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毒女配不洗白[穿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也不显得是李承璋高攀了杨丞相。
  再说了,大婚之日,一兄一弟皆是王爷,就他一个皇子,面子上也不好看。
  李泓自然应下,让李斯年拟了一个封号,趁着这个赐婚的机会,一并封赏下去。
  圣旨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更有嗅觉灵敏的世家,在这次赐婚的事情上,发觉了李泓的真正用意——培养李承璋的势力。
  程家门楣不高,郑家儿郎们不争气,只有郑公在强撑着,两者都不能在夺嫡中给与李承瑛李承瑾助力,而李承璋要娶的杨家女,祖父是丞相,父亲叔父位列九卿,比程郑两家好了不知多少倍。
  此次李承璋被封王爷虽然是丁太后提起的,可仔细分析,其实是天子的手笔——三人一同成婚,哪怕为了面子上好看,丁太后都会把李承璋的地位提一提。
  朝臣世家们见此,纷纷恭贺李承璋。
  杨家女粉面含羞,在众多贵女们的打趣下,偷偷用余光去瞧长身如玉的李承璋。
  李承璋似乎是察觉了她的目光,也向她看来,微微一笑,俊朗不凡。
  杨家女心中大定。
  看他如此,当是满意这门婚事的。
  至于他曾钟情的谢诗蕴,她是不大放在眼里的,罪人之后,给个妾室的身份也就够了。
  若谢诗蕴识趣还罢,若是不识趣,她有的是法子收拾她。
  她才不是程彦,让他因为一个谢诗蕴与自己闹得不可开交。
  杨家女笑容满面,郑孟君愁云惨淡,扯着母亲的衣袖,与母亲诉苦道:“那个什么敬王,马术还不如我呢。前两年,他在校场骑马,险些摔下来,还是我救的他。”
  “这般弱不禁风的一个人——”
  母亲秀眉微蹙,握了一下她的手,道:“好歹是位王爷,他性子又软,你嫁过去好好教他也就是了,总好过你嫁去世家,被世家子弟欺辱强。”
  郑家儿郎们不争气,郑家女再怎么要强,一朝出嫁,若郎君识礼还好,若是遇到不知礼的,怕是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郑孟君抿唇不说话了,低着头,眼睛却亮得很。
  至于另一边的程怡庄,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她觉得李承瑛是个不错的夫君人选,忧的是,父亲与叔父们觉得李承瑛太过轻狂,不值得托付终身,如今虽有天子赐婚,只怕家里也是不大欢喜的。
  程彦将众多贵女们的表情尽收眼底。
  看了一会儿,只觉得无趣,便提着酒壶,去找在凉亭里躲懒的母亲。
  李淑的酒已经快喝完了,见程彦过来,便指了指自己的酒杯。
  程彦斟满酒,道:“宴席上的事情,母亲都听到了?”
  李淑抿着酒,道:“重阳节是个好日子,当年我与镇远侯也是在这个节日被赐婚的。”
  程彦嘴角抽了抽。
  心想天家做事当真不羁,明明是一个追悼先人的日子,偏生给弄成了赐婚封王的日子。
  程彦道:“娘,我有些不安。”
  “这只是一个开始。”李淑看了一眼程彦,转开了话题,道:“你与李斯年还在闹矛盾?”
  程彦道:“我与他能有什么矛盾?不过是他自己小性,与我有甚么关系?”
  李淑道:“今时不同往日,他现在已经恢复自由,你便不能再拿之前的态度对他。”
  “吵吵闹闹的,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
  程彦面上有些不自然。
  说来奇怪,她这人虽然记仇,可并不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若不是遇到原则性的事情,她甚少与人生气。
  按理讲,她这般好的性子,遇到了李斯年,两人目标一致,当不会有什么矛盾,偏偏他俩好一阵,坏一阵的,当真应了母亲的话——小孩子过家家。
  程彦道:“我知道了,这件事我有分寸。”
  李斯年若再不主动找她,她就真的不理李斯年了。
  程彦又道:“倒是母亲,舅舅此举,怕是对我们不利。”
  李淑漠然道:“这是必然。皇子们大了,总要走这一步的。”
  “只要你舅舅不插手军营的事情,至于其他事,便由着他去罢,他终归是天子,做这些事情,也无可厚非。”
  程彦犹豫道:“可,母亲就不害怕吗?”
