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别人的圈套?怎么说何姨娘都是宰相的妾,她怎么会盼着宰相对被人算计呢?
田喜乐有些坐立不安,想着等安宜阳回来一定要再好好把这事儿捋一捋,别上当了才知道后悔。
安宜阳不久后就回来了,田喜乐忙问他与安宜泽商量的结果如何,安宜阳道:“哪有那么快就想出办法?再说了,只凭着何姨娘一面之词,也不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田喜乐松了口气,她还真怕安宜阳跟安宜泽商量完了就去找安宜武,直接就去宰相府杀人,若是中了人家的圈套,到哪里都洗不清了。还好,他们都不是冲动的人。
只是,宰相在宰相府里,他们要怎么确定宰相是否真对安宜蝶有那样的心思?田喜乐就钻了牛角尖,安宜阳却笑道:“你又愁什么了?”
田喜乐将想法说了,安宜阳道:“你还想事事都拿证据不成?证据这种事儿,想要的话总会有,何况有些事儿谁还管他是真是假?”
田喜乐便如醍醐灌顶般地通透了,证据这种事儿就是用来糊弄老百姓的,他们跟宰相明来暗往也有许多次了,比的不就是抢占先机。
看来安宜阳压根就没想拿安宜蝶这件事儿来说事,毕竟关乎安宜蝶的名节,就算宰相真有那心,他们也得给压下来,田喜乐觉得自己这颗脑袋想想赚钱的法子不行,真不适合各种各样的斗。
好吧,谁让她身后有个能靠得住的好男人了,既然他心里有谱,她还不操那个心了。
素雪与小陆子的感情突飞猛进,田喜乐便给了他们恩典,将他们的喜事定在九月初八,素雪这些日子都在忙着绣嫁妆,素兰没事儿的时候也帮着她一起绣。
田喜乐就坐在一旁看着,针线活她只限于能缝缝补丁,衣服都做不匀称,更别说帮人绣嫁妆了,不过素雪跟了她不少日子,她也挺喜欢素雪,嫁妆给添了不少,即使是平王府这些见惯世面的下人都不禁眼红。再加上田喜乐之前不时赏素雪的东西,素雪这回出嫁也能风风光光。
虽然往后就不能在做田喜乐的贴身丫鬟,但做为府里的管事娘子,也可以常常到田喜乐跟前陪伴,又不用离府,素雪对如今的一切生活都很满意。
素雪的事情定下来了,比素雪大的素兰却还没有相中的,田喜乐都替她开始急了,可一时两个最得力的丫鬟都嫁出去,她也会不适应,就让素兰和素雪闲着时先带几个小丫鬟,等小丫鬟都能独挡一面了,再让素兰出嫁,但适合的人选却要现在就开始找了,免得好的都被别人挑走了,最后剩下的就都是歪瓜裂枣。
这几日李航跟着安宜阳在几县间来回走动,这几日正是水稻收割的时节,田地里一片繁忙,安宜阳除了要实地指导水稻收割时的一些细节,还要对水稻收割后稻田里的鱼如何喂养进行指导。
因在蒙县有了一年经验,安宜阳做起这些事情都得心应手,每次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被那些百姓围上也不气恼,对于他们的问题也是知无不言,常常忙的连饭都吃不上,李航跟着安宜阳也时常吃不上饭。
而且,有时遇到一些问题,安宜阳还会亲自跳到稻田里示范,瞧他拿着镰刀割水稻时的熟练,谁敢说这位是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少爷?
☆、332。第332章 为难是因为要求高?
332。第332章 为难是因为要求高?
虽然李航还不太理解安宜阳放着好好的世子爷不做,非要做些农夫的事儿,而且就算做农夫的事儿,他站在一边动嘴就行,何必要事事亲为?对百姓们从来都是笑容满面,哪像转眼看到他时脸就会沉下来?
但瞧着人家世子都能受得了这个苦,李航就觉得这些日子被安宜阳各种为难也不算什么了,或许世子只是对他要求高,才会对他与别人态度不同吧!
