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毒女配不洗白[穿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淑淡笑道:“你越发没规矩了。”
  李承瑾牵来马,温和道:“三哥说姑姑才不会耐烦做鸾轿,特意让我牵了姑姑的破军来。”
  破军是李淑在华京时看上的马,她离京时还是一个小马驹,如今已经长成膘肥体壮的大马了,通身赤红如火,仰天长啸,有腾云御海之相。
  李淑点头,翻身上马。
  李泓带着程彦等众多公主宫妃在西阳门下焦急地等待着。
  阊阖门是皇城正门,一门三道,平时不开,只有帝王登基或者接受朝贺的时候才会打开。
  大夏以左为尊,西阳门是阊阖门左边的门。
  李淑高挑的身影越来越近,李泓不顾帝王身份迎了上去,欢喜道:“长姐,你总算回来了。”
  程彦笑道:“娘,我好想你。”
  李淑凤目扫过李泓身后的公主宫妃。
  许是怕她看了心烦,吴皇后与吴皇后交好的公主宫妃们都不曾出现。
  李淑颔首,与李泓一同进殿。
  进殿之后,李淑殿里伺候的人全部退下,程彦撒娇不肯走,李淑道:“我与你舅舅说正事。”
  程彦只得出了殿。
  李泓给李淑斟了一杯茶,苦笑着忐忑道:“长姐是为了老四与阿彦的事情回来的?”
  李淑常年在塞外,甚少回华京,甚至母亲过寿她都不曾回来,此次突然还朝,必然是为了阿彦。
  哪曾想,李淑摇头道:“是,也不是。”
  李泓微微一怔,李淑抿了一口茶,道:“当年你初登基,承璋年幼,我怕旁人生了不该生的心思,才让阿彦与承璋订婚。如今他俩年岁渐长,也该取消婚事了。”
  “他俩婚事作废后,无论承瑛承瑾心思如何,朝中都会再起夺嫡之乱。而塞外北狄休养生息十年,必会趁势南下。”
  “泓弟,这些才是你该担心的事情。”


第20章 
  程彦与李承瑛李承瑾在偏殿饮茶,时不时往殿外张望着。
  李承瑛嗤笑,道:“至于这般担心吗?”
  “姑姑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难道还会让你受了委屈不成?”
  程彦道:“你懂什么。”
  她与李承璋的婚约,原本为的是稳固李承璋的储君地位,同时也会为了保护李承瑛与李承瑾。
  大夏夺嫡之惨烈,远超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她的母亲掌兵权,把她定给李承璋,旁人便不敢生出什么心思来,可她与李承璋的婚约一旦解除,很多危机便会接踵而来。
  比如说李承瑛与李承瑾的外祖家,再比如说蠢蠢欲动的世家,哪怕李承瑛与李承瑾无意皇位,他们身后的人也会把他们推到那个位置。
  李承瑛懒懒道:“对,我不懂,我除了吃喝玩乐,剩下什么都不想管。”
  说到这,李承瑛声音微顿,放下手中茶杯,身体微微向程彦倾去,笑着说道:“前几日表弟猎了一只鹿,让我去吃酒,我一个人去没甚么意思,要不你陪我去?顺便把你姐姐也带上,承恩侯府的风水不好,我瞧着她瘦了一圈。”
  程彦道:“你想见我大姐姐,让丁家给她下帖子便是,别拿我当幌子。”
  她与李承璋退婚便与李承瑛来往过密,朝臣与世家们怕是又能脑补出一场宫廷夺嫡大戏,继而纷纷站队,把她推上风水浪尖。
  为了少给自己惹麻烦,她以后也要避着李承瑛。
  李承瑛撇了撇嘴,道:“小没良心的,亏我帮你这么大的忙。”
  李承瑾笑道:“三哥可是怕程大姑娘起疑,不愿意赴约?这倒也好办,年前底下的人孝敬我舅舅几盆花,这几日正巧开了,程大姑娘是风雅之人,想来也是爱花的。我让舅母给程大姑娘下帖子,不单请她,将与她交好的崔家姑娘、郑家姑娘和许家姑娘一同请上,如此一来,她总该赴约了吧?”