  “我比你舅舅年长几岁,若无意外,我当会走在你舅舅前头。”
  李淑的声音没有一丝波动起伏:“并非人人都是诸葛亮,身前身后事都能安排得妥当,我只盼着,在我走之前,能平定北狄,还我大夏边境安宁。”
  程彦一时无话。
  兵变逼宫后,母亲性格大变,对谁都是淡淡的,除却对战北狄外,再没有任何事情能激起她的兴趣。
  舅舅对她们的防备,也是一样。
  她不能依靠母亲会帮助她什么了。
  更何况,在母亲看来,是她只要交出兵权,便能保住她们母女的命,事情并没有恶化到山穷水尽那一步。
  如此又过了几日,几个锦衣而来的世家子弟前来军营报道,李淑万年没甚表情的脸,终于有了一丝波动——李泓还是对军队下手了,将世家之后安插在各个紧要官职上。
  且这些世家子弟,是程彦平日里绞尽脑汁都要削弱他们势力的。
  李淑随手抽出腰间佩剑,将他们递过来的引荐信劈为两半。
  世家子弟皆是一惊,面面相觑。
  片刻后,一个胆大的人硬着头皮说道:“这是天子敕命,长公主这是不尊天子了?”
  李淑冷冷扫过众人,声音如同冰窖里捞出来的一般:“我浴血奋战,几经生死,为的不是让旁人对我指手画脚。”
  “这里是我的地方,在这里,只有我说了算。”
  心中最后一片柔软,随着信纸落在地上而变得坚硬如铁。
  恍惚间,李淑突然很怀念镇远侯。


第48章 
  有人说镇远侯是天生将才; 十五岁从军,十八岁便声名鹤起,也有人说,镇远侯长于夏胡交接之地; 对胡人极度了解; 自己从军营里的伙夫做起,一路从伙夫到将军。
  种种传言各执一词,总之当华京城; 当大夏的子民知道镇远侯的名字时,他已经被天子拜做扬威将军了。
  扬威; 扬威; 扬大夏国威,震北狄之野心。
  大夏连年内战不断; 国力空虚; 百年来,对待北狄的入侵; 以防守为主,甚少主动出击,任由城外的北狄百般挑衅; 也不会出城与北狄作战。
  镇远侯是个例外。
  他是百年来第一个主动对北狄发起冲锋的人,自他之后; 夏军对待北狄; 才一改往年的懦弱抵抗。
  所以被封扬威将军。
  李淑第一次见镇远侯; 镇远侯还不是镇远侯; 只是一个刚立下战功的新起之秀,从校尉提升为将军,扬威将军名号虽响,可大夏被世家把持,出身低微之人,永远进入不了贵族社会。
  况军营里有着无数想要攒军功的世家子弟,镇远侯的战功赫赫,更是惹了他们的眼,故而镇远侯在华京城并不算受欢迎,远不及在边关的身受百姓爱戴。
  平庸无主见的天子,冷漠的朝臣,身受排挤的待遇,繁华巍峨的华京城,让第一次还朝的镇远侯,深深地感觉自己与这个地方格格不入。
  镇远侯与朝臣们没甚话题可讲,世家子弟更是以白眼待他,他在华京待得无聊,便时常去校场打发时间。
  李淑就是那时候见到的镇远侯。
  那一年她十二,镇远侯十八,她骑着枣红色的小马驹,看他身下纵然是一匹劣马,也能在他的驾驭下飞驰如闪电,恍恍然有腾云驾海之态。
  李淑便有些意外,问身边内侍:“他是谁?”
