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天下[封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老太医听得连连点头,“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有些富贵人家生病,不是吃得不好,而是吃得太过精细所致。比如壅疾脚弱,胸痹心痛,常常就因此而来。以后侯老爷子的饮食,三分荦,七分素,吃饭吃个八成饱,足矣。我这里拟个方子,你们先抓来吃着,再在饮食上留心,尤其老人家要把心思放宽,这才是养生之道。”

    侯方裕一直听他们说着,目光落在女孩身,不觉早已痴了。

    他的福妹根本就不是心狠无情之人,她虽是来还钱,可也想着要请人来给爷爷看病,她还会为了爷爷哭,为爷爷花心思。可爹娘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福妹推出门去?

    将厚礼奉上,把孙家祖孙送出门去,念福再度回到侯老太爷床前时,又噙着了泪,“爷爷,您可不能有事。您要有个什么,岂不全是我的罪过?”

    侯老爷子心疼的道,“傻孩子,这又关你什么事?全是我家对不起你。”

    “您快别这么说了!”念福看侯方裕父子都没回来,悄悄的道,“您就是不为自己,也得为方裕哥哥多保重着些,难道您忍心看他就这么下去?”

    侯老爷子脸色一变,不说话了。

    他原先是有些心灰意懒,既然儿子媳妇这么不愿意他管事,他就早点闭眼,撒手不管算了。可近来看孙子如此伤心憔悴,老人家又不忍心了。尤其是念福的这句话,让侯老爷子顿时明白过来。

    要是他当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虽然儿子媳妇也是疼爱孙子的,可他们会真正为他的幸福着想吗?若是当真由着他们的心思,跟那个什么同知家的小姐结了亲,招来麻烦不说,万一那小姐跟侯方裕合不来,岂不害了孙子一生?

    不行!为了孙子,他得打起精神来。再说……老爷子再看念福一眼,暂且压下了心思。

    此时侯方裕送人回来,看着念福,只觉满肚子的话说不出来,半晌才道,“你最近,还好吗?”

    念福有点难过起来。无论侯氏夫妇怎么对她。伤害更多的是她的自尊,而不是感情。可侯方裕不一样,他是真拿自己当媳妇,认真想要娶她,跟她过一辈子的人。他现在受的伤应该比自己更重吧?

    低了头。轻轻应了一声,她换了话题,“我这回来。是路过。我明儿就要走了,跟欧阳家大少爷一起,去京城找我爹。”

    “什么?”这回惊讶的不止是侯方裕,还有侯老爷子,“丫头你要去京城?”

    念福点了点头,“娘惦记了爹十几年,无论怎样都要去找一找才安心。欧阳家的大少爷人很好,他爹又在京城,一起过去。也好有个照应。还有几个下人,我就管烧烧饭什么的,也不会太辛苦。”

    侯方裕和爷爷对视一眼,心里更难过了。

    要不是侯家夫妇拆掉这门亲事,眼下陪着念福去京城寻亲的应该就是侯方裕这个未婚夫,而不需要委屈他的福妹又去给人做丫头。

    侯老爷子想了许久。仍是叹了口气,只让孙子去取了些银票来给念福,“想你路上也用不着,只是侯爷爷想略尽点心,给你留着防身吧。”

    念福却不肯收。“侯爷爷疼我,我心里知道,可我这一路的盘缠都已经足够了。拿着这些反倒提心吊胆,心中不安。”

    侯老爷子早知如此,念福这性子就跟施老爹一样倔强。就算穷,人家也穷得有骨气。侯祥麟和夫人总不能理解,为什么侯老爷子不肯拿钱去还当年的救命之恩。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世上有些人,有些事情是不能拿钱去算计的。

    如果不是为了让外孙女有了好前程,侯老爷子相信,施老爹这辈子都不会求他任何事情。可就是这样唯一一件事情,也不算人家占他家的便宜。念福是个多好的女孩儿?送给你家当媳妇有什么可挑剔的?侯祥麟他们是给家里的钱迷了心窍,还不明白,人一辈子相处下来,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好心,其余什么都是浮云。

    可眼下这么好的女孩儿却偏偏不能再做自家的孙媳妇,甚至连钱都不愿意拿一文,侯老爷子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只能点点头,说一句保重,让孙儿送她出去。

    只是侯方裕忽地似下了决心般,“福妹,你等等!”

