还有安家的姐弟兄妹三人,安宜泽和安宜武都在余奚,这一去就能与他们相聚,自然是最高兴的事儿,到时兄弟姐妹在一处,又能像从前在平安镇时一样了。
可这边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烦恼,去余奚最烦恼的就是范姨娘母子了,按他们的本意是不想跟着去的,虽说平王府里的下人大多都跟着主子们走了,但府里还是留着不少下人,他们若是留在京城,也能过得很悠闲自在。
范姨娘也算看出来了,平王自从和平王妃和好之后,对她就更不待见了,她跟着过去也没希望重新夺回平王的心,毕竟平王妃生个好儿子,她想下手也没机会了,还不如就留在京城里不受人管。
她和刑向明的手里还有几间铺子,即使留在平王府里也不会别的姨娘那样过得苦闷,可平王妃却不肯让她留下,说她是平王在意的人,实则就是想把她带在身边防备她留在京城里整事儿。
范姨娘又不敢说她不愿意跟着去,毕竟她有两个儿子,于情于理都是要被带在平王身边的,虽然暗骂平王妃犯贱,留她在身边不是给她自己添堵吗?但想想也是平王如今看都懒得看她一眼,平王妃还真没什么好担心的。
还是那句话,平王妃有个好儿子,而她的儿子就显得上不了台面了。
而同样也不愿意跟着走的还有二姨娘,虽然她的儿子在余奚了,但她总是觉得跟着安宜阳一起,儿子女儿就会跟她分心,这一个个的心都向着安宜阳,她这个做姨娘的话都不愿听,就像上次安宜阳卖京味时,他愿意卖就卖呗,凭啥把他们安家的铺子也一并卖给皇上了?虽然最后那几间铺子给了一万两金子,但二姨娘心里还是不好受,若是铺子留在手里又何止一万两金子?再经营几年他们也能成为京中有名的富户。
而且,去了余奚就要一切从头再来,一想到往后儿子女儿还要处处都听安宜阳的,她心里就不痛快,余奚本来就是穷的鸟不拉屎的地方,哪里有京城繁华美好?
☆、298。第298章 二十四孝好爷爷
298。第298章 二十四孝好爷爷
但唯一让她觉得去余奚还有好处的就是平王府的二公子也跟着一同去,虽说他在平王府里只是个庶出的,又不得宠了,还出了申家小姐那样的事情,但就他的身份也不是一般百姓人家能高攀得起的,刚好安宜蝶都十八了还没定婆家,也许这事儿还真能成。
想想当初刑向明给她的保证,二姨娘即使不情愿去余奚,这时候也还是表现的比较平静。
各人各怀心思,一夜很快就过去了。因昨晚差不多是彻夜长谈,安宜新和何家爷仨都睡到很晚才起来,早饭自然是平王府的厨子做的了。
因平王府的厨子厨艺也受过田喜乐的点拨,早餐倒是做的不错,何大师吃过后都连连赞叹,也从中看到一些自己的不足之处。
为了节省时间,众人都是在自己屋中用的饭,吃过了就启程。外面天气炎热,几位主子的马车里都放了就近买来的冰,连何家人坐的马车里也都放了冰,只有田喜乐因车子里有两个月大的孩子,才没有让人放冰。
安宜阳在外面骑着马赶路,田喜乐车里便只有她与两个乳娘带着两个孩子。
孩子被放在铺得厚厚的做为婴儿床用的巨大篮子里,怕孩子热着,也怕太软了孩子的柔嫩的骨头受不了,在下面铺的厚厚的被子上面还铺了一层玉垫,再在玉垫的上面铺了最柔软细腻的细棉布,田喜乐一直觉得只有细棉布才适合婴儿细嫩的肌肤。
马车也是之前特别特意为小婴儿准备的,不但大,车轱辘上都用厚厚的牛皮包上,行走在路上也不会很颠簸,车板也是用了两层的上好木料,前后还都能打开门通风,即使是这样的天气里也不会太热。
孩子自出生后就是平王府所有人的宝贝,不但田喜乐和安宜阳爱着,老王妃和平王妃也都宠着,就是一向对范姨娘生的三儿子不怎么喜欢的平王也对这对孙子孙女疼爱的不行,有机会就到老王妃那里等着,就盼着田喜乐带孩子过来请安时能见上一面。
但因为孩子还小,一般都是老王妃和平王妃过去田喜乐那边看孩子,平王等了好几次也没见着几面,把他急的什么似的,偏又不好意思去儿媳的院子看,只能每天继续着急。
田喜乐和安宜阳虽然知道他想孙子孙女,却没一个主动提出抱给他看,虽然如今一家人都和睦了,田喜乐和安宜阳还是忘不了他提着剑来田喜乐的院子砍人的那一幕,反正不能太如他的意。
平王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见,就像知道田喜乐有身孕之后,他做为祖父就给孩子准备了好些名字,那时安宜阳还在京城,他就拿着那些名字给安宜阳看过,安宜阳却接都没接这个茬,显然是不想让他给孩子取名。
若不是后来由皇上给赐了名,他这个做祖父的脸都得被丢尽了。
本来以为之前看不到孩子,这回在路上他就能有机会抱抱孩子了,可谁想田喜乐愣是跟孩子一辆车,对孩子更是不错眼珠的盯着,就好像谁能对她的孩子不利似的。
当然,平王还是很欣慰他的儿媳对孩子的关爱,可儿媳总在车上,他也不好凑过去看孩子吧?把平王急的抓耳挠腮,却又无计可施,只能眼珠子盯着田喜乐和孩子的那辆车不愿意挪开。
安宜阳原本是跟在田喜乐的车旁,不时跟田喜乐说说话,但之前老王妃叫他过去,让他拿了一盘冰镇果子给田喜乐吃,那车上不放冰,肯定要比放冰的车子热,为了孩子田喜乐能忍,但心疼田喜乐的老王妃还是想着有冰镇果子就让给田喜乐送些来。
安宜阳端着冰镇果子过来时,就看平王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盯着田喜乐的马车发呆,当然知道他这是想孙子了。想着这些日子平王的表现还成,那对母子也没再蹦跶,让他看看孙儿孙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为了母亲,他也得帮着笼络住平王的心不是?而如今最能让平王开心的就是这对小姐弟了。
安宜阳把冰镇果子从车窗递给田喜乐,田喜乐接过来就吃,她也热啊,可为了孩子热也得忍着,虽然车里不时放块冰也不是问题,但为了孩子放冰块的时候也不能长,而吃过冰之后也不能再喂孩子吃奶了。
吃完了冰镇果子,田喜乐浑身都舒服的想要叹气,虽然之前跟安宜阳说好打算五月份一起回余奚,可为了孩子田喜乐真想等过了夏日再走。
可如今又怕皇上再整什么幺蛾子,一家人就跟逃荒似的出了京城,大人遭罪还好说,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