  内侍看了好一会儿,才迟疑着说道:“看模样像是扬威将军。”
  李淑点点头,便道:“等他下了马,请他过来,我向他讨教讨教御马之术。”
  内侍应下,一路小跑去校场等着。
  李淑骑了一会儿马,便在一旁的凉亭下喝茶赏景,等内侍带来镇远侯。
  不知道过了多久,镇远侯才跟着内侍过来。
  小内侍弓着腰,越发衬得他身材高大,英武不凡。
  他与凉亭台阶下向她抱拳行礼,剑眉微敛,气质如出鞘的刀剑,凌厉带有肃杀。
  她自幼长在深宫,宫里的卫士虽多,可气质甚少有这般凌厉的,如同踏过尸山血海而来的修罗一般。
  她微微蹙眉,内侍便道:“将军,您吓到公主了。”
  镇远侯抬眉,折锋般的眉头舒展开来,笑出一口大白牙,道:“公主殿下。”
  仿佛刚才浴血而来的杀伐之气,是她的错觉一般。
  那时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他肩头,李淑的心突然便平静了下来。
  前所未有的静。
  李淑抿了一口茶,道:“你便是扬威将军,李致远?”
  镇远侯笑了笑,道:“末将无姓,无父无母,旁人唤末将阿远,李致远,乃是天子赐姓赐名。”
  李淑微微一怔。
  她知道镇远侯出身低微,不曾想,竟低微到这种程度——不知父母家人的孤儿,甚至连姓什么都不知道。
  李是国姓,将他赐姓为李,是天子对他的厚爱了。
  镇远侯道:“公主殿下唤末将阿远便好。”
  “阿远?”李淑唤了一声,果然比甚么李致远要顺耳多了。
  李淑问了镇远侯马术。
  世人常道,镇远侯是个十足的暴脾气,战场上杀敌从不手软,然而李淑在听他讲解马术时,便觉得,世人之言不可尽信。
  他没有传闻中那般吓人,更没有长了三头六臂,不过是一个意气风发的英武男子罢了。
  聊到最后,他们聊到胡人,李淑道:“胡人都坏透了,有朝一日,我大夏军队踏平北狄,将胡人斩草除根。”
  镇远侯悠悠一笑,道:“末将在未见过公主之前,也以为天家公主皆是眼高于顶,瞧不见世间喜乐的。”
  李淑蹙眉,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镇远侯不知从哪掐了一棵草,噙在嘴角,笑着道:“胡人里也有好人,比如说。。。。。。。”
  “比如说什么?”
  “比如说,末将幼年濒死之际,给末将喂了一口水的那个胡人女孩儿。”
  镇远侯说,如果再度相见,他一眼便能认出那个胡人女孩。
  李淑便问:“认出来之后呢?”
  镇远侯拍了拍身上的土,笑得一脸温柔:“娶她呀。”
  “你与她许久未见,万一她嫁人了呢?”
  镇远侯似乎是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他想了许久,道:“胡人男子粗暴无礼,将女人视作货物,她的夫君,多是如此。既是这般,末将便杀了她的夫君,将她救出来,三媒六聘,迎她入门。”
  李淑又道:“夏人的土地容不得胡人。”
  镇远侯便道:“那末将便带她四海为家。”
  “总之,天高海阔,末将必不负她。”
  时隔多年,李淑依旧能想起镇远侯说这句话时的模样。
  残阳如血,将他的眼角染得微红,他的眼底,似乎闪着星光。
  日子便一日一日地过,闲着无事的十八岁的镇远侯,成了十二岁的李淑的马术师父。
  镇远侯出身不高,没有机会去熟读诗书,李淑便教他读书写字,还绞尽脑汁,弄了几本兵书拿给镇远侯。
  镇远侯很是喜欢。
  其他公主们琢磨着招一个高门显贵的世家子弟做驸马,无人理会李淑日日学马术,就连经常找事的皇后谢元,见李淑整日里泡在校场里,竟也安分了许多。
  李淑度过了有史以来最为平静的一段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