    他快步跑了出去,再回来时,竟牵出一匹马来,“你既要上京寻亲,一定需要脚力,紫霄是我亲自养大的,不怕黑,不怕水,长途赶路也不怕辛苦,又聪明又忠心,你带去吧。”

    念福虽然不懂,可看那匹毛发黑中带紫,神骏非常的大马也知道必是价值不菲,连连摇头,“这么好的马,必是方裕哥哥心爱之物,我怎么能带走?”

    侯方裕眼神一黯,“莫非你连这也嫌弃?”

    “我……”念福张了张嘴,却是再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侯方裕上前一步,将马缰绳塞到她的手里,拍了拍马脖子,强自欢笑着道,“紫霄乖,好好跟福妹上京去,她是女孩子,你是男子汉,要好好保护她,知道吗?”

    念福听得快哭了。

    而那匹通人性的大马似是听懂了人话,知道要与主人分离,葡萄般的大眼睛里,已经默默落下了泪水。

    “走吧!我……我还要照顾爷爷,就不送你了。这旁边的褡裢里装了些银子,不是给你的,是给紫霄一路吃用的。它别的都好,就是有些挑食,爱吃豆子和糖果,你路上遇着给它买些,否则会掉膘的。”

    侯方裕强忍着心中的不舍,把他的福妹和爱马送出家门。见门外有个小厮在等着,想是欧阳家的人,便扭着脸再也不看念福一眼,转身进去了。

 第58章 福女下凡

    等念福回到客栈的时候,眼圈还是红的。

    欧阳康吓了一跳,“谁欺负你了?墨云,我不是让你跟着沐姐儿么?怎么回事?”

    “不关他的事。”念福用力吸了吸鼻子,清清微哑的嗓子,“是我看侯爷爷病得憔悴,心里难受。谢谢你今日请了孙老太医来替侯爷爷看病。”

    欧阳康摆了摆手,“这也不算什么,都是祖母的面子。”

    可兰姑却道,“我才看见你牵了好大一匹马回来,这也是侯家送的?”

    念福刚点了头,兰姑就道,“这么大匹马,养它得多费银子?一路到京城,花销可不少呢。”

    念福再迟钝也听出她的不满了,才想说话,欧阳康就道,“咱们赶这么远的路,就靠小白龙一匹马怎么成?正好多一匹,既给小白龙作个伴,也有个替手,这是好事。一点草料又能用得了多少钱?”

    念福什么也没说,把侯方裕给的银子递上,“紫霄的草料钱侯家已经给了,兰姑要是用完了,记得找我拿。”

    兰姑尴尬的不吭声了。

    恰好此时伙计送了饭来,欧阳康便打圆场道,“先吃饭吧,耽搁了一天,明天一定得启程了。”

    念福没多想就坐下了,可兰姑又瞧她一眼,补了一句,“少爷您快吃,我们等着。”

    念福微觉异样,再看兰姑一眼,不确定是不是要站起来。前几日在路上也没分得这得清楚,眼下是要立规矩了?