  李承瑛不住点头:“这个主意好。”
  说话间,程彦看到李淑从正殿走出来,便连忙放下茶杯迎了上去。
  李淑带着三人去拜访丁太后。
  丁太后许久未见李淑,拉着李淑絮絮叨叨说了好一会儿话,临到晚上,才放李淑出来。
  李淑一年多未回宫,今日回宫,找她的朝臣世家们络绎不绝,李淑并不避着程彦,让程彦陪在一旁,让她学着处理朝堂之事。
  程彦见李淑揉了揉眉心,便放下纸笔,让小内侍别再带人过来,自己去给李淑揉肩。
  程彦道:“娘是不是准备对北狄用兵了?”
  以往拜访李淑的人虽然多,可没有近日这般频繁,且来的都是些掌兵马调动粮草的官员世家。
  李淑颔首,问道:“你这里还有多少粮草?”
  她与程彦都有封地,封地里的粮食税收无需上交国库,全归自己所有。
  这些年来,她常驻边关,封地是程彦在打理。
  程彦想了想,道:“前些日子帮着舅舅赈灾用去不少,如今满打满算,只够十万大军吃用三个月。”
  世家们只顾自己利益,其他藩王公主们更是一毛不拔,她不愿看着舅舅去买高价粮,便给舅舅送去许多粮食。
  李淑秀眉微蹙,程彦便道:“娘需要多少粮草?我想办法帮娘筹了来。”
  李淑道:“粮草倒还不是主要的。”
  大夏不缺热血报国的将士,更不缺精甲强弩,缺的是粮草与战马。
  粮草尚还能解决,但战马便有些棘手了——十年前镇远侯战死边疆,北狄趁机南下,占据了大夏的天山马场,自此之后,大夏再无可以与北狄媲美的良驹。
  若想与北狄开战,必要先夺回天山马场。
  李淑的声音刚落,小黄门一路小跑进来,弓着身子道:“殿下,凌虚子仙长过来了。”
  李淑凤目微挑,合上战书,道:“这个老道,我不去寻他的麻烦,他倒自己上了门。”
  “让他进来。”
  李淑对程彦道:“你先去休息。”
  程彦只得出了殿。
  小内侍一路引着凌虚子向正殿而来。
  凌虚子历经五朝,地位尊崇,在长公主那里是“老道”,但在世人眼里,却是活神仙。
  小内侍颇为殷勤,侍女们忙不迭捧来凌虚子爱喝的老君眉。
  凌虚子一身青衣,鹤发童颜,湛然若神,他捻着白色胡须,道:“一别经年,殿下风采依旧。”
  李淑抿了一口茶,道:“七年前,你与我说天命在谢不在李,我只以为你是为了保住李斯年性命才这般说,如今看来,似乎有些道理。”
  凌虚子浅笑。
  李淑又道:“当年你许我三卦,今日我要你帮我算这第二卦。”
  凌虚子道:“殿下请讲。”
  李淑凤目轻眯,声音微冷:“天命在胡,还是夏。”
  凌虚子笑了起来,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只看殿下何时放下心中芥蒂。”
  李淑不置可否,凌虚子从袖子里取出一幅图。
  那是一张有些年头的图,略微泛着黄。
  凌虚子推给李淑,道:“我大限将至,不日便要闭关,此图为天山地图。”
  李淑眸光微闪,凌虚子继续道:“愿天佑大夏,殿下武运昌隆。”
  。。。。。。。。
  次日清晨,程彦被紫苏摇醒了,紫苏道:“长公主殿下请翁主过去。”
  程彦连忙梳洗换衣。
  李淑见程彦过来,揉了揉她的发,开门见山道:“你觉得李斯年此人如何?”
  程彦面色有些古怪。
  此人如何?
  得罪他的人,无不死状凄惨,死因成谜。
  谪仙面容修罗心,除却脸和智商没有任何优点。
  还特么是母亲最恨的谢家人生的孩子。
  程彦道:“他长得好看,很聪明,除此之外,一无是处。”
  李淑挑眉:“只有这些?”