不然真看不上他这个人为何还要留在自己身边添堵?其实还是挺看中他的,他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做事?
李航做起事来拼劲十足,脑子又灵活,即使安宜阳常常有意找别扭也很无奈地发现,想找个为难他的理由真是越来越难了。
而且,打心眼里安宜阳觉得看李航也越来越顺眼,难道这么快他就接受李航做他的妹夫了?
不过,他接受了又如何?这事儿还得看安宜蝶的意思,若是安宜蝶看不中李航,再优秀也没用。
可既然过了他这关,安宜阳就打算让李航跟安宜蝶先接触接触,找个机会让他们培养一下感情,不然安宜蝶也不知道他们这几个哥哥的心思,他们白忙一气是图了什么?
只是这些日子事情太忙,当初在蒙县时安宜泽还能帮他一些,但来了余奚之后安宜泽比他还忙,除了忙工地上的事儿,还要忙着陪灵香郡主,每次安宜阳一有事情把安宜泽喊出来帮忙,就会看到跟来的灵香郡主用一脸幽怨的表情看着自己叫‘绍阳哥哥’,安宜阳就觉得自己是拆散人家小两口的罪人。
一来二去,安宜阳还真不好意思让安宜泽总过来帮忙,于是,能力出众的李航就成了安宜阳的左膀右臂,安宜阳觉得他跟在自己身边真为自己解决了不少事情,虽然想让他跟安宜蝶培养感情也不急于一时。
终于到了九月初,稻田收完了,紧接着收的就是甜高粱,一株株甜高粱被砍下,除了籽粒可以打出高粱,叶子和高粱杆都可以贮存起来喂牛养羊。
虽然田喜乐说过甜高粱可以制糖,但因为大家对甜高粱的热情还不是那么大,以至于对甜高粱制糖都有所怀疑,所以今年种的甜高粱都打算留到籽粒成熟后才收获,而此时高粱杆中的糖分含量已经不是那么高了,制糖肯定不行,但做为青贮的饲料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田喜乐记得甜高粱成熟后,还青绿时贮藏不当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但贮存到一定时候这种有害物质就会消失,而此时地里还有牧草和牛养的草料,这些贮存起来的高粱杆就都留着冬天再喂。
之前种甜高粱的人也就是想着地里种什么都不爱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种一年甜高粱最多就是搭些工夫,那些高粱种子都是朝廷给发的,所以也就试试看了,却不想甜高粱种了一年收成还真不错,至少比从前种玉米的收成好。
只是有些人家的甜高粱种得多了,原本是想着自家养牛了留着喂牛,可看这么多的甜高粱杆自家那一两头牛也吃不完。就是自家烧火都用不了这么多,可之前世子派人来问时他们都不卖,如今再想卖不知世子还收不收了,万一人家不收,他们也只能等开春了一把火烧掉,还能在田里积些肥了。
刚好安宜阳在田间指导收获,就有人壮着胆子来问,安宜阳便笑道:“收啊,只要你们愿意卖,我们就收,只是这价怕是不会太高了。”
只要能卖钱就好,钱少倒没关系,反正高梁结了籽已经让他们觉得今年赚了不少,这些高粱杆子就当是额外的收入了。
于是,安宜阳派人在各自设立了高粱杆的收购点,虽然高粱杆太多,但安宜阳一点儿都不愁,眼看天又要冷了,皇上从临国又买来大批的牛羊,正往这边赶来,余奚几县的养牛业会越来越壮大。
今年一年下来虽然不是家家户户都养了牛,却是绝大多数人家都养了牛,其中以半大小牛居多,还有不少是带着崽子的母牛,等到了明年,小牛长大,除了留下一些继续繁殖,有很多也可以宰杀了。
别看牛长得高大,但养起来却不费多少事,比养猪还要熬猪食可省事多了。而且牛肉的美味经过田喜乐的巧手做出后,更让安宜阳难以忘怀,只可惜虽然余奚几县如今有很多牛但目前为止,大家都把牛看得很重,还没有谁家愿意杀了牛吃肉。
