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新帝登基”四字,六皇子抿了抿唇,眼中闪过一抹欣喜,可又很快被担忧所占据。
沈存剑挑眉看向六皇子,改了称呼:“陛下有何忧虑之事?”
“陛下”二字,让六皇子心跳骤然加速,清秀若女子的面容上,也微微泛起一抹红。
六皇子掐了掐掌心,努力平复着狂乱的心绪。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保持镇定。
沈存剑最不喜欢的,便是喜怒形于色的轻狂人。
六皇子向沈存剑道:“我担心昭武郡的许清源听闻阿彦的消息后,会反出大夏。”
沈存剑眼底漫上一丝笑意,手指握着的折扇敲了一下六皇子额头,不置可否道:“陛下无需担忧。”
“顾全大局之人,从来不在乎何人掌江山。”
许清源要的,是海晏河清,九州太平,而不是一个与他更为亲近的女子做天子。
六皇子悄悄松了一口气。
沈存剑的话,从来不会有错,他既然这般说,许清源便不会为程彦反他。
季夏六月,安宁翁主为谋皇位,毒杀天子李泓,事后为六皇子得知,六皇子为父报仇,诛杀安宁翁主。
天子崩逝,群龙无首,六皇子作为天子膝下为数不多的皇子,年龄又比七皇子八皇子年长,又有辅政经验,京都三辅之一的左冯翊沈存剑率领朝臣请命,让六皇子登基为帝,主持大局。
六皇子再三推辞,不敢承命。
左冯翊沈存剑又请命,朝臣们跪拜紫宸殿不起,六皇子这才勉为其难登基。
消息传至昭武郡,许清源面无表情,手指却不着痕迹地紧握着手中书信。
窗外阳光有些烈,和着微风,依稀送来士兵们的操练声音。
许清源闭了闭眼,手指松开了书信。
他曾与沈存剑是同袍,在镇远侯麾下听命。
沈存剑的字一如多年,闲雅清润若山间潺潺溪流,却能灼伤他的眼睛。
沈存剑说,许兄,我知你宏图大志,知你心中怨怼与意难平,更知你多年来仍在追查镇远侯之死的真正原因。
镇远侯战死颇为蹊跷,若许兄愿意,我愿送给许兄一人,那人会解开许兄心中所有疑惑。
许清源胸口微微起伏着。
那年镇远侯初封列侯,英姿勃发,锋芒毕露,耀眼夺目若天边骄阳,从他身边走过,在他身侧停了下来,抬手按了按他手中拉开的弓箭,声音清朗,带着几分笑意:“哎,公子哥,这个把式好看但不中用,你若是这个样子上了战场,是活不下来的。”
旁人都道镇远侯是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才这般讲话,他抿唇不语,只是按照镇远侯教他的方式来射箭用枪。
后来上了战场,那些说镇远侯不过是下马威的人,全部战死沙场,一队世家子弟,只有他活了下来。
镇远侯骑在战马上,身上银甲如霜,嘴里叼了一根草,挑眉看着他满身鲜血分外狼狈的模样,笑了笑,道:“哟,公子哥,命挺大。”
那场战役后,镇远侯才将他带在身边,手把手教他排兵布阵,用兵行军。
他跟在镇远侯身边迅速成长,镇远侯颇为欣慰,便时常讲,那么多世家子弟里,他是最特别的一个,顾全大局,没有世家出身的自私狭隘。
的确,他是顾全大局。
这是他最大的优点,也是他最大的缺点。
许清源慢慢睁开了眼,唤来副将,道:“传令六军,三更做饭,五更出发,与固守城外的北狄决一死战。”
副将微怔,为难道:“君侯,斥候来报,北狄粮草消耗过半,我们只需再等上一两月,北狄便会不战自退——”
第112章
现在便出城与北狄一决胜负; 委实得不偿失。
副将颇为疑惑,一向以战机为先的君侯,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许清源摇头,眼底一片清明,道:“我麾下六军; 大多是九州之地征召而来的卫士。这些卫士来自各地,不易统帅,而今昭武郡死伤惨重; 将士们同仇敌忾; 上下一心,正是与北狄决战的好时机。”
“但若是拖得久了; 将各地的卫士们的心气磨了去,到那时; 纵然北狄缺粮少食; 只怕我们也难以与之抗衡。”
最难带的是新兵,尤其是大敌当前,从不同的地方征召来的新兵。
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每个州地的练兵方式更是不同; 巨大的差距让他们很难迅速融入军队,与周围人并肩作战; 同生共死。
若是在旁的时期; 许清源尚能耐心□□卫士; 让他们从一支青涩未经战事的新兵; 成为一支独当一面悍勇之军; 可眼下华京传来程彦被六皇子所杀的消息,叫他如何还坐得住?