  程彦摸不准李淑的脾气,便问道:“娘想知道哪些?”
  李淑道:“凌虚子昨夜过来说,要他去赎谢家满门罪孽。”
  程彦嘴角微抽,有那么一瞬间,她觉得凌虚子是年龄大了,着急起来病急乱投医——母亲恨毒了谢家人,当初留李斯年性命是因为凌虚子作保,如今李斯年不仅不安分,且用番薯勾搭她,母亲脾气一上来,必然留不得李斯年的性命。
  可用这个借口给李斯年保命,怕是不行。
  李斯年看上去飘然若仙挺能唬人的,终归是个瘸子,让他去摆摊算卦尚可,可若让他去上战场,怕不是千里迢迢给北狄送人头,礼轻情意重。
  但转念一想,凌虚子好歹活了将近两百年,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李斯年又是跟在他身边长大的,指不定真有能克制北狄的地方。
  程彦斟酌道:“要不,娘见见李斯年?”
  李淑手指轻扣桌面,道:“再说吧。”
  程彦有些意外。
  母亲这般说,是对李斯年消了杀心。
  李淑道:“你近日仔细些,若是无事,便去清河郡寻你表姐,莫在华京待了。”
  程彦犹豫道:“还没到那种地步吧?”
  她知道她与李承璋解除婚约会引起朝堂震动,朝臣世家们伺机而动,可也不至于远走华京吧?
  再者,她留在华京也有要事,她不懂兵,只能帮母亲去筹粮,世家们虽然都是铁公鸡,但她以新培育的苗子做交易,想来他们也会愿意的。
  程彦这般想着,留在了华京,如此又过了几日,李泓的一道圣旨,让很多持观望态度的世家纷纷站队——李承瑛与李承瑾封王了。
  大夏祖制,皇子不加冠不封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天子崩逝,新帝为收拢人心,分封未加冠的诸位兄弟为王。
  可尽管如此,封的也只是一些边陲小郡,说白了,只是没甚实权的王爷。
  李泓显然不属于这一种。
  李承瑛封为英王,克定祸乱曰英,大虑安民曰英,李承瑾封敬王,执礼敬宾曰敬,广职勤政曰敬,这两个封号皆是上上封,大夏只出过一位英王与敬王,最后登基为帝,故而便不再以这两个字封王。
  若只是封号,倒也罢了,可两人的封地全是军事重郡,下属县近二十个,人口过百万。
  饶是如此,李泓仍觉得不够,特令二人开府治事,跟着将军们习军政。
  而作为太子的李承璋,至今仍居住在皇城,并未开府治事。
  李泓的圣旨刚颁下,便在华京城掀起轩然大波,随后传至九州,世家们纷纷遣才俊来讲华京恭贺两位新王。
  作为刚与太子退婚的程彦,此时门槛也被踏破——其中李承瑛与李承瑾的母族来得最多。
  李承瑛与李承瑾虽然没了母亲,但舅舅与姨母们仍在,便操办起二人家事,有事没事便往程彦府上跑。
  没几日,便传出太子李承璋当废,安宁翁主与哪位王爷定了亲,哪位王爷便是未来的储君的流言。
  二月初二,程彦生日,李泓在宫中设宴,众人纷纷来贺,席上有一世家子弟借着酒意,笑着打趣英王与安宁翁主站在一起委实是一对璧人。
  此话一出,喧闹的宴席静了下来,李泓瞧着神色各异李承瑛与程彦,捋了捋胡须,笑道:“阿彦自小便与老三要好。”
  程彦心头一惊,后悔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出京避“难”。


第21章 
  周围附和的声音不断,又说青梅竹马,又说天造地设。
  程彦低头抿了一口茶。
  她与李承瑛确实要好。
  仔细想想,可能是李承瑛占了“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原因。
  李承瑛自小便不省心,她没少跟在李承瑛身后擦屁股,次数多了,自然生出几分“亲密”来,可这种亲密,无关风月。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