甚至在很多人眼里,牛其实还是耕地的主劳力,肉并不好吃。
等甜高粱杆都卖了,农户们数着手里的钱,算着家里的高粱还能卖多少钱,越算心里越美,都想着明年再多种一些甜高粱,到时不但收成好,高粱杆既能养牛又能换钱,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今年种水稻的人也多,只是甜高粱是安宜阳带着圣旨让种的,安宜阳也向大家保证高粱收获之后若是卖不掉,他愿意按着外面的价收购。
但稻田养鱼就不是安宜阳的主意,虽说稻米不怕放,运出去也好卖,甚至这边刚开始收获,就已经有米粮商人来收购了,连着高粱也一并收购。
安宜阳也没阻止,这些人只要不把价压的太低,还能替他解决麻烦,他手头一堆事儿,还真不想管。
但高粱和大米都好卖,不好卖的就是鱼了,如今田里的鱼不少已经长得很大了,虽然还能在水里再养两个月,但养鱼要鱼料,鱼卖不出去可就要赔了,即使今年大米收成比往年好,他们已经赚了不少,但一想到辛苦养出来的鱼卖不出去,一个两个都开始犯愁。
想着当初真不如就听世子的话种甜高粱了,至少甜高粱杆既能养牛,用不了的人家还收,这鱼可怎么办啊?
有人就试着把鱼捞出来卖,可余奚邻近几县本来人口就少,稻田养鱼的还多,这一天天下来卖鱼的比买鱼的还多,眼看捞出去的鱼放到晚上就变成死鱼却卖不出去,把他们急坏了。
最后还是有人厚着脸皮来求安宜阳,让他帮着想想办法,在这些百姓心中安宜阳已经成了无所不能的代名词了。好似任何难题只要世子愿意管就都算不上难题。
安宜阳早就跟田喜乐商量好鱼的销路问题,被问起后自然就都大包大揽了,之前他就想过自己不插手做鱼干卖的事情,这回当然也不愿意参与,但却有一件事让他很是犹豫。
之前想的是让当地的官员和乡绅插手进来,做鱼的方法由田喜乐教给他们,收鱼卖鱼也由他们来进行。可如今看着一个个在顶着烈日酷暑辛苦在田间劳作的百姓,他们辛苦了一年赚的就是几个辛苦钱,到了最后却要由那些本来就比他们日子过得好的当官的和有钱人赚去大头,安宜阳心里不平衡了。
这两年他时常跟这些农户们一起下田,深知他们的日子过得是怎样的,当然想在自己能力范围之下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一些。
于是,安宜阳虽然只是说回去想想办法,却已经下定决心要将做鱼的方法教给百姓。只是之前就担心过,若是这些百姓都私下里做了鱼去卖,不但有可能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若是都这样下来,大家到最后谁都赚不到钱。
还有就是运输问题,在余奚几县卖鱼制品肯定是赚不到钱,那么就要把这些鱼制品往远处卖,但一家两家的能力就那些,做的少了不够一趟来回在路上耽误的工夫,做得多了又怕后面的没做好,前面的就已经坏了。到时再把人吃坏了就真把招牌给砸了。
所以,怎么让农户们赚这个钱还得好好琢磨才行。
安宜阳有意无意地就把心里的想法跟李航说了,当然也是为了考验李航的能力。
李航听后略沉吟片刻道:“依属下看,世子为何不将那些百姓几户结成一队,或是按着村来划分,到时每家每日做了多少都记录下来,之后集在一处派人往外面运,这样每次每家做的都不多,放在一处还值得运一回,等卖了之后再按着之前记录下来的数量分钱,既公平又公正。而且严禁一些人胡乱压价,只要是从咱们这边出去的都按一个价,当然做出的东西必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