若没有程彦,他私养府兵之事,便足以让他一代列侯身首异处,他精心教导的女儿,更会被迫嫁给心术不正的崔元朗为妻,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得偿所愿,在沙场上舒展心中抱负。
程彦是个极其聪明的女子,他不信她就这般死了,她此时必然躲在华京的某一个角落,等待时机,以图来日。
程彦需要他的帮助。
沈存剑说的不错,他素来谨小微慎,是顾全大局之人。
若是在以前,他必然不会为程彦冒这般大的危险,可程彦不仅仅是他妻外甥女,更是一代奇女子,他帮助她,不仅仅是为了程彦的恩情,更是为了大夏的未来。
许清源吩咐下去,副将不再犹豫,正欲退出屋外,向六军传达许清源的将令,然而就在这时,忽又想起华京城沈存剑送来的人,便道:“君侯,华京城的来使,君侯要不要见一下?”
“不见。”
许清源道:“打发他回去,就说他要说的话,我都知道了。”
多年来,他探察镇远侯战死的真相,为之耗费了无数心力。
或许是上天都不忍看镇远侯饮恨而终,竟让他得知了镇远侯之死的真相。
——害死镇远侯的,并不是先废后谢元,谢元不过是替旁人当了替死鬼。
镇远侯出身低微,因战功卓著,一路晋升为镇远侯,他的存在,威胁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他只能死。
真正害死镇远侯的,其实是天子与众多世家。
那个来使想要说的话,他无需听,也能知道会说些什么,不过是挑拨他与长公主的关系,说甚么长公主真的在意镇远侯的阵亡,说甚么镇远侯的阵亡不过是为长公主的兵变逼宫提供了理由,镇远侯的死,最大的受益人是长公主,劝他莫要再为长公主做事,替程彦出生入死。
想到此处,许清源嘲讽一笑。
这些话,他早就听腻了。
许清源挥手,让副将退下,翻开临行时李斯年送他的地图,研究着如何将昭武郡的地形优势发挥到极致。
天色将晚,外出查探消息的斥候回营,来向许清源报告自己查到的消息。
烛火明明暗暗,斜斜映照在许清源脸上。
许清源剑眉微不可查地蹙了一下,声音微冷:“崔元锐投降了北狄?”