    欧阳康皱眉道。“出门在外,还讲究这些做什么?都坐下来一起吃吧,一会儿饭菜凉了,吃了当心肚子疼,病倒了才更费事。”

    兰姑听了这话,终于肯在念福身边坐下来了。可她那筷子总是故意当着念福的面往素菜里伸,点的糖醋鲤鱼和土豆烧肉,若是看到念福伸了筷子。她总是有意无意的做些小动作。

    念福这回真有点不高兴了。

    她是没交伙食费,家里得了捐助的那些银子都捐了。唯二留下的,一是三老爷欧阳钰指名给作盘缠的二十两,念福带了十两,另十两给家里留下应急了。另一份是小胖子欧阳庆给的,统共也有七八十两的样子,可念福已换成了几片薄薄的金叶子,没打算动用,打算给他上京城带弓箭的。

    可不能因为她没交钱。就这样区别对待吧?你忠心事主不愿意吃好的,可别强求别人跟你一样啊!所以念福不顾兰姑的明示暗示,筷子依旧向鱼肉伸去。还一连吃了好几块。也不知是累着了。还是路上辛苦,念福觉得自己特别的馋,直吃到餍足,才肯停下。

    兰姑无法,当夜无话,次日一早。主仆四人继续上路。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到了次日,半个宣城的人都知道了念福捐资修桥的义举。无数的百姓感动了,争先恐后的涌去。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还有人出重金请动了一位极高明的造桥师傅。不上五日,就画出了图纸。

    一个月后。一座崭新的五孔大石桥就出现在了梧桐山脚下。足以容纳两车并驰,坚固之极。石桥护栏上,还雕了九十九个憨态可掬的小和尚,而在桥头位置的第一根护栏上,特别雕了一个丹凤眼的漂亮女娃娃,纪念那个捐资修桥的孝女。

    在大桥开通的那一天,几乎全宣城的百姓都来了。扶老携幼,争相来看这一盛事。

    当第一个被请到桥上时,福远大师哭了,抱着那个女娃娃的雕像老泪纵横。

    老和尚怎么也没想到,他一辈子的心愿,一辈子的梦想,终于,由一个不起眼的乡下女孩子给他实现了。

    指着桥上镌刻着他名字的地方,福远大师泣道,“这桥,不该叫福远桥,该叫念福桥啊。要不是那个好心的姐儿,我这心愿还不知哪日才能实现呢!”

    来捧场的觉慧大师却说,“沐姐儿名字里有个福字,师叔的法号里也有个福字,足证她和师叔有缘。想来,是师叔这么多年的诚心感动了佛祖,所以特意借她的手来替师叔实现这个夙愿。这福远桥里本就含了你们二人的名字,就这么叫又有何不可?”

    这么一说,百姓们纷纷赞同的道,“这桥就是念福桥和福远桥,有你们两个福星坐镇,这桥一定会长存百年!”

    福远大师再次号啕大哭,可这一回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喜悦欢欣满足的泪水。

    想着他这么多年的坚持,这么多年的等待,大桥两边的百姓,一个个也红了眼眶。

    是夜,一代大师含笑圆寂。

    在焚烧他的遗骨时,竟然红光冲天,而在他的遗骨里,也烧出了罕见的舍利子。

    这样的祥瑞不仅震动了佛门,也惊动了官府。当地知府赶紧飞报奏请朝廷,要在南台寺给福远大师建一座塔,供奉他的舍利子,庇护一方百姓。

    而当地百姓也不知是谁,扯来三尺崭新红绸,披在桥头那小姑娘的雕像身上,并敬献香火。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百姓当中流传起一个动人的故事。都说那捐资修桥的孝女是天上的玉帝派下凡间来替福远大师还愿的,拜过这个福女娃后,就可保子孙跟她一样孝顺善良。一时间,随着往来过客络绎不绝,这故事也越传越远。

    当此事终于流传到当地一位极富盛名的才子耳中时,他却拍案而起,慨然道,“无辜弱女,反抗暴行,竟然还要赔偿银钱?若不是乡亲们仗义相助,只怕此等刚烈女子已经受辱而死,也就不会再有今日修桥建塔之盛事。今圣上既在广招四方有才之士,允提不平之事,我等就应将此事上报朝廷,让天子查遗补缺,不教此等烈女再受折辱!”

    于是,一篇洋洋洒洒的万言书,通过才子的数位同窗师长,火速送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