怪不得北狄能识破长公主的计谋,连下雍州云城方城三座城池,威胁大夏中原腹地,原来里面竟有一个崔元锐做内应。
许清源负手而立,夜风微微浮动他的衣袖,他的战靴踩在地板上,发出一声轻响。
渡步片刻后,许清源忽而发现,自己误解了沈存剑——沈存剑信中所言的来自华京城的人,根本不是来使,而是投降了北狄的崔元锐。
崔元锐官拜九卿,位在光禄勋,对大夏军制了如指掌,崔元锐能助北狄连破边关三城,杀敬王李承瑾,擒英王李承瑛,伏击李夜城,暗杀长公主,更能助北狄继续南下,踏平大夏江山。
此人不得不防。
虽说长公主之败有不曾对崔元锐设防的缘故,但崔元锐的心计手段,亦是不可小觑。
崔元锐在北狄,他便不敢轻易回援华京,这才是真正的沈存剑,心思高深莫测,将世人利用到极致,哪怕那人与他素昧平生,他仍能将那人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许清源声音冷冽如利剑出鞘,道:“收回大军开拔的将令,将城防将士全部换成我麾下府兵,让六军之中所有新征召而来的新兵去校场集合,自今夜起,由我亲自训练。”
副将迅速传令,许清源穿戴着护甲的手指微紧。
他终究是顾全大局之人,沈存剑的确死死掐住了他的七寸。
许清源自嘲一笑,抬头看向天边孤冷月色。
他只能期盼,天佑大夏,天佑那个热烈似骄阳的女子。
。。。。。。。。
华京城,紫宸殿。
昭武郡不仅没有传来许清源班师有意回朝的消息,只传来许清源近日练兵,严阵以待北狄的消息,六皇子大喜,心中的巨石终于落下,向沈存剑道:“先生神机妙算,许清源果然没有回来。”
清晨阳光掠过窗台,徐徐落在沈存剑的身上,沈存剑手中折扇轻摇,和着日光,越发将他衬得俊逸风流,潇洒自得。
这般算无遗策又赏心悦目的一个人,六皇子忍不住多看了两眼,想起宫人们私下说的闲话:沈存剑对发妻用情极深,发妻早亡后,他便一直没有再娶,直至今日。
想到这,六皇子心中不免有些好奇。
能让沈存剑念念不忘的人,该是一个怎样绝色的女子?
镂空的窗台将日光剪得斑驳,沈存剑轻轻一笑,道:“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只是崔元锐今日能为陛下所用,将许清源留在昭武郡,他日也会成为陛下的威胁。”
六皇子听此,连忙回神,问道:“先生的意思是,崔元锐投降北狄之事有诈?”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李承瑾战死,李承瑛被俘,长公主下落不明,李夜城更是生死不知,这些人都是程彦最为亲密之人,崔元锐若是假意投降,纵然心中想取得北狄的信任,也不会伤及他们的性命。
但现在,事情已经做下,以程彦的性格,断然容不下崔元锐。
更何况,崔元锐本就有加害许裳的事情在前,新仇旧恨交织,此时的程彦,只怕是恨不得将崔元锐生吃活剥。
六皇子心中大为不解,直追问沈存剑。
沈存剑合上折扇,眸中精光微闪,道:“崔元锐仍有女儿在世,不会那么容易背叛大夏的。”
六皇子一怔,下意识道:“可九公主不是死了么?我与先生曾亲眼看着她葬入皇陵。”
沈存剑不置可否,道:“找一个身量与九公主相似的女婴并非难事。”
顾群听此,剑眉微蹙,手指按在腰间佩剑,道:“恩师,我即刻搜查九公主的下落。”
沈存剑点头,又道:“九公主虽然紧要,但旁人亦是不能落下。”
顾群英气眉眼间闪过一抹冷色,道:“遵命。”
宫变之后的清洗异己,浩浩荡荡拉开序幕。
所有与程彦李斯年关系亲密的朝臣世家,大多被下入牢狱,不日开刀问斩。
在这场让人闻之色变的屠戮中,唯有荥泽郑家逃过一劫——郑公历经五朝,身份尊崇,不同于普通朝臣,再者,郑家除郑公外,都是一些女子,六皇子主政,女子没有半点施展才能的空间,留着郑家,她们也翻不出什么风浪。
故而顾群不曾对郑家下手,只让麾下禁卫军将郑家围困起来,剥夺了郑公右扶风的官职。
。。。。。。。。
华京城,廷尉牢狱。
新帝登基,排除异己再正常不过,只是让众多朝臣没有想到的是,沈存剑竟然这么快便动了手。
要知道,长公主逼宫成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